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文中介绍了三位这样高人。啮缺,王倪,被衣。
啮缺是许由的老师,而啮缺的老师是王倪,王倪的老师是被衣。啮缺有一次去问道于他的师爷被衣。被衣说“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首先调整你的身姿,集中你的视觉,然后“天和将至”。所谓的“天和将至”就是完全什么都没有,只有达到无为、无形、无用的时候才能与天下和。庄子说“与天和者,谓之天了乐”。接下来说要“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当你坐下来或躺下来的时候,只要闭上眼睛去观空,只是一心一意的去观那个虚空,不带任何的思想,不带任何的情绪,就像我们今天看电视一样,只是去看,看它的情节怎么去发展,作为一个旁观者,那么“天和将至”,渐渐就会进入这种无为无形无用的境界。
“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这时候你的思虑不可以离开你的身体,你的念头最多去感应自己身体的那种变化,这时候你渐渐的就会神明通达,从那无边的黑暗中,无边的虚无中进入了一种光明境界,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这时一种无中生妙有的美妙的感觉。当我们闭上眼睛或者微闭眼睛的时候,我们一开始看到的就是无边无垠的黑暗,无边无垠的虚空,只要我们用心去观看这个黑暗,这种黑暗会慢慢的产生变化,慢慢的会有一些光明出来,有的像白云,有的像河流,有的像点点的星光,那么我们就凝气聚神去观看它,慢慢的我们的世界会变得光明通透,这种光明不是那种光线的照耀,只是一种清晰,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无中生有的变化,这就是“无”的妙用。一切都是从无中来,这个“无”就是“未始出于吾宗”,他就是我们的大宗师,它可以让我们从无中来又回到无中去。
比如说我们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时候,那我们不妨闭上眼睛来观空,只要这无边的黑暗,无边的虚空,能够产生出某种“像”,几乎在你观看这清晰的影像的时候,人就会安然地进入那种入睡的状态,当然这时候你看到的像,绝不是因为你在想身外之事带来的,你仅仅是在观空,你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你在入睡前在想着身外之物,在想着其它的事情,夜里一定会带来乱七八糟的梦,而庄子说“真人无梦,其觉无忧”。只要你把这些思虑收回到自己的身上,只去感受,观空给自己身体带来的感觉,这样进入梦境一定是香甜的,醒来以后精神充足,身心得到一个极大的调整。庄子说得“真人无梦”,他指的是一种神游的状态,不会让你心烦意乱,更不会做任何噩梦。如果你达到了以上的这种境界,你就自然理解了,庄子《齐物论》是在说什么。
庄子《齐物论》几句最难懂的话。我们也就豁然开朗了。庄子说“有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来就是当我们观这个虚空,观这无边的虚空无边的黑暗的时候,我们又会认为它有边界的,当我们去观看它边界的时候,它又没有了边界,它的边界又消失了,就是这么有意思,就是这么奇妙。它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畴,超出了我们的思维范畴,庄子这句话就在说大道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庄子在《齐物论》接下来也说,泰山为小,毫末为大。为什么毫末比泰山更大呢,因为毫末是秋毫之末,秋毫已经很小很小,那么秋毫之末就是我们看不见的,我们看不见的听不见的摸不到的,那就是“无”,而这种“无”是无内无外的,是没有边界的,因此它是真正的大,它是涵盖一切的大。
庄子在《天地》篇讲得更好,他说“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我们在观这虚无的时候就是“视之冥冥”,在这冥冥之中,我们能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大光明的境界,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深之又深”指的是内敛,内敛再内敛,我们观空的同时,来感受自己身体带来的那种感觉,这是一个内敛的过程,只要我们内敛到一定的程度,那就可以在无形中驾驭万物,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精”是万物的根本,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驾驭万物,而且能够从万物的根本上去驾驭它,去决定它。神之又神而能精焉,这个“神之又神”就是一种大光明的境界,是一种神明通达的境界,只要我们内敛内敛再内敛,我们就能够神明神明再神明。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观空不空,空无所空,进入不可思议的大光明境界。”
https://www.ixigua.com/7110421418235724318?logTag=360d5507506cf027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