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文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国南方出版社让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八八文存》是公仲20年2月后至22年8月整整两年半中所写的文学篇章的汇编。八八就是今年正八十八岁,也就是把他从86岁到88岁所写的文章奉献给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本书主要有两集,一是评论,有综合评述有序言专论,并附有刘登翰及温哥华冯玉、纽约梓樱点评。 一是怀念集,有六篇纪念长文,附有旧金山刘荒田、吴玲瑶、耶鲁苏炜、休斯顿瑞琳、洛杉矶董晶等及国内胡平、夏林、张渝生、谌瑞生、元玲金根、喻美娟等人的点评。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节选)

——公仲教授素描

前些日子,接公仲教授发来的微信。公仲教授告诉我,今年他88岁,在编一本自选集,书名为《88文存》。我心中一惊,公仲教88岁啦?!在我心目中,他是那样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时间过得真快呀。公仲教授的微信引发了我对往事的回忆。于是写了一篇回忆文章,以纪念公仲教授的88寿辰。公仲教授收到我的文稿后回复道:“这本自选
集本打算写篇自序,回顾自己是怎么一路走来的,看了你写的文章,就拿它作本书的序吧,省得我再写了。”导师出版的自选集,选我的拙作为序,这样的礼遇,我身为公仲教授的弟子深感荣幸。公仲教授这本自选集中的文章我大多没看过,我的拙稿不怎么合乎序的规范。但我想,自己为公仲教授“画”的素描,或许还是有助于读者了解本书。

书作者公仲教授其人其文。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公仲,是我的恩师,是引导我步入做学问之门的师父。平生与很多大学老师相遇,公仲教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令多少人成天陷入了焦虑、恐惧,惶惶不可终日。而公仲教授神态自若地在准备出版新的自选集!公仲教授的来信,勾起我对往事的念想。

开创了一门新学科

我与公仲教授相识相知40多年了。40多年前,我作为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七七级大学生,考进了位于江西上饶的上饶师范学院,那时这所学校叫上饶师专,如今的中文系那时称中文科。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我的母校前身是大跃进年代创办的赣东北大学,几年后关门歇业了,如今复办。当时条件异常艰苦。那年头,干事业不是等条件具备了再上,而是先上,再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熬过艰辛的学习生活,毕业后我留校工作。留校的同班同学纷纷安排了工作,有的教古典文学,有的教现代汉语等,我还在等待通知。就在心中忐忑不安之时,中文科总支书记鲁鹏找到我。

鲁书记是个非常厚道的人,他笑眯眯地说:“义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下学期,我们请来江西大学公仲教授,他教了两轮中国当代文学史课,反响不俗。下学期他刚好轮空,答应过来帮我们上一学期课。你和润润(润润是我同班同学,也留校等待分配工作)拜公仲教授为师。公仲教授给七八级学生上课,你们就跟着一同认真听,往后就
教中国当代文学史。我们中文科能开的学科不多,这样一来就多了一门课。”

我听了鲁书记的如意算盘,心里不怎么踏实。中国当代文学从1949年解放后发端,距今不过短短30年出头,中间还有十年文革,一片荒芜,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吗?不光我们读书时没上过这门课,印象中其他高校中文系也没开这门课。暑假快结束时,公仲教授从南昌过来了。我和徐同学到学校招待所去拜见他。

记得第一次见面,公仲教授就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身穿一件在当时颇为时尚的T恤,理了个板刷平头,钢针般的头发中露出几根银丝。看上去年近50了,一开口却像年轻人一般充满活力。公仲教授开门见山说:“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课很有搞头的,因为以前从来没人做过这方面研究。第一个吃螃蟹多有意思。我不喜欢吃别人嚼过的东西。”

我怯生生地问了一句:“老师,中国当代文学能称史吗?”公仲教授肯定地回答;“能!中国当代文学虽然生成历史不长,但已具备了成史的必备条件,有明确的学术界定,形成了一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清晰的分期,特别是涌现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对将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徐同学问:"第一个吃螃蟹,会有风险吗?”

公仲教授笑了,“江西老表有句俗话,听见地里的蝼蛄叫,就不敢种庄稼了?!文学属于上层建筑,当代文学与政治有不解之缘。有风险,但是不怕。只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毕竟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不再时兴‘五子登科’那一套了。我打算尽快写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现在全国高校中文系都会有需求,可望一炮打响。不过,要写出一部站得住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要敢于探索,要花一番苦功夫。你们俩如果有时间、有兴趣,我们一块儿来干这事,如何?”

