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等人,久候不至。突然想到其实并没怎么看过诗经,随手上了个网站去看,接下来就每天读几首。
一开始读有点懵,靠着网站上的注释才把诗读下来。等刚搞清楚那些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就看不上注释边上的译文了,我也是个轻狂人啊。这两千多年前的文章,时过境迁,各种解读也不差我一个,挑几首印象最深的,随便写写我现在的猜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大致是说:
南面的乔木(下)不能休息;汉江(上)的游女不可追求。
汉江太宽不能游过,汉江太长不能乘筏而渡。
薪草错杂,割取牡荆;等姑娘出嫁,用它喂马。
薪草错杂,割取蒌蒿;等姑娘出嫁,用它喂马驹。
赏析里认为这是青年樵夫的幻想。明知人家看不上他,也要幻想一下嫁他的场景,幻想他劳动的场景,一边幻想一边反复用现实提醒自己,所以不停在唱汉江、汉江。
这赏析隐隐带了点底层劳动人民的苦大仇深,看得人忍俊不禁。
我想想古人不至于这么自苦,心里想想倒罢了,还编成歌,一定要把自己并不高大上的职业反复唱出来,以至于人人传唱,这种心理素质有谁见过?而那游女又到底在指什么?注释里给了汉水之神和游玩女子两种解释,我想来想去都不太象。
汉水之神,他敢做梦于之结婚?还是发昏吧,那更容易些。若是游玩女子,她都能在汉江上玩,那他又是什么样的废物,反复唱汉江天堑,等美女骑着大马过来嫁他?必然该有其他的缘故。
既然说了不可求,女子自然不嫁他。然而又反复唱“之子于归”。
(之子于归 —— 诗经看到现在好像都用在女子出嫁上,“归宁”用在回娘家上。)
好了,人家嫁做他人妇,他砍枝条去给别人的媳妇喂马,还给大马小马各备了饲料,如此精心照料。
带马群出门,嗯,看出那女子很有钱了,可谓又富又美,谁人不爱。但他是不是也太大度了点?可能那赏析也觉得这么解释不像话,就把这诗归到了更虚幻的幻想上。
反正都是瞎猜,我来猜一个: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南边有漆树,不可以在底下休息,否则可能过敏。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江边经常有某个游女路过,不可追求。这个游女,可能是指某个游荡部落的成员。比如这个部落专门做生意的,居无定所,婚嫁也与别的部落不同,跟她结婚必须一起迁徙之类。所以不可求,非不能求。就像偏要在漆树底下休息,未必死,但有可能受罪。为了自己着想,还是不求了吧。
那游女既然跑来跑去,自然会路过我们部落。用“归”,显得客气一点,宾至如归的意思,不指结婚。男子不求是不求,道理都知道,只是心里放不下。女子过来的时候出力招待,安排妥帖了,能让她乐意多来几次也好,以慰相思。表白是不敢表白的,代价太高。
这是纯粹的喜欢,只对她好,别无所求。传唱一下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