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桢: 重教家庭的重教人—— 张岳教授

上帝不响。如歌单车。
Tune Your Ride. Tone Your Glutes. Today. Together.
Bicycling: Boost Brainpower, Better Butt.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张岳与我同村,我对其家庭背景和个人状况比较了解,他对我个人的成长和研究工作帮助很大。得到张岳逝世的消息,我非常吃惊和悲痛,许多往事浮现在我的面前。

张岳祖籍浙江温州瑞安。始祖张子仓元顺帝乙巳科举进士,明太祖朱元璋聘其为次子秦王朱樉的老师。洪武三年,张子仓随秦王临驾陕西,住长安市东市中和巷,辅佐秦王,官至正职四品。后经官场沉浮,世事沧桑,后嗣辗转至户县,最后定居上马营村。由于始祖的影响,后裔尊师重教、重视知识之风历代相传,人才辈出。至光绪31年停止科举考试,张岳直系家族举三门共成就有名人才:一(解)元二进士,七贡四举人。

其先祖举三门十一世张仕台,乐善好施,以祠堂为校,严格教子,三子九孙皆有功名。清道光皇帝敕赠修职佐郎、例赠文林郎。张仕台1834年逝世,道光皇帝降旨,修神道并立神道碑。神道位于上马营村城郭西北方,正南正北。神道南端立神道碑,上有瓦顶、翼角,下有石座,面向正北,器宇轩昂。神道朝北,指向鄠县县城和原长安市方向,迎送四方来客和海内外游子。

张岳祖父张日赞,字孟襄,最重视教育事业。让其胞弟恢元留学美国,后来成为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长子迺葳留学日本,1936年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38年率部参加抗日淞沪大战。 其后六子迺芸晋升陆军少将三子迺华留学德国,获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1941年起任陕西省立医院院长。其他儿女在国内高等学府和有关学校就读,各有建树。

后来其祖父又突破家族圈子,放眼全村全县教育。他捐出自家南园子及房舍办上马营小学,招收全村适龄学子,直至解放。南园子有房两进-上殿和前厅,均作教室,大门对面东墙上挖有一土拱门通小操场。该村上世纪30 - 40年代出生的读书人,都在这里接受过启蒙教育。

1944年其祖父又资助成立仅3年的鄠县中学,修建图书楼一座,人称孟襄图书楼。并令其儿子们捐书两万八千余册。直至上世纪60年代,鄠县中学初、高中部的近万名学子享用过这个图书楼。

家庭的重教熏陶,造就了张岳的重教思想。

张岳初小在上马营小学就读,1941年在离家5里外的圆通寺小学就读,每天来回约20里。他不僻风雨,不畏暑热严寒,在这里完成高小教育。1943年,他13岁时离家在西安中学读书,1949年中学毕业考入西北农学院。

青少年时,张岳就表现出了不俗的教学管理理念。张岳比我年长9岁,记得在我刚上初小时,他也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青年。一次我和同学们正在教室外玩耍,听到他在同我们小学的教师张复勇谈话中说:“对学生就是要严格管理”。当时我并不以为然,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他担任西农校长后认真整肃校风,才认识到对学生严格管理的重要性。

张岳还悉心教学改革,在担任西北农学院副院长、院长、西北农业大学校长10年中,他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为后来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双一流、985、211大学做出了重要铺垫。退休后还不断调研,发表教学改革论文。他曾给我说,每年至少写一篇,他共写这方面的文章几十篇。



张岳教授(站立者右二)与教研组同事合影

张岳重视教学,不光是重视理论知识,更重视实践应用,而且能身体力行。我亲眼看到,他将一匹母马保定后,卷起袖管,一把一把从马的粪门掏出粪便,然后伸入手臂触摸,作受孕诊断。检查完毕后,他手臂布满粪便和赃物,但毫不在意,深受围观者的赞誉,也启发了我要重视实践。

张岳教学非常认真,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会下功夫查找,或请教别人。道尔顿是用来衡量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化学单位,有学生曾向他提出过这个问题,他不懂。那时没有计算机和互联网,他立即到图书馆用一下午功夫查找出,国际上通常将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定义为一个道尔顿,解答了同学的问题。

张岳对重视教育和重视实践的人非常推崇。原西北林学院副院长赵师抃是一个务实的重教专家,张岳对其十分钦佩,他多次在我面前赞扬赵师抃的勤恳工作作风。他还对周尧教授的务实精神大加赞扬,说他是个能人,在汉中蹲点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而对于哪些华而不实、僻重就轻、不勤恳工作的人,他不屑一顾。

张岳的重教思想对我帮助很大。

1959年我参加了高考,被分配到西北农学院林学系,认为很屈才。张岳得知后,给我做了许多工作,使我很快克服了专业情绪,投身林业专业学习。随后他告诉我,大专院校的专业课程是要与国际接轨的,视野要宽,必须学好外语。在他的启迪下,我认真地学好了国家规定的外语课程 - 俄语,还选修了英语。改革开放后,经过进一步学习,我先后通过国家英语和俄语出国考试,并于1993年到美国进修。

十年动乱间我曾任《陕西林业科技》责任编辑,工作倒也轻松自在,生活稳定。但张岳建议我,在年轻力壮时应当多作些实践研究。1978年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得到张岳的鼓励,我不失时机地报考了西北农学院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生,投入了科学研究实践工作。我选择的研究内容是基因的最近生成物 - 同工酶,张岳听到后大为赞赏。他说:“就应当搞这些先进的东西。”我的研究生论文“杨树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异与早期选择的研究”得到牛春山教授的肯定,认为是当时国内同类研究最好的两篇论文之一。我很幸运,后来张岳又亲临了我的研究生答辩。我感谢他对我研究工作的关心和鼓励。



作者张廷桢(左)于2023年11月30日看望张岳教授

我和张岳最后一次会面是2023年11月30日。当时,他思路敏捷,谈吐清楚。想不到一月后,他竟离开我们而去,愿张岳一路走好!

张岳校长离开了我们,中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我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和兄长。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尊师重教的思想,把中国建设成教育强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