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挑衅,中方一再忍耐?实力不是因素

美国频繁地发出挑衅,中方为何一再忍耐?实力可能不是唯一的因素

2022-10-11 14:42:07 来源: 葛剑生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JDGR8030553W9M7.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到底谁是炸毁北溪二号管道的罪魁祸首?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就和新冠病毒到底来源何方一样,在未来不短的时间里会成为一个基于立场给出答案的问题。

不过这一事件倒确实很好印证了我此前的看法:美国是目前这场俄乌冲突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并且他们希望战争长久地持续下去,为此他们不惜以并不光彩的手段去破坏俄欧之间进行谈判所需要的条件。

但更让我惊讶的是,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白宫的表现出乎意料地清醒,一改了过去一两年时间白宫脑死亡的形象,并且他们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正在为其他们的主要对手带去巨大的决策压力。

很多人也许很难理解为什么在发生了包括佩洛希访台在内的很多事情之后为什么都没有动作,似乎当下除了俄罗斯还在战场上抵挡西方之外中国没有任何动作,而今年年底这次美元升值也部分缓解了他们当下的经济危机。

事实上,如果现在要我给拜登政府打个分的话,2022年下半年开始他们的成绩是不错的,围绕俄乌冲突,美国收获了巨大的利益。

现在一条美国的LNG船从北美装货发往欧洲,能够赚取超过300%的利润,美元升值也让停止量化宽松后美国政府紧张的财政状况得到了缓解,甚至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突破了1:7的大关。

但对于这很多事情,谁又能管得上呢?并且这也不是那么重要,胜负并非在这毫厘之间。

2020年代,按照比较高大上的说法,确实是“百年前所未有之变局”,但不要忘了一个基本的现实背景,就是在仅仅十年之前,这个世界上都并不存在真正的“大国斗争”,恰恰相反那是一个“美利坚天下无敌万国来朝”的时代。

现在俄罗斯是真开片了,但谁记得仅仅在10年前,那个时候俄罗斯为了得到美国的一个“贸易最惠国”的一般贸易待遇就磕头捣蒜一样的姿态?谁还记得前些年中国真的是美国在中东战略的合作伙伴?

这意味着什么呢?现在仅仅是对抗的开端,在这个时期,各国的重心其实都并不是国际上的争斗,相比起国际上的争斗,擦干净自己的屁股,打好对抗的基础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局势还没有发展到各方在国际上投入巨大资源“攻城略地”的地步。

比如说,美国当然是官方层面上将中国视为敌人,但问题是,美国真的做好了冷战时期对苏政策那种准备来对付中国吗?并没有,很多美国企业的利益仍然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苹果与特斯拉这些美国重要的门面企业,他们还是离不开中国的。


 

我并不是说敌对行为不存在,并不是说没有威胁,而是说:美国并没有在他们的国家体系中完成新冷战的现实准备。

他们甚至距离完成思想准备都还有一段时间,等到这种思想准备完成的时候,届时我们会看到几乎所有的美国企业都将其发展命脉与中国剥离的场面,那时候才是“大争之世”的开端,而目前呢,仅仅是前奏而已。

在这个前奏阶段,双方的对抗还远远没有达到最激烈的程度,相比起国际上的“三瓜两枣”,各自在本国体系内的行动是更加重要的,只是说相比起中国来说,美国一直有内政决定外交的传统因此看上去姿态会很强硬。

而类似的问题在中国同样是存在的,中国的很多优质企业也在美国上市,用中国的优质资产为美元的价值背书,对美贸易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6-2008年时候中国的GDP组成有三分之二来源于对外出口,2020年的时候已经下降到了三分之一,如今中国的GDP组成来源与日本、欧盟的发达地区相似,但这还不够低。

基于应对未来极端国际挑战的需求来说,中国经济需要有在完全被剥离与西方国家贸易的前提下仍然高效率运转的能力,而实现这些仍然需要时间。


而在实现了这个目标之后,届时我们会看到在国际上中国与美国的矛盾白热化,双方在各个重要地区进行战略对抗的场面,而在进行这种对抗之前,本国体系内的准备极其重要,这种准备工作的充分程度也直接决定着未来的国际形势。

这就是所谓“大国之争,胜在庙堂”,因为过去这个世界整体上就处于美国绝对优势力量下的整体不平等合作体系的控制下,哪怕现在已经出现了对抗的苗头,但这种对抗的激烈程度也并不是那么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的争斗远远不如中美两国在本国内政问题上的作为那么重要,相比起在哪个哪个地方斗个你死我活,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打好内功、夯实基础”。

只不过问题在于有时候“打好内功、夯实基础”成为了一种投降派对美绥靖的借口因此被批判,但这一做法本身在目前这个中美两国经济仍然高度绑定的阶段是没有错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现在我们认为十年前的中美关系远比现在更加稳定,但十年之后,我们也会认为现在的中美关系远比那个时候的中美关系更加稳定。

现在中美两国的矛盾当然很大,但行动上还局限于有限的层面,比如说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在一些地区安全事务上试探中国的态度,在经济上准备与中国市场的部分剥离。

