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那一幕,永世难忘》放到网上后,许多朋友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此,我深表谢意。
那是一个多年前听来的故事。对回忆录、口述历史的真实性,我想大多数人都有体会:几乎没有不灌水的。而转手记录者,更加难免添油加醋。左丘明如此,司马迁如此,班固如此,司马光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则愈发不能免俗,明眼人不难从中看出加工痕迹。当然,故事的基干不是虚构的。
这种事情,这种人,我相信即使在文革荒诞年代也是极个别的,不具普遍性。它的意义不在于故事本身的骇人听闻,而在于从中反映出来的人性问题。
很多回忆,很多文学作品都描写过,一个人,一个新兵,初上战场,会害怕,从心底颤抖,不敢杀人。而杀戒一开,很快就会杀人如麻,杀人不眨眼。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转变?有自保意识,你不杀人,人杀你。有仇恨,眼看身边战友受伤死亡,谁能无动于衷。普通百姓,口角打架,也会一心置对方于死地吗?除非精神有问题。军人则必须“狭路相逢勇者胜”,习惯“刺刀见红”,出手即点死穴。战争这种特殊环境模糊了人们的道德意识,颠倒了是非观念,淡漠了罪恶感,培养了暴力、杀心、戾气、狂躁,自己不受约束、却习惯强制别人,蔑视他人等等非正常心态。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们,对血腥、死亡既司空见惯,又印象深刻。很多人会经常做噩梦,喜欢强刺激,醉心打仗,贪杯好色,脾气暴躁。我见过一些老军人,对子女都动辄棒打脚踢,对他人可想而知。拍桌子摔板凳,小菜一碟;瞪眼睛爆粗口,英雄本色;意见分歧,唯我独尊,不然你死我活。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历次运动波澜的主要推助者,大量冤假错案的炮制。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彭德怀的烈、林彪的怪、罗瑞卿的狠、黄永胜的色、许世友的酒,以及其他许多军人的种种行为。可以这样说,经过战争熏陶的人们,其人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扭曲。无论是义战,还是非义战,结果都一样。老子说过,“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骑马打猎尚且如此,战争对人就更加不祥。“兵者,不祥之器”。其所以不祥,不仅仅在杀人上。“兵者诡道”,所谓“诡道”就是违背常理。从战争中总结出的兵法,只能适用于战争,一旦推广到其他范围,则是对人类道德的彻底颠覆,全盘否定,是对丑行劣迹的褒奖,是战争罪行的夸耀。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哪一条是可以在正常环境中光明正大摆到桌面上的?不幸,国人对兵法的偏爱又是超乎诸国老外之上的,各行各业都津津乐道兵法的活学活用。它对人心的荼毒,对人性的误导,至今还缺少足够的估计。四九年后,共产党的错误中,由军人和从军人转业的干部亲手制造的占大部分。不能不说战争血水对这些人的喂养有很大关系。它告诉我们,领导资格的认证、精神疾病的界定,应该充分考虑是否参加过战争。就算是保卫国家的英雄,也宁肯以高薪豪宅供养起来,而绝其参予政治之路,不管他退伍与否。这样对个人是大惠,对国家是大福,对百姓是大幸。
那位连长不幸是一个被战争扭曲,始终没有复原,病入膏肓的人。他是战争的英雄,也是和平的恶魔。假如早早供养起来,不让他管理人事,也不会死于非命。受他迫害的知青令人同情,而他本人在让人痛恨之余,会令人感慨他也是战争的被残害者之一。
我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探讨战争与人性问题。因为它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中发挥过太多恶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