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媒体是个人数众多的群体,除了"温相说党史"频道外,少有令人称道的节目。"大康有话说", "旭光时评","王剑每日观察", 马聚的"快点新闻", 尽管风格各异,质量参差不齐,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敷衍了事。
旭光时评: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美国政治)
'旭光时评"是华人自媒体人郑旭光YouTube 上的频道,讨论中美时事。
中国信息封闭,让所有的海外中国政治评论更像是猜谜, 图的是高兴。但与大多数海外自媒体人一样, 郑旭光对美国政治评论的失误,是因为他不了解美国社会/ 美国政治。
如何获取信息是郑旭光自己的选择, 但他极其有限的获取美国信息的方式, 似乎让他获取的美国政治信息比中国的信息还少,这他对美国政治分析的准确性似乎连猜谜都不如。
在报道美国三所大学校长国会作证一事时, 郑旭光对事件的误读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1
在三位大学校长的听证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纽约州共和党众议员 Elise Stefanik 对哈佛校长 Claudine Gay 的审讯,其中让郑旭光最感兴趣的对话是,
Elise Stefanek 问:那些反犹言论是否违反了学校的"学生操守准则(Code of Conduct), "是"还是"不是"?(Yes or No)
Claudine Gay 答: 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
郑旭光不能理解为什么Claudine Gay 不能直接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是,违反了"。 对郑旭光这一疑问,答案很简单:那不是真实的回答。 政治压力下撒谎,是中共文革行为。
2
对"游行中反犹言论是否违反了[学生操守准则]这一质问, 哈佛校长的(间接)答案是,"No, 那些口号没有违反学生操守准则"。
哈佛这一"自由表达意志"价值观下的"学生操守准则", 在一场完美的政治风暴中, 让哈佛大学/校长成为摆拍政治正确的牺牲品:
1)越战以来,反战/反侵略是美国大学的传统;
2)以哈战争中,巴勒斯坦人成功伪装成受害者,得到左派天然/ 无条件的同情,支持;
3)反对以色列发动战争, 可以被轻易地解释为反犹太/仇恨犹太人, 游戏中不可避免的过度言论,更让别有用心之人有了依据;
4)在美国,歧视/仇恨犹太人,就如中共文革时" 反对毛主席一样", 是"杀无赦"的政治错误。"保护犹太人"不受歧视/仇恨, 就如中共文革中"保卫毛主席"一样,永远正确。
以哈战争导致以上各元素完美地组合起来, 让川普领导下的美国极右势力(MAGA 党)有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借题发挥地上演一处打击美国极左派大本营( 美国大学)的政治大戏。
郑旭光是这处戏的忠实观众。
3
识别这一政治表演的常识是:
1):公开的国会听证会几乎都是政治表演,是民主政治的一个天然部分;
2):政客提出这种只要求回答"Yes or No" 的问题,都是政治陷阱, 表明提问者打定主意要找出回答中是破绽:
a)直接给出真实的答,"反犹言论没有违反学生操守准则" 将是个政治炸弹。间接的回答已经被Stefanik抓住大作文章,直接回答回答将是如何结果?"反犹言论都允许, 说你们学校仇恨犹太学生不冤枉你..." ,
b)给出郑旭光建议的假回答:"反犹言论违反学生操守准则", Stefanik 一定会追问: 那学校为何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制止? 你本人必定仇视犹太人。
在自己掌控的节奏下,Stefanik 一定能找到攻击大学校长的理由,这一丑陋的政治表演,与文革红卫兵批斗会没有区别。
4
"哈佛大学/校长反犹太"的指控没有成功,Stefanik 们恼怒羞成怒后加入"抄袭"指控。在越演越烈的"抄袭"风暴中Claudine Gay 被迫辞职的事实,并不妨碍Stefanik 在自我庆祝的公开信中,把 Claudine Gay 依然称为反犹太者。G
Gay 或许不完美,但这样对待她,缺少最起码的公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打翻在地并踏上千万之脚? 政客丑陋,天下无异。
Bill Maher 的调侃一语中的, "We humans are not good people."
5
Stefanik 的拙劣政治表演,给美国带来郑旭光看不出的危险:
1)社会的进步是"理念(学校) --->实践(社会),"理念在学术机构产生, 逐渐为社会接受或拒绝"的事实,解释了学术机构独立性的重要,也是言论自由的一个重要表现;
2) 哈佛大学校长在校外政治/经济势力(国会,捐款人) 的公开压迫下辞职,为摧毁美国大学独立性开了先例;
3) Stefanik 想派国会代表调查美国大学极左倾向的做法, 与中共文革中革委会进驻个大学/掌管意识形态没有区别, 本质是"社会(政治)——>理念(学校);
4)哈佛大学是极左的私立学校,美国还有保守(极右)的大学,如 佛济尼亚州的 Liberty University。 如果美国社会允许极右力量改变大学的极左倾向, 那是否意味着日后极左力量也可以插手极右大学的学校管理?
6
这次美国大学持续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的反战游行示威, 除了马聚,在美国华人少有人会高兴。然而, 这就是言论自由的代价。
左派的理念过份延伸而变成极左,美国大学极左的思潮不令人舒服。 但同样不能否定的是,今天的社会比100年前的进步,是左派理念得以实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