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我这个人”的意志,一切都是被动的了?谈谈自由意志》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请聆听朗读音频

读者有这样一个看法:“抽离后人生运转的挺好。被动的活着,不主动创造问题,不主动解决问题。”

【明亮评论】:这个“被动”就是非常非常微妙的。看似“没有我这个人”的控制,好像一切都变成了被动了。其实请注意,“被动”这个认知还是假定有一个“我这个人”在的条件下才看似成立的概念假定。当你深刻无法确定“我这个人”的分离幻觉是成立了以后,也无法确定“主动”和“被动”之间的差别了。如果这里只有THAT,TA的自发自动就是绝对无条件的主动。但是如果假定这里有一个分离的”我这个人“这样的独立个体,那么,TA的自发自动就看似是“我这个人”的被动了。所以,“被动”这个看法也是隐蔽的幻觉逻辑,因为没有一样可以称为“我”的独立个体可以拥有”被动“。同样地,当你发现了你自己(即THAT)是没有可能分割成一个一个分开的个体的,那么“主动”这个概念也不真成立了。当你深刻明白了“无它”,还有“主”这回事吗?

也就是说,在敏感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一切是“被动”,换句话说就感觉看似是“没有自由意志”的,但是,随着敏感度的不断提高,“主动”和“被动”概念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无法确定了,也就是说,“自由意志”和“无自由意志”好像不是对立的情况了,有个重来没有尝到的味道,这个味道不是原来认为的那样简单抽象的一种情况对立与另一种情况的味道了,而是无限滋润的无限浓郁的说不出来的圆满滋味了。我就是引导你自己去尝尝那个无限的美好的你自己的味道,而不是抓住某种看似合理的概念“情况”不放。

《有自由意志》对立与《没有自由意志》是一种暂时的抽象片面的看法。在敏感度比较低的时候,觉得“我这个人”有看似属于我这个人的个体意志。当敏感度提高了就发现不但不真有“我这个人”独立存在,也没有属于“我这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这是真相吗?当然不是,因为你从“我有自由独立意志”转移到了“我没有自由独立意志”这个反面立场上去了。

但是真相无限超越“有自由独立意志”和“没有自由独立意志”这两种情况。当你的敏感度无限提高了以后,你已经无法在立场上确定“有”还是“没有”自由意志了。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这个简单的道理对于思想理智看来就是一个奇怪的微妙的悖论。比如说吧,在敏感度很低的时候,思想理智上看出来,你的身体的一举一动都是“你这个人”的独立意志。当你的敏感度提高到无法确定任何个体独立存在的时候,身体的一举一动还是一举一动,比如说你的手臂会伸出去拿一块好吃的蛋糕往嘴里塞,但对于没有幻觉的你自己来说,这就不是“我这个人”的意志了,而是无限自己总能量的自发自动了。也就是说,从属于某样东西的意志明白到无限自己能量上的自发自动,就像心跳和呼吸一样无需理由无需因果关系。

 

只不过在敏感度不很高也不很低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有一种看似分裂的隐性幻觉:一切都是被动的,好像有一种“非自己”的主动在驱使一切。这就是看似漫长的“看山不是山”的中间阶段。在这样的‘中间’阶段中,看似你在理智上知道了没有“我这个人”的独立存在,却还没有彻底看破二元对立幻觉,潜意识中还不自觉地假设了有一个“主”在驱动一切。潜意识的逻辑就是这样的:既然没有“我这个人”,那么肯定有一个我不知道的“主体”在驱动一切,那么对于“我”来说就是被动的了。这样 的解释看似合理,其实反应出隐性的幻觉逻辑。

你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这样的‘中间’敏感度。好像明白了,却不彻底。感觉到“被动”就是这个敏感度的标志。

只有当继续深化品味经验质地,才会慢慢超越隐性的二元对立幻觉,你会超越“主动”和“被动”的概念划分而深刻感受到一切都是《自发自动》,不再纠结于“主动”和“被动”这样的两级之间了。

当你的手指头一翘起来,看起来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就是整个存在(即无限)的自发自动,整个存在在做这个动作,任何动作都不可以分类为“小动作”或“大动作”,因为一切都是同一动作,英文这样说:UNITARY ACTION。看起来是你这个人的一个打嗝,就是整个存在貌似出“打嗝”的样子来了。看起来是你这个人的念头升起,其实就是整个存在貌似出现了念头的样子来了。看起来是你这个人在犯错,其实就是整个存在貌似出“犯错”这个样子来了。看起来是“你这个人”的愚蠢,其实就是无限聪明的THAT这个智慧能量看似做出来的“愚蠢”的样子,并非真的有某位可以拥有“愚蠢”这个情况。这看似是“你的动作”或“你的选择”其实就是无限自己总能量的《自发自动》,没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因为没有主体和客体之分,因为没有“你”和“我”之分。一切都是《自发自动》,《自发自动》都是无条件绝对OK的。

