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位

收获了一种恬静的生活, 像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 流过春夏 流过秋冬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谁都知道Bill Gates曾在哈佛读过法律系,没毕业就跑出来跟人家一起开软件公司。他在电脑界开创了一代“学位,学位,无所谓”的风气。不过这次Bill Gates在清华访问,人家问他学位有用吗?他说他后悔没把学位拿到手就开溜了。希望学子继续读书坚持拿个学位。

看来,Bill Gates还挺想念学位的。不知他是诚心,无心,还是违心,反正他现在特喜欢拿学位----好多名誉上的学位。这不又乐呵呵地拿了个清华牌的荣誉博士学位。

曾几何时,Bill Gates刚离开哈佛,油腔滑调,整个一味纨绔,对大学是不肖一顾,开口就是"大学,大学,什么也没学”,一味强调只要做出来就是本事。----当年咱科学院计算所的17个半勇士,大概也是受了他的身教言教的影响,放弃了博士硕士,开办了希望公司,就是活生生的一例。再后来,可能是Gates的年龄大点了,事业也成功了,他随即向哈佛申请他的学士学位,据说当时就让哈佛给拒绝了,还真有点当年拒绝老斯坦福的那种味道。

至于再后来的后来,哈佛有没有给他学位,应该说都是另一码子事。

在中国,华为的老总任正非,由于文革的原因也没有本科毕业。在他成功后,据说他的母校重庆邮电眼巴巴的想给老任发一个名誉博士学位,老任说,我是个土八路,只会埋地雷炸碉堡,不配高雅的博士学位,不想亵渎他的神圣,就这样给拒绝了。

Bill Gates的穿着从来就像个土鳖三,讲话也没多大水准(不过这几年好多了,当了爸了吗!)。人家问他接受荣誉博士学位的感觉,他说挺好,从来就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你看,他自己挺高兴,清华也觉得挺光荣,多好的一桩美事。

你说老任你叫什么真。你不也就个不修边幅吗。再说你说话还挺有水准的,谁也不会说你不配那学位头衔。就说你不在乎,可你也该让你的母校高兴高兴才对吧。要不说呢,老任你就是土----你咋就不知道,“学位,学位,有了学位就有了品位”,说不定哪天还可以登上权位。



         Bill Gates拿个清华博士学位,他乐,清华更乐

-----------------------

华为的总裁任正非

男, 出生于1944年, 祖籍浙江浦江县,籍贯是江苏,出生在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82年我还真的去过那地方---有一大摞黑白照片为证,因为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就在那个县里。

老任写过一本书,叫《我的父亲母亲》。他说他的爷爷是个做火腿的大师傅。父亲的兄弟姊妹都没有读过书。不知是爷爷的良心发现,还是爸爸的执着要求,父亲才读了书。老任的母亲高中文化程度,通过自修当上了中学教员。所以说,老任虽然出生于农村,却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庭背景影响了他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母仍然坚持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来让他们七兄妹读书。任正非排行老大。

1964年,19岁的任正非带着父母的重望考上了重庆邮电。还差一年毕业的时候文革开始了。父亲被关进牛棚。任正非回老家看父母,父亲让他快回学校。父亲叮嘱:"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回到重庆,已经是"枪林弹雨"了。但是他不为所动,把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自动控制全自学完。在他结识的一位西安交大老师的帮助下,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学了一些逻辑学哲学,自学了三门外语。

任正非被下放到贵州安顺的一个飞机制造厂,是个军工企业。他是通讯兵,被调去参与一项代号为011的军事通讯系统工程。当时中央军委提出要重视高科技的作用。任正非上进好学,有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两次填补国家空白。因技术方面的多次突破,被选为军方代表,1978年到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时年33岁。

82年从部队转业到深圳,在南油工作两年。其后开过电子公司。88年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营从香港进来的电信设备。算是做回了他的老本行。

1990年,华为中层干部的月工资也才300多元,比当时深圳的外资企业平均工资都低。但是大家干劲高涨,事业心极强。那时的任正非与父母、侄子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里,在阳台上做饭,生活依然十分节省。当时在广东卖鱼虾,一死就十分便宜,任正非的父母专门买死鱼、死虾吃,晚上出去买菜,因为卖不掉的菜便宜一些。 但是,有勇气创业者都有远大之志向,人穷志不短。在深圳湾畔,在十几米的小房子里,在打通的仓库里,任正非的胸中却蕴藏着"中华有为"(华为名称来历)的潜龙之志。
  
