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与思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春节期间,有两件事波动了我的心。一是“老外”登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歌星韩红协同表演男女二重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另一个是在大学读书的儿子,举办了一次春节“饺子”聚会。



   去年,在这里举办地“秋高月皓”的中秋节欢庆表演中,这位“老外”小伙儿曾用他那地道纯正的中国情歌的演唱轰动了全场,当时就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青睐。我当即就对儿子说:“你看人家外国人中国歌都唱得这么好,你可要好好学中文呵!  儿子也佩服的点了点头。 没想到不久就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又一次见到了他。真是无巧不成书啊!一个外国青年对悠扬的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国内的观众应是如何的反响?!



年除夕,儿子打电话来说,本周轮到他主持搞活动,正好赶上要过中国新年,因此,他想起了个包饺子的主意来。在忙碌的学习之余,他采购了芝麻油、酱油、盐、白菜、韭菜、葱姜蒜和猪肉,召集同学们一起动手学包饺子,开了个别具一格的春节“饺子”聚会。过去在家里的时候,当学校有“国际日”时,他也曾做过一些中国食品的介绍,也从家里带过一些样品给大家看等。但他这次的举止更使我惊喜。我自豪,因为这些年来父母的文化熏陶在他的内心扎下了根,并结出了果实,而且他把这些果实拿出来与人分享!

在西方,文化活动基本上属于民间活动,人们有各自的喜爱和选择。像这位“老外”小伙儿热衷中国民歌的做法,不会被人们片面地认为是一种背弃自己文化的行为;又如儿子将中国“饺子”推广到校园聚会的举止,也没有被人们极端地以为是对西方文化的侵袭,反而是被受到尊重和融汇。

我时常在想,当年,我们带着所有的梦想,带着求知的欲望,带着整个的家当,带着一身中国气,带着一个民族魂,带着一种中华文化,来到这个新世界、新天地和新国度的时候,我们曾得到是接纳和容纳。多少年来,我们把自己的人格、气质、智慧、财富和文化,都融入这五彩六色的人群中和国度里,我们自己得到是更具有生气和更加尽善尽美的生活环境。何乐而不为呢?!


相比之下,那些文化“抵制者”和“保卫者”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交流所持的态度,的确给人一种敌意和极端的感受。他们那种担心西洋文化来了就要吃掉中华文化的鼠目寸光和心胸狭窄的理念,也确实给人一种缺少远见和缺乏宽怀气度的感觉。回首当年,若无邓小平先生那种为“资本主义尾巴”平反的宏伟气魄,如果还是停留在固步自封和关门自守的老路上,如今又怎能看到中华日益兴旺发达的锦绣图画呢!?没有必要轻易地责怪年轻人对西方文化的新颖感受是一种不健康的情趣,而要反身自问,我们对下一代的文化熏陶是否尽乎人意!?在这“全球化”信息网络的新世纪,想得开,站得高,看得远,是开明之举。

其实,主流性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是对一个社会的进一步互补和完善。同时,对文化精华和糟粕的鉴别也很为重要。比如说,到现在我也没有搞清楚,“N ”这个专利是来自于西方还是东方。大概是人类劣性的产物吧?!在我所看到得西方,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若在婚外有偷情行为,是被视为“丑闻”的,是被社会公德所忌讳和不被人们颂赞的,也并不是什么权利和财富的荣耀象征。恰恰相反,春节的吉祥热闹,圣诞的平安博爱,节日的合家欢聚和融洽和谐,以及就此带来的经济繁荣,都是社会所倡导的和对人类有益的。

有人说,“只要有中国人,春节一千年都不会消失”,让我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中华文化就世代得以弘扬。”让我们每个人都存有一个开放的心扉,开阔的眼界,良善的胸怀,为营造一个更加幽美和谐的国际化社会生活环境发出一份光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