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护理常识及常见问题http://www.mitbbs.com/pc/pccon.php?id=3509&nid=45741 作者:home99发表时间:2008-09-10更新时间:2008-09-10浏览:220次评论:0篇引用:0次地址:10.0. ::: 栏目 ::: 当好妈妈真不容易啊,每个宝宝都不一样,即便是当过一回妈妈, 换了个宝宝, 问题还是新问题, 所以还是要学习再学习啊!就说我家两个宝吧, 大宝小时候是特别好带, 很少生病,似乎从未为他吃饭什么发过愁,好象无论妈妈给什么他都爱吃,可现在是每顿都发愁;小宝吧,一直不喜欢奶粉,除了妈妈的奶,别的吃不吃就要看情况了,可以说是个晴雨表吧,她若好好的,吃的东西种类和量都会让爸爸妈妈满意,不舒服了就变成个小宝宝,要整天歪在妈妈怀里吃奶。妈妈盘算的断奶日期不得不一再往后推啊。新生宝宝有不少特有的异常生理变化,详细请见我以前写过一个贴子,现在将我看到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宝宝护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贴出来,供JMs需要时参考啊!祝所有妈妈的心肝宝贝们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一、新生宝宝日常护理● 宝宝的日常护理通常需注意哪些方面?1.保暖 为宝宝做检查及护理时,必须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在中间温度下(24℃~25℃),身体只需通过血管舒缩的变化即可维持正常体温,不需出汗散热或加速代谢产热,此温度最有利于宝宝的健康。2.预防感染 护理宝宝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宝宝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宝宝,以防宝宝受染。如宝宝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产母休息室在哺乳时间应禁止探视,以减少宝宝受感染的机会。3.皮肤护理 出生不久的宝宝,在脐带未脱落前,尽量不用盆浴,而采用干洗法为宝宝擦身。脐带脱落后,则可给予盆浴,宜用无刺激性的婴儿专用香皂,浴后要用干软的毛巾将身上的水吸于,并可在皮肤皱褶处涂少许香粉。每次换尿布后一定要用温热毛巾将臀部擦干净,有时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肤发红,这时可涂少许无菌植物油。寒冷季节臀红明显时,还可用电吹风在红臀局部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钟(电吹风不可离皮肤太近,以防烫伤)。4.五官护理 应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处的清洁,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于口腔粘膜细嫩、血管丰富,极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故不可经常用劲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针、特别是不洁针去挑碾牙龈上的小白点——上皮小珠(俗称“马牙”或“板牙”),以防细菌由此处进人体内而引起败血症。5.衣服 宝宝皮肤又细又嫩,所以要给宝宝柔软、宽松的衣服,旧衣服可能会更好一点,但一定要洗干净。衣服不宜扎得过紧,以防损伤皮肤。** 6.哺乳 按需喂奶……宝宝尽量母乳喂养,一般在出生30分钟内开奶。宝宝娩出后如母体状况良好,应尽可能在产后半小时内给予母子皮肤接触并让宝宝及早吸吮,这不仅使得出生后的宝宝较早地获得营养的供给,同时也可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 这时别急着让宝宝用奶瓶吃配奶。因为吸奶瓶比吸妈妈的乳房要省力多了,宝宝一旦吸奶瓶上瘾,很可能会拒绝吮吸乳房。妈妈未开奶前,可以用小勺子给宝宝喂点糖开水。刚出生的宝宝一般不用规定喂奶次数,当宝宝饿了或妈妈感到乳房胀时,就可按需哺乳。喂奶后,父母可抱起用手轻轻拍打婴儿后背,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吃奶后呕吐窒息。7.睡觉:别枕枕头……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差,不能盖得过厚,也不要包得太紧,宝宝出汗多,若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脱水热”,引起发烧。给宝宝穿衣服,以摸着手脚不冰凉、宝宝睡觉安静、不哭闹为宜。宝宝的鼻腔应经常检查是否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医生提醒,别把物品、衣物放在宝宝的口、鼻附近或压迫胸部,以免影响呼吸。因为宝宝的颈椎还没有发育完全,不宜用枕头,否则,不仅影响颈椎发育,还可能造成呼吸不畅。8.拉便便:通过便便看健康……宝宝正常的大便稍微有点稀,没有杂质,没有泡沫。宝宝再大一点,大便颜色泛黄,个别宝宝大便会成形。如果大便是绿色的,可能是宝宝着凉了,应注意腹部保暖。若大便混有“奶渣”说明消化不好,若是母奶喂养的宝宝,也可能与妈妈的饮食过于油腻有关,妈妈应清淡饮食,也可让宝宝吃些助消化的药物。建议宝宝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洗小屁股,再用小毛巾拭干,保持干燥。若肛门发红,拭干后可以涂点护臀膏。尿布不干净或碰上过敏物质,会引起“尿布疹”,宝宝臀部出现红疹,每次用完尿布后要用开水烫洗晒干。9.洗澡:吃奶后1小时再洗澡……顺产的宝宝,第二天就可以洗头、洗澡、剖腹产的宝宝要求静卧3天,不能洗澡。洗澡的最佳时间是吃奶后1小时,洗澡时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是否红润、干燥,有无斑点、发紫、皮疹,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肢体活动有无异常等。应保持脐带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前应注意脐部纱布有无滲血,保持敷料别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应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若有脓性分泌物,可先用3%过氧化氢冲洗,再用2%碘酒涂抹,并保持干燥。● 生完孩子已两天了,而我却还没有奶水,连初乳都没有。我很担心,把宝宝饿着了怎么办呀?孩子并非生出来便有一副好胃口的。在你担心她会挨饿的同时,她可能根本不觉得。通常是在出生后第三、四天,她开始寻找乳汁丰富的乳头,而这时,许多妈妈已准备的差不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目前你的乳房是“空”的。能供给宝宝养分以及抗体的初乳,几乎毫无疑问地存在着,虽然量也许极少(首次哺乳时,大概只有3CC的量,到第三天时,还不满20CC)。这样的量,你也许无法以手挤出,但是婴儿却是一个天生的“吸吮专家”。因此,尽量让宝宝多吸吮才是。● 正常宝宝一天的睡眠时间多长? 宝宝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神经活动过程弱,外界刺激对他(她)们来说都是过强的。因此,宝宝非常容易疲劳,致使皮层兴奋性更加低下而进入睡眠状态。在宝宝期,除了吃奶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眠中,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小儿睡眠的时间会逐渐缩短。所以,宝宝一天所需的睡眠时间约在18~20小时。● 婴儿脐带几天可以脱落胎儿出生后,脐带被扎结、切断,留下呈蓝白色的残端。几小时后,残端就变成棕白色。以后逐渐干枯、变细,并且成为黑色。一般在出生后3~7天内脐残端脱落。脐带初掉时创面发红,稍湿润,几天后就完全愈合了。以后由于身体内部脐血管的收缩,皮肤被牵扯、凹陷而成脐窝,也就是俗称的“肚脐眼”。 一般在孩子出生后24小时,就应将包扎的纱布打开,不再包扎,以促进脐带残端的干燥与脱落。处理脐带时,洗干净双手后捏起脐带,轻轻提起,用75%的消毒酒精棉棒,围绕脐带的根部进行消毒,将分泌物及血迹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脐根部清洁。同时,还必须勤换尿布,避免尿便污染脐部。如果发现脐根部有脓性分泌物,而且脐局部发红,说明有脐炎发生,应去医院治疗。 刚脱落脐带的新生婴儿建议用擦浴,不要弄湿肚脐。婴儿不要下水,妈妈把纱布拧的半干往婴儿身上轻擦。创面完全愈合后就可水浴,但也不是直接把婴儿放进水里,而是在浴盆上搁一张浴床,让宝宝睡在上面洗。到5、6个月婴儿能坐了,就可以把宝宝直接放在水里洗了。● 怎样给宝宝洗澡?宝宝出生后便可洗澡,洗澡前应先将干净的衣服与尿布准备好,室温控制在24℃~26℃,水温应接近宝宝的体温或37.5℃左右。洗澡宜在吃奶前进行,以防在洗澡的过程中发生吐奶现象。一般先洗头和脸,接着洗前身、后背、手和脚。洗头面时,用左手掌心托头,用拇指和中指分别将两侧耳廓折向上方堵住外耳道口,以防洗澡水流入耳内、引起耳内感染。然后用柔软的浴巾轻轻擦洗宝宝的面部、眼角及耳廓内。头面洗好后,若宝宝脐带未脱落,仍将宝宝托于手中,用柔软的浴巾擦洗身体,但不要让脐带沾水,以防感染。如脐带已脱落,可将宝宝放在浴盆中,下面应垫一块柔软的浴巾或海绵,用手掌支起颈部,手指托住头后部,让头高出水面,然后再由上而下轻轻擦洗身体前面的每个部位。如皮肤皱褶处有胎脂,应细心地轻擦,若不易去除,可涂以植物油后再轻轻擦去。前面洗好后,用手掌托住胸部,手指分开托在双侧腋下,清洗背部及肛门周围。最后清洗四肢,包括腹股沟及腘窝。身体所有部位都洗好后,立即将宝宝包在干净的干浴巾中,轻轻地拍拍,把宝宝身上的水吸干,然后再把眼角、鼻、耳廓等处擦干。适量地扑些香粉后给宝宝穿上早已准备好的衣服,垫上尿布。这样宝宝将会睡得又香又甜。刚刚开始时,由于不熟练,可两个人共同完成上述的所有操作过程,其中一个人托住宝宝,另一个人给宝宝洗澡。● 多长时间给宝宝洗一次澡? 从医学角度讲,应每天给宝宝洗澡,但有时由于条件有限,洗澡时室内温度难以保证,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所以,可根据气候来选择两次洗澡间隔的时间。炎热的夏天,由于环境温度较高,可给宝宝每天洗1~2澡;洗后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擦少许香粉,但不可过多,以防出汗后结成块而刺激皮肤。身体的皱褶处应每天检查,以防褶烂、破溃。春、秋或寒冷的冬天,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如家庭有条件使室温保持在24℃ 26℃,亦可每天洗一次澡,如不能保证室温,则可每周洗1~2次澡或常用温水擦洗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赭处,并在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擦洗臀部及会阴部,以保证宝宝舒适、干净。冬天洗澡或擦洗时动作要轻快、以防宝宝受冻而生病。● 什么情况下不宜给宝宝洗澡?由于宝宝抵抗力低,当患某些疾病时,则不宜洗澡。1、发热、咳嗽、流涕、腹泻等疾病时,最好别给宝宝洗澡。但有时病情较轻、精神状况及食欲均良好,也可适时地洗一次澡,但动作一定要轻快,以防受凉而加重病情。2、皮肤烫伤,水泡破溃、皮肤脓疱疮及全身湿疹等皮肤损害时,应避免洗澡。3、肺炎、缺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时,更应避免洗澡,以防洗澡过程中发生缺氧等而导致生命危险。● 宝宝不宜洗澡时怎么办? 如宝宝因病暂不宜洗澡,为了让宝宝身体干净舒适,可用柔软的温湿毛巾或海绵擦身。但由于宝宝病期需要更多的休息,所以擦浴时动作一定要轻,从上到下,从前到后逐渐地擦干净。如某处皮肤较脏,不易擦干净,可蘸婴儿专用肥皂水或婴儿油擦净皮肤,而后再用温湿毛巾把肥皂水或婴儿油擦干净,以防皮肤受到刺激而发红、糜烂。总之,擦浴时动作要轻柔,不可用劲搓,防止把宝宝细嫩的皮肤擦破而导致感染。● 如何防止宝宝烫伤? 由于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所以,常常用热水袋帮助取暖,但如果保暖方法不当或水温过高,则容易导致宝宝烫伤。最好的方法是将室温提高,一般使室温保持在24℃~26℃最好,在这种温度下,不用保暖,宝宝亦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如室温低于20℃时,可用热水袋保暖,水温为20℃左右(成人用手背试后不觉烫),用毛巾包好后放在两足部的棉被外。要经常查看热水袋是否漏水或水是否凉了,以便及时更换。 ● 宝宝烫伤后怎么办? 如因不慎将宝宝烫伤,则应立即予以治疗。当仅有皮肤发红时,则可涂些花生油或凡士林后用干净纱布包裹烫伤的局部,一般4~6天就好了;如烫伤起泡,可在起泡处涂油后包裹,让水泡自然吸收。当水泡破溃并继发感染时,应立即到医院予以定期换药,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以防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宝宝无尿是怎么回事? 宝宝无尿可由于先天性肾缺如或尿路畸形所致,亦可由于肾脏泌尿较晚所致。一般情况下,99%的宝宝在出生后36小时内即初次排尿,但若超过36小时尚未排尿,可给予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5%葡萄汤液,如经过上述处理后有利排出。则可能是肾脏泌尿教晚,如仍无尿,则可能是肾缺如或尿路畸形,须进一步检查。