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 以赛亚书33章

毁灭者

以赛亚书卅三章一至十二节

        1祸哉!你这毁灭人的,

        自己倒不被毁灭;

        行事诡诈的,

        人倒不以诡诈待你。

        你毁灭罢休了,

        自己必被毁灭;

        你行完了诡诈,

        人必以诡诈待你。

        2耶和华啊,求你施恩于我们;

        我们等候你。

        求你每早晨作我们的膀臂,

        遭难的时候为我们的拯救。

        3喧嚷的响声一发,众民奔逃;

        你一兴起,列国四散。

        4你们所掳的必被敛尽,

        好像蚂蚱吃(原文是敛)尽禾稼。

        人要蹦在其上,好像蝗虫一样。

        5耶和华被尊崇,因他居在高处;

        他以公平公义充满锡安。

        6你一生一世必得安稳—

        有丰盛的救恩,

        并智慧和知识;

        你以敬畏耶和华为至宝。

        7看哪,他们的豪杰在外头哀号;

        求和的使臣痛痛哭泣。

        8大路荒凉,行人止息;

        敌人背约,

        藐视城邑,

        不顾人民。

        9地上悲哀衰残;

        利巴嫩羞愧枯干;

        沙仑像旷野;

        巴珊和迦密的树林凋残。

        10耶和华说:

        现在我要起来;

        我要兴起;

        我要勃然而兴。

        11你们要怀的是糠秕,

        要生的是碎秸;

        你们的气就是香灭自己的火。

        12列邦必像已烧的石灰,

        像已割的荆棘在火中焚烧。

    第卅三章具有一种神秘、戏剧化的特质,可以与一些诗篇(例诗四十六,八十二)及启示文学(例珥,赛廿四)互作比较。此处的奥秘是关乎谁是不同段落的讲者(卅三1,2—6,7—9,17—24),以及谁是那“毁灭人的”(1节)、“豪杰”、“求和的使臣”(7节),并在戏剧中的其他角色。本章的位置亦是一种鲜明的分隔:第卅二章新时代的异象包含了终结性的语调,而第卅四至卅五章则开了通往“巴比伦章节”(第四十至五十五章)的路。正如约伯记第廿八章,此章位于以赛亚书正中位置的经文亦具有古典戏剧中合唱部分的元素,以一些在整个以赛亚式传统中最原创与刺激的意象(imagery),来为本书余下的部分作出总结与评论。从许多方面来说,这都是全书的关键章段。

    在希伯来文中,第一节略似某种咒语。其开首的惊叫语“祸哉!”(连带与第五章的“祸哉”语信息一起来讨论)以及其四句短句,开首均是押韵(shoded…shadud…boged…bagedu),这是不能以另一种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而这也表明是某种宗教礼仪上的颂唱。

    以现在的处境来看,例如在卅一章八至九节之后,与第卅六至卅七章之前,“毁灭者”很自然地被解释为亚述人或他们的君王。但在其可怕的相同例子“论海旁旷野的默示”(廿—2)中,这却可以是指向历史之外的超自然执政与掌权的势力,而一些线索亦显示本章稍后部分可能含有此意(7—8节)。

    接着第一节咒语之后的便是祷告(2—9节),其开首“耶和华啊,求你施恩于我们,我们等候你”很像某些诗篇(例四十六,五十一,五十六,八十六)。留心在此“救恩”(希伯来文yeshu‘ah)一词,如何与“膀臂”连在一起,相对于其颇为抽象的对译词“救恩”(Salvation),显明此词是如何的生动有力与具体。

    “早晨”的时刻,是表示当黑暗飞逝(例伯卅八12—15),新盼望如曙光初露(例诗四十六5,新英译本作“日破之时”,标准修订本作“刚天亮”;五十九16)。这亦是先知得默示的时刻(赛五十4;结十二8)。

    以赛亚书第卅三章的三至六节是对上帝有能力胜过罪恶的信心认信,与诗篇九十三篇四节之类的经文互相呼应:

