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惊人的美:走近阿坝系列生态旅游(7)

天生夜游神,小半生从事中文。敝姓王,但从未登基,只是沾了些先祖灵气而已;生于午夜,着歌而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惊人的美:走近阿坝系列生态旅游

 

                                                     撰文/惠兰   摄影/家杰   惠兰

 

系列之七:永久的红军长征纪念地——雪山草地

 

在阿坝系列生态旅游中,雪山草地是很有吸引力的一处游览地——它既是自然风光和生态旅游的一块胜地,又是当年红军长征所在地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块圣地。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幅员面积83426平方公里。20世纪30年代中期,这块鲜为人知的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伴随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脚步声闻名于世。

 

从那以后,“雪山草地”成为阿坝地区的象征,也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碑。

 

所有去雪山草地的游客,在当年红军长征地亲身考察游览,在天苍苍、野茫茫的阿坝、红原、若尔盖大草原上,都会在尽情欣赏河流蜿蜒、草丘连绵的美丽自然风光,和进行一番热尔大坝式的旷达抒情和九曲黄河的畅想之后,体验到红军当年生活的艰辛和意志的坚强。

 

处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交错接触带的阿坝,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条件恶劣。其西北部为高原区,海拔3500~4000米,丘状高原与山原地貌广布,属长江、黄河水系分水岭;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岷江、大渡河汇百川至东南奔腾出山,沿岸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繁。

 

境内总属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短。冬季寒冷漫长伴阵性大风,夏季北部温凉、南部温热短暂,干雨季分明,垂直差异明显,呈多样化特点,旱、涝、雹、霜、低温、连阴雨雪时常出现。

 

当年的雪山草地风光优美,虽然境内耕地、林地、牧草地资源物产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因自然条件的恶劣和人烟的稀少,使得人数众多、停留时间较长的红军队伍,在衣食供应上出现了无法想象的困难,他们根本没有心情去欣赏这里的风光。当我们今天在林间旷野漫步,尽兴欣赏这里种类繁多的植物、遍布周围的珍稀树木、奇花异草以及名贵药材,饱览阿坝旖旎的风光时,还能隐隐感受到红军当年的不易。

 

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末,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曾在这里开辟松理茂赤区和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格勒得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和格勒得沙革命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自决、自治主张和实行多党合作的一次大胆尝试;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和巴西会议先后也在境内召开。

 

1935年,红一、二、四方面军曾在全州13个县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战斗生活了1年零6个月。经历的战斗近百次,同时建立了众多的少数民族苏维埃政权。现在阿坝对外开放的纪念地共有100多个,这都是解放后当地人民政府修建的。

 

如今,红军长征纪念地不仅吸引着众多的国内游客,每年,还有大量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印度、新加坡等地的国外游客,也因仰慕红军长征精神而纷纷前来观光、考察。

 

在国内,最初到雪山草地旅游考察的大多是一些文学、艺术家,或者是一些为缅怀红军精神而组织重走长征路的集体,一般的游客并不太多。但是近年来,到阿坝红军长征纪念地旅游、考察的中外游客开始急剧增加,游览目的也由较单一的纪念缅怀变成集人文、自然和纪念缅怀为一体的较为综合的旅游考察活动。来雪山草地的人数较多的年份,总数已远远超过50余万人次。

 

(作者邮址:ruomu0320@yahoo.com.cn)           注: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请勿转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