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正在崩盘,原因有这些

中国外贸正在崩盘,原因有这些

卢克文工作室 |2023-03-04  

最近这一个月,关于中国外贸出现困境的流言传得沸沸扬扬,网络上搞得遍地哀嚎,都是:

“中国2023年春季外贸订单总体下降40%”“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上海港、宁波港空置集装箱堆积如山”“中国订单一夜蒸发”“长三角外贸企业停止招聘”这些信息等等。

接着再搭配“外资已撤离中国”“中国工人大量失业”“东南亚和欧洲已承接中国订单”“产业转移越南印度已成定局”这一类无比惊悚的消息。

 

但这些文章我越看越奇怪,都是一些网络信息的拼凑,在外网截张图、在内网摘抄几段文字,内容越震惊越好,却没有看到一篇文章,是实打实采访中国外贸企业后写出来的。

为了搞清楚事情真相,这几天时间,我们私下找到二十多家外贸公司进行调研,将事情进行了梳理,大致弄清楚了这一次外贸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坚持用事实说话,是我们写文章的主基调。

下面进入正题。

首先,中国港口出现大量空置集装箱是真的,出口出现下滑,也是真的。

但情况没有部分人说的那么夸张。

比如说空置集装箱大量堆积这个事,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两年,我们集装箱造多了。

疫情期间,我们外贸生意好得过分,当时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生产能力,大家都给中国下订单,需求量暴涨,海外东西一下就卖光了,库存常常跟不上,一年赚了几年的钱。

一位老外贸人说,他们当时“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涨价。”

涨价不是他们黑心想趁乱多挣钱,纯粹是一种市场行为,因为他们不涨,后面的订单生产都跟不上了,要压一压订单量。

那两年美国那边不断地给民众发钱,民众领到钱就去消费,商家这时候胆子也被市场催肥了,订单源源不断地下给中国公司,有货就卖得出去,外贸好得一塌煳涂,生产扩容,生产出来的货越来越多,发货到美国或欧洲的时候,集装箱不够用了。

为了应对天量的出口订单,只好勐造集装箱。

就这样集装箱还跟不上市场供应,不断疯狂涨价,几百一千美金的集装箱,最高时涨到两三万美金一条。

 

中国人赚钱素来喜欢低调行事,外贸赚钱的时候,大家都是静悄悄地不作声,闷声发大财,而新闻这个行业有特殊性,一般是报忧不报喜,所以外贸发财这两年,很少见媒体报道。

中国这边的港口非常智能,集装箱装好货后嗖一下就发出去了,而到了美国后,由于他们那边港口疫情,一些公司放假,很多人不能正常上班,货卸不下来。

还有一种原因是,美国那边狂发钱,码头工人不上班比上班还有钱,干脆就不上了,码头严重缺人,货都卸不下来。

卸下来也没地方放,因为它国内的运输行业也放假,也不上班,所以当时美国各种新闻,高薪请人去码头干活。

由于美国港口处于半瘫痪,效率极低,导致好多货物一直积压在港口。

从中国运货过来的船,就一直停在港口上不了岸,排起老长老长的队,而中国这边又有新生产出来的货物需要运到美国,我们就再扩产集装箱,扩产运输船,把基础产能增大了。

正常流程是一船货运到美国,再拉美国的产品回到中国,接着重新装满中国货物返回美国,但现在因为美国港口堵塞,变成那边船还没回来,这个循环被打断了,我们只能用新造的船和集装箱又出发了。

2021年底的时候,所有商家的货都备得足足的,中国卖家还在使劲生产发货,这时候美国的商家,比如亚马逊一看不对,他们仓库装不下了,也不愿意冒险新建仓库,就出了一个限制政策,给商家一个仓储额度。

由于货实在太多一时卖不掉,而亚马逊又会收大家仓储费,一般库存超过半年到一年,仓储费比物品本身还值钱,导致商家都在降价卖库存,2022年很多中国商家就一直是在清库存的状态。

注意,我们外贸公司,不是2023年才开始清库存,是2022年就已经有人在清库存了。

也从2022年开始,国外陆续恢复生产,这时候国内的外贸生产已经扩张过一次,订单不够加上外国友商也接单了,就只能削减产能,开始裁员,一小部分公司还会倒闭。

一位资深外贸人透露,就算全球需求没有转向疲软,这一波产能扩充后,也会自然淘汰一批的。

其实美国在2019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消费疲软,这是他们专业搞外贸的才了解的信息,特朗普对中国贸易加关税后,情况已经有点严重了,但没想到疫情突然又把外贸行业抛到一个高点。

2019年他们业内就有一位做玩具的,准备两千多万的货到亚马逊仓库,准备圣诞跟新年血赚一波,结果卖得特别差,只卖出几百万的货,正焦虑得不行,啪一下,疫情突然来了,欧美国家在线上的消费加剧,他那库存居然全部清光了。

本来这哥们铁定要亏,最多打折把货清掉,但没想到最后还挣了不少钱。

 