● 宝宝突然憋气是怎么回事? 宝宝出生后2~20天内常出现突然憋气现象。特别是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主要表现为突然呼吸停止,面部发紫,四肢软弱无力。如憋气时间超过15~30秒钟,医学上称之为“呼吸暂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宝宝大脑发育不成熟,当遇到寒冷刺激或患肺炎等疾病时,就可发生憋气现象。由于憋气时肺内血氧交换停止,而导致体内缺氧,如缺氧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所以,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如无医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家长应立即采取人工辅助呼吸(将手放于小儿背部,然后按每分钟40次左右的频率轻托、轻放小儿或拍打小儿足底,以刺激呼吸,并注意保持室温在26℃~28℃。如经过上述处理仍无好转或频烦出现憋气现象,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宝宝白眼球发红是怎么回事? 宝宝血管脆嫩,在出生时,由于受到产道的挤压,致使眼巩膜的小血管破裂出血,所以,宝宝出生后巩膜(白眼球)上即有鲜红色的小片状出血灶,这种出血一般不须任何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吸收消失。● 如何护理宝宝红臀? 红臀主要是由于宝宝柔嫩的皮肤受尿液的刺激而致,严重时可致臀部破溃。因此,宝宝使用的尿布应具有清洁、柔软、吸水力强等特点,而且不能在尿布下垫放塑料布或橡皮布,因为塑料布与橡皮布均不透气,使用后可使小儿臀部始终处于湿热的环境中、而更易发生红臀。洗尿布时应将尿布中的皂液或碱性成分洗净,用开水烫洗后在阳光下晒干,以备再用。如出现红臀,则应采取相应措施,除勤换尿布及每次换尿布后用温热水将臀部皮肤洗净外,尚须涂以治疗红臀的红臀膏(用鱼肝油滴剂与凡士林混合配制的软膏)或涂以经过消毒的植物油。还可用灯泡或电吹风局部烘烤,以促使红臀部位的皮肤干燥、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供,加快红臀的愈合,每天2~4次,每次10~15分钟。但须注意,烘烤应离臀部皮肤有一定的距离,以防烫伤。● 哪些婴儿不宜吃母乳绝大多数的婴儿都能用母乳喂养,只有极少数的患某种先天性疾病的婴儿不宜用母乳喂养。 如患苯丙酮尿症的婴儿由于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为酪氨酸,而使苯丙氨在体内堆积,严重干扰组织代谢,造成功能障碍,以致这类患儿智能落后,毛发和皮肤色素减退,头发发黄,尿及汗液有霉臭或鼠尿味。当确定小儿患这种病时应摄取低苯丙氨酸的饮食,虽然母乳中苯丙氨酸的含量较牛乳明显为低,但这些婴儿最好不吃母乳或仅吃少量母乳,而应摄入无苯丙氨酸的特制奶粉或低苯丙氨酸的水解蛋白质,再辅以奶糕及米粉,蔬菜等,并应经常检测血中苯丙氨酸的浓度。 还有一种疾病叫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使乳糖不能消化吸收,表现为婴儿吃了母乳或牛乳后出现腹泻,长期腹泻则会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并导致免疫力低下及反复感染,这时小儿也应暂停母乳或其他奶制品的喂养,代之以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 如果母亲患有某些疾病如肺结核,精神病,恶性肿瘤等,她们的婴儿也不宜吃母乳。● 儿童切忌常吃葡萄糖有不少家长疼爱孩子,把口服葡萄糖作为滋补品,长期代替白糖给孩子吃,牛奶、开水里都放葡萄糖。其实这种法是不可取的。 这是因为首先口服葡萄糖吃起来甜中带微苦,并有一点药味,还不如白糖和冰糖好吃,多吃几天孩子就会感到厌烦,影响食欲。其次,食用白糖,先要在胃内经过消化酶的分解作用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而食用葡萄糖则可免去转化的过程,直接就可由小肠吸收。但是,如果长期以葡萄糖代替白糖,就会造成胃肠消化酶分泌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退,影响除葡萄糖以外的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导致儿童贫血、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各抵抗力降低等。 可见,葡萄糖容易消化吸收,对于消化差的病人,尤其是低血糖患可以及时补充糖分,但作为常用食品,不如白糖、红糖或冰糖,如长期用来代替食糖反而对健康不利。● 如何保护孩子的牙齿很多妈咪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婴儿还未出牙,便毋须为BB清洁口腔,其实,为BB清洁口腔的最大意义,除了清洁之外,还在于培养他们清洁的习惯。假如BB一向没有清洁口腔的习惯,到出牙后才培养便会十分困难。 为婴儿清洁口腔,妈咪们可以洗手后用柔软纱布缠著食指,沾水后便可为婴儿清洁口腔,但切记要轻力抹拭,以免伤害BB的牙床和牙肉。 到孩子长出牙齿后,便可用一些刷毛柔软、刷头小巧的BB牙刷为BB刷牙。至于牙膏方面,可待孩子的牙齿出齐后才用,以防小孩子误吞牙膏。当使用牙膏时,必须使用含氟素(Fluoride)的牙膏。同时,使用牙膏的分量应大约为一粒青豆的大小,避免BB不能把过多的牙膏清洗乾净。 另外,又有一些妈咪以为既然乳齿到六岁左右便脱落,往往因此掉以轻心,而忽略了乳齿的健康。但其实乳齿对孩子的一生,也是有影响的。 乳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正确发音及令恒齿正常地生长。乳齿生长时,亦正是BB牙牙学语之始,假若BB的乳齿蛀掉,甚至脱落,便会影响说话时发音的准确性,即使日后恒齿长出,到时才纠正错误的发音也较为困难。 另外,乳齿亦是为恒齿预留生长位置,让日后恒齿顺利地长出。假如乳齿蛀掉脱落,而恒齿又未长出,两旁的乳齿便会移位,占去原有牙齿的生长位置,那么日后恒齿便因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而向内或向外生长,导致牙齿不整齐,影响外观,较严重的更会造成牙肉发炎、生牙疮等口腔疾病。 其实,蛀掉乳齿的最严重后果,是连带伤害恒齿,使孩子一生也没有健康整齐的牙齿。由于恒齿就在乳齿之后长出,假如乳齿蛀得深入牙根,细菌便可伤害还未长出的恒齿,令日后的恒齿在结构及外形上皆受损害。 除此以外,妈咪们更要及早定期带孩子见牙医,作定期的检查。预防远胜于治疗。如果孩子第一次往见牙医时,是因为牙齿有问题,那么孩子定会对牙医有个负面的印象,更会觉得见牙医是件可怕痛苦的事,日后要孩子作定期检查便很困难了。如果孩子相信见牙医只是帮助他们保持牙齿健康,而不是一件痛苦的事,他们一定乐于定期检查牙齿,那么孩子的牙齿健康亦可得到相当的保障。● 宝宝牙板上出现黄白色点状物是怎么回事?在宝宝的牙板上,常会出现一些凸起的黄白色小点,医学上称为“上皮细胞珠”,俗称“马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不适感,但个别宝宝可能会出现咬奶头、摇头,甚至出现拒奶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局部发痒所致,不需任何治疗,随着齿龈的生长发育在数周内可自行吸收消退。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针挑割或用布用力擦拭;由于宝宝口腔粘膜十分细嫩、血管丰富,机体免疫机制尚未发育成熟,如将“马牙”弄破,则细菌极易通过此处而进入体内,引起口腔炎,甚至发生败血症。● 宝宝头顶部的“胎垢”怎么办? 有些宝宝出生后不久,在头顶部前囱门部位即渐出现黑色鳞片状融合在一起的硬痴,不易去掉,称为“胎垢”。这是由于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类物质堆集而成,一般不痒,对孩子健康无任何影响,但看上去很脏,而且宝宝自身亦可能会感到不舒适,因此,应该将其去掉。最好的方法是用消毒过的植物油或石蜡油局部涂擦后予以包好,让胎垢充分软化,一般在12小时以后即可用纱布轻而易举地擦掉,这样既不会对皮肤产生任何不良的刺激,亦不会擦伤皮肤。● 0~1岁宝宝的大便及其问题孩子出生后24小时,将会排出粘稠、黑色的物质,称作胎粪。胎粪为胎儿在子宫中的肠内容物,必须在开始正常的消化之前排除体外。以后孩子排便渐渐形成了规律,粪便也变得硬了一些。只要婴儿健康、幸福、增重,就没有必要注意孩子的大便,不必为孩子的大便过份担心。不同的孩子,每日大便次数也不相同,但随着孩子的发育,大便的次数会越来越少。开始时,孩子每天的大便次数为3~4次,过几周后,大便的次数可能会减少到每两天一次,这都是正常现象。另外,以下现象也属正常情况:稀薄、不均匀的粪便;绿色的粪便;吃过就有大便;有时每天大便次数达6次。 1、吃母乳的婴儿的大便 孩子出生后,会排出颜色为绿-黑色、光滑、粘稠的胎粪。以后婴儿将会排出淡黄色的粪便,为正常哺母乳时的粪便。孩子每人的排便次数并不重要,次数有多有少,多的每天几次,少的每几天一次。婴儿的粪便一般为糊状或是比冰淇淋粘稠一些,没有气味。吃母乳的孩子很少便秘,孩子几乎能吸收所有的东西,废物很少,这也说明为什么孩子有时三天才排出一次粪便。请记住你所吃食物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婴儿,辛辣的食品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 2、吃牛奶婴儿的粪便 在孩子消化功能稳定下来以后,吃配方牛奶的孩子排便的次数比较多,粪便质地较吃母乳孩子的粪便硬、发黄、有异味。 有时你会发现孩子的粪便柔软,像软皮鸡蛋—样,但是正常孩子的粪便应该是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给孩子饮水:即在平常的配方牛奶中多加一些水。在孩子喂奶中间,也可以给孩子多喝一些凉开水。在孩子达到几个月后,可以在饮水中加一些干梅汁或滤过的水果汁,预防粪便 干燥。 孩子吃的牛奶中不一定非要加糖,如果加糖,或者牛奶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孩子的粪便一定会疏松、变绿或呈凝乳状。这时你应该停止在奶中加糖,如果长期不见好转,请与医生联系。 3、大便的变化 只要孩子正常,就不必关心孩子的粪便有无变化。颜色的深浅变化并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质地略干略稀也并不说明孩子有什么毛病。如果不放心,请向医生、社区护士或者医生咨询,他们一定非常愿意为你服务。粪便偶尔变稀,不能说明孩子有什么异常或是有什么感染,但是如果粪便水样,伴有突然的颜色变化、气味的变化和排便次数增加,一定要与医生联系,特别是在怀疑孩子有病的情况下。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的问题。 随着孩子的生长,孩子吃了不同的食物,例如某种水果或者蔬菜都会引起粪便的变化。如果孩子吃到某种食物后,大便变稀,就要在几天之内不给孩子吃这种食物,过一段时间后再给孩子加少量的这种食物。 请注意,甜菜根会使粪便的颜色发生变化,而且粪便接触空气后会变成褐色或绿色。 粪便中出现血丝是不正常的现象,原因可能不严重,例如肛门周围的血管破裂,但还应该去看医生。粪便中出现大量的血液、脓液、粘液,说明可能有肠道感染,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男婴隐睾是怎么回事? 胚胎两个月时,睾丸开始形成,到3个月时,睾丸渐下降,大约在胚胎7~9个月时,睾丸可降入阴囊中。但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少数胎儿至出生时睾丸仍未降入阴囊,而滞留于腹腔或腹股沟的某个部位,这种情况称之为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阻碍睾丸下降的原因有精索过短、腹膜后纤维性粘连、垂体功能不全、睾丸引带终止不正常或腹股沟发育异常等。少数下降不全的睾丸可在5~6岁前自行降入阴囊,而绝大多数不能自行下降。睾丸下降不全对身体是有害的。因为睾丸的生精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正常情况下,阴囊中的温度低于腹腔温度约1.5℃~2℃,正好适合于精子的产生及雄激素的分泌,如睾丸留于腹腔中,则精子的产生及雄激素的分泌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至成人时,如一侧睾丸未下降,尚不致于形成不育症;如双侧睾丸均未下降,而留于腹腔中,则可导致终身不育。另外,若睾丸留于腹股沟处,由于该处位置浅表,还易导致睾丸受伤。若睾丸长期滞留于腹腔中,还可发生睾丸癌变。 ● 男婴隐睾如何处理? 婴幼儿隐睾仍有下降的可能,可暂时观察,如5~6岁前仍不能下降时,则需进行治疗。单侧隐睾多有局部因素,大都需手术治疗。双侧隐睾时,可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次500单位,每周注射2次,一疗程用量为4000~5000单位;必要时可重复1~2个疗程,大多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效果不满意,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年龄一般于6~7岁为宜。如延至青春期手术,占于曲细精管萎缩,可致精子生成能力丧失。所以,对隐睾儿,应密切观察动态变化,以把握治疗时机。● 男婴阴囊大是怎么回事? 男孩阴囊的大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但如过大,则可能为病态,一般与下列三种因素有关。1、阴囊鞘膜积液 宝宝鞘膜积液较多见,一般于1周岁以内可自行吸收,不需手术治疗。