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竞选的疑惑

谁主沉浮——竞选的疑惑

两岁的奥巴马和他的母亲安・邓罕。对奥巴马早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他的母亲。安很爱哭,到死都是一个极浪漫的人。她会在晚上把孩子们叫起来看月亮。

—— 张戟

奥巴马和马凯这两个人实在不是激动人心的人物,很多的华裔感受到“美国无人”,处于两难境地。奥巴马的竞选搞得纷纷扬扬,但无论是报纸还是电台,主要是在报道竞选的过程,很少宣传其政治理念。人们有一种“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感觉。

与马凯相比,奥巴马朝气蓬勃,声音悦耳,蛊惑人心,颇有演员天才。中国人更多地希望希拉里能在竞选中获胜,而结果却是尴尬的事与愿违。虽说希拉里为了本党的利益鼓励其追随者把选票投给奥巴马,但奥巴马毕竟不是希拉里,在思想上支持奥巴马,还是不那么情愿。

有人把希拉里的失败归结于美国的基督教传统,基督教里不主张女人处于领导地位。虽然这种观念在日益改变,越来越多的公司里提拔或雇佣女老板,许多美国人淡出宗教和传统,但文化和传统的改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大多数人欣赏奥巴马的热情和活力,寄希望于他能给下滑的美国经济注入强心剂。但也有人对其执政经验和能力表示怀疑。奥巴马在目前还处于领先地位,明眼人不难看出,他得到了黑人强烈的支持--有96%以上的黑人选了奥巴马,而黑人选马凯的不到01%。

美国的种族歧视在有色人种之间更加明显,如果种族主义占了上风,不见得是华人社区的福音。奥巴马执政无疑会注重于少数民族的利益。不过在美国社会,华人在政界的力量微乎其微,是否被看作少数民族而能享受少数民族的利益很是值得怀疑。奥巴马生长在一个白人的家庭,希望他不会有险隘的民族主义。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更多地看重人的品质和能力,各个民族之间没有太多的隔阂。但是,陈旧的传统观念,还是无时不在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无论是奥巴马还是希拉里,一个黑人,一个美人,都是对美国传统观念的一个挑战。对于以标新立异著称的美国人,这或许是盼望已久的事,但是人们还是不由自主地惊呼--黑人或者是女人,最好来一个。美国人在黑人和女人之间,选择了黑人。

一部分人认为一个精明能干的总统可以给美国目前奄奄一息的经济带来转机,华人的地位只有在经济转好时,才能改善。经济的衰退,华人的地位会变得更糟。这就是许多华人虽然怀疑奥巴马有种族主义倾向,仍对其寄予厚望。

也有人认为,总统对经济没有太多的作用,经济按其自身的规律运行。个别总统当政期间,经济发展良好,实非此总统有扭转乾坤之力,而是其运气而已。他们倾向于选择一位“无为而治”的总统。对这部分人而言,马凯无疑是好的选择。

美国人中也不乏理想主义者,希望美国在道德和情操上,能做世人的表率。他们非常不满美国目前的实用主义,认为美国人越来越堕落了,重塑美国形象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走向非常重要,而世界文化也确实在彼此的交流中受着相互的影响。他们希望重塑着社会中每个个体,特别是新的一代,让人和人之间更加宽容,更加相互理解,更加友善。


布什当政期间,一是经济衰退,二是能源危机,油价飙升,再是伊拉克战争。美国国内反战情绪越来越高,但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要对伊拉克的和平稳定负责,要有一个切实可行计划,而不是立即撤军,让伊拉克陷于混乱。人们对日本战后的稳定和繁荣持普遍的赞赏态度,很少意识到日本和伊拉克在文化和传统上的不同,而对伊拉克战后重建抱有幻想。布什执政期间的各种矛盾,对同一个党派的马凯而言,无疑是不良的影响,但是人们知道马凯家族与石油没有联系,相信马凯会采取不同于布什的政策。

从马丁-路德金到奥巴马,无疑是时代的一个进步。虽然鹿死谁手尚未定论,但就奥巴马成为总统侯选人而言,美国已经无愧于世界文明的旗帜。文化的改变要比立法难得多,立法只要在权贵中加以整肃,效果立现。文化的改变则不然,文化的改变要在社会各阶层达成共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无疑取决于其改变传统的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态度。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