所以说,大量空置集装箱是真的,因为前两年搞太勐了,现在恢复正常了,吐出来是正常的。

出口出现下滑也是真的,2019年前就有这个迹象了,是疫情延缓了中国外贸数据,现在库存部分还没清完,美国那边消费也真的下降了不少,下滑是符合逻辑的。

一家做车载娱乐的外贸商告诉我,2023年这两月订单还行,与去年持平,但走势不太乐观,全世界各国老百姓经历疫情后,大都花了不少存款,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具体走势还是得看疫情后世界经济恢复情况,以及生产资料价格是否平稳。

美国那边消费确实出了问题,美国消费信心指数从1月的106下滑至2月的103,预期指数从76下跌到69.72023年头两个月,消费者信心一直在下滑。

根据美国大营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的信息,美国消费者开始缩减支出,尤其在汽车、家电、房屋等大件商品上少花钱,很多休假计划也在2月份被取消。

我查了查过往数据,美国人在202211月开始消费信心明显下降,而欧洲是在20227月开始的。

从宏观上来说,欧美国家都是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民众不敢乱花钱了,到了2023年,变得更谨慎了。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本来就不是我们的出口主力,另外像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据一位专做日本出口的外贸商向我们透露,这两年日元贬值太厉害了,日本人也买不动了,他们的业务直接暴跌了40%

美国以及欧洲的消费为什么就下降了?

我把网络上大多数相关文章都看了一遍,觉得都说得太复杂了,其实主要就两件事:

一是通胀把物价抬高了。

二是政府不发钱了,利率又上升了。

欧洲这边我们重点报一下英法德三国的数据,英国20226月的通胀率同比是9.4%20232月同比是17.1%

 

 

法国20226月的通胀率同比是5.8%20232月通胀率同比是6.2%,数据没有英国那么可怕,但他们食品涨得有点凶,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4.5%

德国20226月的通胀率同比是7.6%20232月通胀率同比是8.7%,同样处在高位。

美国20226月的通胀率同比是9.1%20232月通胀率同比是6.2%,数据也不低,这还是美联储不断加利率压下来的。

对比一下中国,20226月的通胀率同比是2.5%20232月通胀率同比是1.8%,才知道欧美这两年通胀有多严重。

欧美通胀上涨的主要原因说了八百遍了,就是俄乌战争、疫情、发钱三大主因,以前是政府发钱,民众疯狂消费,扛得住通胀,现在政府不发钱了,利率还上去了。

我们都知道,美国普通人手里不留现金,没储蓄习惯,常常习惯超前消费,2022年底,美国包括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和信用卡债务在内的家庭负债,一共是16.9万亿美元,其中,信用卡欠款达到了9860亿美元。

2021年,中国消费零售总额是6.83万亿美元,美国是7.41万亿美元,美国人口是3.3亿,中国人口是14亿,我们人口是美国的4倍,但花起钱来,还不如美国那么点人口。

而且消费结构也不太一样,中国人现在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烟酒、教育、娱乐,而美国人的消费除了房屋,就是各种享受型支出。

做一个比较,2021年中国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是1113美元,支出占比29.8%,美国是3827美元,支出占比15.6%;中国衣着消费是220美元,占比5.9%,美国衣着消费是731美元,占比3%;中国居住消费874美元,占比23.4%,美国居住消费9427美元,占比38.3%;中国教育文化娱乐消费403美元,占比10.8%,美国是2045美元,占比8.3%

2021年中国恩格尔系数是29.8%,美国是15.6%,美国由于在科技、金融、军事上遥遥领先,可以让全球供养他们民众享乐,能让普通人开着皮卡拖着小船去度假,这是中国人现阶段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是美国金融霸权,让全球发展中国家供养他们,美国军事、科技、金融是一体的,是这三者同时领先,我们才被迫供养美国民众,让他们日日享福,还敢超前消费,而我们只能低头踩缝纫机,给他们做衣服做鞋子做袜子。

美联储这几年一直在调高利率,以压制通胀,从20223月开启加息,中间八次加息,利率从0.25%上升到了4.75%,市场预计最高峰会在5.25%-5.5%之间,也就是还得加一阵子。

利率一高,还房贷还信用卡的钱就变多了,以信用卡举例,2019年美国拖欠信用卡还款的是1580万人,2022年涨到了1830万人。

考虑到居住消费在美国消费占比38.3%,还房贷成了头等大事,消费就放一放了。

美联储加利率,全球美元回流,都把钱放回美国,全世界更没钱找外贸买东西了。

 

所以实际情况很简单,美国人要拿钱还贷,所以不买东西了,其他国家没美元了,买不了东西,中国外贸企业当然就困难了。

其实外贸企业并不是所有细分行业都下跌了。

我们把调研过的中国外贸企业做了下归类,发现近三个月来,服装、鞋帽、家具、玩具、陶瓷、皮革箱包等企业确实受到了很大冲击。

一家主做欧美客户的服装外贸企业说,他们近几个月订单下滑了40%,一是他们不买了,二是生产都转移到了东南亚或者印度等,但是,注意但是,面料等还是在国内生产的。

佛山一些做LED照明和做陶瓷的外贸企业,他们透露自己业务下降了30%,很多在疫情前就转移去了东南亚。

转去东南亚和印度,主要是欧美逼迫他们转移的,一个是美国给中国加了高关税,另一个外贸公司反映,他们接单时,欧美客户要求不要在中国生产,强逼产业链转移,他们也没办法,只能按客户指定的办。

