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情绪的哲学治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孤独情绪的哲学治疗

作者:欧阳谦



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心理学家会说是孤独。大凡有身处险境而大难不死经历的人也会说是孤独。因为在这个特别需要援手和关爱的时候,家人友人都很难甚至不可能来帮助你。在对黑暗和无边世界的恐惧中,孤独其实就是一种无依无靠的感受。

这里说的是,我们处在人生边缘状况时的强烈心理体验。那么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间,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有孤独的感受呢?

按理说现在的人生活是很充实的,充实到日常生活节奏要按照分秒来计算。同古人相比,忙于成功的现代人确实没有理由不快乐。可是我们看到,文明的发展似乎与人类的精神问题是成正比的。在现代社会生活愈加丰富和多变的情况下,现代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却愈发的严重和繁杂起来。最为奇怪的是,现代人在人群中总是感到孤独,总是害怕孤独,所以总是在千方百计地逃避孤独。

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统计报告都表明,孤独感是现代人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症状。我们都生活在人群中间,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可是在茫茫的都市人海里面,不少人还是感到没有人的温情。我们为什么总是随大流、跟时尚?因为我们害怕被大众抛弃;我们为什么迫切需要恋人和朋友?因为我们不愿意忍受孤单;我们为什么还要信奉上帝?因为我们必须找到心灵的依靠。

现代人为何会感到孤独?当代哲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E-弗洛姆有过这么一个颇为独特的判断。他认为,传统社会中的人往往不会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和大家庭,家乡的土地和血缘的关系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心理根基,从而也排除了人们的孤独和无助。然而,现代社会彻底割断了我们与土地血缘的固有关系。我们绝大多数人为了成功都要走出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家人,来到一个嘈杂和陌生的城市里面。从表面上看,生活在都市里面的人有着密集和频繁的交往。但大多是相互利用而不是相互充实,其实愈是成功的人,愈是远远地离开家乡和家人的人,就愈是感受到在茫茫人海中的漂浮状态。

为了证明“爱”(即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联性)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需要,弗洛姆曾经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他将参与实验的人分成AB两个组。A组中的每个人被分别关在单独的房间里面(类似监狱的单身牢房),除了有定时送进来的食物之外,实验者与外面的联系被完全割断,不能看书,不能看电视,也不能听音乐,要在里面坚持三天以上的时间;B组中的人也被分别关在单独的房间里面,只是可以看书和听音乐,也需要在里面坚持三天以上的关闭时间。这个实验的结果表明:A组的人在里面感到非常的孤独和绝望,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B组的人因为有书籍和音乐为伴,感受孤独的程度要稍许轻一些。其实我们都知道在监狱里面都有单身牢房或是单身禁闭,这往往是对被关押者的最大惩罚。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在单身牢房中坚持很长的时间。这些都说明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就是要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要有爱和被爱的深切感受。在弗洛姆看来,治疗孤独情绪最好的处方就是用真正的爱(或者叫成熟的爱)来实现人被人所充实的理想生活。真正的爱体现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体现为尊重理解关心责任;相反,虚假的爱(或者叫不成熟的爱)表现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其实就是我要利用你来满足我的种种需要。

在弗洛姆的思想背后,其实有着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子。20世纪出现在德国和法国的存在主义思潮,就是以关注人的生命体验和孤独情绪而著称的。在今天各式各样的心理治疗方法中间,存在主义治疗就名列其中。这种哲学观点将孤独情绪看作是人的本真状态,因为人最终只能自己去面对自己的死亡。海德格尔将人的存在称为“此在”,即处于“被抛”状态之中的存在(生与死都身不由己无法做主)。在面向死亡的生存中,人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一种无人替代的孤独感。萨特将人的存在称为“自为的存在”,即处于“绝对自由”而没有任何依傍的人生状态。人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来推脱责任,因为人的生存本来就是没有什么理由的。每个人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必须自己承担选择带来的责任。正视孤独,才能做到独立,才能真正与他人站在一起。你不要指望能够彻底消除孤独,因为孤独就是每个人固有的宿命。你的生命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就如你的死亡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的一样。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先驱,19世纪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最早提出了“孤独个体”的概念。这位生性敏感的哲学家把孤独看作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一种生命状态,看作是人生的基本情绪。他发现,为了克服这种挥之不去的孤独体验,人们往往会采取如下的几种生活态度:信奉享乐主义的人生主张,在酒食艳色中寻求慰藉,用及时行乐来逃避孤独的生命。然而,这种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是无法填补内心孤独的,因为天底下从来就没有不散的宴席;相比而言,家庭亲情和伦理责任来得更为塌实和稳固,所以坚持道德主义的行为原则也是人们的一种选择;当然,人们会在人生的种种磨难中皈依上帝,最后通过宗教信仰来克服内心深处的无助。这样三种人生态度其实也是一个人要经历的三个人生阶段:年轻气盛的时候一味地追求身体的快乐和及时的满足;成家立业之后归于平稳,需要约束自己的欲望来服从现实的规范;到老年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希望在上帝的怀抱中得到安宁。

对于孤独情绪的治疗,存在主义哲学提出的是要敢于面对孤独而不是逃避孤独。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孤独的,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人相依相靠。但是,与他人的相连不是说放弃自己的自由,而是说与他人站在一起。自由的生命是手拉手的关系,而不是我跪倒你支配的关系。当然,你要想完全消除孤独感,那也是徒劳的。因为你的生命无法与他人的生命完全融化在一起。到头来,在生命的终点,我还是我,你还是你,他还是他。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