1992年,华为员工已经达到200多人。这一年冬天,公司到深圳经济特区外的西乡开会。开完会回来的路上,车子陷进了泥坑里。任正非二话不说,第一个下车,脱掉鞋袜跳进泥坑里推车。于是公司的其他人员也纷纷下车,合力将车子推出了泥坑。很多老员工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禁不住精神为之一振,充满向往。任正非的这种精神弥补了当时公司物质极度短缺的劣势,使得大家都为一个美好的明天而齐心协力。"那种情景恐怕只有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才能见到。在华为历史上,也很少再有第二次。"

当时的华为公司,就在深圳南山区南油工业区里一栋七层高的破旧大楼的五楼。后面是一栋名叫亿利达的大厦,一家名为深意压电的中意合资公司占用了整栋大楼。当时,刚到华为公司的人对深意压电公司充满了景仰之情--当时在他们眼中,深意压电的规模太大了,他们甚至幻想,如果自己也能到这样大规模的公司里上班该有多神气!终于,这些华为人的愿望变成了现实。10年后,华为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公司总部搬到了深圳龙岗坂田华为工业园。家徒四壁,唯"中华有为"华为公司最早的办公地点是深圳湾畔的两间简易房。后来才搬到南油工业区。当时所在的那栋大楼每一层实际上都是仓库型的房屋。华为公司当时就占用了十多间仓库。在仓库的另一头用砖头垒起墙,隔开一些单间,员工就住在这些单间里。仓库很少有窗户,这些隔开的单间更是没有阳光,隔墙只垒了一人高,顶上是空的,方便空气流通及采光。这样,大家就不用怕忘记带宿舍的钥匙了,从仓库这边翻墙过去就可以了。仓库里到处堆放着从香港公司进来的交换机配件、组装好的整机,员工们在仓库一角开发用于作配件的板件(SKD),将买来的配件组装成整机。作了3个多月,连蛇口在哪里都不知道,实际上蛇口就与华为公司所在的工业大楼隔了一条街。

1992年,任正非孤注一掷投入C08机的研发,虽然是形势所逼,也可以看出他对技术的重视。当时深圳房地产热和股票热,任正非不为所动,而且对于股票和泡沫深恶痛绝。其实在他内心更多的是对知识、技术和真才实学的尊重。后来他的公司发展迅猛,年销售额达15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场GSM设备、交换机产品及接入系统的佼佼者。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个人财产估计为5亿美元。

老任学日本人,把"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比例"写进《华为基本法》,也体现了他以技术立身的理想。在《华为基本法》的起草和讨论中,产生了一个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概念--知本主义。那时候民营企业的资本积累过程非常缓慢,积累手段缺乏,无资金,无资源,无技术。起始资本非常小,不足以迅速滚大。只要有机会,都"打擦边球"。任正非总结华为的资本积累说:"华为在创业时期,没有资本,只有知本,华为的资本是*知本积累起来的。"即使从现在来看,进入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说是个大冒险,成功对他来说真的是个奇迹。

他在《华为的冬天》一书里说,什么叫成功,就是像日本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把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建立在信任自己的基础上,只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才会获得平等与尊重。他说,华为是一群从青纱帐里出来的土八路,只习惯于埋个地雷、端个炮楼的工作方法。还不习惯于职业化、表格化、模板化、规范化的管理。重复劳动重叠管理十分普遍,这是效率不高的根源。
 
老任说,离开商人“唯利是图”这个哲学意义上的"一般",要敢想敢做,勇于走向孤独这个“特殊”。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生命充实激越起来的根本途径,自己禁不住这种诱惑。

青年时代的任正非,就是一个科学精神的追随者。97年他到访美国,在IBM表现出是敬畏,在贝尔实验室表现的是"十分高兴"。老任说,"我年青时代就十分崇拜贝尔实验室,仰慕之心超越爱情。"参观了贝尔实验室里的名人成就展,在巴丁的纪念栏下照了像。并特意怀着崇敬心情去巴丁50年前发明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台前站了一会。巴丁不仅是贝尔实验室的,也是全人类的巴丁。贝尔实验室对人类有着伟大贡献,这里产生过七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实验室原来属AT&T,由国家垄断经营电信业务获得的巨大利润,支持其每年达20亿-30亿美元的研究经费。因此,他们出了非常多的发明,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我年青时听说他们每天产生一项专利,现在是每天产生4项专利。贝尔实验室现在归属朗讯,科研与预研明显地已往产品方向转移。但其科研能力在整个世界仍然十分超前。"(见《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

