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都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地球人也应该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垮掉的。从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建立,到公元395年永久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再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最后到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消失,占据人类历史长卷上最浓墨重彩篇章的罗马帝国踉踉跄跄走了近1500年。虽然罗马帝国的衰亡可能有一万种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蛮族入侵,而这些蛮族之中就有西哥特人。
图卢兹
图卢兹
图卢兹
作为东日耳曼部落两个主要分支之一的西哥特人,本来居住于多瑙河北岸的他们跟罗马帝国井水不犯河水,宽宽的多瑙河成就了它们的天然边界线。怎奈公元374年来自中亚的匈人一路高歌,逼进了西哥特人的领地。西哥特人没办法,只得请求东罗马皇帝允许他们渡过多瑙河,定居巴尔干半岛。此时的东罗马帝国,被它东边的敌人波斯萨珊王朝弄得“一脑子浆糊”,迫切需要这些西哥特人填充它的军队,并作为盟友为它戍边及开垦土地。可是,高高在上的罗马人不把豆包当干粮,不停压榨他们,于是这些罗马眼中的蛮族在公元410年彻底攻陷了建城一千多年以来从未被完全攻破的罗马城,大肆劫掠三天后离去,继续劫掠西罗马帝国南部。
面对这些瘟神,罗马帝国正式分裂后的首任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留不仅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西哥特人的首领,而且允许他们在帝国境内建立了第一个国中之国,即公元419年建立的西哥德王国,王国定都图卢兹(Toulouse)。
图卢兹
图卢兹
图卢兹
图卢兹
安顿下来,又跟皇帝成了亲戚的西哥特人虽然不再骚扰意大利本土,但没放过与之相邻的高卢和伊比利亚半岛。他们用“战略之父”汉尼拔来罗马的道路,反向占领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又北上占领了高卢一部分地区,形成了北抵卢瓦尔河,南达直布罗陀海峡的大王国。当法兰克王国创始人克洛维一世把他们轰出高卢后,伊比利亚半岛成了西哥特王国的重心,最后皈依了基督教的西哥特王国在公元8世纪初被阿拉伯人所灭。
夏日里的我们,暂时对伊比利亚半岛没有兴趣,我们要到圣诞节时才会再次到那里,去揭开汉尼拔和西哥特王国的篇章。此时的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图卢兹。为什么西哥特人要把它选作首都呢?
图卢兹
图卢兹
图卢兹
图卢兹
因为这里是罗马帝国内最重要、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当时人口就超过两万,现在也是法国人口第四多的城市,还是法国和世界的重要航天中心及法国最适合读大学的城市。而它之所以会成为罗马帝国的“重臣”,是因为它跟波尔多一样,同“饮”加龙河水,也都在冲积平原上,但图卢兹在波尔多的上游。在公元前三世纪凯尔特人占据这里时,他们就是依靠加龙河的水运之便,在这里建了城。罗马人来到后,也是凭借加龙河水的便利条件,使图卢兹成为了葡萄酒贸易的商业城市。之后还在这里兴建了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两条主干路,为图卢兹成为帝国重要城市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西哥特王国在此定都的原因。