到了这个时候,再也不纠结于“我的意志”还是“它的意志”了。你肚子饿了去找东西吃这个意志就是无限它的意志了,同时也看似是“你”的意志了。没有区别了。不要认为只有无限它的意志了就消灭了看似是“你”的意志,这样的《看似》是空性的看似,不会消灭的。

我在两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好像是《过无设想的生活》,具体写什么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看似是“你这个人的一举一动”就是无限存在的一举一动,没有区别。所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有错误的。看似“犯错”了其实这不真的是实在的错误,而是《自发自动》。就算看起来好像是“你这个人”刻意地避免了错误,其实这也是《自发自动》的,就像昨晚梦里刻意地避免了某样梦里的错误,其实并没有改变什么,梦里的“避免错误”就是整个梦能量的必然的《自发自动》或同一动作,不可能有另外的情况。

很多人会陷入这样后悔之中:当初如果我没有做这件事多好啊,现在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这样的后悔就是典型的梦幻幻觉。现在这个样子是整个无限的《自发自动》或说是《同一动作》,就是必然这样的,没有其他选项的,就是它该是的样子。看似在故事情节里面有很多“选项”,其实这些看似的选项就是必然的样子,没有任何偶然或错误。比如说吧,有人害怕世界末日就给自己建造了一个坚固的地下堡垒,一直不忘了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他准备了万一世界大战发生后所需的粮食,还准备了很多武器,但没有想到有一天他出去散步不小心踩到一块冰而倒在地上,头部撞到石头就死亡了。世界大战没有来,人类的灾难没有来,没想到这块地上的冰和石头却来了。这是错误吗?没有错误,就像昨晚梦里梦见的稀奇古怪的事情一样没有错误,看似偶然随机的,其实是必然的《自发自动》。

思想上的“不应该”或“应该”是幻觉逻辑,这该是怎样就是怎样,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当你察觉到了思想上的“应该“或”不应该“逻辑就等于察觉到了幻觉了。
 

我不知道我的身体会有怎样的结局。我丝毫没有任何担心,因为这不真的是“我的身体”,这就是无限能量的印象,无限能量会《自发自动》的处理一切的,没有错误的。就当作一场奇迹表演一样的态度对待就好了。当然你可以适当储存必要的粮食以防万一不是问题,这也是无限自己的《自发自动》,不是错误。但区别在于,你不会对于出现的动作,念头,选择当真了,真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了。你越放下了担心,其实,无限总能量越好顺畅的流下去,放心吧。

今天谈的话题是非常非常微妙的,非常难以通过语言概念来解释给你听。你会有很长的时候在“这到底是我的意志?”还是“它的意志”这两个概念极端徘徊,这是正常的敏感度加深过程,当然是看似的“过程”,THAT不真有实在的过程,却可以看似有无限多样的“过程”的样子。

回到本文一开始的那个问题:“被动的活着,不主动创造问题,不主动解决问题。“
 
注意,这里没有东西“活着”,这是THAT,不是主动活着也不是被动活着,这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某样东西的活着这回事。你看看这到底是啥回事呢?
 
注意,这里没有东西可以创造问题。你不但无法确定“东西”也无法确定“问题”,更无法确定有“创造”这回事。虽然对于思想理智看来这里有无数的“问题”,但这无限的不是问题。
 
注意,没有“主动解决问题”这回事,因为这是《自发自动》,无限超越“主动”和“被动”这样的抽象片面划分。虽然对于思想理智看来好像一个一个问题出来了然后一个一个问题被解决了,这样的看似的样子还是不变的,但这不是任何问题的出现或解决,这就是THAT。
 
==== 问答 ====
【问】:若說所謂的我這個人、經驗全是THAT的意識能量效應,那麼那個想醒悟的是誰?想醒悟也是THAT的意識能量效應?
【答】:"想醒悟“是一个看似真实的幻觉欲望,因为这没有”醒悟“和”不醒悟“的实在的差别。看看现在你说你正在体验的“阳光明媚的早上喝着一杯咖啡”,你认为这是”醒来“的,真的吗?昨晚梦中也可以梦见”阳光明媚的早上喝着一杯咖啡“。所以,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无限的无法确定。那个”醒悟“的境界也是思想理智想象出来的不实在的境界,也就是说无法确定有”醒悟“这个境界。不但无法确定这是”醒悟“,也无法确定这是”睡着“。看看做梦之前明明是“入睡”的,怎么一下子觉得“阳光明媚手里端着一杯咖啡”呢?现在你回想一下可以说那个看似的“阳光明媚喝咖啡”的场景就是梦幻,但是当你在体验那个场景的时候是觉得不容置疑的“真实”啊。你看到了吗?不但无法确定这是“睡着”也无法确定这是“醒着”,这就是非常奇怪的无限无法确定的THAT!真正的《明白》不是从某种情况中醒来,而是察觉到一切“我认为就是这个情况”这样的认定是完全不成立的,这样的察觉才是《明白》。毫无例外,一切你认为就是那样或这样的情况或事情都不真正成立。
这里没有“谁”这回事,这就是THAT,但THAT不是一个可以定义的“谁“或“东西“。THAT有意识效应,意识效应中看似出现了“谁“的感觉,这就是“我“的感觉,或说是“中心“感觉,意识效应会有“我“的感觉里面有一个“谁“这样的东西的幻觉。所以,“谁“是幻觉定位。是的,“想醒悟“是意识能量效应。意识能量本身就是THAT,是非个体的,却可以看似或貌似出“谁“的定位幻觉来。
 