如至成人期仍未吸收,但如果不影响生活、工作,亦不需手术治疗。如鞘膜积液较大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影响生活、工作,则需作鞘膜翻转或切除术。2、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在婴儿咳嗽时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无波率。如婴儿平卧、不哭时肿物可还纳入腹腔,阴囊恢复正常。这种情况一般在幼年时期不需手术治疗,待年长后视病情而定、如肿物嵌顿于阴囊中而不能还纳入腹腔,则需急诊手术治疗,以防肠管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3、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较少见,它表现为质实而硬,以手撑托之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如遇有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男婴阴茎包皮炎的发生与护理? 男性宝宝的包皮炎与阴茎头常有上皮粘连,1岁以内上皮粘连逐渐被吸收,包皮与阴茎头便自行分开。小儿包皮过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青春期前阴茎头应逐渐外露,否则,应视为包皮或包茎过长。包皮或包茎过长时,皮脂腺分泌物和上皮脱屑组成的包皮垢包皮结石易在包皮下积聚而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包皮炎,而炎症性粘连可影响包皮的松动,形成继发性包茎,甚至导致尿道外口狭窄。为减少包皮炎的发生,应经常上翻清洗阴茎,保持局部清洁,若包皮口过小,每次清洗时应轻轻上翻包皮,以逐渐扩大包皮口,切不可操之过急而导致包皮嵌顿的发生。包皮炎时,应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泡洗阴茎,局部涂抹金霉素软膏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以尽快控制炎症。年长后包皮仍过长者,可到医院行包皮环切术。● 宝宝似病非病六征象孩子出生后,由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而体格发育很快,婴幼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流口水、生长痛以及呼吸暂停等现象,年轻的爸爸妈妈应注意识别,以便更好地做好家庭护理,使宝宝健康地成长。 1、流口水 口水实际上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不仅具有湿润口腔、溶解食物和便于吞咽的作用,而且可消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还具有杀菌作用,防止口腔内细菌生长和繁殖。3~4个月的婴儿唾液腺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量增加,但此时孩子吞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健全,口腔较浅,闭唇与吞咽动作尚不协调,表现为常流口水。孩子长到6~7个月以后,由于正在萌出的牙齿对口腔内神经的刺激,造成唾液大量分泌,这时口水就流得更多。因此,以上两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不是病态,等到孩子渐渐长大,吞咽功能发育完整后,这种生理性流口水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2、腿弯 在夏秋季节,几个月的婴儿衣着少,父母有时会惊奇地发现,小宝宝的两个小腿有点向内弯曲,以为是得了佝偻病。其实,这种小腿向内弯曲并非是佝偻病,而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孩子在母亲子宫内身体呈一种屈曲状态,以致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看上去小腿有些弯曲。此外,从小宝宝身体的比例上看,头大,上身比腿长,看起来两小腿又短又弯。对于这种两小腿弯曲的现象,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自行矫正的。 3、拥抱反射 3~4个月以下的婴儿,当母亲或家人突然走到孩子身旁或发出响声,会发现孩子出现两臂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我们会以为孩子发生抽筋。其实这并非是抽筋,而是一种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拥抱反射。若缺乏这种拥抱反射则说明孩子一是大脑神经系统没有发育成熟,二可能是神经系统有损伤或病变,颅内出血或其它颅内疾病。 4、呼吸暂停 仔细的母亲有时会发现,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呼吸不但不规律,有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并为此惊慌和不安。其实,呼吸不规则和呼吸暂停是宝宝,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现象,这与他们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有关。呼吸暂停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钟,且无其他任何不适症状,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忧心忡忡。 5、生长痛 有些幼儿白天玩的时候好好的,到了晚上会诉说腿痛,父母仔细检查未见红、肿等现象,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生长痛。其原因是幼儿生长发育快、腿部的负担过重,下肢骨端充血,从而引起腿痛,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生长痛的特点是小腿轻度胀痛,以午后和傍晚较重,但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消失的。 6、白色尿 在冬天,有些婴幼儿排到便盆里的小便呈淘米水样,不少父母以为是乳糜尿而紧张起来。其实,这种淘米水样小便是由于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尤其是进食含有草酸盐和碳酸盐类较多的食物,如菠菜、苋菜等绿叶蔬菜或香蕉、桔子或柿子等水果时,尿液中草酸盐和碳酸盐就增多。当这些物质随小便排出体外后,遇冷就会有尿酸盐或磷酸盐等盐类结晶析出而变混,似淘米水样。此类情况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季节,多见于婴幼儿,通常情况下这种尿液对孩子的健康无害,只要平时多给孩子喂些开水或口服一些维生素C,几天后淘米水样小便就会消失。● 宝宝特殊生理期的护理方法1、特殊生理期——长牙期当家长们发现宝宝流口水的情形比以前增加,常常将手指或整双手放入口中吸吮,或将抓到的东西放入口中咬,这时可就要怀疑宝宝可能正面临着“长牙期”。大多数的宝宝在六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宝宝在长牙期除了会发生以上的情况之外,在情绪上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宝宝的脾气变得比较暴躁、不易安抚、常常哭闹、不安。如果您的宝宝已经进入长牙阶段,您可以在要长出牙齿的牙肉上,感觉到有一个硬硬的小突起,同时牙肉上也会呈现一点点红肿,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至于长牙期的宝宝会不会发烧、腹泻、呕吐……,如果有这些症状,可能是其它疾病所引起,应该与长牙无关。然而不可否认的,有些宝宝会因长牙的不适而影响到情绪,甚至导致食欲不佳,此时帮助宝宝度过不适的长牙期,则显得十分重要。在宝宝长牙时期作好口腔保健,对日后牙齿的健康有很大的助益。建议父母在宝宝一出生起,每次喂食完毕需用干净的湿纱布或手帕,将牙龈清洗干净;在长牙阶段,因为初期只长前牙,父母可用指套牙刷轻轻刷牙齿表面,至于后面没有长牙齿的牙龈,仍需用纱布清洁;到了后期就可以使用牙刷刷牙,并注意宜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以免伤害牙龈。度过长牙期的护理方法:① 按摩宝宝牙床:父母有时也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一下宝宝红肿的牙肉,如此可让宝宝觉得较舒适。 ② 准备冰冻、柔软的食物:如果宝宝不愿意吃东西、没有胃口,则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较冰冻、柔软的食物。 ③ 给予适当“器具”:在长牙时期,一般宝宝会喜欢咬硬的东西,为防止宝宝乱抓乱咬,父母可以为他准备固齿器;食用胡萝卜、苹果或稍有硬度的蔬菜时,父母须小心不要让宝宝咬太多而被噎到。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拿到硬币、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东西,以避免宝宝将它们放入口中,不小心哽在喉咙。 ④ 适时的呵护与关怀:在刚开始长牙期间,宝宝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及关怀,如此可缓和宝宝的情绪,让宝宝感觉温暖与舒适。 2、特殊生理期——厌奶期宝宝厌奶的现象普遍发生在六个月之后,甚至有的宝宝在四个月左右便有厌奶的现象,其发生的原因很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婴儿的生理发育及感官功能愈来愈成熟,开始对周遭的环境产生好奇并喜欢探索,自然就容易对“吃”分心,这该是厌奶的主要原因。另外,四个月之后可开始替宝宝添加辅食品,宝宝在吃了与牛奶不同的多样化食物之后,很可能会“喜新厌旧”,变得不再只钟情于“牛奶”这种单一口味的东西。厌奶的发生并非就代表着宝宝会营养不良,如果宝宝的成长曲线属于正常,且活动力一如往昔,无其他异常的现象发生,就像有些生理的不适症状会导致宝宝厌奶(如:刚打完预防针、长牙期间、胀气等),这种情形通常持续几天后即恢复正常,父母就毋须过于担忧。然而如果宝宝食欲仍然不振,且出现活动力变差的情形,则有必要察觉是否有其他的生理疾病了。宝宝厌奶的护理方法:① 不宜随意更换牛奶:如果宝宝平时所喝的牛奶口味或成份忽然被更换了,也容易引起孩子拒绝喝奶的行为,所以当家长们考虑替宝宝换奶时,须采渐进式的添加方式(每天半匙添加新奶粉直至全部更换为止)。 ② 了解原因,补充需求:如果宝宝的厌奶现象是因为生病了,那就必须先依症状的不同给予适当的食物。如:便秘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导致他无法专心喝奶,这时可试着多给宝宝吃些蔬菜、水果类等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可改善便秘的症状。 ③ 多样化的食物供给:宝宝会产生厌奶的情形,可能是因为吃腻了单一的食物,如果父母能在食物的种类上做变化,将可提高孩子对食物的接受程度,另外,如果宝宝开始吃辅食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父母甚至可以在食物的颜色上下点功夫,如:胡萝卜、瘦肉、青菜、蛋黄……都是辅食品的最佳“调色”材料。 ④ 营养足够的替代品:宝宝不喜欢喝富含钙质的牛奶,父母可提供一样含钙的食物替代品,如:小鱼干、骨头汤等以补其不足。 ⑤ 减少外界的刺激:孩子容易因分心而忘记“吃”,如果四周不断有人走动或有嘈杂声,如此容易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因而忘记喝奶的“行动”。因此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进食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事。 ⑥ 留意奶嘴的设计:有的宝宝厌奶可能是因为奶嘴的口径大小不适合吸吮,使他无法顺利喝奶。测试奶嘴口径的方式为,把奶瓶倒过来,标准口径的牛奶会成水滴状陆续滴出,奶水滴得太快或太慢都容易造成宝宝的不适感,而引起厌奶的情况。 3、特殊生理期——生病期虽说一岁之内很少外出,理应不容易感染疾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绝对,因为周岁内的宝宝由于生理的发育尚未成熟,如果遇到家中有其他人生病了,很容易感染疾病。一旦发现宝宝生病了,家长们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早出病因,而不是只一味地缓解症状。举例来说:许多的疾病都易引起发烧的症状,倘若父母只担心发烧的现象,却不知宝宝发烧的真正原因,反而会耽误了病情。各种疾病的护理方法:一周岁以内的宝宝最常发生的疾病不外乎是呼吸道疾病及肠胃系统发生障碍。我们针对以下的常见疾病做居家照顾的建议。① 中耳炎这是婴儿上呼吸道感染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为发烧、躁动,由于婴儿还不会说话,因此常会以揉耳朵或拉耳朵来表示疼痛。父母在居家照顾时,除了须按时给宝宝吃药之外,也要严禁宝宝去抓、挖耳朵,以防病情加重。② 肠胃炎肠胃炎的症状多为腹泻并伴随着呕吐,另外也可能有腹痛、疲倦、昏睡、发烧等症状,值得提高警觉的,如果父母发现宝宝口干、眼眶凹陷、皮肤干燥、尿少则代表着有脱水的危险。