对这个蛮族建立的王国的好奇,让图卢兹成为了我这次法国之旅中最重要的期盼地之一,而让我对它有所期待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美食。介绍上说,图卢兹除了是最有名的几道传统法餐的诞生地外,还坐拥27家米其林星级餐厅,是不折不扣的美食之城。这里的特色菜是鹅肝(fois gras)。鹅肝选自法国三大鹅之一的图卢兹鹅, 据说象牙白色的鹅肝香气充沛。吃鹅肝时,要配一小片专门用来配鹅肝的面包,再涂上无花果酱食用,这样可以把鹅肝的肥美和入口即化的细腻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有一道特色菜是英法百年战争时为慰劳前线士兵发明的白扁豆焖肉什锦砂锅(Cassoulet)。此菜将白扁豆和鹅肉冻、图卢兹香肠、猪腿肉一起放在陶制的砂锅中用小火煨若干小时,让清香的扁豆中和肉类的厚腻混合出令人惊喜的好味道。盛产鸭的图卢兹的第三道特色菜是油封鸭(Confit de Canard)。它的制作同样需要耐心和时间,复杂的工序会让鸭腿非常入味,且油而不腻,口感完美。
雨果市场
雨果市场内
雨果市场内
雨果市场内
我就是怀着对这些美食的无限憧憬,兴冲冲开出了比利牛斯山,然后开进了这个蛮族的旧都。此时,还未到午饭时间,我跟先生先去了以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名字命名的集市(Marche Couvert Victor Hugo)。这里的食材很新鲜,也很专业,因此是主厨们采购的地方。我们在这里还看见了质量很不错的中餐快餐,但我们一定不会吃的,我们要吃的是图卢兹的特色菜。
集市的周边都是餐厅,我们拿着这几道特色菜的法文问了几家餐厅,回复说都没有,我们有点失望。因时间尚早,我们没在这里吃饭,而是继续探索图卢兹。我把车停到了市政厅广场下面的停车场,广场上面也都是餐厅,我们问了几家,其中一家有这些特色菜,我们很高兴,也没看价钱,当即坐下来吃。因为喜欢吃波尔多用鹅油炸出的薯条,所以我们除了点了那三道特色菜外,还点了一小盘薯条。我们期待这里的菜品会跟波尔多的一样,既物美价廉,也好吃到爆。
难吃的午餐
难吃的午餐
难吃的午餐
难吃的午餐
可是,我们的期待落空了,这里菜肴的质量和价格都无法跟波尔多的相比。鹅肝跟我们以前吃过的没什么区别,油封鸭的酱汁也不好吃,最难吃的是那个白扁豆焖肉什锦砂锅,里面全是油,我只吃了几口白扁豆就吃不下去了,而那一小盘薯条,收了我们4.5欧元。这一餐是我们一个月的法国之行中吃过的最难吃的一顿。
对图卢兹午餐的失望,让我们对占地面积达2公顷的卡比托利欧广场(Place du Capitole)也没什么好感。不像奥尔良空空荡荡的殉道广场,这里的广场上都是用凉棚搭起来的小商贩,这让广场看起来拥挤不堪。其实,如果我不对午餐和这个广场挑剔的话,图卢兹这个蛮族的旧都还是非常有特色的。
市政厅广场
市政厅广场
市政厅广场
在法国,巴黎和波尔多的建筑是白色的,多尔多涅河谷的建筑是赭黄色的,诺曼底公国内的鲁昂是木筋建筑,而图卢兹的建筑全部用红砖作材料。这些来自于当地粘土的红砖建筑在夕阳下呈暗红色,因此图卢兹被称为“玫瑰色之城”。
我对“玫瑰色之城”的探访就从广场上的图卢兹市政厅开始。这个市政厅始建于12世纪末,那时正值第一位自称“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统治时期,但法王的手还没能力伸这么长,他正在跟英格兰王国的金雀花王朝较劲,因而图卢兹和这个市政厅仍归图卢兹伯爵所有。市政厅的正立面有135米长,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看上去恢弘大气。里面有一个庭院和瞭望塔,瞭望塔顶部有一个典型的法国北部风格的钟楼。这个瞭望塔曾是审判新教徒的地方,庭院里是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处死当时法国陆军总司令之地。我们到的时候,市政厅不允许游客进入参观,只允许要结婚的人进去登记。
市政厅
市政厅
市政厅
