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聆听大师授课,受益终生
何平笙(5810)
何平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系高分子 物理专业 58 级学生,63 年毕业后留校至今。教授、博导、 中科大和安徽省教学名师。曾任高分子系副主任,国家级精 品课程主持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多次安徽省优 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人。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 编写出版教材、专著、译著等 10 余本。其中“高聚物的力 学性能”一书被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09 年出版国家 级精品课程教材“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科学出版 社),被英国 Alpha Science 出版社选中,英文版即将出版 在全世界发行。作为我校首届的 58 级高分子物理(以下简称高物)专 业的学生,我们得天独厚,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一直有机会聆 听科学院众多大师级教授的讲课。这一方面是学校初建,本 身还没有自己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科学院和学校 把最优秀的教师放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以我 们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系(下面简称高分子系)为例,给我们 上课或辅导的就有新老院士严济慈、钱临照、王葆仁、钱人 元、徐端夫、张家铝(和方励之)等。前两位是中国著名的 物理学家,中间三位则是我国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学科 的开创性人物;最后的则是后起之秀,当时还只是严济慈课 程的辅导老师。
高分子系的高物专业需要较强的物理知识,我们就跟力 学系的 58 级同学一起上课,讲课老师正是严济慈院士。严 老是我国物理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中科院副院长,早在上世 纪 40 年代就编著有“大学物理”和讲授“普通物理”课程。 当时我们使用前苏联福里斯主编的“普通物理”教材,为配 合书本教材的进度,严老在讲课前首先把要讲的教材内容看 一遍,然后在课堂上再也不看教材,一手拿粉笔,一手拿麦 克风(因为要录音),声音洪亮,滔滔不绝,板书流畅,一 气呵成。讲到生动处更是手舞足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 意力。特别是讲课能结合实际,要求我们能把周围的事物与 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对一些基本的物理量要有一个数量 级的知识。譬如在讲到电学元件时,马上会问我们教室中连 接日光灯的电线的电阻值大约为多少?培养我们的科学素 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严老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亲自为我们作辅导,面对着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与我们一问一答, 详细讲解我们的疑问,很是感动,至今还历历在目。
王葆仁是一位资深的高分子化学家,他不但给 58 级讲 授高分子化学专业课,还在学校创办的第一年亲自为我们讲 授“无机化学”课程。王老的讲课特点是他独特的板书(当 时没有投影,讲课全靠在黑板上写粉笔字)和讲课方式。听 王老的课一定要特别留意他的板书,只见他在黑板上这里写 一个化学方程式,接下来的另一个方程式却好像无意地写在 了另一个稍远的地方,这时你千万不能自作主张在自己的笔 记本上把这两个方程式紧挨着写,因为这两个方程式之间王 老还会添加上不少有关的内容。这样一会儿这里,一会儿那 里,一堂课下来不多不少,正好满满一黑板,各个方程式之 间有血有肉的联系,显示了该课最精华的内容。王老讲课声 音不大,慢条丝理,在硕大的教室中同学专心致志,鸦雀无 声。王老喜欢称自己的讲课是“低声教学法”。王老讲课还 有一个特技是讲课时间的精确掌控,每当王老说“这堂课就 讲到这里了”,数秒钟后下课铃声就应声响起,令人惊奇和敬佩。
钱人元给我的授课时间最长,长达三年之久。所讲的课 程包括基础课“物理化学”和专业课“高聚物的结构与性 能”、“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学”、“高分子溶液”、“高 聚物的力学性能”。钱老是我国高分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 基人,也是我国高分子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学校成 立之初,他和王葆仁教授共同创建了我国(也是世界)第一 个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系,担任高物教研室主任。制定了高物 专业的教学大纲、实验室建设规划及高物专业课程设置和内 容。除 58 年钱老为自动化系讲授“普通化学”外,60 年起,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抽出了几乎三年的时间为我们高分子 物理专业学生讲授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 5 门课程。并亲自组 织和参加指导了 58 级高分子物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 手把手地把第一届高物专业学生带到了本科毕业。他的教学 思想至今仍对我们有深刻的影响,是一份难得的宝贵财产。(2013-08-25)
《科大瞬间》文学城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陈锦雄812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 Jay Sun 836
吴钧 856 | 王 9015 | 林菁 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