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北齐北周的生死博弈和残酷杀戮的政权更替(六十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554年,八月,乙亥日(二十一日),北齐仪同三司元旭犯罪被赐死。北齐皇帝高洋还没有当东魏丞相时,太保,录尚书事平原王高隆之常常侮辱他。等到高洋将要接受禅位时候,高隆之又反对,高洋因此内心很恨他。大臣崔季舒落井下石毁谤高隆之说他假装哀怜被诉讼的人,以表示自己不能裁定。高洋因此禁止高隆之到尚书省。高隆之曾经和元旭一起喝酒,对元旭说:“我与王(元旭)交往,应当生死与共不相辜负。”有人把高隆之的这话密报给高洋,高洋更加愤怒,命令壮士把高隆之殴打致死后,抛尸于路。过了一阵,高洋余怒未熄,又把高隆之的儿子慧登等二十个人捉来,把他们的头颅绑在马上,高洋用鞭子击打马鞍,马飞奔而去同时所有的头颅齐刷刷都断了,高洋把他们的尸体投到漳水里,又把高隆之的坟墓挖掘出来,取出尸体,砍断肢体遗骨,用火烧掉,丢弃到漳水里。

   西魏派遣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率兵五万入侵梁国,冬,十月,从长安出发。长孙俭问于谨说:“如果你是萧绎,将会如何应对?”于谨说:“在汉,沔夸耀兵威,以席卷之势渡过长江,直接据守丹杨,这是上策;把外城的居民撤退到内城去,加高城墙,等待援军,这是中策;如果难于移动,据守外城,这是最下策。”长孙俭继续问道:“那么据你揣测萧绎会用哪种策略呢?”于谨说:“我料定他会用最下策。”长孙俭问:“为何缘故呢?”于谨说:“萧氏保据江南,已经绵延几十年了,适逢中原发生许多变故,他们根本没有余力向外谋略;而我们因为东边有齐的骚扰牵制,所以他们必定会以为我们无法分散兵力。而且萧绎懦弱无谋,多疑寡断,而那些愚蠢的百姓难以指望他们有远虑,都眷恋着旧有居所不愿移动,所以我料定萧绎会出下策。”

   癸亥日(初十),武宁太守宗均禀告说西魏兵将要来到,皇上萧绎赶紧召集公卿商议对策。领事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说:“我们与西魏两国通好,没有嫌隙,不应该会这样啊!”侍中王琛说:“臣揣测宇文泰的态度,也必定没有来犯的道理。”于是萧绎又叫王琛出使到西魏。丙寅日(十三日),于谨到了樊州,邓州,梁王萧詧率领部众去与他会合。辛卯日,皇上萧绎停止讲授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的《老子》,城内外加以戒严。王琛到了石梵,没有看见西魏的军队,派人奔驰送信给黄罗汉说:“我到了石梵,边境上一切安然无恙,上次的报告(说西魏来犯)都是儿戏罢了。”皇帝听了后,有点怀疑。庚午日(十七日),又重新开始讲授《老子》,百官都穿着军服听讲。

   辛未日(十八日),皇上萧绎派主书李膺到建康,征召王僧辩做大都督,荆州刺史;命令陈霸先去镇守扬州。甲戌日(二十一日),皇上夜登凤凰阁观察天象,悲观忧愁地徘徊叹息说:“客星进入翼,轸,如今是必败无疑了!”陪伴在侧的嫔妃闻言都哭泣。

   十一月,癸未日(初一),西魏军渡过汉水,于谨命令宇文护,杨忠率精锐骑兵先据守住江津,切断东边的道路。次日,宇文护攻下武宁,活捉了最初通报皇帝西魏将来侵犯的武宁太守宗均。丙戌日(初四)皇上萧绎命令太子巡行城楼,命令居民百姓帮助运送木材,石头。夜里,西魏军到了离开江陵四十里地的黄华,次日,逼近到外城前的栅栏下。戊子日(初六),将军裴畿,朱买臣,谢答仁打开栅栏门出去应战,杀死了西魏的仪同三司胡文伐。皇上征召广州刺史王琳,叫他领兵入城救援。丁酉日(十五日),栅栏内着火,烧掉了居民几千家和二十五座城楼,皇上驾临被烧掉的那些城楼,远远望见西魏军大军已经渡过江来,四顾叹息。这天晚上,皇上就留在宫外,寄宿在百姓家里;乙亥日(十七日),搬到祈洹寺。西魏将军于谨命令修建长围墙围困,阻断了江陵内外的信息和命令的传递。庚子日(十八日),晚上,皇上巡行城池,撕裂布帛给王僧辩写信,催促他说:“我忍着不死等待你来救援,你可以来了吧!”王褒,胡僧祐,朱买臣,谢答仁等仁打开城门出战,都被打败退回。己酉日(二十七日),皇上迁移到天居寺去住,数日后,又移到长沙寺去住。朱买臣按剑进谏说:“只有杀掉(当初反对迁移去健康的)宗懔,黄罗汉两个人,才能够向天下谢罪!”皇上说:“当初要留下来实在是我自己的意思,宗懔,黄罗汉有什么罪呢!”(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