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史料脉络 首先申明一下,俺这个是叫脉络。民国史实在太大了,哪怕整理下脉络,也 需要巨大篇幅。就好象你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讲明三国史一样。俺勉强整理一个 脉络,连大纲都不算。写得匆忙,时间地名人名都可能搞错。各位板砖就都手下留 情。权且给关心的朋友大致看看,大家培养一下对民国军阀史的关心兴趣罢了。 1)第一时期,北洋军阀时期 清帝国晚期,帝国其实已成分裂情形。就好比三国灭黄巾,唐朝灭安史一样。 天国的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却埋下了割据的种子。 八旗本身没有镇压长毛的力量,就只有放开“募军令”,允许各地擅自招募兵 勇。各地军人既立下大功,又手握兵权,对朝廷就不怎么地放在了眼里。清廷没有 力量扑灭。大家也就维持著一个表面上的和平。 当时主要的地方力量,包括湘军,淮军,楚军,黔军。曾国藩虽然入主直隶总 督,但爪牙还在。李鸿章则控制了海军。张自洞,左宗棠等都拥有地方力量。再加 上新疆,云南,回民,捻军,各地叛乱不断。朝廷也离不开武人的力量。 这样的后果,在庚子赔款的时候,就表现得很明显。慈禧太后宣布对八国联军 宣战,而张自洞却牵头,在沿海搞“东南互保”,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 广西、湖南、湖北、各地都拒不发兵。十几个提督大佬联合署名,把慈禧气得半死。 这时候中央真正能控制的,不过南北直隶,山西陕西,山东,然后就是关外。 北京虽然仍是名义政府,但已经和元朝后期控制的区域差不多了。 1911年辛亥革命,各地纷纷通电独立。短短二月间,清廷只剩下了南北直隶, 山东山西四省。其实有果必有因,并不是中国人民一夜之间觉醒,全都要向往共和 了。而是清廷覆灭的种子,早在太平天国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清人靠诸省剿灭了 洪杨,也就彻底丧失了诸省的控制权。 1a) 三次换班 和一般人以为的不同,辛亥革命地方政府,后来并没有掌握在了满清地方大员 的手上。总体来说,经过了三次大的换班,最终能幸存下来的知府大员,寥寥无几。 日本战国时期刚开始的时候,第一轮浪潮中,各地“大名守”几乎丧失殆尽。 全面被他们的手下,助理或者代事办所取代。为何,因为太守的权力,来自于中央, 也献媚于中央。就好象今天的大型国企行长一样,他们并不关心自身企业的经营, 而是全面盘算著中央组织部的脸色。 满清的知府道台也一样。由于任命来自于北京,最初的一批省长,对于省内事 物并不了解。也不关心地方上的结构,反正最终的考核,来自于老佛爷开不开心。 这样的结构,在平时固然运行了得。但一旦辛亥事变,权力来自于地方。省部长官 们就手足无措,甚至发个批条都要靠手下秘书执行。 好比四川第一任省长,毛蕴?。他本来是隆裕太后的亲信。全无半分本事,只 靠哄得了主子开心,被封到了四川。临来还说,天下不太平,老毛啊,你可要帮我 守好四川啊。 辛亥革命一开始,毛藩台还兴致勃勃想要起兵平乱。后来一看形式不对,南方 革命党人势甚,坚定地通电独立者,已经有七八省之多。于是也赶不及了。立刻也 发电报,投机革命。没想到袁项诚带了几省兵反扑武昌,把汉阳也攻下来了。直吓 得他魂飞魄散。问道左右该怎么办,成都知府熊弥弼跟他说,这事你不行,你还是 走吧。 于是毛大人吓得了失魂落魄,土地也不要了。把四川军省大权全都交给了老熊, 自己举家迁去北京城了。四川本地人熊弥弼,就成了四川第一个军阀。 换班的第一个浪潮,是中央派遣官员,全面地被地方行政官员所取代。除了极 少数本来就根深蒂固的割据节度使,大部分投机革命的省员,第一轮就被清洗了出 去。因为地方官员才能更好地控制地方,只有他们,才能在乱世的挣扎中活下去。 第二轮浪潮,是武官取代文官。革命的形势越来越差,一点看不到治乱的迹象。 随著各地小规模的战争开始,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兵变”,开始逼近了。 要革命就得有兵,既然开始内战割据了,兵员是一定不能少的。有兵就得有将, 后来就逐渐诞生了带兵的武将阶层。随著跨省战争的开始,武将越来越决定了一省 割据地方的命运。