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作为波西米亚之都的布拉格是这辈子一定要去看看的地方,只为了她的美,她的文艺,她的那段历史。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听说那场运动时,就被它的名字迷住了,在内心赋予了这个城市无限的美好。今年春天因为回国,错过了布拉格之春,于是决定去看看她的初夏。
在我家,出游这件事上是指望不上老夫子的,因为每次旅行对他而言都只是为了陪我,他每每会说:工作在历史文化名城,住在海边,在家里呆着就是最好的休闲了,到处跑什么,劳民伤财。我往往会以那句名言把他顶回去:“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跑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看看“。对此人家抱定的主旨就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主义;不主动倡议出行;如果我都弄好了,人家也不拒绝;不负责作规划、订机票和旅店。
现今的我是越来越懒散了,每次出行都很不耐烦做什么攻略。决定去布拉格之后,心中大致知道几个主要景点,也没有做具体规划,反正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漫游,走到哪儿、看到些啥随缘就好,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多一点儿松弛感。
布拉格拥有各种风格的建筑,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等,色彩绚丽夺目(红瓦黄墙为主),很多塔楼,被称作“千塔之城”。美则美矣,然而却没有令人感到眼前一亮的地方,多少有些令我失望。想来布拉格同萨尔斯堡还是有几分相似的,都是一条河贯城而过,河边的山上建有城堡,登顶远眺,青山绿水,红瓦黄墙尽收眼底。但是十几年前的萨尔斯堡曾令我大感惊艳,如今的布拉格却没有在我心里激起什么涟漪。大概是因为欧洲城市文化和景观大同小异吧,见得多了就没有了新鲜感,也或许是我对布拉格的期望值太高的缘故?
最令我失望的就是查理大桥了,以往所见全然是照骗 :D,到了实地除了攒动的人头,热浪与浮躁,感受不到那种浑厚沉静的美。失望之余,甚是不甘,于是又特意在清晨和夜晚两度再次造访,倒是比第一次的感观好了些。桥上的雕塑固然是美,但都是与宗教有关,在我看来,不如在罗马看到的那些桥上以神话背景为主题的作品更能打动我的心。
天文钟还是很有特色,值得一看的,这座建于1410年的古钟,据说是世上现存的第三老且还在运行的钟, 每逢整点,钟上的骷髅会拽动锁链,钟声响起,两扇小窗会自动开启,里面的人物会绕行一周向外张望,之后小窗再度关闭,钟声嘎然而止。我们本未特意等待观看整点报时,是在第二次路过时碰巧赶上,算是有缘。
此外还有两次无心特意求索却有缘巧遇的经历,一次是布拉格城堡的士兵换岗仪式,说心里话,对这类仪式我并不感兴趣,这么多年了连白金汉宫的换岗仪式都没想着去看,不过此行既然赶上了就停留了一下,看后并没有改变我原有的想法,不值得为此专程等候。:)
相比之下另外一次邂逅更令我开心。一天我们走在非景点的居民区里,想感受一下当地人的布拉格而非游客的布拉格。清晨寂静的小巷里偶尔会与一两个兴许是赶着去上班的居民擦肩而过,我和夫子边走边聊着捷克文学,说到了《好兵帅克》,话音未落,便在小巷尽头看到了这个:
我们俩不约而同地笑了,我连说:真是太巧了,这也是一种缘分吧。特意让他模仿帅克的动作拍了一张照片以作纪念。这真是一个意外惊喜,虽然后来在另外几处也见到了帅克的形象招贴,却都没有这第一次偶遇让我们这么开心。
在布拉格说起捷克文学,不能不提卡夫卡、米兰昆德拉,我们此行没有遇到任何有关后者的痕迹,倒是几次同卡夫卡有过交集。从我们住的酒店出来不远,路过一个街角拱廊,里面贴着若干张印有卡夫卡清癯忧郁面容的海报,因为没有英文,也没有弄清楚是在介绍什么。布拉格有个卡夫卡纪念馆,只因为他的作品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也就没有特意前去,但是有一次闲逛见到卡夫卡书店,想着他的纪念馆也许就在附近,却未寻见,随后转至一处,大门上的海报显示这里有个卡夫卡展,进得门去直接就是一个螺旋石梯,下到底部顿觉阴森,只有一个年轻人守着一张桌子买票,告诉我们还有一刻钟就闭馆了,我们只好原路退了出来,又立马感受到了外面阳光的热辣。看来同卡夫卡的缘分也就是这样了。
用了两天打卡热门景点之后,我们就开始在周边闲逛。爬到隐匿在山中丛林里的 Strahov 修道院,因为时间尚早,游客不多,甚是静谧,从开阔处望去,全城景致尽收眼底。院中一角竟然开着一家旅店,一家餐厅。我和夫子打趣道:赶明儿你要是有了归隐修行之心,可以来此处,有吃有住还有风景,关键是还很清净。(下图分别是修道院和城区远眺的图片)
