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月票听证会的程序非正义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公交月票听证会的程序非正义

                              2005年12月16日

何必

本月20号,北京将就使用IC卡替代公交地铁纸质月票并适当调整月票价格举行听证会……(略。)

这条节目,实际上是媒体早就了解到北京市发改委邀请了部分将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体验公交的消息,纷纷打探新闻素材;而北京市发改委方面却在参与的媒体的选择上费尽心思,尽量减少参与的记者量。

于是,16日这天,北京市属报纸纷纷刊发了由《北京日报》统一宣传口径的新闻稿:“12月20日,北京市将就电子月票代替公交、地铁纸质月票并适当调整月票价格举行价格听证会。15日,部分听证代表到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地铁13号线西直门站和动物园交通枢纽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流和质询。‘在听证会之前举办质询会,是完善价格听证机制的重要内容。’市发改委价格监督处负责人介绍说,正式听证会上,每个代表的发言时间有限,很多问题不能很好地展开。先期举行的质询会给代表们提供了充裕的发言时间,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让有关部门来解释,从而使代表们更好地理解申请材料、掌握听证内容、保证在听证会上能准确到位、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代表们通过实地考察,对一卡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介绍了一卡通近年来在北京推广发展情况,以及制作、发售、结算等各个运作环节和一卡通的性能。在地铁系统中已经启用一卡通的13号线,地铁运营公司在西直门站给代表们演示了一卡通的使用,展示了其快捷高效的特点。最后一站是现代化的动物园交通枢纽,代表们在参观了换乘大厅与调度中心后,还登上了812路公交车体验了分段计费刷卡。随后举行的质询会上,代表们普遍认为,推广使用电子月票是促进本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有效办法,也是适应‘科技奥运’、‘数字北京’要求的必要措施,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方便市民出行、加强企业管理都有积极的作用。对电子月票推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代表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质询,并提出了建议。针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市发改委、公交集团、地铁运营公司和一卡通公司在会上认真地做了解答。代表们表示将进一步了解情况,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并把市民意见切实反映到听证会上。”

其实,逢听必涨早就不是什么新闻。此次听证会,从与会代表的选择上就很有意思。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如下参加会议代表的名单。

公交地铁票价调整听证会代表名单

2005年12月12日

李建军,北京德宝商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郎丹柯: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

邢东伶:崇文区龙潭街道光明北里社区居委会

许强:诚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崔倩: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王佳音:北京印钞厂

张焱鑫:北京翠微大厦股份有限公司

孙荣:北京市隆福医院

许立新:市国资委

龚建:市财政局

毛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王炜:市地税局法制处

陈方:北京市财经学校

王伟: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

邱宝昌: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

刘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院

陈幽泓:中国人民大学

黄国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张晓勇: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张国伍:北京交通大学

高扬: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吕月贞: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

董杰:北京公交集团

张绍波:北京市第三汽车运输公司

李凤军:建设部中国城市交通所

胡思继:北京交通大学

李亚茹:交通部公路研究所经济研究室

王周:北京城市学院

从这份名单中,能看出什么呢?

这份内部决定的名单对外公布时,特意隐去了与会者的职务。而从笔者的新闻从业经验与知识当中,其中不少人都是在单位里有头有脸的管理者,或者是高层人员。

而官方刻意安排的活动,在如今造假成风的社会风尚当中,会是个什么样子,也是可想而知的:为了使得听证会达到预期效果,国有一卡通公司该如何面对代表们也许事先安排好了的问题、乘坐原本就月票无效的812路公交车享受笑容可掬的服务,应该也算是风光一回,展示了自身对社会的权力,扼杀了一把人情。然后,就会有那些诸如“代表们普遍认为,推广使用电子月票是促进本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有效办法,也是适应‘科技奥运’、‘数字北京’要求的必要措施,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方便市民出行、加强企业管理都有积极的作用。”之类的说辞。如此看来,听证会还没举行,结果就已经出来了,这听证会的实际作用也就昭然若揭了。

由举办听证会的官方机构召集听证代表参与听证内容相关的活动,这本身就非常耐人寻味,从听证内容的客观公正方面看,原本应该采取回避制度,在听证会举行之前,参加听证的代表应该与举办听证会的方面、以及其他听证代表保持不接触状态,防止互相影响,妨碍代表意见的发表;而原本应该代表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代表,在听证会前却被官方安排在一起汇聚一堂谈笑风生,这种听证会的效果也就可以预测了。

其中,作为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专家的邱宝昌被指定为此次听证代表后,特意买了件羽绒服,每天都搭乘公交车,体验其中的各种韵味,并且得出了车况差车太挤乘车者很苦的感受与结论。结果呢?开篇节目就此对他进行了采访,却被北京市有关方面叫停,不准就此再采访听证代表!

那么,其他代表并没有像邱宝昌这样寻求听证感觉。那些代表里,有几个会是平常搭乘公交车的呢?即便有,又有几个是每天搭乘可以使用月票的公交车呢?从与会代表(包括很有责任感的邱宝昌)的成分上看,没有一个是这样的人!

这就怪了,让一群不购买公交月票甚至从来不搭乘公交车的人来决定公交价格调整乃至公交月票的存废,官方指定一些毫不相干者来决定其他人的出行方式和支付水平,这种做法原本就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特别是,在公交已经被严重边缘化和贫困化的当下,听证代表中竟然没有一个公交出行者的身影与声音,更是社会富裕人群决定贫困人口命运的典型模式。

弱势群体没有自己的声音,而要由强势人群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或者,强势群体居心剥夺弱势群体的话语权,根本不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这也叫和谐社会?

如此一来,不仅仅在起点上,更不仅仅在结果上,从程序上也遍布着各种不公平,或者说,这个本来就是走形式的听证会,在越来越污浊的制度安排当中,渐渐演变为一幕十足的闹剧。

人们越来越热议宪政社会和法治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干什么的?是维护程序正义的!如果没有了程序的正义,根本就不会有结果的正义。从程序上就进行各式各样手脚花招,设置等级森严和话语壁垒,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而当社会饱受这种蔑视法律及其所负载的权利的行为的频频侵害时,再来看公交月票的命数,也就不言自明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