华为在技术策略上,首先出于生存,对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采取的是"紧跟战术",而不是超前战术,但是任正非并不反对基础科学研究。他对前沿的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解。"在科学的入口处,真正是地狱的入口处,进去了的人才真正体会得到。基础研究的痛苦是成功了没人理解,甚至被曲解、被误解。像饿死的梵高一样,死后画卖到几千万美元一幅。当我看到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的实验室密如蛛网,混乱不堪,不由得对这些勇士,肃然起敬。华为不知是否会产生这样的勇士。"-----2002年前后,华为开始成立预研部。
   
1997年,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开始向学生收费,而配套的助学贷款又没跟上,华为集团向教育部捐献了2500万元寒门学子基金对知识的尊重,是中国知识阶层的教育传统,也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一代知识分子,对被扭曲了的文化观念的修正,对于身受贫穷压榨的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更能感受到尊重知识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说,华为的寒门学子基金,意义等同于"希望工程"。当时,有人提出来,基金的名字是否叫"优秀学生基金",任正非不以为然地说:贫穷和出身并不可耻,高贵而没有知识也不光荣。对于一生而言,贫穷是老师,它教会人生存。贫穷有压力,使人的脊梁比一般人都硬些,坦然吃苦、不屈不挠。在我国许许多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都可以找到贫穷的影子。而他们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往往就是创业时期的"精神爆点"和凝聚力所在。因此,有人把贫穷称作成功者的"财富"。
 
1994年,参加亚太地区国际通讯展获得成功。1996年,与内地厂家大规模合作,走共同发展的道路。2003年荣膺网民评选的"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2004年名列"未来国际企业家之星"榜首。2004年入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之一。
 
如今的华为,员工上万,年销量20多亿美金。那是老任做出来的决不是说出来的。到现在,老任还是没有那个博士头衔。


杨子 发表评论于
很多华人一提起比尔·盖茨,津津乐道的是他大三时从哈佛退学创业的经历,并把他也能掌世界首富地位而将视之为大学生反抗僵化教育体制和无学位创业的经典范本。有很多大学也在宽容和纵容学生东施效颦模仿比尔。

此次Bill的“四日中国行”,无疑再次掀起中国学生对这位首富的创业经历的无限向往和吹捧。

实际上,据传比尔·盖茨将于今年6月会拿到哈佛颁发的荣誉学位。

盖茨在演讲中表达了一丝无奈:“我珍惜我的大学时代,而且在许多方面,我后悔离开学校。”

他曾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评论,对“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高中生毕业后能进入大学”表示担忧。即天才学生的个例并不能颠覆传统教育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完善高中教育的基础、让更多的人进入大学学习才能保证国家永续发展。

我坚持:要读书,但千万不要死读书。

或许,我们应该听取盖茨的忠告,不是放任学生一味地去模仿。毕竟,比尔·盖茨只有一个;毕竟,创业前需要做的功课还很多;毕竟,养活一个团队比养活自己要难很多……

人才不是一日可成,也不是一技可成。
林贝卡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
sweetie遐思 发表评论于
呵呵,说得妙......
杨子 发表评论于
今天看了一则报道,两岸经贸会,胡总书记接见与会台湾代表
一般,老胡在人面前握一下手,点个头就过去了。到了传出裸体游戏传闻的台湾首富郭台铭面前,老胡待了22秒:

老胡:你好吗?
小郭:最近形象不好。

众人笑。
苏乡门地 发表评论于
任正非 - 非同一般的“土八路”!

土八路的巨大物质财富 vs 不可估价的,往往为人们所忽略的精神财富
- 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的吃苦精神。

好文章!
盈袖2006 发表评论于
有气魄,我们现在就是需要这种志同道合的团队,兼有精神,理想的力量
林韵 发表评论于
好文,很鼓舞和激励人心~~~看来人还是要胸有大志,胸怀天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