【问】:所以所謂的修行,就是看空思想理智的解釋、定義,而純粹品味經驗?
 
【答】:不建议用“修行”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本身是误解。这里没有需要修的东西,这是绝对无条件的圆满完美,只不过思想理智上认为是“某某情况”。当你不再认为“我已经知道了这是什么情况了”,就等于看破了思想理智给予的解释或参照系统了。
 
【问】:先生,我说的梦是睡着以后的所谓物理意义的梦。经常梦见在梦里要证实是不是真的在做梦。还会梦见非常努力的做了某件事,但是睁开眼发现自己一动都没有动。在那个当下看见了发生的只是我以为发生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又搞不清睁开眼睛的瞬间是又一层梦还是醒了。我说的是一个经验,不是体悟。说着说着,现在我是不是在做梦也不知道了。眼睛一闭世界就展开了,眼睛一睁开,世界也展开了。哎,算了,随他去吧。我搞不清要说些啥了。
 
【答】:对,关键的发现就是:”当下看见了发生的只是我以为发生了“。关键幻觉就是“以为”。注意,你说的这些”醒来“只不过是经验质地的切换而已,并非某样东西从某样东西中醒来了。”体悟“这个词是不究竟的说法,最多只能说是”经验“,但不好说是”体悟“,因为”体“本身就是经验。对。另一个关键的发现是:”现在我是不是在做梦也不知道了“。怎能确定当下是什么呢?眼睛一闭,好像是“内部世界”,但无法确定是实在的世界。眼睛一睁开,好像是“外表世界”,但无法确定是实在的世界。这是说不清楚的,但有一个“知道”会越来越成熟,这个“知道”是无法表达的,但是不妨碍知道的。
 
【问】:为什么要执着跟"人"没关系,或者"人"是幻觉。知幻即离幻也不是在意识上的“知”,否则为什么多少人知道这个世界是虚幻的却从未离开过? "人"是幻觉,也不是幻觉。只是在意识上想没有多少用处,就像自己拽着自己使劲一样,哪里也去不了。

【答】:你察觉的对。TA既是“人”样子也无限地超越“人”这回事。这个“知幻”不是在理性上知道就完事了,而是深刻的明白没有可能“离开”。所以,释迦牟尼不但说了“离幻”,也说了“无所离”。这样的说法在理性上看似是矛盾的,其实指向了超越理性的《明白》。

你说的对,“人”是幻觉,这个幻觉就是所谓的《人相》,认为真的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人”这样的个体存在与“人”的形象轮廓里面。但是作为意识效应的“人”的印象,不是幻觉,任何印象都是THAT的印象,怎能说是幻觉呢?幻觉的意思是指“你认为是的情况就是这个情况”这样的认定是幻觉,但现实不是幻觉。所以,这是幻觉,也不是幻觉,就看敏感度是什么了。

当下是谜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霜叶' 的评论 : 归类总结出来的还是概念,只不过从一种概念跳到另一种概念上去了。一切可以想出来的都不真成立。你说的不错,直接品味是不需要思想理智帮忙的。
霜叶 发表评论于
三年前您对我说,只有"观",没有"者"。这句话太有用了。其它的话都忘了,只有这句话不会忘。对我来说,它胜过了其他的千言万语。
霜叶 发表评论于
我不知道咱俩说的"概念"是不是一回事。你说的概念好像是苹果橘子这样的。我说的概念是归类总结这样的,就是思想上的进一步分析。总之我的意思是在思想里绕圈不如直接进入当下,也就是您说的品尝经验吧? 当然思想分析也可以不当真,可是不在思想里绕圈好像更直接。
当下是谜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霜叶' 的评论 : 这是微妙的。不是你认为的“越多概念约束缚”,而是把概念当成实在的情况才变成了看似的束缚。并非消灭或停止概念,而是对概念不当一回事。可以利用概念的时候照样用,但不会把概念告诉你的情况当成是实在的情况了。
霜叶 发表评论于
越多概念就越多束缚。不如就把自己当成所有感知的接受器,后面不接分析软件的那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