一旦发现宝宝有肠胃方面的障碍,轻微者可先暂时禁食,或将牛奶浓度调稀一点,并让宝宝多休息;若严重的又吐又泻,导致脱水而引起体内电解质不平衡,则必须立即送医。③ 流行性感冒当宝宝感冒时,可让他多休息、补充水份、给予清淡的食物,若家中有其他幼儿须隔离。宝宝感冒最让父母担心的该是出现了发烧的症状(38℃以上),此时父母必须做以下的处理:调整室内的温度(一般室内温度以26~28℃最令宝宝感到舒适)→检查孩子是否穿得过多(可减少衣服或被盖)→为宝宝进行温水浴(借此将宝宝身上的热度散掉)→给予宝宝温开水(三个月之后的宝宝可给予果汁)→给予水枕或冰枕(必须每半个小时量一次体温,以防体温降得太多)→给予退烧药(若做了以上的处置,宝宝仍未退烧时,可按医师的指示给予退烧药或使用塞剂来退烧)。对生病期的宝宝而言,注意日常生活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定时定量是摄取营养的好方法,一般在每日饮食建议量下,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量会依年龄层而有所差异,对大多数病童而言是足够的,除非患某种特殊的疾病,如烫伤、肾脏病或吸收不全者才需要补充。有些家长担心生病的宝宝会营养不足或者希望病情好转,因而让他乱吃一些成药或偏方,如此往往会使病情更加严重。最后提醒家长们知道孩子的病症后,除了依医师指示按时为宝宝吃药外,还要给予他正确、足够的营养,并且细心、耐心地照顾宝宝,才能让宝宝安度生病期。二、宝宝喂养中的问题● 婴儿吐奶出生15天以后,男婴经常吐奶。开始时一般都会认为是吃得太多了。可是,婴儿的吐奶是在吃过奶20分钟以后才突然把奶吐出来。刚一吃完就马上吐出来的奶和原奶是一样的,而过20分钟以后吐出来的奶却象豆腐脑那样,这是受胃酸的作用而形成的。也说明奶在胃里已经停留了一段时间。婴儿一边吃奶一边从嘴角往外流奶时,母亲还不会担心,当象喷水似地往外吐奶时就会担心是不是有什么异常了。以为是吃奶姿势不好吸进了空气所引起的,当在吃完奶后把婴儿直立起来让其打嗝后,仍然吐奶。起初是每天吐一、二次,慢慢地次数越来越多,有的婴儿甚至边吃边吐,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隔一段时间吐出来的奶只有象豆腐脑似的奶块而没有其它东西(如黄色的胆汁、血液或粪臭等)。婴儿在呕吐前和呕吐后都没有痛苦,精神也没什么不好,老是吐奶,而且无论怎样注意和预防还是吐。去看病时,大都会诊断为“幽门痉挛”等,由于写的都是不认得的难字,而且又是从没听说过的病名,所以母亲就吓坏了。当再仔细打听一下究竟是什么病时,医生就会说由于胃的出口处发生了痉挛,严重时必须动手术。这样母亲就带着哭丧的面孔回到家中对父亲说,看上去如此健康的婴儿反而得了这种可怕的病,真是命运不好啊。然而,请不要担心,健康的男婴儿就是要吐奶的,不要被幽门痉挛的名称吓倒。无论是谁,呕吐的,如果幽门不发生痉挛性收缩是吐不出来的。幽门痉挛一词正说明吐奶是很难的。健康婴儿的胃里面动功能旺盛,因而容易发生吐奶。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也很难止住的吐奶,在一、两个月期间是最严重的。一进入3个月就轻多了。到了4个月时就不吐了。不管怎样都会自然好转的,所以不能说是病。大都在生后半个月开始吐,其中也有稍晚一些的。一定要做手术的不是幽门痉挛,而是幽门狭窄。这种病比一般的吐奶,发病时间要晚些(在第3至第5周)。有这种病的婴儿可以说一点奶也不能吃,因而会迅速消瘦。因为胃里的开口发生了故障,所以胃本身要蠕动。从瘦肚皮外面也能看出胃的蠕动,是这种病的特征。对于爱吐奶的婴儿没有什么特别的治疗方法,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地发生吐奶,可以减少一些每次的奶量。但这样做由于喂的奶量少,婴儿马上就饿了,故要增加喂奶次数。吐奶最严重的时间是在1个星期左右,所以这个期间婴儿会稍有些消瘦。尽管吐奶是难以止住的,但是当喝了糖水或果汁能止住呕吐时,就可以让婴儿喝,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脱水。能通过嘴喂来补充水分的话,就不要用注射的方法。因为打针使婴儿疼痛,就会更加兴奋而越吐越厉害。喂过奶后要把婴儿上身直立起来让其打嗝。婴儿吃完奶在10分钟或15分钟里睡着了时,大人一定要守在旁边,这是因为当过了20分钟或者30分钟婴儿吐奶时,可防止奶块进到气管里而引起窒息。让睡着的婴儿单独在家里时,侧睡比较安全。从前当婴儿吐奶时,就被当成脚气病,现在也有的旧式医生诊断为“婴儿脚气”的。脚气病是由于母乳中维生素B1不足所引起的疾病,人工喂养的婴儿是不会发生的。如果喂牛奶的婴儿也被诊断为脚气病,那更不要相信。另外。当母亲不仅吃精白大米,而且还吃面包和面条以及含有维生素B1的复合维生素时,也可以认为是不会得“婴儿脚气”的。如果简单地说成是“脚气”还不要紧,若是让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的话,那么对婴儿来说就是灾难了。另外,有的书上写着,在吐奶的婴儿中,一定要考虑有肠套叠、脑膜炎之类的疾病。但是由于肠套叠、脑膜炎都是疾病,所以婴儿就不会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一定会因为难受或者疼痛而哭闹。● 宝宝防溢乳手册尽管很多妈妈都知道宝宝多数是由于生理原因才导致吐奶的,但是一看到自家宝宝吐奶了,还是会紧张得不知所措。这里,我们将向你详细介绍导致宝宝吐奶的原因、吐奶时我们该如何妥善照料宝宝、有哪些好方法可以预防宝宝吐奶。1、溢乳和吐奶是怎么回事? 宝宝打嗝的时候,喝下的奶液从胃倒流到口中然后吐出,如果量不多的话,这种情况就叫做溢乳。如果吐出的奶液量多或是速度快,甚至喷射而出,就称之为“吐奶”。由于口腔和鼻腔是相通的,因此呕吐奶液的时候也常会从鼻孔中喷出。当宝宝出现溢乳或吐奶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是往往会不知所措、手忙脚乱。这种情况发生得多了,爸爸妈妈的担心就更大了。那么宝宝溢乳和吐奶究竟是怎么回事?和大人相比,宝宝的食量其实是相当大的,他们每天所吃进去的东西的量相当于大人的两倍。但是宝宝的胃容量较小,食管较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和内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较差,以上种种生理特点是引起宝宝易呕吐的原因。另一方面,宝宝吃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或是用的奶嘴太小,宝宝在吃奶的时候用力吸吮,空气容易跟乳汁一起进入胃内,这样一来宝宝打嗝或是身体晃动的时候,吃进去的乳汁就容易被吐出来了。溢乳与吐奶的最大差别在于吐奶有很明显的呕吐动作,属于一种病态,通常会持续并且次数逐渐增加,甚至会引起体重降低或是其他严重问题(如胃幽门狭窄或十二指肠阻塞等)。而溢奶则是因生理性的胃食道括约肌关闭不良引起,出生一个月内大部份宝宝或多或少均会出现轻微的溢乳,随着时间推迟,三个月过后会逐渐好转。 宝宝吐奶后的四大注意事项:① 请立即让将宝宝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因为如果宝宝是横躺的姿势,呕吐物容易进入到气管中会引起严重的窒息。要是想让宝宝躺下的话,最好把浴巾垫在下面并让宝宝始终保持上身抬高的姿势。要是宝宝是在躺着的情况下发生了吐奶,就把他的脸转向一侧。② 吐奶后请仔细观察宝宝的情况吐奶的时候宝宝的脸色可能会不大好,但是只要过一会儿能恢复正常就没什么大问题。另外可根据情况适当地给宝宝补充些水分。③ 补充水分要在呕吐后30分钟进行如果宝宝呕吐的量比较大,可以适当地补充水分。但是不要在当时就立刻补,因为这样可能会刺激宝宝的胃肠道导致再次呕吐。最好是在30分钟之后,用小勺舀些水一点一点地先喂喂看。④ 吐奶后,每次喂奶的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等宝宝精神状态好转,又想吃奶的时候,可以继续给宝宝喂奶,但是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相应增加。2、什么时候带吐奶的宝宝去看医生? 宝宝的溢乳可以是生理性的,如正常宝宝一天可有1—2次呕吐乳汁,不用过多担心。但溢乳也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消化道梗阻的主要表现,因此孩子吐奶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是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的。如果宝宝呕吐频繁,或同时伴有腹胀、腹泻、发热等症状,呕吐物中有黄色胆汁样物质,或是呕吐得到缓解后,还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觉、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肚子胀等现象,就要当心宝宝可能真的是生病了,必要的话要尽快把宝宝送到医院就诊。至于吐奶的量,看上去可能会觉得蛮多的,但其实大部分都是胃液,宝宝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饿肚子。只要宝宝没有表现出不适,也没有体重减轻,可以不用去看医生。那么哪些情况需要去看医生呢?可以等到第二天去看医生的情况:在夜间或双休日宝宝吐奶,如果只是出现以下情况,我们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去看医生:* 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发烧但温度不高、精神状态良好* 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能够吃奶* 小便量减少但还是会小便的 需要马上送医院的情况: * 发高烧、精神恍惚* 样子发呆、呼唤没有反应* 发生痉挛* 肚子疼痛、总是哼哼唧唧的* 每间隔10-30分钟就大哭一次、大便是深红色的血便* 粪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 每次吃奶后都会喷水似的吐奶* 因头部受到撞击而引起的呕吐* 呕吐不是由进食引起的* 持续呕吐、没有小便 3、看病时别忘了告诉医生的事 看病时需要向医生讲述的不仅仅包括宝宝吐奶时的情况,还应该包括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比如:* 吐奶次数、呕吐出来的东西是什么* 是在什么情况下吐的* 吐奶后的情况:与平时相比较而言,精神状态怎么样* 有无发烧* 大便次数* 有没有腹胀和放屁4、预防宝宝溢乳的七大措施:① 喂奶前先换尿布,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婴儿。② 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③ 对于用奶嘴吃奶的宝宝,选择大小最为合适的奶嘴;④ 给宝宝喂养较为稠厚的奶方;⑤ 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躺下入睡时,头要稍抬高,身体向右侧卧,使奶汁易经胃进入十二指肠,同进也可防止溢出的奶误吸入气管或肺发生窒息,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⑥ 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⑦ 喂奶量不宜过多,少量多餐,间隔不宜过密。● 婴幼儿每日对营养素的需求婴幼儿每日营养素的需要量与成人不同,婴儿愈小需要量相对愈高。同时婴儿体内营养素的储备量相对小,适应能力也差。一旦某些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消化功能紊乱,短时间内就可明显影响发育的进程。 1、热量:以单位体重表示,正常宝宝每天所需要的能量是成人的3~4倍,正常婴儿初生时需要的热卡约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20千卡(418~502千焦),而成人为每公斤体重30~40千卡(126~167千焦)。这种高的热量需要在初生时为最高点,以后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在1岁左右时为80~100千卡(335~418千焦)。 2、蛋白质:用于维持婴幼儿新陈代谢,身体的生长及各种组织器官的成熟。所以这一时期处于正氮平衡状态。对蛋白质不仅要求有相当高的量,而且对质的要求也很高。母乳可以为宝宝提供高生物价的蛋白质,而人工喂养者由于蛋白质的质量低于母乳,所以,蛋白质的需要量高于母乳喂养者。母乳喂养时蛋白质需要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克;牛奶喂养时为3.5克;主要以大豆及谷类蛋白供给时则为4克。另外,婴幼儿的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远高于成人,同时由于婴儿体内的酶功能尚不完善,其必需氨基酸的种类也多于成人,即对于成人来说是非必需氨基酸,而对于婴儿来说是必需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婴儿自身不能合成这些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供给。动物性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质和量都强于植物性蛋白,母乳中的蛋白质都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也包括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内。 过量的蛋白质对婴儿无益甚至有害,可能出现腹泻、酸中毒、高渗性脱水、发热、血清尿素和氨升高等。 