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摄——卖国的佛教修行情结,附『菩萨摩訶萨布施国土善根回向』

布施摄——卖国的佛教修行情结,附『菩萨摩訶萨布施国土善根回向』


佛教作为印度文化的一支,虽然在现实当中被印度淘汰了,留给印度的是耻辱和痛苦的回忆。但是随着佛教在中华大地的兴起,已被国人当做了中国文化而顶礼膜拜。《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所载的刀枪不入,水火不焚,驱灾避祸的故事在中国有大量的感应的故事流传,忽悠的义和团的儿女们去用实践佛法的高深。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薪火相传的原因和美德。但是我们如果用错了思想工具,结局却是不好的。而且,因为吃了亏,自尊心受了打击,不是去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是怨恨别人,抱残守缺,是始终阻塞中华民族进步的一种实力。对比西方的态度,敌不过他就加入他,不知是那个更优秀?

佛教的戒律除了三皈五戒十善,沙弥戒,比丘戒,优婆塞戒(在家居士戒)等戒律外,还有更重要的戒律就是就是大乘菩萨戒。

大乘菩萨戒的核心总结一下就是四摄和六度。

四摄是指:
1, 布施摄;
2, 爱语摄;
3, 利行摄;
4, 同事摄

佛菩萨教化众生,有折服、摄受二个方法。对刚强难化众生,好言不听,善法难调,必须用威严折服,使他们知所畏惧,才能离恶向善,所以有内本慈悲,外现威武,金刚怒目的大威德相,这是对顽强众生的一个方便方法。好比父母对不听话孩子的严厉责罚,目的是希望他好好向上,直到他们肯听话,还是用摄受方法的。
  四摄的“摄”字有导引、摄受之义,“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摄受众生时所应坚持的四种方法便
  第一,布施,有三种施:①财施,以金银、财宝、饮食、衣服、医药等物惠施众生,这叫外财施;以体力脑力,施舍他人,这叫内财施。②法施,顺应人们的请求,将佛法道理讲给他们听;将佛经印送给人看;或将自己礼诵修持功德回向众生,这都是法施。③无畏施,对疾病者,施与医药;对迷路者,指明方向;对冤仇者,调解道歉;对受灾者,解救危难等等,凡促使世界和平,社会安宁的,都叫无畏施。
......

以下再谈六度。度字,含有济渡、转化之义。
  印度梵文是“波罗密多”意思是到彼岸。亦即:能度过生死苦海,到快乐的彼岸。六度就是使人度过生死苦海的六种方法。
  这六种方法就是:一、布施度悭贪,二、持戒度毁犯,三、忍辱度?恚,四、精进度懈怠,五、禅定度散乱,六、般若度愚痴。
  一、布施
  布施就是以福利恩惠施舍给别人,《无量寿经》上说:“布恩施惠”叫做布施。布施可以分为三种:
  ①财施:就是把金钱财物施舍给别人,譬如我们解衣推食,慷慨解囊,或济助穷人,或供人急需,都叫作财施。又替人出力做事也是财施。
  ②法施:指人格上的启发,学问上的指导。能多把佛法的道理说给别人听,如讲经,赠送经书等等,使人能够得到做人处世的正确方法,都叫法施。
  ③无畏施:指解救他人的患难,使人免除恐怖和不安。别人遭遇不幸,我们好言相慰,并帮助解决困难,济危救急,在苦闷、沮丧时,鼓舞他的勇气和信心等。这都叫做无畏施。
  布施应该从慈悲心出发,欢欢喜喜的舍施,不要有我是能施的(产生优越感)你是被施的(轻贱感),以及计较所施的财物数量多少,值价贵贱等等。甚至还想得到报应,或要人家用种种方法感谢你。这样都是不对的。
......
《附录 到寺庙探索长寿秘诀》


附录:
云何为『菩萨摩訶萨布施国土善根回向』

标题:云何为『菩萨摩訶萨布施国土善根回向』 众所周知:『施』者,梵语檀那Da%na,离悭惜而施与他之义,谓修行之人,若遇贫穷之人来乞之时,须食与食,须衣与衣,乃至卧具医药,随其所欲,皆悉施与;因施获福。又『善根回向』者,谓菩萨以种种修行善根,皆悉回向无上佛果菩提,普及法界众生,故云善根回向。至于云何为『菩萨摩訶萨布施国土善根回向』?依《大方广佛华严经》开示:菩萨摩訶萨为求法故,为法难得故,能捨大地四海国土,大小诸城村邑丘聚,国土丰乐人民炽盛,园林浴池华果繁茂,如是种种无量庄严,天下太平无有怨敌,金银宝藏妻子眷属皆悉能捨,于不坚固中求坚固法。饶益一切诸众生故,令一切众生得佛无碍清净解脱萨婆若道,如大势妙德菩萨、胜趣王菩萨如是等无量菩萨摩訶萨,为求正法故,乃至一句一味,五体投地敬礼顶受,正念三世诸佛勤求正法。于正法中心常欣乐,修习诸愿求离贪法,捨离世间帝王自在之法,乐求无上法王自在胜法,不念不著一切世间,以离世法自长养心,远离一切世间恶语,寂静安立诸佛所住。菩萨摩訶萨为求正法,以施四天下大地国土,所摄善根回向众生(一)令一切众生,悉能捨离内外所有。(二)令一切众生,能捨一切心无中悔。(三)令一切众生,不惜身命资生之具,常求正法。(四)令一切众生,悉得法利,断除无量众生疑惑。(五)令一切众生,常乐正法,于诸佛法得深法爱。(六)令一切众生,能捨身命世间自在,乐求佛法大心,修习无上菩提。(七)令一切众生,恭敬尊重诸佛正法,能捨身命究竟正法。(八)令一切众生,护持佛法,修习如来难得闻法。(九)令一切众生,悉得诸佛菩提明照,毕菩萨行不由他悟。(十)令一切众生,于诸佛法而得自在,拔出疑刺心常清净。由此观之,如是『十种』,即为菩萨摩訶萨为求难得法故,布施国土善根回向,令一切众生知见满足。何以故?盖诸菩萨先于有情,随力多少,施作恩惠。或施所须,或济厄难,或除恐怖,或会所爱,或离非爱,或疗病苦,令得安乐。彼诸有情,深知恩惠,欲报德者,菩萨尔时,劝令修善,以受报恩。告言:「汝等非余世财来相酬遗,为大报恩。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广说乃至受持净戒;如是乃名大报恩德。」菩萨如是于诸有情,先施恩惠,劝讚修善,名大报恩。由此方便,令他于善,精勤修学,是故名为『菩萨摩訶萨施时善根回向』。
总而言之,布施为佛弟子应有之德行,六度、四摄都以布施为首。小乘虽以自度为主,然亦深重布施之修行。由布施程度之深浅,可为佛弟子对于佛法有无深切认识之测验。举凡对佛法有深切认识者,对财物布施无不量力而行。布施是一种牺牲,能把自己所有之财物施于人,或献出自己精神生命去成就他人;布施是顺于无常、无我之真理,故能大心行施之人,对佛法之正理最易契入。学佛有自利行与利他行二种,布施是利他行中最显著之表现。换言之,人人随时随处都有布施之机会,只要有牺牲自我、同情他人之心,尽其在我,固不限于家财无尽方可行布施,布施到没有任何东西不可捨,施捨之后,不但不计酬报,亦无一点悔意,至此地步,可算是『三轮体空』之具足布施。愿与诸仁者共勉之!2007年9月23日星期日
妙音书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