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奇景“立山黑部”

徐志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笔。天马行空,喜欢写作。阅读历史、地理等知识,追寻探险背后的故事。曾上电视参加益智类竞赛节目-金头脑,并夺得月优胜。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相当震撼的照片。

 

 

 

 

一群游客走在公路上,旁边是十几二十米高的雪墙。公路上还有一辆旅游大巴。

 

 

 

 

上网查了一下,照片拍摄于日本的“立山黑部”。

 

立山黑部位于日本的北陆地方(日本本州中部临日本海沿岸的地区),以中部山岳(日本阿尔卑斯)与关西、关东平原分隔,与前两者构成一个三角形。

 

北陆地方每到冬天时,西伯利亚冷空气受到中部山岳阻挡,常为该地带来暴雪。而从春天开始,冰雪逐渐融化。

 

“立山黑部”中的立山,海拔3015米,是日本三名山之一;黑部,指的是黑部川,长85公里,是富山县七大河川之一。

 

立山被日本划为国家公园。由于环境保护、施工难度的原因,并没有一条公路贯通立山和黑部;游客们必须乘搭六段以上换搭7种交通工具,来经过这段长约90公里的日本阿尔卑斯路线。

 

 

 

 

每年最令人期待的是春天的开山活动。在经过一个冬天的封山后,四月下旬开始,从雪地中辟出的车道,非常壮观。十几米的雪墙奇观,一直持续到六月。

 

离立山最近的城市是位于日本海边的富山市。游客们一般把其当作“立山黑部”之旅的首站。然后搭乘富山地方铁道前往立山站。这一段耗时65分钟。

 

 

 

 

第二段行程:从立山站搭乘每20分钟一班的有轨缆车前往美女平站。这一段耗时7分钟,海拔上升500米。

 

第三段行程:从美女平站搭乘每40分钟一班的高原巴士前往室堂站(Murodo)。这一段耗时50分钟,海拔上升1500米。

 

这一段25公里长的立山公路属于国家公园管理,不准私家车进入。

 

室堂站海拔2450米。站前的一段几公里长的公路雪墙最为壮观,被称为“雪之大谷”,是最多人拍照的地方。

 

 

 

 

在室堂车站内,除了有纪念品店外,也有沿线唯一的邮局,可以买一张特色木制明信片邮寄朋友。

 

第四段行程:从室堂站搭乘每30分钟一班的立山隧道无轨电车前往大观峰站(Daikanbo)。该隧道全长3.7公里,穿过最高峰为3015米的立山。这也是全日本海拔最高地带行驶的无轨电车。由于使用电力,不排出任何废气,环保节能。这一段耗时10分钟,海拔下降134米。

 

 

 

 

第五段行程:从大观峰站搭乘每20分钟一班的立山索道前往黑部平站(Kurobedaira)。这一段索道直线长度1.7公里,海拔下降488米。

 

该索道每个车厢载客80人,游客们透过玻璃可以俯瞰犹如全景画般的立山连峰的美丽景色。在短短7分钟的行进过程中,辽阔视影亳无阻碍,立山壮丽景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当中还包括日本仅有的三个冰河中的其中之一。

 

第五段行程:从黑部平站搭乘每20分钟一班的黑部有轨缆车前往黑部湖站(Kurobeko)。这一段耗时5分钟,海拔下降373米。

 

为了保护自然景观,防止雪崩,这段800米的线路都从地下通过,也是日本唯一全程从地下通过的电缆车。

 

出站后,就可以看到黑部水库和大坝。

 

黑部水库,坝高186米,是日本最大的拱形水坝。

 

 

 

上世纪五十年代,从战争废墟中复苏的日本需要电力来维持其经济增长。1956年起,关西电力公司在黑部川修建水坝。施工过程十分复杂,也曾发生过悲剧,期间有171名工人因突发事故不幸遇难。经过七年建设,耗资513亿日元的黑部大坝终于在1963年建成。年发电量达到十亿千瓦时。

 

六月至十月中旬,黑部水坝开闸放水,展现了自然与科技交汇而成的壮观景象。

 

如果天气允许、时间充裕,游客们还可以去黑部水库码头乘搭游览船。游船全程7.1公里,30分钟往返。

 

第六段行程:步行走过全长492米的黑部大坝。大坝东侧还有一座餐厅。

 

向东走入隧道中,就来到了黑部水坝车站。

 

第七段行程:从黑部水坝站搭乘每30分钟一班的关电隧道电气巴士前往扇泽站(Ogisawa)。该隧道全长6.1公里,穿过最高峰为2678米的赤泽岳。

 

 

 

 

这条隧道原本是修建黑部大坝时运输建筑材料的线路。该巴士线路经过富山和长野县的分界,还将经过在艰难施工后突破成功的岩石破碎带。这一段耗时16分钟,海拔下降37米。

 

到达扇泽站后,这段全长90公里的日本“立山黑部”阿尔卑斯路线算是完成了。

 

扇泽站外有停车场供私家车停放。游客们也可在此搭乘巴士、网约车、私家车等前往其他地方。巴士中最快的是前往长野高铁站的每90分钟一班的特急巴士,耗时100分钟到达61公里外的长野,再乘坐新干线前往东京或者其他城市。

 

资料来源:https://www.alpen-route.com/en/transport/modes.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