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雇员风靡全国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政府雇员风靡全国

                                        2004年11月20日

何必

安徽省芜湖市将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8名政府雇员,其中最高年薪18万元,最低3.6万元……(略。)

自2002年吉林省政府率先出台并实施了《雇员管理试行办法》后,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纷纷出台类似制度,政府雇员制度逐渐成为继国家公务员制、事业单位职员制后又一用人制度。

事业单位被称作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最后堡垒,这原本就是非常中国特色的地带。140万个事业单位盘踞着3200万人并占有着3000亿国有资产,实际上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怪胎,吸纳了大量来不来就精兵简政运动下来的冗员,而有些单位则至今还肩负着不少的行政职能,成为任何政治体制改革都要面临的令人头疼的麻烦。不说也罢。

通常情况下,公务员是有用人指标限制的,这个指标尽管是在机构精简人员数量严格控制的原则下加以数量上的限定,而且随着政府各部门之间利益的权衡博弈到头来这种控制在数量上还是一再被突破,但如果贸然增加公务员数量,毕竟还是很引人注目的事情,而且像芜湖这么个原本经济就不是很发达市场也并非很开阔的地区,比起除吉林外的其他实施此种政府雇员制度的地方来,更容易受到各方非议。

可是,也应该看到,各地每年还是要招收公务员来填补因为原有岗位人员因为退休、伤亡、调离和辞职等原因离开所造成的空缺。在如今越来越惹人耳目的公务员例行考试当中,由于就业市场整体形势严峻,加之宏观调控在实施紧缩政策之际虽然目标直指通货膨胀,但根据菲利普斯法则,势必会影响到就业岗位数量,而且调控的领域主要是在房地产、电解铝、水泥等劳动力密集型区域,劳动力市场形势恶化的迹象已经出现,而这种恶化会形成“倒逼效应”,逐步从单纯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从“蓝领”向“白领”岗位进行全方位扩散,形成劳动力市场整体性供求失衡,增大就业压力,进而把大量具备资格者挤压到公务员的岗位竞争当中,成就千军万马过考公务员的独木桥的景象。而公务员职位的稳定性与权力倾向更是对很多人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今年公务员考试报名者是去年的两倍现象本身应该已经对此佐证。

既然公务员每年都在招考,为什么还要“根据特殊部门的特殊需要”来采用政府雇员方法呢?“法律、金融、经贸、规划、信息、招商、高新技术等方面”是个什么范围?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管是吉林,还是上海、广州、深圳,抑或这次的名不见经传但邯郸学步却很起劲的芜湖,从政府机构建制方面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怎么还是成了“特殊部门的特殊需要”了?为什么在公务员招考时不以这种“特殊需要”为标准进行测试检测?新招收进去的公务员为什么不能达到如此“特殊需要”?在公务员编制外再行雇用雇员来干原本就应该是公务员所干的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1月22日《新京报》用了一个整版说一件事,那就是北京街头井盖经常害人,造成路人一不留神就掉进去,轻者弄得旁人围观侧目脸红得发紫却不知道该向谁发泄,再不就是磕碰成血淋淋的需要疗养,重者则有掉到污水井里淹死的。这也算是北京乃至全国的老大难问题了——井盖时不常就被盗。而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却难以解决,因为其中牵涉到了市政、房地产、电力、电信等多达19个政府部门!到头来谁都看着别的部门,形成了井盖丢失并因此造成对人们无时不刻的伤害乃至杀戮现实的无人问津。想来那些因为掉进井里而害羞受伤乃至陨命者要就此讨个说法追究什么地方的责任是难上加难,如果比警方还高明逮着偷井盖者恐怕也很难洗脱自己不留神的主观过错;而要向追究井盖作为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相关部门的责任几近痴心妄想。

该报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再成立一个专门的市政设施管理部门,统一对井盖这类事关百姓生活的设施进行管理。按照这种思路,政府部门不作为的解决办法就是新设部门,结果呢?一方面机构越来越臃肿,人员越来越多,甚至要专门为井盖成立类似“井盖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等等作为常设机构,导致公务员队伍滚雪球般;另一方面,更会鼓励政府部门不作为的行政作风,既然不管事也无人问责,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转移出去,那么现在还做的工作也同样可以如法炮制,撒手不管到最后还是会有人来收拾越来越破碎的山河。

连个区区井盖这么点屁大的小事都是如此,遑论其他国计民生的宏伟大业了。北京还没实行政府雇员制度,恐怕由于井盖丢失伤人之类的问题,也应该考虑是否该东施效颦推行如此这般被各地用得越来越广泛而熟练且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举措了。

这下明白了,原来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现实需要,而只是由于现有政府部门不干事。这不是,北京作为首都,还时不常有无辜的人们掉进大街上的井里受伤甚至丧命,到现在除了设立新的部门统一管理外还没有更好的制度安排,更甭提像芜湖那么个小地方存在的法律、金融、经贸、规划、信息、招商、高新技术等方面的特殊部门的特殊需要了。

所以,怎么看这政府雇员制度也无非是巧立名目扩大权力范围的勾当。

到最后,还是纳税人不得不为了这些行政创举掏更多的钱,而且会越来越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