就象贵州省长也想除去袁祖铭,可思来想去,“他能打啊”。最 终还是反被其蹶,反而被夺了政权。 仅仅民国二年开始,“兵变”已经是一场酝酿全国的瘟疫。由于战争的残酷和 扩大,以及腐败,绝大多数士兵没有领到足够的军饷。于是第二轮洗牌发生,之后 的二三年内,绝大多数的文官官员又被淘汰,而由武将执政。这批人的文化水准既 然不高,又缺乏资历的执政合法性,之后的再大规模轮庄,军阀土匪轮流上场,也 就不足为奇的了。 从1911到1935,成都大概换了二十批以上的主人,平均每一个人在位不到一年, 短则三五个月,甚至一二个月。该段历史之混乱,堪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四十四届 政府相媲美。在学与火的土地上,历史在哭泣,直到选出新的主人。 1b) 力量对比 研究天下大势,天命正朔,有一主线不可忽略。在古中国是黄河沿岸战线,在 明之后的中国,就是京广线。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一百五十年而统一天下。其实前一百四十年,秦国只移动 了二寸,即从老巢陕西临潼,打到了河南陈留,今天坐火车,不过三小时200公里铁 路。陈留再往东,就是一马平原,不到十年,席卷天下。如果我们看看后期的主战 场,三国时期,主要是吕布与曹操争夺河南地,杀得血流成河。之后与河北决战, 而定天下。后赵石勒崛起,也是靠扫平河朔群豪。后唐与后粱殊死战斗,沿黄河二 岸尸累白骨。宋金相争,又是以许昌陈留做主战场。 为什么,一时因为黄河是一条交通要道,调拨部队。二是因为黄河二岸河南河 北力量大致平均,相持不下。而一旦曹操攻下邺城,剩下的战斗就是一面倒,反而 不激烈没有悬念了。至于全国其他地方,吴蜀巴川,只不过是羔羊罢了。并不参与 中国的争霸,而纯粹是等到河北霸主起,留给霸主的狩猎场罢了。 研究民国的势力消长史,也是大致相当。全国性政权的转移,主要看京广线上 的控制线。大致来说,南方包括广东、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六省。北方 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五省。当战线打过淮河徐州,则南方胜。当 战线打过长江九江,则北方胜。 其他的地方势力,大致包括川黔滇,陕甘宁,东北三个集团。虽然西南三省, 川黔滇互相之间,也是恩怨纠葛,征战不休。但总的来说,他们并没有参与中国主 体的争霸对局。对历史的走向影响也是有限。纯吹是等中国主体中央政府出现后, 被大蒋一口而吞。用刘惫的说法“守户之犬”耳。同样道理,甘陕回民集团,虽然 也有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但其对于中国本体的历史,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稍后用 一支偏笔描述即可。至于新藏青,就更不足为道了。 宣统皇帝退位后,全国分裂,粗浅地来分。可分为南方同盟会人为核心的革命 党人,北方继承清政府法统和军事力量的北洋军阀。以及一些地方或投机或独立的 新兴武人。但除此之外,还有二个不得不说的猛人。 第一个猛人,就是张作霖。张本来也是一个小土匪,手里有千把来枪。听到清 廷垮台的消息,大喜道“机会来了”。于是就带这千把人,去冲击辽宁省会奉天府。 这可是提著脑袋,极其冒险的一个行为。奉天是重镇,当时道员可以弛援的力量, 没有十万,也有五万。 可张作霖就是要赌,赌辽宁藩台即没有力量,也没有勇气。旧体制混久了,官 僚就是一个的懦弱。果然,张大喊一声,“饶你不死”。该藩台左思右想,乱世争 雄,俺不是那块料子。俺只会八股明经,吟诗作赋。这辽东总督的位子,即使今天 坐了,明天还是要掉脑子。不如倒让给了张大帅。于是大开城门,迎张作霖入城。 张作霖在沈阳城内,运筹征兵,不出一年,就积攒了十万大军。再过几年,更成了 中国第一大势力,自古取天下者,从来没有这么容易过。 如果按照我们游戏中的说法,当时的东北,应该叫做“空白郡”。就好比唐高 祖取四川一样,就派了个中级的骑兵小尉,到成都城中一走,该块地皮就纳入几手。 当时的东北,也是一块政治真空地。张取了沈阳之后,过了一阵,派自己一个亲信 做吉林省省长,直接就去上任了,也没有受到抵抗,张就拥有了吉林。然后黑龙江 总督是一个满人,张派军把他驱逐,短短几年,就控制了东北三省。