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昔日的战场 - 达达尼尔海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加入了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阵营,对抗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英法两国与德国作战主要集中在西欧,但作为盟国,英国希望能为东线作战的俄国提供战略补给。战争开始后,从英国到俄国的运输途径有三条。一条是通过北海进入北冰洋的巴伦支海,运送到俄国的北部港口。这条航道冬天不好走,而且一路上会遇到德国潜艇袭击。另外两条路是通过亚洲,路途比较遥远,通过波斯或者远东的港口,然后用火车将物资运送到俄国前线。显然,这几条途径都不是太理想。
为了有效地支援俄国东线作战,英国计划开辟第四条途径,那就是开通从地中海到黑海的航道,把物资运送到黑海的俄国港口。但从地中海到黑海之间必须通过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和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orus),这两个海峡都是在奥斯曼土耳其的控制范围内。如果要设法夺取这两个海峡的控制权,那么,战争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和对面的加里波利(Gallipoli)半岛

 

 

 

从军事实力上来看,奥斯曼土耳其刚刚经历过巴尔干战争,屡战屡败,失去了巴尔干半岛的大片领土,当时被称为是“欧洲病夫”。对于军事强大的英国来说,奥斯曼土耳其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加上奥斯曼土耳其的德奥盟友在欧洲东西两线受敌,没有多余的精力顾及奥斯曼土耳其。基于这个形势,英法制定出一个战略计划,首先要夺取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权,然后登陆加里波利半岛,在海军的配合下,北上占领伊斯坦布尔,再夺取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权。在完成了这些军事计划之后,希望能中立土耳其,削弱德奥同盟国的势力,以取得战争胜利。
因为这个战略计划很大程度上依赖海军行动,所以,整个军事行动的策划就交给了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来负责,这个军事行动被称为加里波利战役。
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是一条较窄的水域,从南向北把爱琴海(Aegean)和马尔马拉海(Marmara)连接起来,长约60公里,海峡最窄的一段水域在恰纳卡莱(Çanakkale)附近,宽度只有1.2公里。恰纳卡莱和海峡西面的加里波利(Gallipoli)半岛隔海峡相望,加里波利半岛与伊斯坦布尔陆地上相连。所以,占领加里波利半岛就可以直逼首都伊斯坦布尔。
军事行动的第一步就是要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为了快速取得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丘吉尔选择了强行通过海峡的方案,依靠海军舰船的火力压制两岸守军的炮火,同时计划在加里波利半岛登陆。
丘吉尔这第一步棋就失算了,因为土军除了城堡的巨炮之外,还布署了许多流动炮位,英军舰船无法控制两岸的炮火。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水雷。土军在海峡上几十公里的水域都布设了水雷,英军扫雷舰来不及排雷,导致多艘英国战舰触雷沉没,而且还有几艘重型战舰被两岸炮火击伤,退出战斗。结果,强突达达尼尔海峡以失败而退场。
加里波利战役的第二步就是占领加里波利半岛。为此,英法联军计划好了大规模的两栖登陆。加里波利半岛呈长条形,登陆的选择点也很多,这给土军如何布防出了一个难题。在这个关键时刻,时任团长的年轻军官凯末尔向上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析出了英军最有可能的登陆点。凯末尔提出的军事方案后来证明是正确的。
1915年4月25日,澳新军团(Anzac)在加里波利西部的一个滩头登陆。但因为英国上级的指挥混乱,澳新军团在土军的阻击下损失惨重。不过,英国海上的炮火也相当猛烈,土军伤亡也很大,援兵补给也成问题。澳新军团登陆后在海滩上扎营,向前进展缓慢。澳新军团营地的条件极其艰苦,严重缺水,空间狭窄,横尸遍野。卫生条件差,疾病传播失控,而且经常遭到土军反击。尽管如此,澳新军团还是在这个地狱般的条件下继续坚持。土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他们缺弹少药,援兵也没及时赶到。和土军对峙了几个月,战事并没有新的进展。
不久后,战争形势发生变化。保加利亚加入了德奥阵营,这样一来,德国的军用物资可以经巴尔干半岛通过铁路快速输送给奥斯曼土耳其。在这种形势下,攻击土耳其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澳新军团在加里波利坚守了十个月后,最后只能撤军,加里波利战役以英法联军的失败而告终。事后,包括丘吉尔在内的几位英国高层军事领导都被解职。另一方面,奥斯曼土耳其在加里波利的胜利为凯末尔在后来创建土耳其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邮轮离开伊斯坦布尔之后,一路向南,驶进达达尼尔海峡。半夜里还看到去年新通车的达达尼尔海峡大桥。邮轮于第二天早上停靠了恰纳卡莱。港口有专车送我们去了市中心。恰纳卡莱市中心不大,我们有时间乘海峡轮渡过到西岸的加里波利半岛,参观了曾经参与过达达尼尔海峡战斗的Kilitbahir城堡。在轮渡上,我们碰到邮轮上的两对老夫妻,于是和他们聊了一会儿。他们来自澳大利亚,打算过了海峡后,包辆出租车专门去瞻仰澳新军团(ANZAC)的烈士纪念碑。对于澳新来说,加里波利战役给他们留下的伤痛是祖祖辈辈不能遗忘的。也许他们不知道,澳新军团在加里波利作出的是无谓的牺牲。加里波利战役实际上在后来为奥新两国建立了民族认同感,为他们两国后来脱离英国的统治打下基础。在澳大利亚,每年的4月25日都会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纪念活动,这一天被定为Anzac Day(澳新军团日),以缅怀加里波利战役中为国献身的烈士们。
我们原计划是想去加里波利半岛上的历史国家公园,参观建在里面的加里波利纪念碑。但谷歌地图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错误的地方,当我们发现时,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纠正了,只好放弃。阴错阳差的是,我们邮轮上的两对老夫妻,本想去参观澳新军团的纪念碑,却被带到了半岛最南端的历史国家公园,那里是纪念土耳其加里波利阵亡将士的烈士陵园。不过,我们在加里波利半岛的另一个小公园内,看到了一些纪念加里波利战役的实体模型。不巧的是,在我们的邮轮即将驶离达达尼尔海峡时,我们从远处看到了加里波利历史国家公园内的土耳其阵亡将士的纪念碑。

达达尼尔海峡的1915恰纳卡莱大桥(1915 Çanakkale Bridge)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悬索大桥。没有中国公司参与建造。


Kilitbahir castle 城堡


 

加里波利半岛

土军使用的水雷

英军的炮火摧毁了土军城堡大炮运送炮弹的设施,士兵们只能用人力把重达275公斤的炮弹搬运上炮台装填。

 

纪念碑

战场实体模型

 

 

凯末尔塑像

 

达达尼尔海峡上的轮渡

 

恰纳卡莱的海滨大道

恰纳卡莱附近有一个特洛伊战争的古战场,那里也有一个特洛伊木马,当然也不会是当时打仗时用的木马。

恰纳卡莱的钟楼算是一处古迹

三月十八清真寺,以纪念达达尼尔海峡胜利

 

Anzac纪念碑,加里波利历史国家公园

 

Helles纪念碑和城堡(Sedd el Bahr Fortress)

 

 

为在加里波利战役中阵亡的25万官兵而建的烈士纪念碑(Canakkale Martyrs' Memorial)

爱琴海上的日落

 

 

 

 

威伯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问好京妞!他们用的水雷和大炮都是德国货,一个炮弹600多磅,等于4个大人的重量。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一战也很惨烈。 那个水雷那么大。 一个炮弹 275 K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