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上了经济学人

不知是繁花剧组为了拔高这部剧的影响力,还是经济学人见缝插针,反正现在的繁花是越来越得关注了。这不,生了经济学人。这篇报道几乎是继承了经济学人一贯的态度,其实不去细究也罢。但是里面提到的霓虹灯文化和其营造的灯红酒绿热火烹油般的氛围,最初其实并不是上海。

这个意像, 本是指八九十年代的香港。 近一个世纪以来, 闪烁的霓虹灯点亮香港夜色, 也交织出独特的街角风景。早在1920年代, 城中 的许多生意人就开始在唐楼上层安装各类霓虹灯, 用独具创意、五光十色的灯影招揽顾客。直 到二战后, 霓虹灯招牌更加在香港发扬光大。当时, 诸多工厂和车间竞相制作出设计美观、工艺 精湛的玻璃灯管,这才成就了香港灯火璀璨的繁华夜景。

随着时代变迁,市场上出现了LED等更平价的代替产品, 香港的霓虹灯也从大型霓虹灯厂的大量出产, 逐渐变成几位霓虹灯师傅的手工制作。不, 在过去几十年里,多得王家卫、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等著名导演通过镜头,将香港独一 无二的城市景观带到了全球观众眼前,这些经典的电影画面也激发了新一代艺术家、设计师和历史学家们,竭力保留城中的霓虹色彩。我在新加坡,过去的一两年里就曾经几次在香港相关的艺术展和特色街区看到了关于霓虹灯街景的介绍和展示。

繁花小说更注重市井民生,全没有电视剧里面那 么多的商战,股市贸易都是揉在了小人物的不同角色里。有很多颓废和靡腐。是王家卫导演的二 次创作, 才把珠光宝气, 华服盛筵, 股市硝烟带到了故事中,塑造了人物的同时也展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这是王对这本小说进行的的一次自我风格再创作。他把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成功心得都用上了。电视剧中出现了大量的致敬经典的镜头画面。但是,如果从里一个角度来看,他真的是在拍繁花,拍沪上人家的那个时代吗?我一直在坛子里看老上海人的反应,看大家的评述。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繁花”电视剧里几个人物的性格经历 刻画确实很有上海特色,忠实反映了80~90年代的历史轨迹。几个地点和场景有些夸张,特例如黄河路饭店一条街的霓虹灯,外滩老建筑的灯光秀,比较艺术化。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落后文明的精英接受先进文明中的纠结。水涨船不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