这块地皮,后 来一直保持到了他的儿子手里。 第二个猛人,是阎锡山,他几乎和张作霖一样。也是听见清廷跨台,直接带了 二千土匪就去冲太原府。清廷的藩台吓得魂飞魄散,放他入城。于是阎锡山就拥有 了山西。和中国各地军阀轮流坐的情况不同,张作霖阎锡山的统治,都非常稳固。 在之后的几十年,一直保留到了解放前。山西无战事,这在当时,也算是独守一方 的乐土了。 言归正传,阎锡山在山西,虽然是一个土皇帝。但除了有限的时刻,他对中国 历史的走向,影响并不大。张作霖发动了二次直奉战争,但除此之外,他还是龟缩 在山海关之外的。真正决定中国历史的,还是南北二大势力,北洋军阀与革命党人。 革命党人最大的弱点,是在于他们的不团结。这或许也是议会与独裁的区别吧。 护法运动,二次北伐,最终都失败于诸军配合不力,各军内里扯后腿。孙大炮是个 大炮,他最大的弱点,是自己不能领军。 纵观民国早期的历史,孙中山在南方,就好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献帝,又好 比唐朝后期的几个皇帝。因为孙中山并没有自己的武装,也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他 只能投依靠于某个军阀,然后以大义的名义,号召他去讨伐另一个军阀。 大乱之世,“因人成事”是最大的忌讳。孙中山一次又一次遭到了背叛,陆荣 廷,陈迥明。当双方政见不合时,军阀就会抛弃孙文。然后孙又得去投靠另一个军 阀,反过来再去讨伐原人。最终一通折腾,双手空空。这个大亏吃得紧了,孙中山 终于醒悟了过来,成立了黄埔军校,把军事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这3000个学生兵, 就是第一批的武装力量,最终打败了陈炯明。只不过到这个时期,离孙中山的死期 也不远了。 总的来说,南方的实力不如北方。南北和议之后,袁世凯在议会宪政上越走越 远。宋教仁案后,1913年6月,袁下令罢免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 都督柏文蔚的职务。这最终导致了“二次革命”战争的爆发。 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发布讨袁檄文。15日黄兴在 南京组织讨袁军,挟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随后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 南、四川等省市相继宣布独立,以江西、江苏为主要战场的“二次革命”全面展开。 革命党人惨败。 北洋军节节南下,先后攻克南京,九江等地。以南昌攻克为标志,革命党人最 终丧失了安徽,江苏,江西各省。孙文、黄兴、李烈钧被迫流亡日本。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得意志满。按照中国古时惯例,讨灭了反对叛逆之后, 接下来就可以登极称帝了。于是袁世凯筹划著要开始办“中华帝国”了。俺一阵心 疼,多好的一个名字啊,俺还想著等征服了亚洲改名用呢。这可给袁项诚给糟蹋了。 孙大炮在海外一看,袁大头要称帝,这可不行。于是又跑了回来,组织“护国 运动”。这下的力量可小得多。革命党人还剩下的力量,不过云南,广西二省,外 加上一些各地的残余势力。云南的都督,就是著名的蔡锷。他本来也被迫流亡了外 省,只不过他的名望实在很高。一听说要讨袁了,赶回来士兵们又痛哭流涕,拥护 他做司令。 “护国运动”这一战,本来又是输了,而且输得很惨。革命军打到湖南,就已 经吃了十七八个败仗了。甚至连长沙都没打到,在湘西南被一些较地方性的武装打 得大败。谁说袁项诚称帝得不到民心的,如果按照正常发展,所有反对势力都会被 消灭。 而就在这个时候,袁世凯死了!这一下可是天下掉下个大宝贝,北方军系全线 崩溃。就在战场上向蔡锷投降投诚。然后一组弱枪弱炮的鸟军,扯著军步,趾高气 扬地迈入了长沙府。湖南军人那个气啊,可又谁让他是护国英雄呢。 革命党军继续北进,沿途一片空虚。北方大乱,中央无人控制。看见孙中山的 军队来了,往风而降。滇桂军一口气收复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二 次革命”中失去的土地,基本上都收回来了。