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所造之英雄”——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

一个难得的机会,生活在异国。享受异国风情之余,尝试用自己的眼睛看清这个世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读《李鸿章传》,就是读一部晚清史和一部割地赔款史。

李鸿章生于安徽合肥,中年得志,依靠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战功异军突起,扶国势衰微的满清政府苟立于帝国列强,并取代恩师曾国藩成为满清政府中的汉人第一人。

李鸿章从政以来,主要做了四件大事:平定平民起义、建立新式军队、兴办洋务运动、开展外交活动。以下分而评述:

平定平民起义:战绩卓著,内战内行。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蹂躏全国之半,东南名城,相继陷落”,并定都南京,和满清政府成分庭抗礼之势。为平定太平天国,满清政府先用八旗兵,后用曾国藩的湘军,同时太平天国内部也出现了自相残杀局面,但是江南战局仍处于胶着状态。最后,李鸿章受曾国藩之命组建淮军,并逐渐取代湘军成为主力,仅用一年的时间先后攻占上海、苏州、嘉兴、常州等地,平定了吴地,并击溃太平天国主力李秀成的部队,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做出巨大贡献。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捻党再起,李鸿章领导的淮军携余勇又先后平定了东西两捻。内战内行,但毕竟属于“窝里斗”,摆不到台面的。

组建新式军队:任人唯亲,外战外行。在平定平民起义过程中,李鸿章的军队逐步接受西式武器的装备。在攻城略地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李鸿章深切认识到西式武器的厉害。因此,李鸿章进入中央政府后即以淮军为主力组建新式军队——北洋海陆军。至中日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拥有主战舰4艘、防守舰12艘,实力远在日本海军之上。中日战争开始,北洋军队频频坐失战机,还出现平壤守军叶志超临阵逃脱,并谎报胜仗的笑话。中日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中尽管出现了邓世昌、林永升等宁死不屈的英雄,但毫无章法的指挥系统在日本海军强大攻势下土崩瓦解,最终北洋海军损失了5艘军舰,并在后来的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尽管如此,北洋军队仍是后来的新式军队的主要班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直系、奉系和皖系三派北洋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主导了二十世纪最初20多年的中国历史。

兴办洋务运动:官督商办,中饱私囊。在组建新式军队的同时,李鸿章主导兴办洋务运动,包括交通(电报、铁路)、矿业、工业、商业等,还派大量学童留洋。可以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的第一功臣,其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江南机器制造局是现在的中船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大国企的前身。但由于李鸿章深厚的官方背景,其兴办的工业基本上采取官督商办的模式,并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同时,利用兴办洋务运动的机会,拥有大量企业的股份,并借机侵吞“国有”资产,积极敛财。

开展外交活动:割地赔款,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办外交以天津教案为首。”其后,先后办理的重要外交事件包括:(中法)安南外交、(中日)朝鲜外交、甲午外交和八国联军外交。除了中法安南外交因法国内乱有所胜绩外,其他可以用一败再败、割地赔款来描述。中日之间关于朝鲜地位的《天津条约》是李鸿章自己种下的苦果,最终酿成了《马关条约》的大祸。李鸿章的外交开了很多先河:为了赂俄以制日,与俄罗斯签订《中俄密约》,首开“租借地方”、“某地不许让与他国”和“代造铁路”等先河。李鸿章最终的死也与俄罗斯大使催促其尽快签订关于满洲地位的条约有关。

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国势衰微则人人得而欺之。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频频割地赔款,好像国土不是自己的,“弃之如敝履”,李鸿章不过是那个可怜的签字代表而已。李鸿章办外交是失败的,究其原因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也。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评价:“李某才大心细,劲气内敛”。李鸿章经历了官场的数次大起大落:由于汉人的背景,李鸿章曾数度被满清政府解除实权,但凭借其“心细”和“劲气内敛”,最终有走上了前台。

李鸿章受曾国藩影响很大,其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常胜军首领戈登曾对李鸿章说,“中国今日如此情形,终不可以立于今后之世界,除非君自取之,握实权而大加整顿耳。君如有意,仆当执鞭效犬马之劳。”“鸿章瞿然改容,舌挢而不能言。”

李鸿章鞠躬尽瘁之精神:中日马关期间,李鸿章遇刺,“中左颧,枪子深入左目下,一晕几绝。”但“鸿章懔然曰:‘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

李鸿章于世界影响之影响:晚清以来,汉人帮派实力逐渐成长,现有曾国藩,后有李鸿章。“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直至晚年,李鸿章游历欧美诸国,还受到隆重接待。

但是,正如梁启超所言,李鸿章“以中上之才、遇无上之机,因得功成名就”,“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我理解,按梁启超的说法,造时势之英雄应有叛逆/革命的精神,并开创性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百年来,按此标准的大英雄可能不过3-5个吧。

因此,梁启超说,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