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他不发动战争,或许是个难得一见的治国人才。历史上很多人物都具有多面性,因此我们对其进行评价时不能简单定义“善”或“恶”。但也有些人,他们的历史功绩与他们所带来的灾难相比,堪称九牛一毛,纳粹领袖希特勒就是一例。
01 《三国志》中有一句至理名言:“乱世出英雄”。臭名昭著的希特勒早期也被视为救民于水火的英雄。他上台并非偶然,从客观看,一战结束后德国被迫向协约国投降,大部分德国士兵心中并不服气。再加上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民众基本生活难以保证,因此对当时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十分不满。另一方面,希特勒确实拥有极强的演说煽动能力,以及非同一般的政治手腕。
他在党内确立了“领袖原则”,实行个人独裁,并把党的名称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希特勒的目标是拿破仑式的: 在德国控制之下,建立一个日尔曼共同体。同时,他的手段也与那位大皇帝相差不远: 把德国从国际性资本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联合所有的日尔曼民族组成第三帝国。
希特勒通过一项彻底改变国家体制、使自己不受限制地行使权力的法律,以”合法”程序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这就是”授权法”。希特勒上台后不到两天就解散国会,重新选举,改变国会中政治势力的格局 。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这样,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
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希特勒大肆批评政府无能,并在当选前作出“让每一户人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的承诺。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经济陷入萧条的德国,在希特勒执政后不久,人民生活便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也是纳粹能赢得德国民众支持的重要原因。 想必会有人提出疑问,一战后德国经济大崩溃,为何希特勒上台不久,德国就瞬间脱贫,一夜暴富了?从希特勒恢复经济的手腕来看,他确实是一个人才。
02 首先,他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举修建基础设施。这一举措大幅提高了就业率,使失业在家者有了足以支撑生活的收入。在民众有经济基础后,就会产生消费,其他产业也会受益,市场就可以发展起来。此外,这一方法还有一举两得之处:战争时期,基础设施是快速提供补给的保障。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发动闪电战,这期间修筑的公路、桥梁就是基础。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后,希特勒开始支持工业发展,特别是军工业。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德国一时之间工厂林立,军工业更是排名世界前列。这些工厂成为德国大量制造武器军械的基础,是德国发动战争的坚实保障。工业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更加拥护纳粹政府也在情理之中。
纳粹政府为博取工人的支持,也出台了许多社会福利政策。开展“欢乐产生力量”运动;组织”劳动美化”运动;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各地每年在固定日子举行的”大锅饭日”活动更具纳粹特色。希特勒宣称,5月1日是国家的法定工人节日,并且提出了”工作光荣,尊重工人!”的口号。在全国各地,男女工人都放假一天,进行野餐或集会来庆祝。工人领袖则被邀请去柏林郊外的国际机场参加群众集会,希特勒会亲自到场致辞。
有人统计,在希特勒执政期间,德国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从1932年到1937年,国民经济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纳粹创造了德国经济恢复的奇迹。此外,很明显的是这些发展经济的项目都可以另作他用,而这才是希特勒的根本目的,经济发展只不过是达到终极目标前,顺便攻克的小目标。
03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希特勒不再满足于常规经济手段,他盯上了富裕的犹太民族。在当时,犹太人是富贵的代名词,他们善于经商,掌握大量财富,但却人口稀少,政治地位不高,简直是活生生的“钱袋子”。
希特勒先是出台政策,剥夺犹太人政治权利,禁止他们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在高度集权统治下,希特勒轻而易举将大批犹太人财富卷走充盈国库,这些钱让他拥有了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资本,更多德国人开始在经济上依赖他,政治上崇拜他。在这部分犹太人“牺牲”后,德国经济像打了兴奋剂,使大批德国人实现了共同富裕。
除了在国内采取强力经济政策,希特勒也大力争取国际支持。他凭借国家信用,在华尔街获得了大量贷款,这笔钱被用于购买军火和技术,而产生的利润则全部用于扩大德国军工业和基础设施。在这样用心经营下,经过两个四年计划,纳粹德国经济复苏到一战前水平。1933年1月他上台时,德国有600万失业人口,到了1939年,竟然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
1936年举办柏林奥运会,希特勒以最隆重的仪式,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他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主席,并下令用16吨铜铸造了奥林匹克巨钟,一座高达70米的钟塔,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以此来展现德国的繁荣昌盛。
在这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希特勒以王者之风在壮丽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这一刻柏林成了”世界之都”。当时,希特勒完全有理由称这是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奥运会,德国获得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体育政治和体育民族主义的狂热,被希特勒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外,在华尔街贷款不足以支持德国资金链时,希特勒政府又发行了高达80亿帝国马克的中长期债券。这些债券虽然带来了经济隐患,但却在短期内为发展经济和军工业开辟了财源。随着经济形势基本稳定,希特勒就开始悄悄掠夺本国民众:控制不住的通货膨胀让货币不断贬值,国民的购买力越来越低,实际收入越来越少。
然而,希特勒致力于发展德国经济真的只是为了完成竞选总理前对民众许下的承诺吗?人们事后才知道,希特勒这样做其实是另有目的和野心。希特勒的目标不是成为英明的德国总理,而是为了扩军备战,让日耳曼民族成为世界统治者,让自己成为世界领袖。
希特勒在把德国和欧洲往深渊里拖。但是,此时的德国已经不能遏制希特勒的疯狂,纳粹党已经建立起了让德国人俯首帖耳的极权体制。据估计,1933—1938年,纳粹人民法庭和特别法庭共判处34万人长达100万年的监禁;1939—1945年,纳粹军事法庭判处国防军官兵25000人死刑。在集中营被杀害的估计有1100万人,另外遭受残酷迫害的大约1800万人。人民对希特勒统治所表现出来的狂热,很难分清是出于恐惧还是出于真心。这个国家在独裁者和纳粹党面前只会大声说是,在世界面前大声说不。
1938年之后,德国政府内阁就再也没有开过一次会议。部长都是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单独工作。在政府之外,设置了一个与政府机构平行的纳粹党的机构。希特勒的口号是:“政府并不控制党,而党却控制政府。”行政权转到了党的手里,一切实权操在党委的手中。党老爷成了实权派,国会形同虚设,由于议员开会只是高唱国歌和纳粹党党歌,此外没有任何发言辩论,因此被称为“昂贵的合唱团”。
结语 常言道“器者为人所用,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希勒特式的党国体制对于恢复德国经济确有实效,然而他却把经济增长的成果用于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党国体制是纳粹的核心力量,它成就了纳粹的辉煌,也导致了纳粹的灭亡。成也党国,败也党国。
作者: 滇池望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