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加的父子关系

阅尽千帆,原本心如止水,情感的万千思绪归于沉寂。然而,我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一天,我家隔壁那栋房子易主,来了位会拉小提琴的新邻居,他的琴声竟激活了我心上的音符,我又想起曾经追寻过的旋律,以及心坎儿上从未放下过的那对父子。。。

这琴声是肖斯塔科维奇(Dmitry Shostakovich)为电影“牛虻”里,蒙泰尼里(Cardinal Montanelli)和亚瑟 (Authur) 父子谱写的浪漫曲,在这柔美的旋律中,蒙泰尼里对亚瑟说:“我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也没别的人了,我把你当作儿子一样,你是我的光明,我心里快乐的源泉”。然而,这如丝的旋律却牵引出悲剧性的结局。影片最后,这对父子在狱中相见,当牛虻告诉蒙泰尼里自己是亚瑟,颤抖地叫爸爸时,肖斯塔科维奇的浪漫曲再度响起,依旧是缠绵缱倦的小提琴曲伴随着父子的拥抱,但曾经的温暖和欢喜不再,剩下的只有悲怆与心碎。

电影“牛虻”改编于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莉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的小说《牛虻》(The Gadfly)。该书于1897年出版,讲述的是1840年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主人公亚瑟,即后来的意大利烧炭党人牛虻,和他生父蒙泰尼里主教的关系,以及他与琼玛(Gemma)的爱情悲剧,是关于信仰,幻灭,革命,爱情和英雄主义的故事。牛虻为了信念不惜生命,其始终不渝追求理想的殉道精神是革命青年的榜样,1955年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将其搬上银幕,并由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该片谱曲。

年轻时的亚瑟单纯而虔诚,无比信赖蒙泰尼里神父,他热恋着琼玛,和她一起加入了地下革命组织。蒙泰尼里离开神学院去罗马任主教后,亚瑟向继任院长忏悔时,无意泄露了党组织的秘密,而被教会出卖,琼玛因此打了他一记耳光。回家后,亚瑟在嫂子的斥责中,发现自己是蒙泰尼里的私生子,原来他最信任的神父也欺骗了他。信仰和爱情的双重破灭,令亚瑟精神崩溃,他留下一封假遗书,离开意大利远走他乡。十三年后归来,亚瑟浴火重生变成牛虻,一个沧桑的脸上留着疤痕,对虚伪和欺骗充满强烈的憎恨,严峻得近乎冷酷的革命者。

然而,冷酷的外表下,牛虻内心却经受着情感的折磨。他深爱父亲蒙泰尼里,他的爱如愈合了的伤口,疼痛已经过去,可每当他看见神父,伤口便被撕开。十三年后,在肖斯塔科维奇肃穆沉静的音乐中,扮装成朝圣者的牛虻,看见蒙泰尼里主教在祭坛上,失神地望着脚下的人群,说:“今天是我们耶稣圣体受难的节日,你们心里要诚恳地祈祷,要回想起为了使你们得救,而牺牲的圣子耶稣所承担的苦难。。。但是你们有谁想到,圣父看到十字架,他心里有多么痛苦,他让自己的儿子,钉死在十字架上。。。心爱的儿子,黑暗把他淹没了。”

主教的独白不是宗教仪式的庄严,而是对儿子亚瑟无尽的爱与思念,牛虻用惨烈的语言抨击蒙泰尼里,但内心却伤感至极,以致旧病复发昏倒在街头。年轻时的我认为爱能包容一切,我曾伤感困惑,深爱儿子的主教,为何不能放弃心中的天主,而牛虻为何竟不理解父亲当年对他隐瞒身世的无奈和不得已的苦衷? 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牛虻远远看见父亲,一时失神被敌兵俘获。蒙泰尼里作为主教到狱中看望他时,父子相认,彼此痛苦地拥抱,牛虻动情地说:“你那天主是旧时代的灰尘,这个世界是个完全错误的世界,脱掉你的袈裟,跟我们走吧,爸爸”。