记得那天公仲教授滔滔不绝谈了他对中国当代文学史应作如何分期,各种运动对文学的影响,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的看法。大学刚毕业,就有机会跟随高人参与创建一门新学科的工作,我如同打了鸡血,十分兴奋。学校招待所的条件,差到难以启齿。大热天没有任何降温设备,鲁书记搬来一台开起来“咔咔咔咔”作响的老电风扇。洗澡没热水,要到井边去提水。桌上搁着两支蜡烛,以备晚上停电之需。公仲教授对此毫不在意。

公仲教授是位与众不同的教师,不拘小节,没有学者的庄重、矜持。上课时他穿着T恤就来了,显得轻松自在,不像其他教师规规矩矩穿着衬衣。走进教室时,一般教师都拿了背课本、教材。公仲教授上的这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他备课笔记都没有,带了几支粉笔就上讲台了。公仲教授口才甚好,口若悬河,说到兴头时边讲边在讲台
上来回漫步。他很放得开,很大胆,讲到政治运动对文学事业的冲击,讲到许多名作家在苦难中的煎熬与坚守时,语言犀利,毫不躲躲闪闪,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学生大呼过瘾。他的课请假学生最少。

后来我得知,由于因缘际会,公仲教授与这些令人仰慕的名家确实有非同一般的交往,不少人还与他结为莫逆之交。公仲教授课后与其他教师相比更显异类,他是那种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举个例子,吃饭时,他拿了个碗去食堂。路上要经过一个操场,那里每每有学生在踢足球。学生一看见他便大呼“江大老师来啊!”公仲把碗往地上一放就冲了进去。在球场上他活力四射,体能和球技都令人惊讶。一天我目睹他在球场上的英姿:他跑速度奇快,用人球分过的方法绕过两名阻拦的学生,带球快速推进到球门区,用假动作晃过守门员,一脚劲射,球进了!引来一片喝彩声。那天他踢得兴起,脱了上衣,光着膀子满场飞跑。

公仲教授不光能动,也爱静,他常常能一连几小时一动不动地坐着看书、思考、作笔记。我不由想到孙武在《孙子九地》中的话,“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公仲教授有过人的记忆力,拿几支粉笔上,讲台的底气,来自过目不忘的本事。“事不宜迟,这本书一定要快!”公仲教授催得紧,我和徐同学白天听公仲教授课时狂记笔记,生怕漏听了一句,晚上挑灯夜战。我开玩笑说:“公仲教授追我们,比桶匠手里的锤子追桶箍还追得紧。”

师生三人通力合作,拼死拼活,总算把稿子赶出来了。说实在的,我和徐同学主要起了录音机的作用。那年头没有互联网,找资料万难啊!我感叹:做学问真苦!

文章作者简介:
汪义生,1951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西婺源。毕业于上饶师院,后获香港广大学院硕士学位,获香港蓝子儒学院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前在高校任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师。长期致力于世界华文文学、华侨历史研究。在公仲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纲要》《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台湾文学史初编》《世界华文文学史概
要》中担任助手。另出版著作《香港文学史》(与潘亚暾合著)《澳门文学史》(与丘峰合著)等。参与编写由周 南 京 主 编 的《华 侨 华 人 百 科 全书》,任第11卷副主编。多次获国家及省市出版奖项。

书作者公仲简介:本名陈公重,1934 年出生于河南开封,原籍江西永新。南昌大学本文学院教授。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名誉副会长,江西当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专著和主编著作有《世界华文文学概要》、《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台湾文学史初编》、《文学评论的阐释》、《当代文学纵横谈》、《文学徜徉录》、《艰难突围》、《离散与文学》、《陈正人传》、《世界著名华文女作家传》丛书、《文学新思考》、《别样凝眸--欧华文学研究》等二十二部书。以及电视连续剧《井岗之子》。曾获全国当代文学优秀论著奖、江西省政府优秀文学评论奖、江西省文艺基金优秀电视剧奖、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优秀成果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两次)、江西省高等院校科研成果一等奖、江西社科研究二等奖(两次)等。曾多次应邀赴欧美等国及台港地区讲学和学术交流,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八八文存》在巴诺书店上架发行 

Image result for barnes and noble

《八八文存》在英国的BookDepository上架,全球免邮费

《八八文存》也随着亚马逊在全球发行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德国  日本  法国  巴西 印度

 

美国南方出版社简介

 

“圆作者一个梦想,助作者美国出书”是美国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网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国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国Alabama州注册成立,多年来为诸多作者出版图书书,销售不断攀升,是美国出版界的后起之秀,现正逐渐为各界熟悉。

 

美国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通过自己的网站,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书店(Barnes& Noble),以及亚马逊(Amazon)等网上和实体书店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美国国会及各大地方图书馆均有收藏,美国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纷繁的世界舞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