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地图上旅行

魁北克人是加拿大人中的异数,近半数公民赞成独立,年轻人尤甚。每年6月24日的”国庆节” ,只要你到亚伯拉旱平原,便立刻能感受到他们要求独立的狂热气氛,”魁北克万岁!”的口号一呼百应。魁北克人还有高非婚同居率,高分居率以及公开的同性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8 地图上旅行

1932年秋天,我已是四年级学生了。我们增加了地理课。姐姐把她的一本《中国分省地图册》给了我。地图册里的第一图是世界地图,第二图是中国地图,以后才是一个省一个省的地图。在世界图上中国只有我那块橡皮那么大,在中国地图上陕西省有两块橡皮大,在陕西省的地图上,榆林只不过是个句号。多好玩呀!我把全世界都装在我的书包里了。

我在地图上找妈妈从湖南老家到榆林来所经过的地名,一个个都找到了。我就在地图上“旅行”起来。这是很有趣的游戏。从宁乡出发到长沙,坐船经过洞庭湖,入长江到汉口,乘京汉铁路的火车到石家庄,换乘正太铁路的火车到山西的榆次,在榆次雇骡轿经汾阳过黄河就到达榆林了。我想把这条路线标出来,但我舍不得把地图册画脏。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比着地图册画一张中国地图,只标出需要的地名,用红铅笔连起来,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路线图。成功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想起了父亲从湖南到兰州然后出国的事来。于是我在地图上随心所欲地设计出一条旅行线。我想:从兰州出发应该经过甘肃走廊到新疆,极有可能是从伊犁出境。国外的路线我不会画,我找到了满洲里。从满洲里回国有的是火车可坐,一直坐到天津,我踌躇了,该怎么走呢?是走津浦线转陇海路再转京汉路好呢?还是先到北京直接乘京汉路火车南下好呢?我觉得应该先到北京。我知道北京是中国最最了不起的地方,当然要先去游览这座历史名城。

“地图旅行”真是太有趣了,我想到哪里就可以到哪里,爱坐火车爱乘船随意选择,我眼前就会出现许多奇奇怪怪的画面,甚至是我都不曾见过的画面。于是我画地图的热情有增无减。我有充分的时间画,一省一省地画,差不多把地图册上的分省图都画了一遍。这样就消磨了我过多的闲暇和剩余的精力。我的脑子里也深深地刻印了磨灭不掉的地图,这竟是我享用一生的知识财富。

我喜欢到图书馆去看书。我们每周有两次机会,由级先生带着到图书馆去,坐在比乒乓球台子还大的桌子周围,桌子上堆着好多《儿童世界》画报和《小朋友》杂志。我当然早不看《儿童画报》了,《小朋友》上有小故事、有诗歌、有笑话,很有趣。不过拣来拣去,有意思的都看完了,没意思的也看了一些,很难盼到一本新出版的《小朋友》。我只好去借《小学生文库》里的书,那是有几百册一套的书,有的是可看的。但是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不能带出来,借的手续还很麻烦,借到手看不了几页,一节课的阅读时间就过去了,恋恋不舍地去还书,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一天放学回家,路过万佛楼的时候,发现那儿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我兴致勃勃地走了进去。那是一间店面,靠墙立着五六个书架,只有两个架子上排列着书,都是些经过修补粘贴起来的旧书,管理员是一位老人,解释说:书都是捐来的,以后慢慢的书就会多起来的。我问:“书能借出去吗?”他说:“当然能。”他拿出一个用纸捻儿装订的毛边纸簿子来说:“借什么书,在本子上写上书名,借书人的姓名和日期就行了。”我问:“凭什么借呢?”老人仁慈地拍拍我的肩膀说:“就凭你这个人。”我说:“不怕我不来还?”他反问道:“你能不来还?”我笑了说:“当然不会。”他说:“那就对了,就凭你这句话,我就借给你。”我连忙向他鞠了一躬说:“谢谢老人家!”他笑呵呵地说:“不用谢,去看看吧。想看哪一本?”从这一天起,我就经常出入这个小图书馆,每次还书借书我都要向那位老人鞠躬,我是真心感激他对我的信任,感激他满足了我的愿望。许多章回小说都是从那个小小的图书馆借出去看的,包括《西游记》、《水浒传》等。

书看多了,脑子里的故事多起来,总想讲给别人听。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常常给那些跟我一道儿走的同学讲。黄洁是听我讲故事最多的一个同学。他常常到了家门口也舍不得回家,跟着我继续听下去,一直把我送到家。我说:“且听下回分解。”他不依不饶地缠着要我讲,其实我也正讲在兴头上,不愿意中断,就跟着他往回走,再把他送回家。这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俩也最要好。

有一个下雨天,课外活动时间也不能到院子里去玩儿,级任王先生提议讲故事,他问:“谁会讲故事?”同学们指我,先生就叫我给大家讲,像先生讲书一样站在讲台上讲。我有点不好意思,一紧张,不知道该讲什么好。黄洁嚷道:“就讲打蒋门神。”因为他正听到“快活林”那一段。我照着黄洁的意见往下讲。一讲起来就不觉得不好意思了,讲得有声有色。先生也像学生一样坐在我的位子上听。居然谁也没听见摇放学铃。直到校长胡镜川先生路过,发现我们班的同学还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很奇怪,推门走了进来。我看见胡校长进来了,不由得一吐舌头闭了嘴。先生这才站起来解释:听故事,没听见铃声。胡校长笑着说:“以后再讲吧,先回家吃饭去。”从那以后,只要有机会,先生就叫我给大家讲故事。

 

 

 

©郭锦文 2009

(转载、出版需经作者书面同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