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国锋想起贵州赶场

夕阳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时候。。。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华国锋最近去世了。当年他执政时的许多往事都浮现出来。大事且不去说,我想到的是一件小事,发生在贵州,也可说是一件趣事,但从中可见老百姓的智慧。 

这事和赶场有关。赶场,也就是北方人说的赶集。贵州那时的赶场, 每周一次,都在星期天。

                     

赶场那天的山村是热闹的。天一亮家家屋顶的瓦上就荡出缕缕炊烟, 农家主妇早已举火做饭, 让一家老小吃饱了好去赶场。当太阳爬上半山腰时, 山村的羊肠小道上就响起杂沓的脚步声。四乡的农民,有的背着篓,有的挑着担, 有的驮着孩子, 百川归海, 向同一个集市奔去。倘若这家有小猪出售, 那猪崽就在前面活泼泼地奔著, 主人牵绳跟在后面, 手上拿一杆树枝。当小猪走厌了, 或者留恋路边的野花, 做起老祖宗猪八戒的美梦时, 主人甩手就是一树枝, 抽得小猪吱一声叫, 拔腿就跑。

                     

赶场天的公路也是热闹的。那手扶拖拉机, 沿着公路噗噗噗气宇轩昂地开着。车上坐着年青的少数民族姑娘,, 穿着花裙, 戴着银饰,  颠簸着矮胖丰润的身子, 正要到集市去看热闹、 去访友、 去会亲呢。有姑娘的地方就有小夥子, 他们一律敞着衣襟, 站在车上, 嬉嬉哈哈地和姑娘们说笑。这一天,那青年的眼, 份外闪亮;那姑娘的脸, 份外酡红。

                     

 赶场对农民是重要的, 因为他们得靠卖瓜菜水果鸡蛋的钱去买盐、买煤油、买化肥。那婆娘的头巾, 女儿的铅笔, 老汉的白酒, 也全仗这赶场天呢。赶场对区社的干部,对包括我们在内的机关工作人员也是重要的, 因为此后整整一周桌上大碗小碟里的“进口货”,全靠赶场天买来。错过这一天, 除县城外,在区镇的街上,你买不到一个鸡蛋,一块豆腐,一根菜叶。

                     

赶场一周才一次其实是不够的。那时家家都没有冰箱,赶场买来的蔬菜,任怎么新鲜,两三天一过,就黄了蔫了不能吃了。老百姓想多赶几次,政府却 不许。因为要批林批孔,要备战备荒,要战天斗地学大寨。场赶多了据说脑子里就会长出资本主义的尾巴,人就要变质,国就要变修了。后来毛泽东去世, 华国锋上台,虽然“一举粉碎四人帮”,但毛主席定下的章程,如农业学大寨,还是不能改的。省里的领导特为请大寨英雄陈永贵到贵州来视察。陈付总理在贵州兜了一圈,说每周赶一次场太多了,应改为每十天一次。省领导自不敢怠慢,立刻下文到各州县乡镇。不料政令一下, 四乡是逢十也赶场, 逢星期天也赶场。省里的先生问为什么这样, 老百姓说:“毛主席的场我们要赶, 华主席的场我们也要赶。” 省里的先生听了, 舌头打结,瞪著傻眼,竟说不出话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