        耶和华在高处大有能力,

        胜过诸水的响声,洋海的大浪。

“尊崇”(5节)一词教人想起建在岩石上的山寨(例诗十八2)。第三节的“响声”(或声音)表示神明显现,或上帝显现的雷声(出十九;摩一2;赛十七12—13)。上帝藉此向那些不法之徒施行其权柄,并且建立公义与救恩,伴随着稳定、智慧与对耶和华的敬畏(十一1—3;箴一7,九10)。“救恩”在此节的希伯来文是众数,即“上帝介入的许多行动”(正如廿六18;标准修订木作“释放”)。此种用语是来自“皇室诗篇”(例诗二,十八,四十七,一一○,一三二)与先知书(例赛十一,卅二),这些均与锡安的福祉有密切关系。

    这些威胁锡安稳定的不法因素,“众民……列国”,正如第一节的“毁灭人的”一样,毫无疑问包括了亚述的军队。但亦是远超乎此的象征,正如许多诗歌清楚表明:

        外邦喧嚷,列国动摇,

        上帝发声,地便熔化。 (诗四十六6)

以赛亚书十七章十二至十四节亦是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同样这亦可应用到以赛亚书卅三章四节“毛虫”(或“蚂蚱”,新英译本),以及约珥书一章四节的“蝗虫”。此处的希伯来文在理解上有些困难,但其意象的要点却是清楚的。

    本诗第二段(7—9节)回到开首(2节)提及的危机:“地上悲哀衰残”(9节)。同样地,此处所想及的景象可以是敌人的占领(例一7—8,七17—25,卅六1),但这却无法解释第七至八节中所指的“豪杰”是谁,及什么是“盟约”与“证言”(译注:参吕振中译本)。“豪杰”是传统的翻译(标准修订本,新英译本),此字的希伯来文(er’elim)像谜般难明。其他的翻译则是根据“亚利伊勒”(廿九1),作“耶路撒冷人”或甚至“上帝的狮子”,此为犹大的徽号,模糊地出现于另一处难解的经文(廿一8,参上卷该节的释义)。犹太的解经家将此说成“死亡的使者”,与“求和的使臣”相对称。译作“使臣”(标准修订本)或“那些差往求和的”(新英译本)一词,乃希伯来文标准译为“天使”的词语。如果我们在此接纳校勘卅三章八节的字为“证言”,其原来的意思为“保护者、守望者”(即“守护天使”),那此段经文的超自然层面的意义就很明显。这里的争战不是与血肉相争,而是与天空天军的成员,“上帝的儿子们”(例创六2;伯一6,二1)相争。这可能是我们从启示文学中得以瞥见(例但十至十二章;启十七至二十章)较为熟悉的永恒真象,这亦早已见于一些较早的经文,如以赛亚书廿四章。诗篇八十二篇是较诸其他的经文更能提供此种思想方式与古以色列礼仪之间的关系;以赛亚书卅三章是另一个例子。

    在其他地方,利巴嫩、沙仑与迦密,因着上帝的介入拯救而欢欣(例卅五1—4)。但在此我们看见大地在胜利前的图画,当天军仍受着“毁灭者”的控制;而挪亚之约(创九8—17)与列祖之约(创十五;十七1—8)则暂时遭破坏。可能在约伯记五章偶然提及的自然之约,为这些经节的意义提供了进一步的线索:

        你遇见灾害饥馑,就必嬉笑,

        地上的野兽,你也不惧怕。

        因为你必与田间的石头立约,

        田里的野兽,也必与你和好。 (伯五22—23)

    第十至十二节的“救恩神谕”(参四十一820的释义)回答了第二节及下文的祷告。仇敌(3节的“众民”)因他们自己的罪恶而溃败,就如一场大火灾:他们好像糠秕、碎秸或荆棘,被他们自己燃点的火焰所烧毁。“你们的气如火”(11节)使人想起一些喷火的怪兽(像约伯记四十一1921中的利维坦怪兽Leviathan),并非完全按字面解释,却喻示因着讥诮(诗一二三34)或毒计(赛五十11)而来的破坏力量。

江河宽阔之地

以赛亚书卅三章十三至廿四节

        13你们远方的人当听我所行的;

        你们近处的人当承认我的大能。

        14锡安中的罪人都惧怕;

        不敬虔的人被战兢抓住。

        我们中间谁能与吞灭的火同住?