3、脂肪:婴幼儿需要各种脂肪酸和脂类,初生时脂肪占总热的45%,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到占总热的30~40%。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需要必需脂肪酸的参与,所以必需脂肪酸提供的热量不应低于总热量的1~3%。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肥胖。 4、碳水化合物:婴儿需要碳水化合物,母乳喂养时,其热量供给一半来自碳水化合物,婴幼儿膳食中如果没有碳水化合物,很难避免酮症的出现。新生婴儿除淀粉外,对其它糖类(乳糖、葡萄糖、蔗糖)都能消化。由于乳糖酶的活性比成人高,所以对奶中所含的乳糖能很好的消化吸收。4个月左右婴儿,能较好地消化淀粉食品。婴幼儿期碳水化合物以占总热量的50~55%为宜。 5、矿物质:4个月以前的婴儿应限制钠的摄入以免增加肾负荷并诱发成年高血压。婴儿出生时体内的铁储存量大致与出生体重成比例。足月儿平均身体的铁储存可满足大约4~6个月的需要。铁缺乏是婴儿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尽管母乳的含铁量低于大多数配方食品,但是,母乳喂养婴儿的铁缺乏却较少见。为了预防铁缺乏,应给用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常规地补充铁剂。 6、维生素:对母乳喂养的婴儿,除维生素D供给量低外,正常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各种维生素。我国规定1岁以内婴儿维生素A的供给量为每天200微克。维生素B1、B2和烟酸的量是随热能供给量而变化的,每摄取1000千卡热能,供给维生素B1和B20.5毫克,烟酸的供给量为其10倍,即5毫克/1000千卡。关于维生素D我国建议1岁以内婴儿每天摄入10微克,但它的摄入量随日照的多少而有所不同。 7、水:正常婴儿对水的每日绝对需要量大约为每公斤体重75~100毫升。可是,由于婴儿从肾、肺和皮肤丢失水较多,以及代谢率较高,与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相比,婴儿易发生脱水,失水的后果也较成人严重。因此,建议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水150毫升。● 1~2岁宝宝的饮食问题孩子在1~2岁之间开始表现出对不同食物的喜好。孩子常会表现对某种物偏好,只喜欢吃某些食物,而不喜欢吃另外一些食物。例如孩子可能对肉一眼不看,去吃酸奶和水果。一周后孩子可能又不再想吃酸奶,只想吃奶酪和水果。成熟的父母这时不会表现出大惊小怪,没有什么食物具有魔力,孩子不吃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找到了另种食物,它里面同样含有所需的营养。不要花时间给孩子做那些不喜欢吃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还总有些不高兴,你只需要做一些孩子特别爱吃的东西就可以。研究表明,只要能保证孩子的食物有均衡的营养。孩子根本没有必要非得吃你为他选择的食物,孩子的口味不等于你的口味。如果你特别关心自己孩子的幸福和健康,你便能很快地意识到最重要的事情是孩子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不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在孩子吃什么这件事上,要做到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不赞成把孩子不喜欢的食物伪装起来给孩子吃,把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拌在孩子喜欢吃的食物里,或者诱导孩子吃一勺不喜欢吃的食物后再给吃一勺喜欢吃的东西。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一种食物,你可以选择另一种孩子喜欢,而且含有类似营养的食物。如果孩子明确表现出不喜欢某种食物,欺骗或利诱的办法只能导致孩子不吃所有的食物。引入新食物可选择在孩子比较饿的时候,这时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新的食物。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吃某一类食物,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的营养失去平衡。除此之外,挑食没有什么坏处,一定要记住你对这件事越上心,孩子表现得就越强烈,孩子渐渐地学会用这种方法摆布大人,所以一定要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1.体重问题 如果孩子能够吃到合适的食物,孩子不会过重也不会过轻。他会自己调解食物,在特定的时间里摄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所以孩子过重或过轻的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没能把合适的食物给孩子。 2.超重 超重的原因是孩子摄取了大量含有脂肪的肉、过多的含糖饮料和精制的碳水化合物(糕点、饼干、果酱和糖果食品),也可能你常把孩子放在婴儿车里或者是玩栏里,没能让孩子用爬行或走路等活动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耍,鼓励孩子多活动,玩得越开心越好。 3.体重不足 除了专门限定饮食,否则孩子不会自己有体重下降的可能。与其他同龄和同性别的孩子比起来,孩子的体重可能略低,但从孩子自己的生理和体型的特点角度讲,孩子不一定属于体重偏低。很多的家长都担心自己孩子的体重过小或过瘦,但是孩子天生很健康、很小也很瘦,这一点与成人中也有身材小和体型瘦的情况一样。如果营养均衡、发育正常。那么你无需为孩子担心。● 营养专家指导婴儿辅食细节在刚添加辅食时,量应该特别少,在孩子吃完母乳后,可能只能喝下十几毫升比较浓的液体(菜汤、果汁等);固体的食物只能吃下几十克,少时可能只有十克。 味觉半岁时最敏感 一般认为4-6个月以后,再添加辅食比较好,如果较早添加辅食,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孩子的味觉在半岁时发育比较敏感,在这个时候,如果他能够接触到很多食品,长大以后一般不会偏食、挑食。添加某种辅食时,在母乳喂养之前,让他尝一尝这种辅食的味道,并不给他吃,如果母乳喂养后孩子没有吃饱,然后再给他吃辅食。在母乳喂养之前,孩子处于饥饿的状态,那时让他尝辅食的味道,比较容易接受它的味道。 添加辅食征兆:当孩子吃完母乳,仍然觉得饥饿,仍然哭闹;只喂母乳,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不太好,不能达到正常的速率。 1.蛋、谷类、肉、水果的意义 应该先给孩子添加蛋黄、谷类等(比如米粉、蛋黄,从这两样东西开始。)一般来说,每隔一到两周给他添加一种新的品种,在这期间,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添加之后,观察孩子是不是对这种辅食适应,比如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有没有发烧、拉肚子、或者孩子不舒服等;大小便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那么隔一到两周后再添加新的品种。在蛋黄、谷类添加完之后,依次添加肉类、鱼类、虾、水果、果泥、菜等,大人能吃的,小孩也要逐渐添加上去。不能在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就让孩子吃鱼、肉,孩子不容易消化,胃肠道的酶也是一个逐渐发育和完善的过程。 有的妈妈在小孩2个多月时就让他吃水果汁,这也是可以的。因为水果主要是补充一些维生素。但是,水果不具备三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中的任何一种,从严格的角度说,孩子不能靠吃水果过日子。在4个月以后给孩子添加水果,一般也不把它作为辅食添加,因为它不是非常必须的。在后期,才可以把水果作为每天添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少量开始 辅食添加应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开始喂养辅食时,量是非常少的。比如在吃完母乳后,喂一到两勺米粉,喂1/4个蛋黄,或更少一些,随着孩子身体发育需要以及对某一种辅食适应了,可能吃的会多一些。 年轻的妈妈一定要注意:不是第一次就要求孩子吃很多。辅食添加的时间可以在母乳喂养之后,也可以在母乳喂养的间歇添加。 一般小孩的胃容量只有几十毫升,在孩子吃完母乳后,可能只能喝下十几毫升比较浓的液体(菜汤、果汁等);固体的食物只能吃下几十克,少时可能只有十克。很多父母总是以自己的感觉来衡量孩子,只吃一勺、两勺,太少了,大人也只够塞牙缝。可是这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够了。添加辅食后,可以根据体重的增长来衡量孩子吃的量够不够。比如添加辅食后,孩子的体重增加很好,身高也增长很好,表明孩子的营养已经够了。如果辅食的量不够,孩子会有相应的表现,比如不爱活动,身高、体重的增长不太好等。 3.多次、少量、现做 小孩刚开始添加辅食时,量比较小,所以在制作辅食的时候,会有一些麻烦。有时做一点,孩子吃不完,父母觉得每次做,挺费事的(一天要添加两、三次),不如一次多做些,存到冰箱里,下次拿出来稍加热就给他吃。其实,冰箱里并不是安全的,细菌的感染在冰箱里仍然可以进行。我们主张孩子的辅食尽量现做现吃,可以把生食(比如猪肝等)切成小块分别用保鲜袋装起来,冻在冰箱里,在吃时,只取出一小块给孩子做,而不是冻一大块,然后都做了,放在冰箱里分顿给孩子吃。现在商场里有很多方便食品,比如肉泥,蔬菜泥,肝泥等,标签上注明:一次吃不完,下次可以接着吃。如果这种食品不被污染的话,是可以的。不过,有的父母在打开之后,先给孩子吃,忘记把剩下的存放起来了,半小时、或一小时之后,再盖上,把它放在冰箱里。在这个时间,难保不被污染。 4.常见错误理念 显富、溺爱、主观。 孩子进食,不管是辅食添加还是母乳喂养,目的是满足孩子的身体需要,能够健康的成长。调查发现,有些父母喂养孩子的动机是家里贫福的象征。爱孩子、关心孩子表现出对孩子过多的喂养,把孩子喂养的比较胖,这说明家里比较富裕、经济状况比较好,这些复杂、不太健康的动机,容易喂养过度,导致肥胖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不太正确的喂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偏食、挑食。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喜好添加给孩子,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喜欢的就买给孩子吃,不喜欢的也就不做给孩子吃,这是很错误的。 5.生理需要变成感情索取 在喂养的模式方面,家里一般就一个小孩,吃饭时让孩子感觉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几个人追着喂孩子,小孩可以把吃饭的行为延伸为对其它东西的索取,比如,不让看电视就不吃;而不是让孩子明白吃饭是生理需要,肚子饿了,就应该吃。比较好的家庭,主张孩子在进食方面尽早独立,他们把孩子的吃饭看做是正常的生理需要。国外有很多家庭是食物由父母来提供,孩子坐到餐桌上,他想吃什么,吃多少,由他自己来决定,这样对于孩子正常的生理调节起到更好的作用。因为父母觉得孩子饿了,就给他吃,事实上孩子并不一定饿,因为他需要的不多。三、宝宝感染的护理● 宝宝脐带出血怎么办? 宝宝脐带出血常分为两种情况。1、脐带脱落后局部肉芽组织的渗血较为多见,常继发感染,并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可用1%硝酸银烧灼肉芽组织,或用1%碘酒消毒处理。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维生素K等药,以利于尽快恢复。2、脐动脉出血较少见,由于脐带粗大,干缩后线结松脱,易致出血,此种出血多在生后24小时内发生。有时因脐带剪除过多,线结松弛而自行脱落,还可因为扎脐的线过细、过紧,将血管扎断而致出血。这种出血应在脐凹处重新处理,结扎脐带,缝扎断裂血管,以防出血过多而发生贫血。严重出血者可给予输血。● 宝宝脐炎怎样护理? 宝宝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如经过家庭处理后仍无好转;且病儿出现精神萎靡、拒奶、发烧等情况时,应立即住院检查、治疗。● 如何护理皮肤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复杂的皮肤炎症,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病因一般认为与遗传、过敏体质、神经功能及物理因素等有关。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强碱性肥皂、营养过剩、以及肠内异常发酵等也可引起本病。母体雄激素通过胎盆传给脂儿,致使宝宝皮脂增多,亦易致脂溢性湿疹。 湿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颈、颈、肩、背、臀、四肢,甚至泛发全身。初起时为散发或成簇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瘤、黄白色鳞屑及痴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病儿常烦躁不安、到处搔抓、夜间哭闹,影响睡眠。宝宝长了湿疹后除查找诱发因素,予以纠正外,还应采取全身、局部综合治疗。