但再往走,就是传统北方的势力,没 了政治号召,革命党人也不敢再北进。 袁世凯死后,大致保持了南北互治的局面。北方是三大佬,府院之争。好歹也 出了几任民国总理,有外交有内政,至少也象一个大国样。 而南方孙大炮终究无法控制军阀,抢下来的地盘,紧接著又是分赃不均。各路 将领各据一省,孙文手里还是二手空空。广东督政府的命令出不了广州。但好歹省 际之间也没有特别大的大战,各位也都保持著了表面上的平衡。省内督军,却是换 了一届又一届,从卢永祥齐夔元何丰林。理由各自不同,有兵变有叛变有小妾打麻 将。 “府院之争”,讲的是黎元洪,段祺瑞之间的不和。当时中国中央政府政体, 有点类似于“总统-总理制”。总统理论上拥有著一切任命和任免权力。但又要靠总 理去具体执行,否则寸步难行。而段祺瑞自峙是北洋嫡系,对黎元洪大总统往往看 不到眼去。于是大总统的命令,往往不执行。而总统府又常常要干涉国务院的具体 事务运作。一片党争,国务混乱。 段祺瑞此人,也是一个奇人。传说他一贫如洗,后来在北京做寓公,天天吃咸 菜泡饭,家里所有资产凑出来,折合人民币不足二十万元。他不贪、不渎、不贿, 不抽大烟不赌钱不玩女人。一切不良嗜好全皆无有,堪称公务员的典范。 而这样的一个人,却是十分地排挤性强。他先后挤走了唐绍仪,黎元洪,冯国 彰。和他共事的人,被他排挤得干干净净,无论老友好友战友,一个个主动反目。 最终弄得个众叛亲离,被张勋赶出北京。 张勋在徐州,这个人在历史上,只能算个插曲,并不做主角。张勋最有趣,是 在国民议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议会们赶出北京,各自回家。却不料被张勋守在河 北路口,全都逮了个正著。然后张大帅把大家聚拢在一起,约六七成的议会。张大 帅苦口婆心地开始说教,皇上是我们大家的皇上,这国家,没了宣统爷可不行啊。 大家世代都受皇恩,需知皇恩浩荡,垂世难忘。我建议,咱们开第二届全国议会的 时候,提出一个动议,解散议员,恢复帝制。 议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多话。好不容易敷衍承诺,一定慎重考 虑。最终终于从张勋处逃了出来。不过民国时的故事本来就多,还有个因为讲了个 笑话,而丢掉总理宝座的。大家见得多了,也就不以为异。 张勋本来也在北京做官,后来几经周转,被封到了徐州。徐州这地方,说大不 到,说小不小,算是一个二流的军镇。张大帅手里的兵也不多,对外宣称六十营辫 子兵,满打满算,也就一二万人罢了。并做不得一方之豪,顶多也就是个苍梧太守。 徐州离北京城说近也不近,没想到张勋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也或是京广线铁 路运输较便吧。张勋十三日而败。这一变,他本人不过丢掉了官帽子地盘。可不想, 却害苦了宣统。 赙仪帝本来在北京城里呆得好好的,400万两白银,虽然说老袁自己捉襟见肘, 四处借款,供应不一定充足。但好歹生活还算安定,礼数上还是给得足足的。北洋 军阀又多是旧臣,对他也是尊敬。 被张勋这么一闹,却反惹起北京城一些大佬们的不满了。觉得这宣统留著,也 太麻烦了,迟早惹出了祸根。不如早早除掉。于是才有了后面的冯玉祥逼宫,一天 之内逼赙仪搬家的典故。400万两白银也没有了,清帝后来穷破潦倒。这都是给张勋 害的后果。不过现在“无间道”热播,或许张勋是真正捅死满清的人也不一定。 段祺瑞和冯国彰的时代过后,下面就是轮到曹琨出场的了。曹琨本来是个小官, 在北洋系中也不见得如何地出众。但只不过他手下有一个人才,主因仆贵,贿选总 统成功。不过北洋系,这时候也快接近尾声了。民国的历史,即将要进入第二时期。 横扫十国,光辉万丈,战无不胜,堪与曹操符坚媲美的---“吴佩孚时代” 2)第二时期,吴佩孚时代 1916年袁死后的中国,如果要立一杆标尺的话。由北至南,大致呈由浅到深的 过度色。 北京最烂,就算是拜皇帝,也会有人磕头磕得嘣嘣烂。 山东、河南,稍好一点。各地武人,只要不是帝制,基本都服从军中大佬的调 度。只不过“民主,自由,博爱”之类的概念,是从来不喊的。不是不喊,而是根 本不知为何物。 再往南,至长江沿岸各省,则更进一步。江苏、安徽、湖北,大致的要求,是 维持议会。咱好不容易革命拿来的共和政体,还政于民。这议会、内阁、选举的三 块牌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扔的。