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好的周末,让爱因斯坦给毁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 智者的人生观

忙碌了大半年,好不容易安排出时间,计划乘游轮前往加勒比西南海岸的伯利兹和洪都拉斯,一览玛雅古典期文明衰落前、还没进入后古典期的几处遗迹。行前周末,心情不错,顺便翻看几位智者人生哲学的书籍文章,为即将到来的视觉盛宴,加一份“心灵鸡汤”。



最先读到马斯克不久前一篇访谈录,谈到他为什么执着地发展SpaceX,一心要将人类的意识拓展至地球之外。

“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抽象,但在面对类似恐龙灭绝这样的未知挑战时,这样的拓展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恩利克·费米(曾为奥本海默辩护的顶级物理学家)所疑惑的那样,外星文明究竟在何处,至今并未发现任何确凿证据。这一事实表明,人类意识在浩渺的宇宙中极度罕见。考虑到地球约45亿年的历史,而文明 — 以首次出现文字为标志 — 仅有大约5千年历史,占地球存在时间的百万分之一,几乎微不足道。这或许暗示,文明是短暂而脆弱的。因此,人类可以做的是成为一个多行星物种,将我们的意识扩展到其他星球,乃至其他恒星系统。这将极大地增加人类及其意识的生存时间。

这正是我们试图超越单行星生物‘大过滤器’的原因(指在智慧文明诞生过程中,那些可能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节点)。这些节点宛如一道道过滤器,即使宇宙曾孕育了无数生命乃至初级文明,它们也往往未能突破这些节点继续向前迈进,实现更高层次的文明发展。我们真正的目的是殖民其他星球,并尽快在火星上建立自给自足的城市。我坚信,在火星上建立这样一个城市与可能引发文明终结的全球热核战争或其他灾难之间,存在着一场激烈竞赛。如果我们未能在灾难之前达成这一目标,那么人类文明终将成为外星文明眼中的一段历史。

我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行动,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未来的概率,同时促进意识的扩展以及对宇宙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一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记得幼时曾经历过一场存在主义危机,那时我不断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是否仅是一场虚无的旅程。

为此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和宗教书籍。最终,我发现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的《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书中描述地球如同一台巨型超级计算机,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答'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而它最后给出的答案是42(小说中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世间万物的终极答案,意即没有实际意义)。事实上,真正的挑战并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因此,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扩展意识的边界,我们将会更加清晰地知道应该提出哪些问题,以及宇宙将如何回应这些问题。”

将马斯克的人生哲学概括一下:人类要勇敢前行,繁衍生息,在一个自由繁荣的文明中不断前进。马斯克的人生观充满乐观向上,或许在遥远未来的某一天,人类文明消失很久以后,外星文明会发现马斯克曾经的努力,并感叹:“他们几乎成功了。”



第二本书,来自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1788—1860)。在哲学的宇宙中,群星璀璨,叔本华占据一席之地,是世界级的思想家。法国作家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叔本华的理论,充满悲观色彩。

人生就是意志的表现,意志是无法满足的,而人生对满足的追求却又无休无止。意志追求目的受到阻碍时的人生状态称为痛苦;把意志达成所愿的人生状态称为幸福。由于人的追求永无止境,所以,幸福是短暂的,痛苦是恒久的,痛苦是人生的本质。即便人的愿望得到一时满足,可怕的空虚和无聊便会迅速袭来(原来钱穆的人生观抄自叔本华)。

痛苦与厌倦是人类幸福的两大劲敌,聪明的人首先应力争的就是免于痛苦和烦恼,为此,最好离群索居,过平静而节俭的生活。

通常意义来说,人自身所拥有的,比如高贵的天性、精明的头脑、乐观的气质、爽朗的精神、健康的体魄,是幸福第一要素。比身外的财富、地位更能使他幸福;也比别人对他的评价更影响他的幸福。尘世间,最幸福的人个性丰盈,才智不凡。他们在自由运用个人的最大才智中得到快乐。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愈多,有求于他人的便愈少。内在丰富的人有如圣诞时节,外边风霜雪夜,里面明亮、温暖、充满乐趣的一间小屋。

一般人把毕生的幸福寄托在财产、地位、朋友、配偶和孩子等自身之外的诸多方面,一旦这些方面有所失或令其失望,他们的幸福基础就被毁了;如果有钱,他们纵情声色犬马、寻求乐趣。人从自身之外的世界所获,非常有限,惟有自身长久相随。在人生各个阶段,自身才是持久幸福的源泉。应当尽心促进和保存自身内在特质,使人生幸福,不追名逐利。

在人生旅途上,面临暴风骤雨,不要退缩、心灰意懒、不知所措、慌乱犹豫,应该勇敢应对。与人相处,允许他人按自己的方式存在。对待人际间的误会、分歧、微不足道的争论、无关紧要的不当行为、流言蜚语及生活烦恼,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须愤怒,只要保持距离,视为拦路石,跨不过就绕道而行。在尘世间,要随时做到两件事:防患于未然;豁达大度。前者使自己免受损失伤害;后者避免冲突争吵。

人生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间摆动,两者就是人生终极要素。生命之海,遍布漩涡暗礁。我们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面对狂风暴雨,小心翼翼地航行。对多数人,欲望是前行的动力。当欲望满足,便欣喜若狂。狂欢之后,随即陷入厌倦,寻找新的欲望。我们在欲望与厌倦之间不停地周而复始,直至终老。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当下。”

活在当下,幸福属于能够自得其乐者林语堂先生的世俗人生观,从另一面栓释了叔本华的人生感悟,是碗不折不扣的心灵鸡汤,适合寻卜问卦的所有人:“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接下来,翻看了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思想和见解》及《我的世界观》 两篇文章 。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次短暂逗留;目的何在,却一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 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我强烈向往简朴生活,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有益。

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上看来,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里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 那个在科学与艺术工作领域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在我看来,生活就是空虚的。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 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 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我们认识到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所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 正是这种认识和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个具有深挚宗教感情的人。

我无法想象一个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的上帝,也无法想象它会有像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样一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由于可笑的唯我论,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结构,窥见它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总结爱因斯坦的人生哲学:人是为别人而活的;以安逸和快乐人生作为目的,是“猪栏里的理想”。



大周末的,本想找点智者的心灵鸡汤,不过是把平时繁杂的工作暂时抛诸脑后,滋润一下被凡俗浸润的琐碎生活;把已经有点混乱的脑筋,浇得淸醒一点;把正在陷入迷糊的视线,让鲜味激灵得明亮一点;把将要倦怠沉闷的心情,煽得火热一点而已。

结果发现自认为美好的人生理念,不过是爱因斯坦口中“猪栏里的理想”;同属于那位活在当下、幸福的自得其乐者,一辈子不能抬头仰望星空像马斯克那样冥思遐想、却又是非灵长类里最聪明的物种。一个原本美好的周末,就这样让爱因斯坦给毁了。

顺祝城里各位周末愉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