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在近来一系列中美关系中,美国对中国实在是耐心不足。按照中国文化来讲,耐
心不足是气度不够的表现。过多强调“实用主义”无可厚非,但如果气度太小损害了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原则就得不偿失。一个损害自由贸易原则的美国,不符合一个世界
经济领头羊的地位。
首先是纺织品问题。谈来谈去,中国在商贸联委会上让步如此之多,美国还是迟
迟不肯松手,还指望拿来当筹码获得更多利益。虽然中国入世前有份“不合理”协议
,让渡了部分应有的贸易权利,当时中国政府希望用可能的损失换取更多入世后的贸
易好处。但美国人就是抓人小辫不放,以近乎苛刻的“协议”原则,牺牲了纺织贸易
一体化的原则。
与中美不同,中欧间就纺织问题达成了协议。尽管中国做出了巨大让步,但毕竟
双方更具谈判精神,愿意把争端以一种更加体面的方式了结。英国议员呼吁尽快承认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不久前在大连WTO
小型部长会上也给出“尽快使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暗示,第一次正式
访华的欧盟主席巴罗佐更是带来了这样的希望。
诚然,从欧美的“技术标准”来说,中国距离完全市场经济还有差距,但中国却
有赶上差距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的问题,完全是一个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然而
中国经济中部分已经市场化的、具备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却因“市场地位
”问题受到不公平待遇,这实际是在损害自由贸易原则。与欧盟促进和帮助中国获得
市场经济地位相比,美国人并没有显现大国气度。
其次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问题上美国也敏感过头。中海油引发了对两个安全问题
的讨论,一个是中国的能源安全,一个是美国的政治安全。我们认为,美国更加公平
地对待中海油恰恰将是对两种安全的保护。如果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如美国所说是为了
能源安全,美国就应该更有量度,让中海油参与对优尼科的商业竞争。
一个在能源上感到安全的中国,将能够更加稳定地发展市场经济,而中国经济的
增长对于世界和美国经济而言都长期利好。中海油采取一个最合理的方式即商业并购
来保证能源安全,还有比这更让美国放心的吗?中国得不到能源安全感也许更糟糕。
美国人说,中海油导致不公平竞争,因为中国政府给予中海油财务支持。我们想
说,中海油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商业化企业,投资如此良好的资源是给了美国人最大
的好处。国有企业甚至让投资者受益更多,比如,由于海外投资者担心中移动股价下
跌,因而中国人一直享受不到手机单向收费。
再说美国安全。我们认为,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不仅对美国国家安全无损,相反会
让美国更加安全。如果美国想要安全,就应当向中国投资敞开大门,就像美国人要求
中国向美国企业敞开大门一样。中美之间经济介入越多,相互依赖程度也越大,双方
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冲突的愿望就越强。
斤斤计较,是“冷战”思维没有消除,而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起就放弃了
这种思维,向世界张开了怀抱。无论那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富足才能自由安全,才能
对于世界更加安全。只有贫困才是不安全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