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无声清心世界 “哭着乐”系列之四十一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和他失聪后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正反射出他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之声,和他失聪之后依然热情澎湃的内心世界。

寫了幾篇家族的往事,有點累,換個話題。

最近看新闻,说年轻人中患忧郁症的人数在增多,自杀率也在攀升。如今的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宠、自我感觉较好,抗压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或“躺平”。

其实,能坦然面对逆境的人并不多,那需要具备人生的智慧和更高境界。第一步先要学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山区的聋哑人

曾经写过一篇《哑巴》,说过陈冲少年时演过一位聋哑女孩“哑妹”,还记录了我在山西晋东南“接受再教育”时,和村里一位聋哑人的友谊。我会说话,能读书,但是体力差,农活干不好;他体力好,农活干得好,却不会说话,也没文化。

聋哑人在乡下是会受人歧视的,但是哑巴个性开朗、“心很大”,加上听不见闲言碎语,比我活得更自信更阳光。

说起来,当年晋东南乡下的聋哑人比率还蛮高的。公社医院的医生说,主要原因一是水不好,二是缺医少药。当地水的含碘量太低,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有甲状腺问题,不少人的脖子上都垂着个大包;还有就是卫生条件差、又缺医少药。像幼儿发烧和感染这些常见病,在城里很容易用药物控制住;可是乡下的不少聋哑孩子,都是在高烧之后变成聋哑人的;还有不少孩子得了小儿麻痹成了瘸子。

我们村不到百户人家,就有好几位聋哑人,还有几个瘸腿的。刚才提到的那位哑巴是情况最好的,其他几位哑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智障。其中有位聋哑+智障的女孩,被村里的人性侵之后,她说不明白,只会乱哭乱叫,后来甚至还怀孕打胎了。她父母应该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是找不到证据,也觉得很丢脸;或许对方有些权势,他们惹不起。她母亲常常流着泪骂,这聋哑女儿活着也是“遭害”,还不如死了省心。

城市的聋哑人

说到这儿,不由得想起一次与聋哑人相遇的美好经历。他们是昆明城里的聋哑人,是很自信的一群人,在那个阴暗的年代,他们像阳光一样温暖着灰色的天地。

1971年初我探亲假结束,从上海回河口农场,买的是从上海到昆明的直达车票。很幸运,那次列车没有对号入座,在进站的一片混乱中,我从一个窗口爬进车厢,竟然阴错阳差地进了卧铺车厢,占领“一铺席”之地。车行三天之后,火车在一大早到达昆明,我睡了三天精神头挺足,小火车要晚上才开车,我就先把行李寄存在车站,然后走去昆明城内游玩。

我那天去了翠湖公园,只是人生地不熟,很希望得到当地人指点。

正好看见对面来的一群人穿着很体面,有几个人还穿着皮夹克。我就主动过去打招呼、问路,也想打听出更多公园的信息。对我的问话,他们只是用手比划着并不出声,后来就拿出写着“我们是聋哑人”的纸给我看。我不在乎他们是什么人,只要是昆明本地人就好。又想起当年在乡下和哑巴交流的手语,就照葫芦画瓢,乱比划一通,沟通得还挺顺畅。他们邀请我同游,我就加入他们之中,一起指手画脚,丝毫不觉得交流有任何障碍。

那天风和日丽,人人春风满面,毫无文革中的暴虐之气。他们面带笑容,不卑不亢,周边的人也没有对他们侧目,真是很开心而放松的一天。

后来到黄昏时,他们听说我是知识青年,要乘小火车去河口,还殷勤相送,祝我一路平安。如今想起来,几次独自到昆明,都是在街上边走边问路,随时加入陌生人群体与之同游。那时候人与人之间关系单纯友善;想起来很温馨,只是恍若隔世。

躁乱的有声世界

我年轻时经历过太多动荡,那个年代,个人完全没有隐私,人的习惯爱好甚至外表,都可能受到“革命群众”的指责。如今到了六、七十岁,只想活得更清净些。即便听力还好,人与人也当保持一定的距离,拒绝再去听世界上充斥的噪音。

聋哑人听不见噪音,就少受污言秽语的搅扰;即便被主流社会推到边缘,还是能在“清纯”的世界享受着另类的“清心之福”。如果整个社会都在严格的监控下,稍不小心就“祸从口出”,正常人也得“少说为佳”,甚至装聋作哑。聋哑人比起耳聪目明的人,“因言获罪”的机会要少得多,倒是因祸得福,显得“得天独厚”了。

文革中很多有地位学问的人,倘若他们是聋哑人,可能就不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不会引起那么多人的“羡慕嫉妒恨”,不会被整的死去活来。老子说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还真是这么回事。

清净的聋哑世界

我父亲家有十兄弟,年轻时个个出类拔萃。但可能是遗传基因的缘故,他们中的大部分,听力都在六十多岁之后迅速退化。只有一位四叔从小学音乐,在中国顶尖乐团工作一辈子,到九十出头了,还能和西方的交响乐大师一起欣赏和讨论音乐。他似乎把其他兄弟丧失的听力,全部汇集到自己身上了。

我父亲早就丧失了听力,配置了各种助听器都没什么帮助。不过现在家家有电视有电脑,父亲即便听不见,也可以天天在电视上看各种体育比赛,在电脑上玩扑克牌益智游戏。如果电视屏幕上有字幕,他还可以清楚了解很多电视剧和新闻的内容。只是他出去的时候和人打招呼,根本听不到别人的回话,常常在人家客气回话的时候,还在大声问候和打招呼。不过这也让他活得清净而快乐。

其实,并不是所有音乐家都一辈子保持优越的听力。有的音乐家,在壮年就失去听力。贝多芬就是在失去听力之后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我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和他失聪后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情,只是觉得音符太刚健,节奏也太强烈了;也许应该用同理心去理解,一个失聪的音乐人对命运的抗争、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他内心那些热情澎湃的旋律。

很多音乐天才都个性较强,人间的嘈杂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创作。如果听不到那些流言蜚语,从他们灵魂中流淌出来的音乐更纯净,倒未尝不是好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