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可以躺平吗?读「答人」

跨跃中美文化,勾通双項信息探讨人生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有一首古诗叫「答人」,作者为太上隐者,他的生平不詳,这是他流传下来唯一的一首诗。
这首诗为什么叫「答人」哪?原來作者在山林中游蕩,有好事者,问他從哪里来,到哪里去,叫什么名字,年龄有多大,(这比朝阳大妈问的还多),他笑而不语,作此诗为答,所以诗題为"答人''。 全诗抄写如下: 
                 答人
           偶來松树下,
           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
诗的大意是: 偶然来到松树下,找块石头安稳地睡上一觉。因为山中没有日历的計算,我只晓得寒冬过后是春天,不知道現在是何年何月,也不知道自己多大了。
作者的真名未必叫太平隐者,但他无疑是个知识分子,只有读书人才有这个雅兴,跑到山林中散心。「偶来松树下」说明这是作者一次随性的逍遙,不知不觉就遛到了一棵松树下,人走累了,就在一块大石头上歇息下來,于是「高枕石头眠」,作者心里不装事,安之若素,一付高枕无忧的样子。他也许经历过官场上的争斗,看过无数人世间的不平,但現在这一切和自己己没有半毛錢的关係,他不再忧国忧民,他的心已经躺平了。「山中无历日」,在这山野之中,只有四季的变化,冬去春來,年、月、日己变得毫无意义,这种超然的洒脱,使他远离了人间的忧伤与煩恼,從肉体的隐居发展到心灵的隐居。「寒尽不知年」,他觉得自己的心灵己融入时间的长流中,自己的年令、肉体的寿命己不重要,所以又过了一年也不知道自己多大了。
作者一番看似平淡无奇的答話卻蕴含著极深的哲理。他告诉我们要想活得快乐,就要过一种''心灵隐居''的生活,用現代話说,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人要装糊涂,好事坏事装没看見,躲着是非走,没心没肺地活着。这或許是一种消极的处世哲学,但又不能不说这是明智的生存之道。屈原遭貶后没有躺平,仍心系庙堂,忧国忧民,苏东坡遭眨后躺平了,喝酒吃红烧肉,一个整天愤愤然,眼泪泡着心,一个活得消洒,該吃吃该喝喝,创造和享受当前的快乐。我们应該向誰学习?
從实际出发,人的心灵不該永远处在不变的状态,該躺平的时候躺平,該坐起來的时候坐起來。对於个人过去的恩怨不纠缠,不哽哽於怀,視过往的荣辱为过眼烟云,这就是心灵躺平了的结果。对於国家大事,如 ''阶级仇民族恨'',要牢记心头。
当今社会各种美与丑通过互联网风湧而來,时时敲打,拷问每个人的灵魂,就算有人能做到微微松树下「高枕石头眠」也未必能睡得安稳,人性中总有难以泯灭、善良的东西扰得你心灵难以躺平。
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打疼了全国人民的心,还有誰可以''高枕石头眠","一夜梦中香" 呢?
做人也許做半个屈原半个苏东坡为好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