不过,能转移的都是低端产业,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都没办法转移。

做车载娱乐、手持稳定器、精密数控机床的外贸商向我们反映,他们的订单不仅没减少,反而有增加,做精密数控机床的哥们,他手头的订单反而在2023年增加了40%

一个做家电的老哥十分自信,他说这个行业基本上已经转得没法转了,一些客户就是找他们购买原材料,回他们国家组装再卖到欧美,无非就是转移装配,核心的东西全是在中国人手里。

一位亚马逊资深卖家说,服装这些行业是一定会被抢走的,没什么技术含量,三哥和越南人拿起来就能做,但他们做电子类产品,绝对没有被抢走,这行几乎都是中国人在竞争,没国外卖家什么事,从产品设计到更新升级,全部是中国卖家在盈利。

在德国做机床的一位哥们,说美国本土确实在加强制造业,他们机床设备厂现在很忙,订单大量来自美国,因为机床是工业母机,可以推测出美国的确在认真重振制造业。

美国一边加强自己的制造业,一边想尽办法扒中国制造业的皮,通过各种强制手段,逼迫产业链离开中国,削弱中国工业,以维护美国塑造的世界秩序。

不过从我调研后得到的信息,以及大数据来看,中国工业的核心力量并受什么大影响,就像那位亚马逊卖家说的那样,走的都是低端产业,凡是有技术含量的产业,对上下游依存度很高,走不了,也没法走。

还是用数据说话吧,感谢外贸行业的各位帅哥靓女,给我提供了大量宝贵数据。

下图是2021年和202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月度总数据,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出口额总体数据非常乐观,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乐观的,2022年还高于2021年。

 

把时间拉长来看,就更加乐观了,要是印度能干成这样,莫迪半夜做梦都要笑醒。

2022年中国外贸顺差8776亿美元,增长了2011亿美元,说明大部分外贸公司还是在闷声发大财,现在有一点收缩,也是正常的,部分媒体用不着一惊一乍。

一直在针对中国的美帝,2018年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对华逆差是3200亿美元,之后发生什么事呢,2020年对华逆差3103亿美元,2021年对华逆差3553亿美元,2022年对华逆差接近4000亿美元。

我们不是说美国在强制工业转移吗?越南、印度、墨西哥、欧洲都把中国外贸的饭碗抢光了吗,来来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三年时间,各个国家的对美国的外贸数据,是骡子是马,一遛就知道。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越南和欧盟对美国的出口确实在增加,但中国也在增加,并不是传说中的减少,由于基数太大,底子太厚,崩溃这两个字,好像还差十万八千里。

就是一直被抢生意的低端制造业代表纺织服装,目前中国还能占25.65%的市场份额,传说中一骑领先的越南,其实只有14.87%的份额。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逐步升级,以及美国强行跟中国脱钩,服装、鞋帽、家具、玩具、陶瓷、皮革箱包等行业,是一定会转移到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我们用不着慌里慌张的,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而现在替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主要还是能源领域数据庞大,加拿大主要向美国出口石油、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墨西哥主要向美国出口计算机和电子设备、石油、煤炭、化学品和运输设备。

可以预见,美国在努力培育墨西哥替代中国的部分功能,因为机械与电气、百货、纺织,正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前三项。

 

美国不断想跟中国脱钩,中国却一直想牢牢绑定美国,美国现在APP下载的前三项,不知不觉已经全部变成来自中国的APP了。

第一名的Temu是拼多多美国版,魔性复制了拼多多中国版的全部细节,第二名是剪映美国版,属于字节跳动,第三名是当今世界第一娱乐大杀器TikTok,也来自字节跳动。

把美国政府急得,现在打算直接封杀TikTok,以防止中国软件打破美国在全球的舆论统治。

中美之间外贸与互联网难舍难分,相爱相杀,体现的是两国体系上的相互依存,尽管美国高层现在对中国恨之入骨,时刻把中国当苏联一样提防,但你哪见过这样的美苏关系?

最后,我们对这几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外贸崩盘事件做个总结:

1.此次外贸整体下跌,是前两年疫情期间吃得太狠,吐出来一部分。

2.确实也有库存堆积的原因,另外生产了大量集装箱,空箱堆得天高,才把事情搞得这么惊悚。

3.欧美因为美联储加息,引发了严重的消费下跌,加剧了外贸下行。

4.中国外贸确实在被其他国家抢生意,有美国强逼的原因,也有自己成本上升的原因。

5.但核心外贸领域,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其实没有下跌,反而在增长。

6.外贸这一次收缩,只是美元霸权统治世界的一次周期性反应,大概过几个月后,外贸就会调节回正常状态。

7.打铁还须自身硬,可见中国工业升级和人民币升级,确实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8.中国要进步,就不能一直干低端工业,迟早会有别的国家替我们生产衣服鞋子,我们才可以开着皮卡拖着小船去旅游,这是历史规律,不用大惊小怪。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