但具体内部运作如何,是真民主还是假民主,倒 也不怎么在意的。 真正的坚定的革命党人,伟大的资产阶级立宪派,要更往南寻。包括孙文的老 巢广东,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南部,滇桂黔。当时的革命党人,最大的政见 是“约法”。即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当时南北和议留下来的约法三章,该承诺 的权力一二三四五。当年说好的革命果实,你北人怎么可以不认帐。 但总的来说,中国的革命立宪气氛还不是很浓厚的。各地军阀,都是拼脑子掉 性命,打出来的江山。又怎么肯为了人类民族的大同利益,而放弃一私小利,把权 力让给民主呢?选民既然没有丢过脑袋,你又凭什么要求选票值钱呢。 所以后来几次南北战争,都是北军强盛,一直打到湖南境内。山东、江苏诸多 强藩,从来没一个出手捍卫民主。南北战线的比例,也可以大致看为中国境内民主 与割据的势力比。 2a) 三大佬 袁世凯死后,按照宪法,黎元洪由副总统升总统。通电取消帝制。而南北讨袁 的,各省纷纷取消独立,又再回归中央。堪称一团和气,再造民国。云南首义的护 国将领,岑春煊、唐继尧,陆荣廷等,大摇大摆地进京,被封为一等功勋。于是军 阀们也都摆平了。 在这和和稀泥下,只有一个人不扰不依,就是广东的孙大炮。他死活不肯,一 定要全力推进民主进程,把中国的民主面貌推进到“约法”的章程。但这时候黔桂 粤,都觉得做军阀挺好的,又开心又舒服,何必把权力交还给你选民呢,竟没一个 人响应。 孙中山最后依靠的蔡锷,死在了小凤仙的床上(喉疾)。这下给孙文的打击可 是不小。再也没有力量北伐,于是民主就要再等九年。而中国的历史,先由北洋军 阀决定。 袁世凯的继承人,大致是二武一文。武是安徽段祺瑞,直隶冯国璋。文则是王 士珍。而黎元洪其实是武昌首义,被革命人推荐上来的。严格地说,和北洋系并不 是一个派系,而代表革命新兴军阀的利益。 黎和段的分歧,在于一个主战,一个主和。段祺瑞在其任上,最积极的,就是 组织二次南征。他一直觉得被南方军打到中野是奇耻大辱,按北军的实力,从来不 把南军放在眼里。而黎元洪本来就诸多偏袒革命,对南征的事睁一眼闭一眼,大和 稀泥,猛拉后腿。 于是府院之争,张勋兵变。 黎元洪在北京没兵,没兵就是不行啊。就在溥仪复辟,太和殿登基那晚。黎元 洪在北京的寓所家里,听说是大内高手,血滴子锦衣卫都要来了,吓得不轻。当即 写下辞呈,把总统宝座传递给副总统冯国璋,自己跑到天津去了。 冯段二人手中有兵,杀败张勋。冯国璋代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进入第二阶 段,冯段之争。 段祺瑞好不容易排挤了对手,眼想想该施展抱负了吧。又开始筹备策划南征, 一定非把孙中山赶进大海去。 没想到平时亲密的战友,生死与共的革命兄弟。冯国璋又开始扯他后腿。好不 容易排挤掉一个主和的黎元洪,没想到冯国璋上台后政见大变,又是主和为贵,把 段祺瑞气得不轻。 其实冯国璋也有苦衷,当时国民政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全国各地的税赋 都收不上来,而开销不轻。冯总统天天就找著“财神”梁士诒,去筹办善后大借款。 当时西方民主各国,明确规定,不许借钱给中国打内战。而中央政府连日常运 作的经费都筹不齐。为了打擦边球,不知耗了梁士诒多少头发。什么沙漠绿化,女 子教育,修葺祖陵,改善盐粒,变著法子做假合同,能想到的借口全用上了。 总算筹到了款。第一次南征大败。在湖南南给革命党人杀得片甲不留。段祺瑞 被迫下台,由“一文”王士珍组阁。但段是大系,不久卷土重来,又任总理。发动 第二次南征,吴佩孚为先锋。一路高歌猛进,锐不可挡。 可段起了私心,任命自己的亲信皖系张敬尧去当湖南省省长。这下吴佩孚不干 了,消极怠工,南征顿时打不下去,就在衡阳僵持。 总的来说,段祺瑞还算不错。按当时的标准,北京政府才是正统。而粤南孙文 反是“叛逆”。段祺瑞冲破千难万阻,苦心恳垦,一心一意要征伐不服诸藩。还算 是一个“干活”的人。段祺瑞为人清艰朴素,其实也不图什么,还不是为国为民么。 “干活”的人,在哪朝哪代都是少的。 2b) 稀泥总统 段合肥第二次南征僵持,在北京却发生了变故。原来这冯国璋本是代总统,按 例任期只有一年,要重新选举了。 