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注:*似水流年朋友读过我的日记后说这蝴蝶效应系列的序似乎长了点。因此这里想简要交代一下我的思路和写作计划,以便网友们批评指正。我认为在和世界经济整合的过程中,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对很多发达国家的中低端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各类贸易或者经济争端最终都落在了人民币汇率这个焦点问题上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话题非常复杂而且众说纷纭,我的计划是将者人民币的蝴蝶效应系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着笔于背景介绍:经济学理论和金融市场史;第二部分着眼于问题比较:中美汇率争端和美日广场协议;第三部分着重于现实分析:产业资本、国家政治和中国的选择。)
人民币的蝴蝶效应之一:悖论和记忆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其最生动的例子就是一只在中国的蝴蝶挥动了一下翅膀,通过一系列奇妙复杂的大气效应在美国引起了一场备受关注的飓风。十多年以前,当我首次读到这个所谓的“蝴蝶效应”,心里只有两个字 --- 扯淡。不过,最近几个月来,看着包括总统Bush,财长Snow,主席Greenspan,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候选人Bernanke以及国会山上的两党议员在内的美国政客们前仆后继地“扑”向人民币,先是限期升值,再是加征关税,而后是政策指控,让整个美国的政界、商界和媒体是忙乎了好长一阵子不消停,我不禁感叹人民币这只小小的“纸蝴蝶”还真得在远隔重洋的美利坚引起了飓风级的轰动。这大千世事之奇妙也不过如此了。
传统经济学的悖论
有学者感叹:“一堆纸+一堆纸=一大堆纸在世界各国,而美元则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灵魂与生命。”正是这种美伏彼长的新格局吸引了这么多的眼球和口舌。在今年3-4月间的演讲中,现任Fed Governor Ben Bernanke阐述到:产生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原来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由债务国变成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债权国。当海外资金首次进入美国金融市场时,它们抬高了股票价格,促进了消费和投资。当股票市场下跌时,它们转移到债券市场,从而提高了房地产价格和消费热情。当然,这富国反过来从穷国借钱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更何况这些穷国个个心甘情愿。问题在于,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资金应该从富国流向穷国,因为富国的工人已经拥有大量的capital goods来从事生产,而穷国则需要大量资金解决贫穷温饱,投资教育和基础设施。并且由于这些国家的资本稀缺和劳动力便宜,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往往很高。
可是,现实却给了美国这个传统经济学的发源地和包括Bernanke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一记重重得下钩拳。
难以磨灭的十年记忆
过去的十年,世界经历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从1994年墨西哥比索贬值、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到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历了痛苦的大规模资本逃离,货币贬值和经济萎缩。相信很多人还记得1997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痛心疾首得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给搞垮了”。 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就是乔治·索罗斯。
很自然,经历了这么多场血战的发展中国家为避免重蹈覆辙,纷纷采取大力措施控制本国货币汇率以促进出口、限制进口来减低国内投资并偿还如山的外债。比如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就从1997年的$18 billion 增加到2004年底的$124 billion。据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统计,仅去年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就增长了近$400 billion。而且,由于本国国内缺乏大量投资机会和出于流动性储备的考虑,这些美元储备大都换成了以美国国债为主的美元资产。
亲自见证过拉美金融危机的美州发展银行首席经济师Mr. Calvo这么总结:“所有国家都在为下一场风暴备战并寻求长期安全,这给了美国人花钱的机会。”
待续:人民币的蝴蝶效应之二
写于2005年6月11日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