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美国是个大熔炉,人人都说纽约是个大熔炉。
话归百老汇剧,我最近因为连续看了几部百老汇剧, 因此对各个剧院上演的剧目都进行了一点调研。 百老汇剧目题材多样,涵盖的社会题材关注点也比较多样, 于是观众流向也不一样。如我看过的歌剧魅影, 明显是游客多年长者多,看kerberlyAm, 是年轻人和中年人多。像parade似是犹太人题材争议剧。 像玩偶之家,大多是老年人和大学生。& juliet我看到门口绝大多数准备进场的都是年轻人。 某三兄弟歌唱组合只演一周,95百分之,都是年轻人。
我经常是买rush ticket. 故而需询问每间剧院售票处的戏票剩余情况或临时票政策。 我有时纳闷,这售票处售票政策各不相同,似门户之见也较重, 自己说啥就是啥,没商量。但其实, 我知道演员不可能永远只演一个剧院一部戏。他们之间可能会调配。 每个剧院的剧目都有配交响乐队,这些乐手也会做同行交流。 看过某剧目的观众,或因喜欢或因有交流需要, 也是需要一个场合表达观感喜爱。难道大家都这么静悄悄地买票, 静悄悄地看,静悄悄地退场。 再静悄悄地读读纽约时报周末班的剧评, 或纽约客纽约杂志的每周剧评。太少交流了吧。
于是乎,就有了个百老汇慈善演出会。一年不定期举行一次几次。 我碰巧参加的是第24届east bunny比赛,暨百老汇慈善演出会。 这场是演狮子王的 剧院进行的。它由百老汇演员总会等组织, 有十几个剧组分别出人员表演节目, 并于结尾宣布帽子特别以某剧目为主题设计比赛胜出者和剧组筹集善 款数目。那聚会上,有观众喜爱的各剧演员出席并表演节目。 在休闲轻松的舞台上,观众见到自己喜爱的明星, 并有与之互动的环节,很开心。 我见到自己喜欢的kimbley amber一剧的女主角讲话致辞,诙谐幽默。我看到已终止演出的(歌剧魅影)的剧组部分演员,用诙谐幽默的方式, 演出一小品剧.它是老人院踯躅而行的老年病号们, 有男病号追老年女病号,他们穿着浴袍, 仿效剧中男主用船搭载女主进地牢的情形, 唱着歌剧魅影里此桥段的经典唱段,相互深情表达,让人忍俊不住。还有汉密尔顿的演员, 还有玩偶之家的演员相互开着玩笑调侃自己的剧目及剧情。我听到KIMBLER AMBER那剧的主要女配角胖胖捣蛋姨妈引吭高歌一曲, 推会场气氛到高潮处结尾。
总之, 我座位右边的美国本地人大姐被演员们讲话抛出的梗逗得都快笑抽抽 了。我是听懂了一部分。但我可是使劲儿地听她和她女伴儿的讲话, 她们在讨论谁谁说话的笑点。 我也在注意听我左边的一对儿小年轻白男白女, 他们似从事戏剧相关专业的学习, 也是在表演开始前表达对某某及某某剧目的各种喜爱和各种调侃。 我那天穿了身儿浅金色的毛衣套裙, 看演出中途有些冷就套穿上我的长皮风衣,右边的大姐还帮忙我穿。 我意思是坐一楼前排的观众可能着华服的多,坐二楼的我和我邻座, 多是普通人普通衣着普通身板, 剧院有凉风我还得穿厚实了保重身体,明儿还得上班呢。 我右边大姐透着理解帮我穿大衣。在那一刻, 我们都是喜爱百老汇演出的热心观众们, 没有种族年龄文化背景的差异,单纯的, 就是喜爱百老汇演出喜欢演职人员的一群人。
所以在那场演出上, 我觉得自己也在百老汇剧的文化熔炉里微笑着融化了。 我喜欢这种场合。我喜欢这种方式的融合。虽然我知道, 出了这剧院,我们各自在纽约大熔炉的各自族裔的小漩涡里自己转, 并没有很多的交集。但因为对戏剧的共同喜爱, 我们分享一个戏剧迷的聚会,还是很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