老冯左思右想,一肚子的孬火。俺虽然是个总统,可凡事还是段祺瑞的能量大。 他老犊子一心一意削平南藩,强力推行。本意虽然是好的,却也把总政逼得够呛。 那梁士诒天天到俺这里哭,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财政部外交部,都已经快要去跳 楼了。 可是要说是反段,一时间也下不了手。且不说二人几十年的交情,段祺瑞本人 身兼陆军总长,手里兵多将广。而且民国的时期,有一点不同于唐宋明清。倘若谁 政争输了,往外一躲就行了。很少有真正赶尽杀绝掉脑袋的。因为率土之宾,莫非 王臣。在古代输了党争,全天下都是对手的。没有半丝活路。而在近代,已经有了 世界各国。大不了往东洋西洋一躲,谁也奈何不了。所以政治斗争,往往温和,也 没法将别人势力彻底铲除。政变也不是佳选。 最后老冯思来想去,却想出了一个馊主义。你好我好,干脆二个人抱在了一起 死。咱二个同时通电下野,我不当官也不让你当。而继任的人,颇费斟酌,最后则 选定了资深公务员,袁世凯时期的国务卿徐世昌。总理先后为钱能训,龚心湛,靳 云鹏。 这一让,却让出了一个祸根,北人从此走上了下坡路。无论袁世凯,段祺瑞, 冯国璋,好歹还是个武人。手下有兵有威慑力,可以管辖一方。而这一个徐世昌, 却是一个文官。只能靠各派的调节平衡维持宝座。在和平的时期,倒也罢了。生逢 乱世,却是致乱之祸。此后北洋藩镇越演越烈,中央无力镇压,皆原因与此。由汉 灵帝而至汉献帝,大乱的种子,已经埋下了。 四海蒸腾,狼烟弥漫。段祺瑞既然下台,这武力平乱的最后一条路也被堵死。 徐世昌一个老官僚,坐在北京城里,日日夜盘算著平衡走钢丝。再也没有实力平赦 各地兵变。只能由地方诸侯,强者为王。 这样好歹过了二年,一丝丝稀泥和了过去。陕西兵变,福建兵变,四川内战, 外蒙叛乱,湖南内战,山东兵变,河南兵变,广西兵变,粤东七司令。 但最终“中央政府”的丧钟,还是由吴佩孚敲响的。 2c) 吴佩孚崛起 话说天下大势,要强干末枝。陕、甘、虽然打得不可开交。川、黔、虽然乱得 不可收拾。但真正影响中国走势的,还是中原的大阀。 吴佩孚,字子玉,蓬莱县城里人,曹锟部将。 吴佩孚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是1917年张勋复辟。他和冯玉祥带兵杀入紫禁 城。各位看官,且莫小看了这一个细节。在之后的历史走向中,冯玉祥一直是吴佩 孚的左右手。每次吴佩孚作战,总是让冯玉祥担当他的侧翼。吴也待冯象兄弟一样, 倚为心脏边的长城。 吴佩孚第二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是段祺瑞第二次南征。当时吴佩孚带领陆军第 三师,势如破竹,几战就把革命党人谭延?逐出了长沙城。一直打到了衡阳。可是北 洋军内部党争实在厉害。省督一职,反被皖系段祺瑞的亲信,脓包张敬尧拿了去。 吴佩孚在衡阳待了三年,老虎入闸,无所事事。这三年中,却为他赚了极其良 好的声誉。他天天通电号召和平,又率先提出了四不主义。不做督军,不住租界, 不结交外国人,不举外债。 1920年,张敬尧在湖南刮地皮,刮得地深三尺。而皖系成立“安福会”,垄断 了几乎所有内阁实缺,政府肥差。吴发起了狠,不听老段调令,直接带兵撤出湖南, 一直走到了洛阳。吴孤身前往保定,和曹锟密商大计。 “我说曹哥啊,俺受不了这气了” “冯段同时下野。没想到冯总寿元短,才一年就过世了。可段老匹夫却活得好 好地,还组织了一帮徒子徒孙,组织了什么安福会。在政府里吃香的,喝辣的,有 好处全让他们占去了。俺在湖南打得昏天暗地,拼死拼活,就为了养活这帮贪官么。” 曹锟本没什么主见,听吴佩孚一口一个俺们直系,俺们直系,到后来也有点血 气涌了。于是大开香堂,招集各处直系将领,合兵一处,讨伐皖系去也。 这是对中央政府的一次考验,当时的徐世昌,好歹还有点老面子。想是你们二 个都是大系,那一打起来,不是要地动山摇,成何体统,成何国体。想去调停,但 武人并不把他放在眼里。曹、段拂袖而去,文总统几哭无泪。 按理说,皖系久居中央,控制中枢时日久了。吴佩孚只不过湖南回来一个小阀, 兵械倦怠,那是不能和安福会比了。可实际,皖系却吃了一个大亏。当时的皖系主 力,全部由徐树铮带领,在外蒙平息了叛乱。听说湖南兵变,急急忙忙地赶回来。 千里奔波,再加上段祺瑞心存骄傲,顿时吃了大亏。 第一次直皖战争,只打了四天。吴佩孚出尽了风头。