        我们中间谁能与永火同住呢?

        15行事公义、说话正直、

        憎恶欺压的财利、

        摆手不受贿赂、

        塞耳不听流血的话,

        闭眼不看邪恶事的,

        16他必居高处;

        他的保障是磐石的坚垒;

        他的粮必不缺乏(原文是赐给);

        他的水必不断绝。

        17你的眼必见王的荣美,

        必见辽阔之地。

        18你的心必思想那惊吓的事,

        自问说:记数目的在哪里呢?

        平贡银的在哪里呢?

        数戍楼的在哪里呢?

        19你必不见那强暴的民,

        就是说话深奥,你不能明白,

        言语呢喃,你不能懂得的。

        20你要看锡安——我们守圣节的城!

        你的眼必见耶路撒冷为安静的居所,

        为不挪移的帐幕,

        橛子永不拔出,

        绳索一根也不折断。

        21在那里,耶和华必显威严与我们同在,

        当作江河宽阔之地;

        其中必没有荡桨摇橹的船来往,

        也没有威武的船经过。

        22因为,耶和华是审判我们的;

        耶和华是给我们设律法的;

        耶和华是我们的王;

        他必拯救我们。

        23你的绳索松开:

        不能栽稳桅杆,

        也不能扬起篷来。

        那时许多掳来的物被分了;

        瘸腿的把掠物夺去了。

        24城内居民必不说:我病了;

        其中居住的百姓,罪孽都赦免了。

    本戏剧现在由上帝转至人,由天廷转至耶路撒冷,由“居在高处,勃然而兴”的万王之王转至“行事公义,说话正直”的人(15节)。本段是以诗篇十五篇与廿四篇相似的对话作开首,那些接近圣殿的人受到挑战:

        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

        就是手洁心清…… (诗廿四3—4)

此情景的以赛亚式异象是十分戏剧化的:罪人与不敬虔的人要面对“吞灭的火”与“永火”(14节),这教人回想起以赛亚在第六章的经验,及六十六章廿四节所表达的地狱之火。义人的赏赐不只是得以进入圣殿那么简单(“他必居高处……”卅三16);而第十七至廿四节的荣美异象亦远超乎诗篇廿四篇八节“荣耀的王是谁呢?”两处的祭礼背景可能相同,但此处的记载则更为丰富。

    “你们远方的人,当听……”(13节)预先揭示了随后经文不断出现的主题(例卅四,四十一,四十九,五十一章)。“不敬虔的人”一词在圣经的希伯来文中并不罕见:我们曾于九章十七节与廿四章五节中遇见此字译为“污秽”。

    第十四节的问题似乎更像是那些面对神圣圣洁之火的人的反应,而不像是那些接近圣殿的人,正如以赛亚自己在第六章中所说:“祸哉!我灭亡了”(六5)。虽然这里的形式是问题,但这几乎是等同于认信我们没有一个人“能与吞灭的火同住”。

    第十五节所列举的美德包括了两个正面与四个反面的例子。正面的包括了“正义”(tsedek)与“正直”(新英译本作“说出真理”)。反面的是不剥削穷人、不接受贿赂、不参与设计谋害、不对别人的受苦幸灾乐祸。最后两点需要加以解释。登山宝训亦包括了相同的教训:“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只是我告诉你们,〔即使你们想及杀人,你已违背了律法〕”(太五21—22)。“(眼)看邪恶”(卅三15)亦可以有相同的意思,但或许将此成语解作幸灾乐祸地凝视一些不幸的事,更合乎惯用的语法(例诗廿二17,一一八7;结廿八17;弥七10)。此段与诗一○一篇的相似之处暗示了此处的礼仪是源于迎接君王作为人民代表进入圣殿之用。

