1977年高考:我和同代人的大学梦

我似高飛雁,家鄉傍牟山。先賢名列子,才俊數潘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青年人都有大学梦。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学生叫“工农兵学员”,上大学要靠工人阶级或者贫下中农推荐。实际上是靠关系,没有背景是肯定不行的。

1974年我在县广播站当记者,亲见县委办公室有人因跟县领导关系近被推荐上了大学。团县委书记杜余明一直想上,可是县委书记未同意,所以未能如愿。和我同时开始当记者的梁飞因为想上大学,被认为不安心工作而被辞退了。

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1977年10月的一天,省报社记者陈苏说,要恢复高考。我都不敢相信。没过几天,果然报纸上正式公布了这个消息。当时我高中毕业已经5年了。除了写作,其他学科全忘光了。

大家复习的时间都很有限,只有两个月。我曾到县一高找老师借书,什么也没借到。好在父亲托人在开封师院抄来政治复习题。我也和朋友一起练习作文。至于数學、史地,仓促复习一下,只能撞大运了。

12月9至10日,历时两天的考试在县农校的教室进行,我攷文科,分别为语文、政治、史地、数学。作文题目是《我的心飞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和《为抓纲治国的伟大胜利而热烈欢呼》,两者选一。除了作文以外,其他科目考得好坏心中无底。

在体检以后,很快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我被自己选择的第一志愿学校郑州大学中文系录取。郑大中文系在我们县录取了两个人,另一个是开封知青李爱云,现在是小有名气的作家。在县教育局听说同班同学兼好友王家坤被开封师院录取,赶紧骑车去报喜,他却不敢相信。

由于全县被录取的人非常有限,大学生成了稀罕物。记得常到我们院子里打乒乓球的白本轩县长的女儿白小莉那天看见我,指着我大喊一声,“大学生!” 我觉得受宠若惊。团县委书记小杜也表示羡慕,跟我说,“要是推荐,哪轮得上你呀?”

就这样,在当了三年半的记者之后,我实现了我的大学梦,去郑州上大学了。

            (2021-1-18)

 

 

 

 

 

 

 

 

牟山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ussie-2' 的评论 : 改寫也不容易呢。過謙了!
aussie-2 发表评论于
78级高考不写作文而是改写作文,估计救了很多像我这样不会写作文的人。
aussie-2 发表评论于
77年北京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在这火红的年代里’,出了范文集,当时就觉着人家写得太好了,望尘莫及。
牟山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mithmaella' 的评论 : 還是得感謝鄧小平。七七級無疑是恢復高考制度的受益者、幸運兒,但其中許多人也都經歷過無法吹牛、難爲外人道的酸辛。
smithmaella 发表评论于
吹牛有什么不好,耄土共剥夺了中国人受教育的权利十年。作者高中毕业五年后考成功,值得吹值得贺。
牟山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謝謝!
牟山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笔名老忘06' 的评论 : 只是回憶罷了,并沒有吹牛皮的意思。不是嗎?
笔名老忘06 发表评论于
好汉不提当年勇, 一个个快退休, 牛皮也吹上了。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12月9至10日考试,比很多省都晚几天。

每位77级都有自己的故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