在这个玫瑰色之城,有一个建造时间比市政厅还早的圣塞宁教堂(Basilique Saint-Sernin)。此教堂建于11世纪末,曾是修道院的一部分,但修道院的其它建筑都不见踪影。这个圣殿不是我看到的数不胜数的哥特式,而是在法国很少见的罗马式。长115米,宽64米的它是欧洲现存最大的罗马式建筑,教堂内玻璃窗的尺寸跟很多哥特式教堂的玻璃窗尺寸差不多,但上面不是彩色的圣经故事,而是灰白的,这我可是第一次看见。让我第一次遇见的还有这里的圣像,他们都是半身雕塑,被放在罗马风格的立柱上,而且数量极多。教堂里的人物绘画也很特别,他们的形象跟我在土耳其看到的东正教教堂有些像,可色彩又不一样,这里的色彩偏暗。总之,这个教堂不仅在法国是个奇葩的存在,就是在我去过的所有教堂中,它也是一个奇葩的存在。
圣塞宁教堂
圣塞宁教堂
圣塞宁教堂
圣塞宁教堂
它的特殊,还在于它的前身是建于约公元250年的一座教堂,这是天主教图卢兹总教区的第一座教堂。那个时候,离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合法还有半个多世纪,图卢兹的基督教已经先行好久了。不幸的是,这里的第一位主教圣塞宁为教殉难,后被封为圣人,然后他成了图卢兹的守护神。从此,图卢兹变作了朝圣地。公元4世纪时,图卢兹的主教重修了这座教堂,到查理曼大帝时,他向教堂捐赠了大量文物,它因此而成为圣地亚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路线上的重要一站,外加它本身就是一个朝圣地点,这些都让教堂的重要性大大增强,今天它作为朝圣之路上的一环而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我在这个世界文化遗产里一看再看,看两个柱头雕刻的乞丐和富人的寓言故事,看它文艺复兴风格的大门,看大殿后方走廊里的贵重装饰屏、箱柜和镶金彩绘的木制圣骸匣,觉得这个教堂跟同样位于朝圣之路上的巴约讷主教教堂一样,是个宝藏。因为这个教堂,我对图卢兹的好感大增。
圣塞宁教堂
圣塞宁教堂
圣塞宁教堂
圣塞宁教堂
在建筑和教堂都很特殊的图卢兹,还有两个“正常”的和两个“奇葩”的教堂。离圣塞宁教堂很近,如今关门的圣母教堂(Notre-Dame du Taur Toulouse)是“正常”中的一个。之所以说它“正常”,是因为它是法国常见的哥特式,但它是法国朴素的南部哥特式,而不是华丽的北哥特式。建于14世纪和16世纪之间的它立面采用的是钟楼墙形式,此形式成为该地区许多乡村教堂的模型。立面的每一端都有一个小六角塔,而塔之间的上层则有一排锯齿。
这个教堂的前身是献给图卢兹的守护神圣塞宁的。传说他被一头公牛拖死,公牛离开他的地方就是此处,于是人们在他封圣后在这里为他修建了一座小教堂,以方便人们来朝圣。随着朝圣人数的增加,圣塞宁教堂被修建。
圣母教堂
图卢兹主教座堂
图卢兹主教座堂
图卢兹主教座堂
另一个比较“正常”的教堂是图卢兹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Etienne)。此教堂建于13到17世纪,是罗马式、南部哥特式和北部哥特式的混搭,它是法国第一个将南北哥特式融合在一起的教堂。教堂内有奢华的巴洛克式祭坛、漂亮的大玫瑰窗和色彩跟圣塞宁教堂一样的绘画作品。这些深色调的绘画总让我想起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代表画家提香的作品。
而那两个“奇葩”教堂,一个是雅各宾教堂(Church of Jacobins),一个是多拉德圣母教堂(Basilique Notre Dame de la Daurade)。雅各宾教堂,不会跟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有什么关联吧?没错,它们的确有联系。这种联系得从西班牙人道明古斯曼(Dominique de Guzman)于1215年在图卢兹建立的多明我会(Dominican Order)说起。
雅各宾教堂
雅各宾教堂
雅各宾教堂
雅各宾教堂
被教皇批准并委派的多明我会提倡学术讨论,传播经院哲学,奖励学术研究,曾控制过欧洲一些大学的神学讲坛。它在巴黎建立的第一座修道院位于圣雅各路(Rue saint Jacques),因此法国人称呼多明我会的修士为“雅各宾”(Jacobin)。在法国大革命中,多明我会支持法国改革者,还把它修道院的一部分租给了被称作雅各宾派的“宪法之友协会”,于是多明我会又名“雅各宾”。