又是埋伏,又是齐射,又 是飞射,又是烧粮。徐树铮大败,皖系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直皖战争,意义十分重大。吴佩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官,自此踏入了 上洛之路。 占二湖,定宜昌 吴佩孚七月入驻洛阳,到了年尾,湖北又出事了。且说湖北督军王占元,是个 大贪官。这家伙一则压迫工商,狂刮地皮。二则克扣军饷,大吃空饷。 这一次,王占元好不容易在财政部讨了三百万银圆的欠饷,欢欢喜喜拉回湖北。 众军士拍手,以为总有钱可以吃年夜饭了。没想到这王占元真是中国贪官的典范。 还没走到一半,已开了外国户头。钱都存到大连、上海的外国银行中去了。 这一下,可真引起了公愤。乱世兵为根本,得罪谁不能得罪兵爷。王占元二手 空空回到了武汉,顿时激起了兵变。湖北大乱,混战不休。湖南赵桓锡,四川刘湘, 乘机伸出魔爪。 王占元手下有孙传芳等猛将,可人却昏庸,去向洛阳的吴佩孚求救。这真的叫 引狼入室。吴到了湖北,第一件事,就是废了他这个湖北督军。 接著吴佩孚调集主力,追击赵桓锡。赵是猛将,吴也是猛将,双方杀得天崩地 裂。吴军二次崩溃,都靠吴佩孚亲立阵头才挽住了。掘开□水,赵军大败。吴佩孚 不仅占了湖北,而且一口气打下了湘北重镇岳阳。 四川方面,川军一直打破宜昌。吴不及休整,亲自带兵直赴战场。但懋辛、蓝 文蔚听著就怕了。打了几仗,丢了就跑。于是吴佩孚完全控制三峡。 鄂王一战,吴佩孚定下了武力统一天下的雄心。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2年,张作霖势力越来越稳固,开始图谋关内。以梁士诒山东铁路借款案为 线索,大肆发作。当时的吴佩孚,兵力还散在陕西,二湖,只能暂时忍让。 曹锟派了弟弟曹锐去见张雨帅。张提出了四点条件,包括让出平津,免职吴佩 孚等等。这其实已经堵死了和谈的路径。四月三日,是吴佩孚的生日,他召集全国 11省直系将领五百余人,商讨对策。众人一致主战。 到四月二十一日,直系集结完毕。八师五混成旅三团,共计十二万大军。以洛 阳为基地。 这一次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更衰,联军占据秦皇岛火车站,影响贸易出海口,导 致洋人照会。徐老赶紧出了一道电报提醒。可双方只见枪杆,谁也不把他这个总统 放在眼里。电报只拿了擦皮鞋。 直奉战争的主线,主要在西路军,涿州良乡一带。吴佩孚亲冒矢石,又是埋伏, 又是诱敌,又是烧粮,又是地雷。双方各加了三次援军,死伤十分惨烈。最终还是 靠冯玉祥献计,突袭奉军侧翼,总算获得大胜。二人联秧奋战,把长辛店的土都杀 得红了,堪称血里打出来的交情。 中路军也获得胜利,东路军张学良负伤。东北军全线溃散,回到山海关,仅十 剩一二。 直奉战争,以奉系的惨败结束。在整个民国争霸史中,奉系从来就不是能打的 军队。只不过他们的土地都在关外。战力虽然受损,但地盘依然还在。不象皖系一 败涂地。几年后还可以卷土重来。 直奉战争后,吴佩孚彻底扫清河北、山东。在整个华北大平原已无敌手。 入四川 吴佩孚在中原屡战屡胜,已隐隐有混元一统的迹象。在这个时候,洛阳吴府中 却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四川军阀杨森。 杨森本是川人,1922年在一次内战中失败。单人匹马,逃出宜昌投奔吴佩孚。 玉帅原本也没把他放在眼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才让这个食客放出光芒。 原来吴佩孚喜欢赛马,常常骑著骏马在场中奔跑,众人无人能及。这一次,从 头跑到尾,却有一个汉子始终跟在了后头。而且始终只差一个马头。玉帅大为诧异, 既喜欢他这精湛的骑术,又赞他懂得“敬上”的道理。 策马既毕,玉帅问了起来,才知道他是川人杨森。接著问策略谈吐,兵法谋略, 无不优选。玉帅大为欣赏,当即决定,拨派二团兵马,助他回四川夺权。 当时玉帅在中原已经草定,而川人保守,对乡土概念看得极重,外人不易插手, 所以要找了一个代理人。直军入川,四川的武器谋略,都要比中原差一等了,哪见 得过这种强兵。 杨森入川二月,已经攻下了半壁江山。打下重庆后,前来加入的势力更多。继 续往西,队伍越打越多,到临近成都府,几乎已经有了十万大军。 当时的四川督军,是熊克武。