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摸脉与“四诊合参”

柳江华:执照针灸师(中药学学士、医学硕士、天然药物学博士。德国洪堡基金学者;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原辽宁中医学院和南加州医药大学教授),英文专著《传统草药的研究方法 》主编。接受远程诊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该文转自作者的新浪博客 - “四诊合参”诊断是中医成功治疗的基础 (2013-02-13
 
很多患者认为只用摸脉,不用问诊就给患者开方药的一定是好医生。个别患者来我的诊所后,什么也不说就伸出手腕让摸脉,俨然一副考官的架势。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我确实知道有一位只凭摸脉就给患者开方抓药的老中医。在过去近20年里,多位患者因为在他那里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找到我这里。他们都是慕名而去。老医生摸完脉基本能说出患者的症状。但他不听患者的陈述,也不问诊。这解释了为什么疗效会不好。
 
很多人不知道传统的中医诊断应该包括包括望, 闻, 问, 切, 简称”四诊”。诊断疾病一定要“四诊合参”。只有在此基础上的治疗才会有较好的疗效。
 
我在给中医师讲课时,每次都被事先叮嘱多给些具体的治疗方子。但我的体会是:成功治疗不是靠医生能记住多少个方子,最重要的是要准确诊断和辩证,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策略,灵活运用穴位或中药。我个人认为中医的精髓在于它的理论和对身体和疾病的认识。如果一个中医没有掌握中医的精髓,即使能背一万个方子,仍然成为不了好医生。我在临床治疗时,即使对同一个病人,每次开的方子都会根据治疗后身体状态的改变而有所变化。这是因为我要随着每次治疗后症状的改善和诊断的变化(例如舌苔和脉象)来进行加减。 
 
说起看中医,大家一定会想到摸脉。很多患者认为只靠摸脉,不用问诊就给患者开药方的一定是好医生。有个别患者来我的诊所后,摆出一副考官的架势,什么也不说就伸出手腕让摸脉。这实际上是对中医诊断的错误认识。其实, 传统的中医诊断应该包括包括望, 闻, 问, 切四个步骤, 简称”四诊”。诊断疾病一定要做到“四诊合参”。
 
我在给中医师讲课时,每次都被组织者事先叮嘱多给些具体的治疗方子。但我的体会是:成功治疗不是靠医生能记住多少个方子,最重要的是要准确诊断和辩证,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策略,灵活运用穴位或中药。我个人认为中医的精髓在于它的基础理论和对身体与疾病的认识。如果一个中医师没有很好掌握中医的精髓,即使能背一万个方子,仍然成为不了好医生。我在临床治疗时,即使对同一个病人,每次开的方子都要随着治疗后症状的改善和舌象与脉象的变化来进行加减。 
 
大多数人知道药圣李时珍是《本草纲目》的作者,却不知道他还写了《频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李时珍在他的《频湖脉学》的序中写道:“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世上的医生和患者都视脉诊为最重要,却不知脉诊为四诊的最后(一个步骤)。只用脉诊其实是卖弄取巧。好的医生是要全面诊断,非四种诊断方法全部应用不可。”李时针的这段话是在批评只靠脉诊而不用其它诊法给病人诊断治疗的人。这里就简要介绍一下“四诊”。
 
望诊:是对患者全身或局部进行有目的观察,从中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望诊包括观察病人的所有外部特征,也包括呕吐物和粪便的形状等。细心的中医是从见到患者的第一眼就开始望诊的。患者的走路姿势,面部的色泽等都会为医生诊断提供信息。舌诊是望诊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通过观察患者舌头的形状,颜色,有无舌苔和裂纹等来诊断疾病。正常人应该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湿润,不滑不燥。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舌红无苔是正常的。其实没有舌苔,舌苔过厚,舌的颜色发紫或绛红,唇边有齿痕,舌体上有瘀点,裂痕或地图样痕迹都是疾病的反映。舌诊在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是中医师远程诊疗必不可缺的诊断方法。我在给外州或者大陆患者治疗时,一定要患者拍舌头的照片。
 
在这里提醒大家,在看中医之前不要吃或喝带颜色的食物饮料,更不要刮舌苔,否则会影响医生的准确诊断。
 
闻诊:闻有听和嗅两个意思。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以辨别患者内在的病情。患者语音的高低,呼吸的声音,身体和口中的气味等,都有助于辨别疾病。听患者的陈述也是闻诊的内容之一。它是我在诊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医生要有耐心听取患者的每一句陈述。患者的陈述结束后,便是下一个步骤问诊。
 
问诊:是通过对患者或陪诊者的询问来了解病情及有关情况。它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往往会对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很多名老中医非常重视问诊。问诊除了问起病和现有症状外, 还应该包括家族病史,个人生活史和既往病史外。饮食,大小便,女性的月经状况等都不应该遗漏。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并在《景岳全书》里给出的十问歌。这里我给大家念一下清代陈修圆改编后的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叁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患者的饮食,睡眠,大小便,这里提到对女性患者一定要问月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症状是与荷尔蒙失调有关。有的女患者经前乳胀1-2周,或者痛经,经血中有血块,西医认为是正常的,但中医则认为是气滞血瘀的表现。 
 
切诊:是指用手诊察患者的脉候(脉诊)和身体其它部位,以测知体内、体外的异常变化。脉诊,就是现在通畅所说的摸脉或者号脉,是指医生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触压患者双手手腕上方的寸,关和尺三个部位的动脉,了解脉动的波动情况。因为脉诊主要靠中医师手指下的感觉,因为没有客观标准,所以脉诊的结果因医生而异,差别很大。因此有人将脉诊作为中医不科学的证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很多学者试着用仪器将脉诊数字化或图象化。可是虽然有不同类型的脉诊仪器问世,目前还没有哪个品牌得到临床中医师的一致公认和接受。
 
其实,除了脉诊,切诊还包括其它部位的触诊。我在临床诊断时,除了常规的望闻问切外,还会根据具体疾病在腹部,腰背或其它身体部位寻找压痛点。中医讲不通则痛。很多疾病是因为经络不通所造成的。不仅痛症患者有压痛点,很多有消化,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失调,以及月经,睡眠,耳鸣等问题的患者在身体的相应部分都能找到压痛点。这对针灸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在压痛点针灸效果很好,经常是针灸治疗1-2次就见效。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的原则,不能以一诊代四诊。准确的症状、体征与病史的收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医生一定要仔细审察,不能草率从事。患者则应配合诊断,而不要上来就用摸脉来考查医生的水平。
 
现在中国大陆医院里的中医师都会将传统的四诊和现代诊断技术(血液,尿液和各种仪器检查等)结合起来。通过治疗前后检查结果的比较,对治疗方法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很多著名中医专家经常会被邀请到西医院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在此基础上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是,在美国,执照针灸师没有西医的诊断权和处方权,只能靠传统中医的诊断治疗方法,这样反而使很多有扎实功底和悟性的针灸师练就了用纯中医能治疗很多疑难杂症的本事。在我自己的诊所里,如果患者有西医的检验结果,我都会作为诊断的参考。对西医检查指标有异常的患者,会建议患者在治疗后再次检查以便作为治疗前后的比较。西医检查无异常的患者,他们的症状多是是功能性失调引起,中医治疗通常有很好的效果。
 
和西医不同的是,中医师在诊断的基础上要辩证施治,也就是说要找出病因。举个例子,西医治疗失眠以安眠药或抗抑郁药为主控制症状,而中医则是根据症状找出失眠的原因。具体讲,脾胃虚弱,心气虚弱,肝胆失调,或经络不通等都会导致失眠。在此基础上对证治疗,才会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