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完美人生

人不如树,树不如路,路不如山,山不如天----老家农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红楼到佛院 --------- 林妹妹的完美人生

还是喜欢把她唤作林妹妹,因为她演的这一个角色,形神兼备,成了无人超越的经典,经典巨著里的经典人物,她自己的外形气质,就如同是为了这个角色而生。

如果说经典意味着别人无法超越,那么就连她自己也不能超越自己。之后的她又演过一个角色 ---- 《家 春 秋》里的梅表姐,一个民国版的林妹妹而已。

之后她去做了广告这一行,成功,却不张扬。

那时候也不流行炒作,虽然也有人不由自主地炒作,可她没有。彻底地从大众的视野里退出,专心致志地做回一个普通人。我想做广告这一行,对她,和作别的什么都一样,不过是谋生而已。不过做了,也就做的一心一意。

只记得一次在电视节目里见到她,当年的瓜子脸圆润了好多。多了些凡尘烟火的气息,可是那眉眼之间还有些目下无尘的神气。做的是张越的《半边天》节目,讨论的是“娶林黛玉还是娶薛宝钗”的话题,在场的观众嘉宾几乎一边倒,谁都觉得宝钗才是当之无愧适者生存的大众情人,至于林黛玉,客气点的说她是曲高和寡,直接点的就猛批她的敏感刻薄 ---- 一句话,不适合现代社会!

她坐在那里,或许是无意识的,带上些林黛玉式的浅笑。她一定不喜欢自己心爱的角色被人这样评论。但是她努力保持着平和客观,并不是把自己作为林黛玉的替身而为之辩护,她的每一句话,都是她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深深理解和认同,是对于林黛玉的至纯至真的深深赞赏和追求。

她似乎很理解林黛玉的寂寞 ----- 无论是在大观园里还是在此刻的演播室里。对此她处之坦然,娓娓而谈,但我们也分明听出来她的鲜明立场和坚持。她说林黛玉是一个点,是一种境界,人们只有在生活和思想达到了这个点,或者这种境界之后,才会理解林黛玉,欣赏林黛玉。

(或许还有她没有说出来的,会“娶”林黛玉?)

我想起 60 年前丰子恺在一次演讲中提起他的师父李叔同先生的出家时说过的一段话,大意是:

…… 我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 ( 或无力 ) 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语出一辙,她就是在精神生活的高度上理解了林黛玉作为一个文学艺术形象的全部内涵。而此后的她又走的更远,终于和李叔同先生殊途同归,走向一个更高的层面。

那次节目给我的另外一个印象是:她不等同于林黛玉。虽然她是因饰演这个角色而被邀请,从头至尾也在孤单又倔强的为林黛玉辩护,但我们还是从中听出了她作为陈晓旭自己的思想和风格。作为一个现代女性,一个商界强人(呵呵,大概她自己不会喜欢这个称谓吧),她对现实人生也有很深的理解和体会,对平常人的感受和心态也非常的体谅和宽容。总之她是入世的,也是清醒的,就是在这样踏实的生活状态之下,她还能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自己的独特审美,正是这种入世的姿态增加了她的个人魅力,也增加了对周围世界的影响和感染的力度。

如果说她与红楼之间还有什么宿命,那就是她以林黛玉的纯净作了一个底色,一个起点,然后为自己的精神世界,灵魂之旅画了独特的一笔。

再以后就很少听到她的消息,直到看到她出家的新闻,以及相关报道的她常年向佛的一些善举。

她以宗教作为人生的归宿看似出人意料,其实从前面的回忆里我们也渐渐不再吃惊。正如丰子恺先生总结的,与林黛玉的结缘是她们在精神世界的共鸣,而皈依佛门却是陈晓旭自己走向了灵魂境界的自由。

长期的唯物主义教育,宗教在中国始终是一个模糊的地位,尤其是佛教,其博大精深的教义被掩盖在求菩萨保佑的缭绕香火之后,人们已经习惯了烧高香发大财消灾避难的功利性追求,忽略了宗教作为人类的心灵慰籍,精神家园的首要属性。出家也似乎是普通人消极避实的借口,或者走投无路的无奈选择。从当年的李娜,到今天的陈晓旭,人们始终在猜测,他们是否为情所伤,或者生活受挫,抑或恶疾缠身,很少人相信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人生选择。

出国这些年来,习惯了看到宗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论是基督教也好,还是佛教,很多人以此为精神寄托,而宗教本身也在积极主动地关心现实生活,尤其是注重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精神困扰和疑惑,引导人们依靠宗教的精神力量来克服物质生活带来的压力,体验心灵的平静和幸福。

而在中国,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链接,缺少以宗教的大智慧来疏导日常生活中的小困惑,以宗教的大慈悲来抚慰普通大众的小纠结,引导人们走向宁静祥和和的精神家园。

从陈晓旭出家前后的言行来看,她似乎也是领悟了佛教作为宗教的伟大力量,以淡出尘世的姿态为自己寻找到了 人生的归宿。她以自己的行为彰显出佛法的智慧和引力,应该说使更有价值,这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二十年前的一个经典形象,至纯至真,至情至性,她的演绎,不是“入骨三分 ”, 而是那灵魂气质里都透了三分。

二十年后她又再次吸引我们的视线,青丝落地,献身佛门,非有大智慧,难得此小解脱,真是至善之举。

一个美丽的女孩子,演过自己挚爱的角色,做过一件成功的事业,终于又了却一桩心灵的夙愿。也算是了无遗憾,佛家讲的,也是无量的机缘。

我们是槛外人,在此只有深深祝福:阿弥陀佛,善始善终。

2007 年 3 月 14 日于悉尼      
                                                      

后记:2008年5月13日,陈晓旭病逝于净土佛堂。善始善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