听说布拉格有个共产主义博物馆,作为接受共产主义教育长大的一代人,我对此还是挺有兴趣的,想了解一下不同的国家和人民对于这段历史是如何讲述和反思的。因为懒得做功课,就没有特意查找,可惜我们在漫游中也没有遇到。倒是在误打误撞摸到了布拉格国家博物馆那天,因为太早博物馆还没开门,索性拐至相邻的一个小公园。公园入口处,有一个附有英文的铭牌,讲述了它的历史:十九世纪末期为纪念一个杰出的女演员,开辟了这个小公园,里面还矗立着她的塑像,在后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时期,这里逐渐荒废,杂草丛生,及至捷克共产主义制度解体后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里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吸毒者乐园。如今这里的样子还是后来在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下重新打造的。我们闲逛时看到了两个衣衫不洁的壮汉,在公园长椅上享受着清晨的阳光,脚下散落着几个空酒瓶。
布拉格的游客太多了,想必当地人对此是既爱又恨吧。市中心里步履匆匆的人们不像英国人那样,注意保持距离避免身体接触,尤其是上班高峰期间,遇到行人也不减速,时有碰撞。如果在英国发生这样的情况,往往是碰撞双方都会相互致歉,也不计较谁的责任,完全出于礼貌。而在布拉格,撞上了就撞上了,没人吱声,照旧大步流星往前走。我还是比较宽容的,不把这种正常碰撞放在心上,可是老夫子在两次被撞时主动说 sorry,对方却毫无反应之后,不免发了一番牢骚。此外令他不爽的地方还有在公共建筑里,如果没有自动门,没有人会为后面的人扶门等候;他这么做的时候,也没人向他致谢;还有在著名的 Cafe Slavia 里两个女服务生只顾聊天,忽视顾客的不专业态度。这就是我们的不同之处,每次出行我重在观景,他更侧重于察人。
几天下来,我们发现当地美食以大肉为主,很少搭配蔬菜,好在甜食不似英国这边那么齁甜。当地的啤酒还是令人称道的,清爽可口,每天近三万步的消耗让我们能够坦然地吃喝。
图一:炸肘子
图二:炖牛肉和捷克饺子(实际上是咱们的发糕)
图三:烤猪肋排
图四:炭火烤火腿
图五:蜂蜜蛋糕 (问了几家咖啡店、餐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
图六:烟囱蛋糕 (这个在大街小巷里到处可见)
图七、八:Cafe Slavia 的早餐,它家拿铁的奶沫是我喝过的最细腻密实的
图九:意外发现一家中餐自助,品种不多,但是口味比一般中餐馆要好很多,竟有夫妻肺片、口水鸡、烤鸭和烤三文鱼头,三文鱼刺身也很鲜美肥嫩,可惜青菜只有蒜蓉油菜,不过还是大大地满足了一下我们的中国胃。
当地还有一道美食:油封鸭腿,但是几天下来吃了太多的肉,两个人都吃不动了,只能放弃了。因为不做调研,走哪儿吃哪儿,全凭感觉,其中一天为此付出了代价。说起来要怪老夫子,一向对任何东西都态度寡淡的人,在逛老城店铺街时竟然惊叹:这里有买砂锅的!循声望去,橱窗里码了两摞二十来个正宗砂锅,抬眼往里望去才发现是个餐馆。看了下门口的菜谱,以东南亚口味为主,冲着正宗的砂锅,我们决定晚饭就在这里解决了。他点了一份烤鸭,我点了一份咖喱鸡,当然还有当地啤酒,只是发现啤酒的价格是普通餐馆的两倍,我们也没太在意。等菜上来,我们两人大眼瞪小眼,忍不住发笑,先上图吧:
主菜的价格,比开胃菜还小的分量,像是高档餐厅 taste menu 中的一道,十几道菜都吃不饱的那种。老夫子后来又在外面吃了一份烟囱蛋糕才算勉强填饱肚子。回酒店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餐厅的评价,果不其然很多都在抱怨开在旅游景点的餐馆,这种分量实属坑人。乃至以后的几天里每次路过那里,只要外面有游客打量菜谱,老夫子都有上去揭露真相的冲动 :D
六天里,除去头尾赶飞机的那两天,平均每天15公里,我们以双足丈量了布拉格的老城、新城。踟蹰于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伫足在静谧无人的山顶河边,终于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别了,布拉格。心心念念的几多年后,心中的幻像落到了实处,没有夙愿得偿的欣然,倒是有些怅然若失之感,是不是因为自己已经到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年纪?想来是没有在对的时候与你相遇,若是在年轻时见到你,兴许会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