虽然雅各宾似乎没有雅各宾派有名,但它却是诞生经院哲学大师的温床,德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即是其中一位。这位大师把当时所有拉丁语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和阿拉伯学者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评论都与教会的教条联合到一起,人称“亚里士多德的猴子”。而他的学生,也是雅各宾成员的托马斯·阿奎纳更不得了。其所著的《神学大全》把亚里士多德哲学无缝对接到基督教信仰上,让基督教找到了灵魂的光源。这部伟大的著作不仅建立了理性神学体系,而且成为了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还成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束光。它是基督教思想史上的一个壮举,也是中世纪思想的巅峰。这位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被冠以“神学界之王”的史上最伟大神学家死后还被封为了守护所有天主教教育机构的圣人,意大利文艺复兴开拓人物之一的但丁在他写的《神曲》中也直接把他放到了第四层天堂。
雅各宾教堂
雅各宾教堂
雅各宾教堂斑驳的壁画
雅各宾教堂内的阿奎纳墓
我不知道这位在人间只徜徉了49年,既是圣人,又是神学界泰斗,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领路人的阿奎纳仙世后是不是去了天堂,但我知道,他的葬身地就在雅各宾教堂,我是怀着膜拜之心走向这座教堂的。这座教堂的外表很壮观,也很优雅,是我眼中图卢兹最美的建筑。它是多明我会的母教堂,建于1230年,被认作是13世纪法国南方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其钟楼和中殿成了法国南部哥特式建筑的样板。
教堂外表如此优美,内部建筑也可圈可点,各种颜色的大理石柱子和漂亮的玫瑰花窗跟给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圣人阿奎纳安眠地很相称。只是,这个教堂的内饰也太简朴了,跟圣米歇尔山的修道院教堂一样朴素,只有不太多的椅子摆在那里,让高大、宽敞的教堂显得空荡荡。墙上也没什么惹人注目的壁画,只有一些圣徒的灰色肖像挂在那里。不过,在几乎什么也没有的祭坛下,我看到了阿奎那的埋身处。
多拉德圣母教堂
多拉德圣母教堂
多拉德圣母教堂
多拉德圣母教堂
多拉德圣母教堂
多拉德圣母教堂
多拉德圣母教堂
多拉德圣母教堂
另一个“奇葩”多拉德圣母教堂(Basilica of Our Lady of the Daurade)的原始建筑是一座献给阿波罗的神庙,后在公元5世纪被改做了教堂。因教堂中装饰着金色马赛克而被称为“金教堂”,9世纪成为本笃会修道院,法国大革命期间成了一家烟草工厂。这座教堂曾供奉黑色圣母,可想而知,这个教堂内部的主色调是黑色,因而我一走进去就觉得后背发凉。不过,圣殿里的壁画很有特色,既有灰色调,也有金色调,跟哥特式教堂里的壁画很不相同。
阿波罗神的“居住地”一定是风光旖旎的,它在加龙河畔。再次见到加龙河,我不禁又想起了拥有美食美景的波尔多。虽然图卢兹的美食没有波尔多的好,但加龙河水却比波尔多的清得多。我望着静静流淌的加龙河,望着河中建于17世纪的石砌拱桥,望着河岸两侧的美丽景致,心想,如果图卢兹的午餐不让我失望,我会非常喜欢这个蛮族的故都。这里有如此独特的建筑,又有如此悠久的历史,还有如此清澈的河流,这些都是我旅途中所要寻找的。我要再去图卢兹,寻一个米其林星级餐厅,让我的味蕾在这里绽放之时,也让我的生命,像一朵花一样,在这里风情万种地开放。
路线
卢兹内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