我多么希望父子和解,回到亚瑟的年代,但爱终抵不过信仰。当牛虻明白蒙泰尼里和他走的不是一条道时,他变得异常冷酷。影片里小提琴和长号的配乐,此时强烈急促地层层升高,然后急转而下,悲恸变成撕心裂肺的挣扎与绝望,直至牛虻对蒙泰尼里决绝地说:“我绝不接受神父的恩赐,你要我,或者是上帝” 。曾经相爱的父与子,因相悖的信仰粉碎了亲情,美好的往事一寸寸化为飞灰,归于空虚与黑暗。牛虻被处死后,蒙泰尼里如泣血杜鹃:“我一个人站在沙漠里,周围是染着鲜血的大地,我抬眼望着空虚的天空,天主,你在哪儿?你是没有的!”

更虐心的是牛虻报复琼玛。亚瑟从监狱出来,琼玛捧着鲜花跑过去安慰他,但当亚瑟说是他泄露了组织时,她打了他一个耳光。那耳光断送了琼玛的爱情,也毁了她一生的快乐,因为两人十三年后再见,牛虻依然对此不依不饶,更要她命的是,琼玛本已死了的心,在看了他留给她的遗书后,又死了一回:“亲爱的琼玛,我答应过你把一切告诉你,现在我履行诺言。我爱你,始终如一地爱你!你记得吗?有一次我曾吻你的手,你求我以后不要再这样。你看,我现在在纸上写着你名字的地方,又一次吻了你。这样我就吻过你两次了。我完了,永别了,我的亲爱的。。。”

肖斯塔科维奇的小提琴夜曲声声似化不开的情浓。十三年前,亚瑟与琼玛参加秘密集会时,他忍不住亲吻她的手,而琼玛叫他别这样。曲子再次出现时,牛虻在琼玛家养病,琼玛觉得他就是亚瑟,拿出亚瑟的相片给他看,牛虻却否认,说:“你爱过他,大概你们起誓永远相爱”。琼玛伤感地说:“我对他非常残酷,他自杀了---假如他真的死了”。牛虻冷言道:“他一定深深的痛苦和感到不公平。我以为死了的人让他死掉算了,过去是很难挽回的,死而复活只是不愉快的阴影”。两颗划下深深伤痕的心,在小提琴如诉如泣的旋律中颤抖起来,深藏的爱和受过的伤害,刻骨铭心的过去,都在饱含深情的乐曲中沦陷。。。

故事里的英雄早已走下时代的舞台,《牛虻》或许也已被人遗忘,然而,新邻居的琴声唤醒我的记忆。在肖斯塔科维奇的浪漫曲中,我仿佛看见斯特里奇诺夫饰演的牛虻,他那充满忧郁与悲剧命运的目光,以及他高贵傲然的气质;听见卫禹平和程之配音的亚瑟与蒙泰尼里互诉心声,句句虐心的爱恨交融;感受上官云珠念牛虻遗书时的心碎肠断。泪湿的记忆,却是记忆的经典。

此电影图片来自网络

岸沚汀兰 发表评论于
有些留言丢了,我看不到就不回复了,谢谢来访,祝秋天安好!
岸沚汀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蘑菇也是文艺范儿的女生!我以前读过的文学作品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可能是小时候学过小提琴的缘故,我对Dmitry Shostakovich的小提琴曲情有独钟,所以听到邻居的演奏,我一下子想起这部小说和电影,从书架上翻出来,重新温习了一遍。感谢蘑菇妹妹欣赏!
岸沚汀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天凉好秋' 的评论 : 文艺范儿的好秋!通读文学名著,总结得好,生与死爱与恨是经典作品的主题。我刚重看了一遍电影,肖斯塔科维奇的小提琴曲使影片独具魅力,打动心灵。。。谢谢妹妹欣赏!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昨天文学城系统有问题,留了言又不见了。牛虻,只隐约记得名字,内容却全忘了。喜欢这篇以音乐串起来的影评,短短篇幅把人物和情节都交待得清晰,分析又透彻感人,赞!
天凉好秋 发表评论于
汀兰分析得好透彻!感觉这些长篇巨著刺痛人的地方都很象,红与黑,荆棘鸟,悲惨世界... ...什么时候把这部电影找出来再看一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