另外,乳母可暂停吃鸡蛋等富含异体蛋白质的食物,湿疹可能会逐渐减轻。患湿疹的宝宝不可使用肥皂或用热水烫洗,并避免太阳照晒,避免毛线衣或其他化纤织物与皮肤直接接触,局部皮肤不要随意用药。不同时期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急性期可用1%~4%硼酸液湿敷或用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外涂;亚急性期每晚用温水洗澡1次,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消炎;慢性期用温水洗净皮肤后,外用0.5%可的松冷霜类药物或糠馏油软膏。如患儿搔痒较剧,可适量使用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等药,予以镇静、止痒、脱敏。● 皮肤生痱子怎么办?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天热及小儿大哭,出汗较多,加之宝宝皮肤细嫩,常易生痱子,由于痱子可形成小脓疱,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所以,应预防痱子的发生。1、炎热的夏天应避免宝宝大哭,置小儿于阴凉处,以防出大汗。2、用温热水及小儿专用香皂给宝宝洗澡。待皮肤擦干后,再扑上少许婴儿爽身粉,始终保持皮肤干燥。3、如头部生痱子,可将头毛全部剃掉,以减少出汗。4、如痱子形成小脓疱,则须立即处理,切不可用手随意挤压,以防酸液扩散而引起全身感染,或发生败血症。早期可用75%的酒精棉签将小脓疱擦破后,再添上0.5%碘酒或1%龙胆紫,必要时还可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或清热解毒药。如出现高热、拒奶、精神萎靡、不哭等异常情况,则可能发生败血症,这时必须立即予以相应的检查及治疗,以防发生不良后果。● 容易得尿布疹的情况1、宝宝身体不适,抵抗力减弱时. 2、宝宝腹泻时,大便中带有大量的细菌,未及时清洗或清洗不干净. 3、使用不干净的尿裤, 尿裤本身即带有太多细菌. 4、尿裤的吸收力不够,不能有效锁住尿液,未能保持皮肤之干爽,使皮肤长时间接触尿液. 5、使用透气性不佳的尿裤,加上穿着时间过长,会使宝宝的皮肤长时间处于闷湿的环境中.● 尿布疹的预防和治疗1、尿布疹的成因是皮肤在闷热的环境下与尿液结触。所以选择吸收力强,透气性能好的尿裤,可保持干爽和不闷热,杜绝了病变的环境,自然减少尿布疹的发生.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妈妈要帮宝宝及时更换尿裤,防止宝宝长时间穿着又湿又潮的尿裤. 3、家长在为宝宝更换尿裤前,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避免手中的细菌污染尿裤或将细菌带到宝宝身上. 4、更换干净尿裤前,特别是当宝宝排便后,必须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清洗臀部,并用棉质纱布予以擦拭干净,并吸干水分,保持皮肤干爽,可涂些润肤露,以滋润肌肤同时减少与尿液的接触机会. 5、每天应让小屁股有一定时间接触空气和阳光,使肌肤能自由自在的呼吸. 6、若不慎感染尿布疹,应保持患部干爽,可让小屁股适当曝晒于阳光下,患处不宜用力摩擦,清洗后应用棉质纱布吸干水分,并可局部涂抹凡士林或消炎药膏形成保护膜,隔离刺激物. 7、尿布疹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宝宝头颅血肿怎么办? 分娩时胎儿在子宫中,颅顶盖和产妇骨盆间接地相摩擦,或因产道强韧而胎头受压,致使颅骨膜下的血管破裂,血液积于患处,形成头颅血肿。头颅血肿一般不需治疗,只须保护皮肤,使之不受感染。切不可穿刺抽血,因半凝固的血液既不易抽出,又易诱发感染,危险性极大。如偶尔血肿发生化脓感染,则应切开排脓、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尽快控制感染,以防止化脓性脑膜炎及败血症的发生头颅血肿较大时,有并发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的可能,应及时输新鲜血20~30ml,同时使用维生素K1治疗。● 如何护理宝宝硬肿症? 宝宝硬肿症主要由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缺氧等多种因素引起,常发生在寒冷季节。但如由于早产或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亦可见于夏季。主要表现为体温低至31℃~35℃,甚至26℃左右,哭声低或不哭,不能吸吮,动作少,四肢发凉,皮肤暗红色或伴黄疽。严重者苍白或青紫,皮肤及皮下组织变硬如硬橡皮样。轻症病儿可在家中治疗护理。以下是护理方面的几个要点。1、孵温 采取逐渐孵温方式,切忌加温过速导致病儿肺出血而死亡。一般轻者可用温暖棉襁褓包裹,置24℃~26℃室温中,加置热水袋,热水袋温度一般为50℃左右渐升高至70℃左右为宜,逐渐孵温。每小时测体温一次;重者可先置26℃~28℃室温中,一小时后连同棉褪褓置入27℃~28℃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1℃,逐渐升至30℃”~32℃,使病儿皮肤湿度达到35C~36℃,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一般要求在12~24小时内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并使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2、喂养 复温至34℃时,为了供给宝宝足够的热量,应开始喂奶。如病儿虚弱、吸吮力差,则可用滴管喂奶或予以鼻饲喂奶,待吞咽功能恢复后可用小勺试喂母乳,或让宝宝自己吸吮母乳。如一般状况好转,则可逐渐增加奶量。3、病儿硬肿的肢体常常活动受限,所以要勤给病儿翻身,以防局部压伤或局部缺血而导致组织坏死。4、重症者可酌情输血或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5、注意环境的卫生和用品的消毒,预防继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促使病儿早日恢复健康。四、宝宝患病时的护理● 怎样给宝宝喂药? 由于宝宝对药味的反应轻微,所以给宝宝喂药较大小孩相对容易,尽管这样,也应十分慎重对待。首先用手固定宝宝的头和手,不让其过度活动,然后用小勺将药液放在舌根部,让其自然咽下,切勿捏鼻灌药,以防药物吸入气管而发生呛咳、窒息。喂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如药液过浓、过苦,可在药液中加适量白糖,以增加口感;2、不可将药物与乳汁搅拌后同时喂服,因乳汁中的蛋白质可使许多药物的药效降低;3、喂药后要注意观察小儿10分钟左右,以防因药物刺激胃部而发生呕吐;4、一定要按医瞩给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和品种。● 如何给孩子吃药时值隆冬,肺炎、感冒、流感等各种疾病接踵而来,尤其是孩子,冬季更易感染疾病。治疗中,正确给孩子喂药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给孩子喂药,药量如何掌握?喂药需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将告诉你如何做。 喂药需要的物品很简单,一个中等大小的不锈钢小勺、一个小酒盅和一块小毛巾即可。喂药前必须按标签查对所服药物,包括药名,即是否这次应服的药;药品质量,如果片剂发霉、变色不能用,水剂混浊、变色、有霉坏味不能用,放置时间过久的药和已过期失效的药也不能服用;还应核对应用剂量。服药前半小时至1小时将所需服用并能够同服的药片、药水按规定剂量同时置入小酒盅中,并放少量温开水浸泡。等到服药时药片已完全溶化,喂服非常方便。有人临服药时将药片用勺、擀面棍或瓶子碾碎,或者用小锤子砸碎。这样做不但不易将药片粉碎,影响服用,同时必然造成一些损失,使药物剂量失之准确,也容易使药物受到污染。 喂药前先准备好温度适宜的糖水。将已溶化好的药物用小勺子混匀。孩子可以躺在床上,亦可抱在家长怀里,颌下围好小毛巾,使孩子头略侧向一边。家长将药倒入勺中,一只手轻轻捏住孩子双颊,另一只手将小勺放在孩子口内,紧压住下齿使药液顺口角慢慢流入口中。无论孩子怎样哭闹、挣扎,小勺始终压住下齿,不离孩子的嘴,直到药物全部咽下。然后将勺取出,倒入少许糖水,与勺内残药混匀,再次喂入。如果动作熟练,整个过程用不了两分钟,同时能保证药物毫无损失地喂下去。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应鼓励它们主动吃药,尤其要锻炼整片吞药。某些糖衣片或胶囊制剂整服既方便,又可避免药物的苦味;有的肠衣片整服还能减少胃部刺激症状和保证疗效。对于已经具备吞服药片的孩子,拒绝服药,家长态度一定要坚决,让孩子明白药是非吃不可的。同时讲明道理,使孩子主动配合。 中药药量较多,但有些宝宝和小婴儿喂服并无困难,放入奶瓶中就像喝糖水那样喂,不妨一试。当然,小儿服用中药应煎浓一些,尽量减少药量,每次可以浓煎至1/3至半茶杯。当然不能煎糊,煎糊的中药是不能服用的。同时,婴幼儿服中药可增加服用次数,即每剂药可分两次甚至更多次数。● 怎样带孩子看病孩子身体发育尚不完全,抵抗力弱,稍不注意,便容易生病,及时带孩子看病,是父母亲的责任。那么,如何科学地带孩子看病呢? 首先,不必追求到大医院。虽然大医院的医生多,分科细,医疗设备先进,诊治疑难病准确率高。但是,大医院病人多,病种杂,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就更大,这是不足之处。对孩子来说,大多患的只是感冒、发热、腹泻等常见病,一般的医院都具有诊治能力,而且相对污染少。这样,孩子被传染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同时,近处就医也可免奔波之苦,有利于孩子健康。 其次,父母切勿指名要药,因为疾病千变万化,非常复杂,不要认为用药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若“药不对症,参鹿亦毒”,潜在危险,应十分小心!带孩子就诊时,要将孩子的用药情况如实向医生反映,使医生能更好地“辨证施治,对症下药”,以达“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特别是孩子的药物过敏史(如对青霉素等是否过敏),更应及时提醒医生,以利安全、有效地用药。 再次,尽量减少在医院逗留的时间。医院虽是治病的场所,但也是疾病交叉感染的地方孩子体弱,抗病力差,如果在医院逗留时间过久,必然增加被传染的机会。离开医院,后要注意洗手、洗脸,防止传染。● 预防孩子感冒的十项措施孩子患感冒时哭闹不安,又容易诱发其他疾病,是使父母头痛的一个问题。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做好预防工作,使孩子不感冒或减少感冒的次数。 1、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调查结果表明,常坚持户外活动的儿童患感冒的机会显著少于户外活动少的孩子。 2、衣着要适当:衣服切勿骤增或骤减。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冻着,给孩子穿戴过厚过多,结果常适得其反,更容易感冒。 3、要吃好早餐:吃好早餐,体内产生足够的热量可增加御寒能力。 4、饭前、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孩子吃食物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大人给孩子食物吃,也不要赤手拿,严防经食物传播感冒。 5、尽量保持室温相对恒定:室内温度变化大,可增加儿童患感冒的机会。 6、着凉之后,采取措施:孩子着凉受寒之后,应该马上到暖室或炕上暖和一会儿,同时喝些热茶或热汤或牛奶,如能喝些姜汤则更好。 7、家里有人感冒,立即隔离:家里有人感冒,应不准病人与孩子直接接触,特别是不能面对面坐着,也不可同床睡觉。 8、托儿所有人感冒时,也应隔离:发现有孩子感冒,不能继续入托、入园。如发生较多的儿童感冒,应对孩子活动场所,进行必要的空气消毒,开窗换气、晒被褥。 9、感冒多发或流行时少外出: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也不要到别人家串门,以防止传染。 10、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慢性疾病:据研究,患有扁桃体炎、支气管炎、鼻炎等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容易患感冒。因此,这些孩子平时应该抓紧治疗慢性病。● 能预防感冒的食物有哪些?可预防感冒的食物: 1、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儿童缺乏维生素A是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大诱因。美国科学家认为:维生素A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来取得抗感染效果的。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菠菜、南瓜、红黄色水果、动物肝、奶类等。 2、鸡汤 鸡汤富含蛋白质,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建议喝又热又辣、又有大量大蒜的鸡汤。 3、西红柿 西红柿能起到抵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4、富含锌的食物 锌元素是不少病毒的“克星”。在感冒高发季节,多吃些富含锌的食品,有助于机体抗感冒病毒,因为锌能直接抑制病毒增殖,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吞噬细胞的功能。