派系是比较亲孙文的革命党人。孙中山经常“弟、 弟”地书信来往。老孙打仗不行,这熊克武好歹也算一条汉子。第一次成都被围, 被他虚虚实实,避虚击实,居然把三路大军挡过去了。而且还把杨森赶回了重庆。 吴佩孚大怒,于是又拨了一大批军火,外带十门火炮。这下熊克武再也挡不住 了,革命党人从此失去四川。但川中实在很乱,杨森也没有全控制住,此处还有后 话。 闲说杨森这人,也是挺有名的。因为他有一个特别的嗜好,玩女生。而且是玩 十八岁的女大学生。 只不过老杨持身甚正,从来不强迫强裹。每一次都是你情我愿,说好了条件再 卖。每个女生只玩三年,平日里哄著贴著颇为体贴。三年一到,立即送走,另寻新 欢。老杨做人挺是爽气,日常里烟粉钱,分手时分手费给得实足。各女孩也是你情 我愿,一个个走得欢天喜地。 杨森后来当到了四川省省长。随国民党一起去了台湾,活到73岁才亡。他死的 时候,历任历届二奶三奶四奶全都赶了回来。从老到小,几十任女大学生济济一堂, 大家哭得莺声燕啼,好不悲伤。此等境界,当真令人仰慕啊。 平河南、山东 打败了张作霖之后,吴佩孚在中原已经没有大的敌手。只还剩一些零星的小型 抵抗。 长辛店之战时,赵倜、赵杰兄弟在开封。二兄弟商量著革命投机,只苦猜不到 直系奉系谁会打赢。刚想通电中立,赵杰却闯了一场大祸。误击了直系靳云鹗的部 队。 冯玉祥就在战场之上,带兵回援。才一周时间,尽破赵军埋伏,杀入开封,赶 走赵式兄弟。河南残余军阀全灭。 山东大豪孙美瑶、孙桂枝兄弟,一手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39名 外国人被绑架。包括两位美国陆军少校、《密勒士评论报》资深记者鲍威尔,洛克 菲勒儿媳的妹妹。 后来按绑票协议,孙式兄弟被收编为山东新编第十一旅。1923年12月19日,兖 州镇守使张培荣,在枣庄中兴煤矿摆下鸿门宴,杀死孙美瑶、孙美松。 但孙桂枝流窜至鲁南山区,为害多年。经过长久的乱世,秩序无存,人性越来 越丑恶。老洋人最著名的,就是“活人断流”。他过河也不架桥,找了一大堆活人 农民,用草绳捆了。直接扔到河里。投鞭断流,一直到活人把河流都堵塞了,他才 慢慢地过河。 匪军一路流窜,克郧西、枣阳,快要打到襄阳城了。张联升闭门死守。吴佩孚 派张福来等将其剿灭。 十四省联军 1923年,石青阳路过云南,和唐继尧促膝长谈。史书记载,石对当时的时势分 析: “我们不必说他做得到做不到,却先把现在的大势来较论一下。 吴佩孚现有的地盘,是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湖北、江西、 福建等九省,还有热、察、绥、京兆等特别区域。四川与湖南,实际上也不啻他附 庸。 与吴为敌的,只有奉张,浙卢,粤孙,和黔、滇等省而已。 浙卢现在受了苏、皖、赣、闽四省的监视,自保尚且不暇,哪里还讲得到向外 发展?浙卢不能为吴之患一。 奉张虽称雄关外,然而一直隶之兵,已足当之,要想入关,也是大难大难。奉 张又不足为吴之患二。 粤孙东江之乱尚不能平,更无暇北伐。粤孙更不足为吴之患三。 吴现在只用河南、湖北、陕西三省的兵力,再加以亲吴的川军,已不止有二十 万大兵,以图四川一省,何难一鼓而平?四川不难一鼓而平一。 四川平定之后,出一支兵南入贵州,更由湖南出兵西趋,以夹击之势,攻一贫 弱的贵州,何愁不能克日戡定?贵州又不足平二。 川、黔俱平之后,合击云南,□赓兄虽然智勇冠天下,恐怕未必能抗豫、陕、 鄂、川、湘、黔六省之兵。云南又不足平三。 云南得手而后,由湘出兵,以拊广西之背,云南出兵,以搠广西之腹,广西也 必不能抗。广西又不足平四。 西南各省既定,一广东何能孤立?孙中山也惟有出国西游,再图机会了。此言 广东又不足平五。 西南全平之后,解决浙卢,更是不费吹灰之力。浙江又不足平六。 那时竭全国之力以东趋,奉张又岂能独免?奉张又不足平七。 □赓兄,你看这武力统一的计划,能不能够实现?” 1923年时,吴佩孚的势力达到了鼎盛,当时号称为14省联军。或为其老巢本土, 或者听其号令。 而公开还敢反抗吴佩孚的,只剩下关外张作霖,浙江卢永祥,广东孙中山,贵 州刘显世,云南唐继尧。这些人或者是他的手下败将。或者只有一省半省之力。没 一个是他同等级的对手。环眼宇内,中国的核心江山,吴佩孚已经十居其七。且再 没一个有份量的对手。 中国的统一,眼看就要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