但在十年之后,届时中美两国的对抗激烈程度会远远超过现在,美国会给东亚地区的几个盟国出口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

并在如今的AUKUS的基础之上发展一个针对中国的军事联盟,而在东北亚地区的半岛形势会远比现在更加紧张,中国在海外的企业可能还要时不时担心美国支持的极端势力的恐怖袭击等等。

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在国际政治上搏命的时候,现在只不过是一切的开始,在这个阶段的主旋律是“打好基础”为极端激烈的对抗做准备,那么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外交当然是内政导向的,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并应对美国的遏制。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频繁遏制频繁挑衅的情况下中国没很多动作,因为一切反击都要考虑行动的成本,而在当下相当大部分行政与各种资源都要重点保障内政需求的情况下,对美国的遏制、挑衅的反应本身是立足于低成本这个目标的。

比如说对俄乌冲突,中国当然在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些诉求与利益,但考虑到欧洲距离我们太过遥远,进行干涉的成本非常巨大,甚至也起不到多大效果,收益远远无法抵消投入的情况下我们当然不会进行任何干涉。

再比如说美元升值,这个同样是我们管不到的事情,只能说对应让人民币升值稍微控制一下汇率而已,而佩洛西访台之后的军演,那个就算是低成本的回应了。

所以当下的很多事情的走向本身其实和“相对实力”没多大关系。

其实我们从美国的很多政策上也不难发现,他们在国际问题上同样是倾向于低成本,并且将主要资源都集中在内政问题上的。

比如说对俄乌冲突的干涉,美国提供的支援就是很少的,截至2022年10月初,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相比起欧盟的援助其实没有压倒性优势,美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主要都是本国的库存老旧武器装备。

但欧洲一些国家比如说法国和德国,他们倒是开放了一些比较高技术水平的援助,法国给乌克兰援助的凯撒自行火炮就保留了全套的信息化子系统,可以自动调炮、自动瞄准。

而美国给乌克兰援助的M777牵引式火炮,在送货之前还把信息化升级套件给拆掉了,而最近发生的北溪二号被炸事件也同样是低成本的干涉行为。

无论是对俄还是对华,美国总体上都是一个对外低成本投入进行干涉,大量资金投入到本国建设夯实基础这样一个逻辑。

像之前的拜登参加东盟会议,提了一堆要求倒却不愿意给多少好处,也是这个逻辑的一种体现,当然我们可以说现在美国政府自己财政也紧张,除非十拿九稳的事情否则不会有多少资金投入。

但是反过来讲,在有必要花钱的地方美国政府也是毫不含糊的,拜登的基建法案还有一堆投资计划哪怕最后砍了很多刀,那也是千亿美元级别的大财,这些钱都能撒出来说明他们还是有钱做事情的。

所以美国对外投资吝啬,也不能完全说成是没钱,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对外干涉的投资都巴不得一分钱掰成两份花,这是历史常态哪怕美国蒸蒸日上的时代也都是这样。

当下其实中美两国日子都不是太好过,我们经常只看到了美国社会的深厚危机,但反过来讲中国这边情况同样好不到哪去,生育率、结婚率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

中国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深水期:当我们在过去四十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我们发现,中国再也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对象了,我们同样发展到了历史的“无人区”。

当年中国改开的很多政策,本身其实也是参考了许多国外的先进经验,比如说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参考了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在文化上与我们比较相近,且同样在现代意义上资源匮乏的国家的经验。

而在国家金融体系的建设上我们参考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验,而在教育体制发展上参考了前苏联与德国的经验,在外交与海外商业经营商参考了英国与美国的经验。

现代中国的发展其实真正贯彻了19世纪救亡图存尝试的核心精神,不断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本土化,但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的创新其实是很少的,而如今已经没有人能给我们做参考了。

毕竟发达国家们,他们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前些年有个“中等收入陷阱”,但现在看来,不也有“高收入陷阱”吗?发达国家要是没进这个陷阱,要是发达国家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他们现在也应该还是“发展中国家”。


所以中国在未来十年面对的挑战,其实远不只是来源于美国与西方,更大的挑战其实来源于中国自身。

就是说在以前我们参考西方的发展,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参考对象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继续发展下去走出一条真正属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是远比西方的挑战更加重要的事情,不是说外部的威胁就不是威胁,那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但根本上讲,中国是一个体量非常巨大的国家,我们同样与美国处于相同的逻辑下:因为本国的力量太过强大,以至于外交从来都只是内政的延伸,国际上的博弈与争斗取得的胜利,其实绝大多数时候都无法与国内发展取得的突破带来的收益相提并论。

过去的一百年,中国一直都在引进学习,以至于在任何一个问题上都在参考外部经验而很少以立足于本土的视角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是近代衰弱历史的一种映射,也是未来中国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幸运的是,中国是依靠体量发展至今,不幸的是,中国是依靠体量发展至今,这个特性最终是幸运还是不幸,就取决于这个十年的发展结果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