肉类、海产品和家畜含锌丰富。此外,各种豆类、硬果类亦是较好的含锌食品。 5、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能将食物内蛋白质中的胱氨酸还原成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使人体免疫大军的重要成员——抗体合成的必需物质,故维生素C有间接地促进抗体合成、增强免疫的作用。各类新鲜绿叶蔬菜和各种水果都是补充维生素C的好食品。 6、坚果 一颗小小坚果的含硒量高达100毫克,硒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辣椒辣椒中含特殊物质,能使人体内的抗体呈三倍增长。 7、富含铁的食物 体内缺铁可引起T、B淋巴细胞数量和质量下降,吞噬细胞功能削弱,杀伤细胞减少等免疫功能降低]的变化。而富含铁食物可使上述变化得到纠正,恢复机体抗感冒病毒的能力。此类食品有动物血、奶类、蛋类、菠菜、肉类等。但不宜偏多。 8、酸奶 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喝一杯酸奶能有效预防感冒。 9、牛乳 (一岁以内的宝宝PED不建议给牛奶)牛乳不仅促进体格和智力发育,而求具有防止感冒的功效。研究表明,牛乳含有几种免疫球蛋白,尤以分泌型lgA居多,lgM和lgG含量亦不少,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另外,有一定量溶菌酶、乳铁蛋白、巨噬细胞登免疫因子,对感冒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10、姜糖水 先用红糖加适量水,煮沸后加入生姜,10分钟后趁热喝下可预防感冒。● 婴幼儿腹泻的特点及防治?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夏秋季节发病数量高,得病年龄多在1岁半以下。目前婴幼儿腹泻从病因上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前者可由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感染引起,后者主要是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导致。在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中,以细菌的病毒感染最为多见。下面谈谈由不同原因导致腹泻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1、 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腹泻以夏季发病数量高。在人工喂养时,喂养时所用的器皿和食物很容易被污染,如果消毒不好,就有感染的可能。幼儿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可以导致发病。此外,长期应用大量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也可以引起细菌性腹泻。由于引起腹泻的细菌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 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多在夏季发病,起病比较缓慢,开始轻,逐渐加重。出现呕吐、低热及脱水症状,大便有腥臭味,可有较多粘粹,亦可有便血情况。 *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腹泻多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所致。主要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烧、腹泻和呕吐,大便开始呈黄绿色,3-4天后变成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次数极多,每天可达10-20次,小儿脱水情况严重。 * 霉菌引起的腹泻多并发于其他感染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儿。大便每天3-4次,为黄色稀水便,有的像豆腐渣状,有的呈绿色,泡沫多,带有粘液。 预防细菌性腹泻主要是注意严格消毒喂养婴儿用的奶瓶、奶锅等物。一般奶瓶和奶嘴用水煮30分钟即可杀死所有的细菌。牛奶要煮沸饮用。禁止给幼儿吃在冰箱内放置时间较长的食品及饮料和不干净的食物。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关于细菌性腹泻的治疗,首先要避免滥用抗生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不要将两种或三种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频繁地更换用药。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2、 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秋季,又称为“秋季腹泻”,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急,开始多在咳嗽、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小儿发烧,体温可达39-40℃。发病的当日可排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常有粘液,无腥臭味。小儿脱水比较严重。这种腹泻为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应给以对症治疗或服用中药。 3、 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无季节性,由于婴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很容易发生腹泻。如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食物易在肠道内发酵而造成腹泻。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的喂养,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换食物种类,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饮食因素导致的腹泻不要使用抗生素,只要适当地调整食物的比例和量,停止吃那些不适宜的食品,多饮水,防止发生脱水,大部分病儿即可自愈。 4、 气候因素导致的腹泻。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又易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这些均易诱发腹泻。这种腹泻有明显的气候因素,所以在冬季要注意小儿的保暖和衣服增减,尤其到户外活动要更加注意。夏季小儿的水分蒸发较多,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不要以奶水,同时要有必要的降温措施。如果出现这种腹泻,只要在饮食和饮水上稍加调理即可痊愈。* 米汤可治婴幼儿腹泻儿 口服米汤治疗腹泻,既方便又奇效,特别适用于肠胃功能较弱的婴幼儿。● 小儿腹泻护理和治疗四要点1、给足够的流体以防脱水 从腹泻伊始就要给小儿喂比平日更多的水,能喝多少就给多少,像白开水,自制的糖盐水,口服0RS补液盐。6个月以上的小儿可喂些茶汤、米汤,直到腹泻停止。 专家叮嘱:千万不要给小儿喝高糖饮料、高糖果力、甜茶、汽水等,因为它们可使腹泻加重。2、给足够的食物预防营养不良 遵循少量多餐原则6个月以下吃母乳的小儿继续母乳喂养,但应注意比原来次数多加次,而且喂母乳的妈妈应该少食脂类食物;喂牛奶或奶粉的小儿。在所喂的奶中加相当于平时2倍的温开水;已经添加离乳食品的小儿可给稀粥,烂面条、鱼肉末、少量蔬菜、新鲜水果汁、香蕉泥,适当地在食物中加少许盐。 专家叮嘱:一定不要给小儿禁食,这样会导致脱水和逐渐消瘦,发生营养不良而影响体重增长。 3、加强臀部皮肤清洁和护理 因排便次数增多对臀部皮肤刺激性加大。因此小儿每次便后都要用清水冲洗臀部、会阴,但不要用碱性清洁剂。 对还在用尿片的小儿最好选择一次性尿片。如果用自制的尿片,要选用柔软吸水的棉质布,而且每次用后应用碱性小的清洗剂洗干净。然后清水冲净,晾晒在日光下消毒。 专家叮嘱:对臀部皮肤发红的小儿,可将小屁屁暴露于空气中使其干燥,然后涂些尿布疹膏。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当小儿腹泻不见好转或出现这些表现时要及时就医: * 频繁大量水样便。 * 频繁呕吐、口渴加剧。 * 不能正常进食进水。 * 口服ORS补液盐但尿仍很少,眼窝、前囱下陷,口唇干燥。 * 发烧、便中带血。 专家叮嘱:不要随意给腹泻患儿用抗菌素,最好听从医生的指导。● 宝宝发热时怎么办?宝宝体温一般在375℃以下,如超过这个温度说明宝宝发热,宝宝发热的原因很多,但常见于以下几方面。1、环境温度过高而致的发热 如热水袋、室内生火炉而致室温过高。这种发热只需调整环境温度即可,不需治疗。2、脱水热 在炎热的夏天出生的宝宝,由于大汗、进奶少等因素而发生脱水,随之出现体温升高达38℃~40℃不等,但宝宝一般情况好,精神反应正常,给予喂水或补液后体温会迅速下降,发热很少超过一天以上,称为“脱水热”。这种发热只须补充足够的液体即可。不须采取其他特殊处理。3、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 常分为产前感染、产时感染及产后感染。产前感染(不洁的阴道检查、羊水早破、第二产程延长)及产时感染,一般在产后1~2天开始发热;产后感染一般发生在产后1周左右,常因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脓肿、皮肤脓疱等因素而引起发热。这种类型的发热最主要的是找出发热原因,然后再对症治疗。当发热超过39℃以上时,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擦浴)效果较好,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不使用退热药,切不可滥用药物而发生不良后果。● 小儿发烧少打针有些父母一见小儿发烧,就急着让医生给孩子打退烧针。虽然打针退热快,但也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目前用于儿童的针剂主要是吡唑酮类,如安乃近、安基比林等。这类药物可引起人体虚脱甚至休克,产生药疹、荨麻疹或剥脱性皮炎,并可发生颗粒性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后果。此外,肌肉注射,易引起臀部肌肉损伤感染,甚至导致臀部肌肉萎缩或麻痹等并发症。● 宝宝发烧的处理原则发烧的原因主要是由疾病引起,如:呼吸道感染、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等,因此应适时找出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退烧。若体温不稳定,则表示疾病尚未痊愈,疾病痊愈,发烧即退。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引起父母亲的担心。 定义: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 * 肛温:38℃ * 口温:37.8℃(耳温与口温相同) * 腋温:37.5℃ * 背温:37.5℃ 合并的症状:小儿发烧除了体温上升外,可能会有:* 食欲不佳 * 嗜睡 * 哭闹不休 * 活动力减退 * 昏睡、昏迷 * 抽筋、头部僵硬 * 发紫、呼吸困难 量体温的正确方法:先甩动温度计,使水银下降至三十五度以下。 * 腋温:将温度计放置于腋下,固定手臂,勿令其任意挥动,测量四~五分钟。* 口温:儿童勿用此法以防温度计咬断。 * 肛温:宝宝时期较建议采用此法。 * 背温:将温度计置于背上并平躺测量4~5分钟。 发烧应如何处理: * 减少穿衣盖被。 * 多喝开水。 * 睡冰枕。 * 温水拭浴。 * 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室温26~28℃。 * 勿自行服成药。 * 随时监测儿童体温变化。 发烧若伴有下列情况则应立刻送医。 * 发烧超过38.5℃。 * 活动力差 * 虚弱 * 呼吸困难 * 无法进食、剧烈呕吐 * 抽筋、头部僵硬 * 身上出现紫斑 * 二个月以下之幼儿 * 儿童本身患有严重疾病 * 连续发烧二天以上结论: 父母在儿童发烧时,千万不要过份紧张耽心,除了就医外,尽量维持幼儿的舒适,只要平时具备基本的发烧处理知识,一定可以帮助儿童回复健康的身体。● 小儿发烧要注意保护眼睛麻疹、肺炎、菌痢等很容易在春季感染小儿,引起小儿急性高热。在小儿发高烧时,一般家长往往只会注意孩子的高热情况,而对孩子的双眼紧闭、眼屎增多却不注意,认为这是孩子发热后的必然现象。可这种疏忽大意很可能带来不幸,因为有些孩子高热后,角膜软化而穿孔,会导致失明。 孩子在高热时,体内消耗很大,如维生素A供应不足,加上细菌感染,白眼球就会因营养障碍而发生干燥,继续发展,黑眼球就会变白而混浊,甚至软化穿孔失明。 所以,孩子在发高烧时,家长要经常用干净毛巾擦眼屎,滴些眼药水,以免角膜引起感染。同时,给小孩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增加眼睛的营养,如鸡蛋、牛奶、猪肝、胡萝卜、鱼等。并随时注意孩子的眼睛,发现有不正常的变化,应尽快送医院诊治,千万不要耽误治疗时机,防止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的不良后果。 ● 宝宝肺炎怎样护理? 宝宝肺炎是宝宝期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无典型的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一般情况较差,哭声低、少哭或不哭,吃奶少或拒奶,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呛奶,咳嗽,呕吐或口吐白沫,呼吸浅短或不规则、双吸气、甚至呼吸暂停,很难听到细小湿罗音和捻发音。以下是护理方面的要点:1、得了肺炎的宝宝应置身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室温约22℃~24℃的环境中,并经常在地面上洒水以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由于肺炎时易发生呛奶,所以,在喂奶时应每吸吮4~5口便拔出奶头,以便让病儿休息片刻后再吃奶,这样将会减少呛奶的发生率。由于病儿吃奶少,加之气喘、发热等因素,体内水分常消耗较多,所以,此时应增加喂奶的次数,尽可能地让病儿多吃奶,以增加水分的摄入,防止发生脱水。如已发生脱水,而通过增加喂奶不能纠正时,应予以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2、如体温超过39℃,则可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的同时给予退热药,但应防止因使用退熟药而致出汗过多发生虚脱或脱水热。对营养不良儿或消瘦儿,单用物理降温效果亦很好。另外,病儿衣服应穿得适中,不可过厚而影响散热。3、给病儿喂药应在喂奶前半小时左右为宜,不应在喂奶后马上进行,以防呕吐。五、宝宝护理中的其他问题● 夜间喂奶应避免的危险忙碌一天的妈妈,到了夜间,特别是后半夜,当宝宝要吃奶时,妈妈睡得正香,朦朦胧胧中给孩子喂奶,很容易发生危险,尤其是躺着给孩子喂奶,就更容易发生意外。 夜间喂奶和白天喂奶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点有以下: 1、光线暗,视物不清,不易发现孩子皮肤颜色,不易发现孩子是否溢奶。 2、妈妈困倦,容易忽视乳房是否堵住孩子的鼻孔,使孩子发生呼吸道堵塞。 3、可能会躺着给孩子喂奶,妈妈处于朦胧状态,孩子含着乳头睡着了,这时有能发生乳头堵住孩子的鼻孔而造成窒息,也有可能溢乳而发生窒息。 4、妈妈怕半夜影响其他人的睡眠,孩子一哭就立即用乳头哄,结果半夜孩子吃奶的次数越来越多,养成不好的夜间吃奶习惯。 从以上几点来看,妈妈应该象白天一样坐起来喂奶,喂奶时光线不要太暗,要能够清晰地看到孩子的皮肤颜色。喂奶后仍要竖立抱并轻轻拍背,待打嗝后再放下。观察一会儿,如安稳入睡,关掉亮灯,但是,一定要保留暗一些的光线,以便当孩子出现溢乳时及时发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不幸的事例:刚刚出满月的孩子由于溢乳导致窒息死亡。只是一点的疏忽,给宝宝过满月,妈妈很累,晚上宝宝要奶,妈妈朦胧状态躺着把乳头送到孩子嘴里,不知过了多久,妈妈听到孩子叫了一声,没有开灯,室内很黑,妈妈懒了一下没动。但不知为什么,妈妈似乎在睡梦中惊醒,突然下意识地摸一摸孩子,孩子一动不动,打开灯,孩子青紫,抱起来向医院冲去,一切都晚了,孩子呼吸道被奶堵得满满的,窒息死亡。 这样的事例还不止这一个。这是写给新手妈妈看的,新手妈妈能受这样的刺激吗?最后我还是决定写它,意外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妈妈们知道有这种意外的可能,就会加倍的小心,就会避免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因为,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如果发生就是百分之百了。● 哄宝宝睡觉的几种错误方法摇睡可能造成“脑轻微震荡伤综合征”。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未发育成熟的大会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荡伤综合征”,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陪睡对宝宝独立人格的形成不利。从宝宝一出生,就应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宝宝,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因为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的依赖心理,严重者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通宵亮灯睡觉不仅影响宝宝的睡眠还可能增加患近视眼的几率。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的调节能力较差,卧室内通夜亮着灯,势必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减慢发育生长速度。 ● 婴幼儿疫苗注射前后须知(这可能更适合在国内)注射前的注意事项 带宝宝去打预防针之前,您可得先作一些准备动作,免得白跑了一趟或是错过了注射时间。1. 电话预约 去打预防针之前,应先查询确定医院诊所或卫生所(室)每周的哪一天,有办理预防接种及注射的项目,再依宝宝注射的种类按时前往,在施打疫苗之后,应按照医师或护士预约排定的下一剂疫苗接种时间前往注射,若宝宝当天有任何状况不适合施打疫苗,应再和接种单位查询下一次的接种时间,免得白跑一趟。 2. 详知宝宝的生理状况 另外如果宝宝平常不是由父母自己带养照顾的话,在施打预防针之前,应该询问清楚宝宝的状况,才不会造成医师诊断上的困扰,对宝宝也不好。父母在平常的时候,可以多多注意宝宝的发展情形,将全民健保手册内的家长记录事项表格填一填,作为医师诊断时的依据。 各种疫苗的注射有其应注意的禁忌,父母们应注意做好宝宝生理状况的评估事项,例如:过去一年内注射同类的疫苗之后,宝宝是否有抽筋或休克的现象发生;目前有无身体不适的情况,包括发烧、服用特定药物……等。 3. 带齐证件 要准备的东西包括:宝宝的预防接种记录卡、全民健康保险手册、挂号证(到医院看健儿门诊者)、B型肝炎防治手册、户口簿(后两者为注射B型肝炎时所需要的)。 注射后的照顾 经过完整的事前准备,以及如期顺利的施打疫苗之后,可别以为就此大功告成了。在疫苗注射之后,各种疫苗都可能有一些轻微的副作用发生,发烧、注射的局部部位会有肿胀、发红、结硬块等些微反应是常见的症状。一般而言,打完预防针之后仍可照常洗澡,不需要过度忧虑;而注射部位若有红肿的情况,可施予冰敷;不论在何处施打疫苗,在打完预防针之后,一定都会有医护人员为家长们做卫教的工作,家长们亦可主动的索取“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单张,带回家仔细研读,并交给宝宝的主要照顾者一份,好让他帮您注意宝宝的情况,一有异常的现象如:高烧不退、活动力降低或注射部位红肿不退,都应尽速求医。 疫苗注射是为宝宝的健康把关,提供一份保障,预防重大疾病于未然;另外亦可借着预防疫苗的各阶段注射,观察注意宝宝的发展情形与生理状况,不啻是疫苗注射所发挥的另一个功用,父母们有何理由忽视这项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关卡呢? ● 警惕童装杀手医疗专家研究表明,孩子穿了游离甲醛超标的服装后,轻者会发生皮肤过敏,出现红肿、发痒等症状,重者连续咳嗽,继而引发气管炎等病症。专家提醒,选择童装时必须注意,做到一买、二闻、三洗、四观。 一买:甲醛主要来自廉价的染料和助剂,因此不要给孩子购买进行过抗皱处理的服装,尽量选择小图案的童装,而且图案上的印花不要很硬,也尽量不要购买漂白过的童装。 二闻:闻闻童装上是否有股刺激性特别浓重的气味,由于经营场所一般面积较大,有时气味难以闻得出,那么拿到家里就容易判别得出了。 三洗:甲醛往往比较容易溶解于水中,为预防万一,童装买回家后,最好先用清水充分漂洗,不要迫不及待给孩子穿上新衣服,以免误事。 四观:给孩子穿上新衣服后,如出现皮肤过敏、情绪不安、饮食不佳、连续咳嗽等症状,应考虑可能是甲醛惹的祸,要尽快到医院诊治。(诸达鹤)● 如何让宝宝安度夏秋之交宝宝白天在幼儿园是最让妈妈惦记的,生怕由于各种原因而生病。我们请启明双语幼儿园的董园长以自己多年的经验,提醒年轻父母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宝宝提高在幼儿园的健康水平—— 1、宝宝的衣 * 给宝宝穿纯棉、真丝或麻质衣服,吸汗而不刺激肌肤;不要穿化纤质料的衣物; * 宝宝的衣物应每天换洗,保持爽洁; * 衣服、裤子应较为宽大,利于通风。 2、宝宝的食 * 帮助宝宝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多饮凉白开、绿豆水,最好不喝甜饮料; * 饮食不宜过于油腻、辛辣,多吃清淡食品; * 生吃的蔬菜瓜果需在淡盐水里浸泡45分钟以上(以除去表层残留的农药成分),然后洗净食用; * 养成饭前用肥皂洗手的习惯,切断细菌的传播途径; * 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喝冰水; * 吃冰淇淋要适量,一次不要吃太多; * 多吃水果,但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应稍放后再给孩子吃,以免刺激肠胃。3、宝宝的住 * 适当延长幼儿的午睡时间; * 不要长时间在空调房间滞留,空调室温应在27℃~28℃左右,可开一扇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 每天洗头、洗澡,洗时可在水中加几滴花露水(防蚊驱虫)。4、宝宝的行 * 户外活动注意防晒,不在阳光下长时间玩耍; * 为幼儿提供玩水环境; * 身体大量出汗后,不要在空调或电扇前近距离直吹; * 身上有汗时不可用冷水擦身或冲凉降温; * 如果出现外伤,应及时清洗、消毒伤口。 如果孩子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如有的孩子出现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易怒、爱发脾气等,应注意观察、耐心询问,用轻柔的语言、亲切的动作了解他们的难处,帮助解决,使他们逐渐稳定下来。● 20个月应重点开发哪些智力根据实验研究表现:2-3岁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4-5岁儿童通过朗诵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4岁以内是儿童形成开关感知觉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以情绪和感性为主,以后才是以知识为主。因此父母对孩子应以进行感知训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观念的培养为主,不要过分强调文化知识教育,更忌急躁,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讲究科学,不能超越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然而,对孩子的启发,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带领孩子上公园,进大自然,游玩时,可运用自然景物及人文景观中丰富有趣的知识,如昆虫、植物、名胜古迹等,采用边游玩边观察,边讲述以故事的形式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激发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孩子提问的好习惯,为入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相比之下那些家长不顾儿童的特别拔苗助长,一味地让孩子读英语,背古诗,做算术,0岁识字,三岁扫盲,并不可取。但担心孩子太小,怕用脑过度也是错误的。三岁孩子的大脑已达成人的80%,是智力发开的关键时期,孩子大脑在丰富的环境和合理的引导等外来刺激下,脑细胞反获得急恰在此时生长,开始工作,并逐渐发育成长,成熟。因此对三岁以前的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有利于智力的启迪.● 幼儿“学舌”好处多多一些上幼儿园的孩子,回到家里以后,往往愿意向父母讲讲自己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也就愿意“学舌”。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看,儿童语言的发展,经过理解语言的阶段以后,就进入了语言活动阶段。孩子“学舌”就反映了他们说话的需要。他们把在幼儿园里的所做所想对父母讲,也时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父母认真听了,孩子更愿意亲近,热爱父母,两代人的感情会随之增进。孩子“学舌”,可能讲自己感到高兴的事,使他处于愉快之中,保持着愉悦的心境,这对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孩子不高兴的事,也抒发了内心苦闷,家长可从中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孩子“学舌”的时候,也是心里最活跃的时候,他回忆一天的活动,会选用尽可能完整、尽可能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这对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