    第十七至廿三节人物的转移(在16节“他必居高处”之后为“你的眼”),可以表示说话者的转移,正如圣殿的祭司向着新加入的敬拜者(君王?)说话。在此情形下,本段经文谈及敬拜者对新耶路撒冷的异象,“安静的居所,不挪移的帐幕”(20节),而十七节的王应为上帝,正如六章五节一样。第廿一与廿二节亦支持此看法。这是“行事公义”者(15节)能看见的,这是一种盼望的异象,用以平衡本章上半部荒凉与绝望的景象。另一选择是撇开任何宗教礼仪上的关连,视此为一首弥赛亚诗歌,正如在上一章,或九1—7与十一1—9所见。但这却仍然未能解决说话对象为谁的问题。

    如果我们接受第一种看法,那么上帝打败虚无的权势后,以君王的荣耀置身高处,(五十二7;诗八十九,九十三,九十五至一百篇),首先比美为“辽阔之地”(17节),然后又与“江河宽阔之地”相比(21节)。第十八至十九节可能受亚述侵略者的记忆影响,他们要求进贡(王下十八14—16),并且不只一次提及其恶劣的言语(例廿八11,卅六11—13)。但其整体的效果却是超越了历史的事件,正如一些锡安的诗篇极美丽的呈示(如诗四十六,四十八,一二二;参赛廿四)。

    “我们守圣节的城”(20节)是十分惊人的句子:“城市”一词是诗意的用语,教人想起第一章“忠信的城”(21、26节)与廿四10“荒凉的城”。“圣节”的观念,强调所有包含祭祀的敬拜都必须在耶路撒冷举行,而大多数的圣节都是与农耕年节有密切关系。故此“我们守圣节的城”一笔过描绘了一幅持续繁荣与和平的图画。另外同样生动的意象为“安静的居所”(或以新英译本作“安慰之地”更佳),与“不挪移的帐幕”,特别是我们要知道希伯来文“帐幕”一词可以完全等同于现代“家”的联想,而与设营完全没有多大关系:

        你必知道你帐棚(新英译本作‘家’)平安,

        要查看你的羊圈一无所失。 (伯五24,参新英译本)

    以赛亚书卅三章廿一至廿三节包括了一个精细的隐喻:耶路撒冷是比喻为在上帝“江河宽阔之地”般慈爱中行驶的船。同样对上帝之城相似的想法,亦可见于五十九19与诗四十六4。不会有来自埃及(十八2)或他施(廿三14)或巴比伦的外来军舰和国家的船搅扰这平静的水域。她的帆会被“耶和华之气”(五十九19)所充满。第廿三节是敌人肆意攻击耶路撒冷的嘲讽。但这却是柔弱的声音,早已被廿二节的确信所淹没,此节发出凯旋的欢呼,可说是那些称为“登位诗”的以赛亚式版本:“耶和华作王”(例诗九十三,九十五至一百篇)。

    最后的经节是有关医治病人与赦免罪人,此两个过程是紧密地互相关连(卅八16—17;诗一○三3;太九2)。“许多”(参标准修订本卅三23)一词是基于一段十分困难的希伯来原文,若稍作校订则可译作:

        那时瞎子必分得许多掳物,

        瘸腿的也必将掠物夺去。 (参新英译本与吕振中译本)

故此节使人想起大卫攻取耶路撒冷的故事:

    住那地方的耶布斯人……对大卫说,你若不赶出瞎子、瘸子,必不能进这地方。(撒下五6)不过,在此提及瞎子与瘸子,还有说及医治病人的经节,这些可说是作为涉及善恶力量之间戏剧性斗争的一章颇为意外的结束。故此有些看法认为,不论是此处或撒下第五章,译为“瞎子”一词应为“守护者、守望者”(与第8节的用词一样),而“瘸子”应译为“保护者”。在卅一章五节译作“保护”一词(新英译本作“监护”)是与“瘸子”一词有密切关连。若按此解释,耶路撒冷的“守护天使”最终战胜了“毁灭者”。人与自然之间的盟约被重新订立(8节),而对亚伯拉罕与其子孙的应许亦得以满足:

   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耶布斯人之地。

                                                               (创十五1821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