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教练谈太极拳之二:
继承和创新
太极拳作为一种以柔克刚的武艺发展至今,至少有四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对于她的起源众说纷纭, 传奇的故事也层出不穷,还蒙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然而对于她的实际效用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武术的自我防卫功能,强身健体的保健功能,再进一步可提升到修身养性,改变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的功能。太极拳的习练者在武艺方面的研究已有大量的论述,对修身养性方面每个人都可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不便枉加评说,故本人只在太极拳对强身健体方面的体验与大家交流看法。
我自70年代初接触太极拳,是因为当时还是专业运动员,虽然年富力强,但不幸肝,胃等疾病缠身,按西医的观点很简单手术切除胃,药物治疗肝,按中医的看法是调理气血阴阳,服用汤,膏,丸药,这些都是有效和可行的,特别是对我等这类国家圈养的特殊阶层是不需花费任何费用,轻而易举的。但是我考虑本人还未到而立之年,这么年轻就动手术,割器官,捧药罐似乎为时过早,是否还有其他路可走,可幸的是太极拳老前辈就在身边,付钟文老师告诉我,很多人和你情况一样,通过太极拳的演练都得到康复,有些人并成为太极拳的老师。反复推敲之后,我选择了这条与太极拳为伴的不归路,太极拳使我享受着这近四十年的平稳和健康,虽然是我的副业,但却让我这在东方耕种的太极拳,在西方收获到丰硕的成果。太极拳丰富了我旅美道路的阅历,也调整了我对人生的态度,也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
我保持自身太极拳的练习,也在业余时间适当教一些有兴趣学习太极拳的朋友,就必然接触到许多太极名家和高手,发现很多太极拳老前辈都有与我相似的经历,很多人因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缠身之后才在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机遇下迷上太极拳,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地与太极拳结缘,从学习到研究,从学员到老师,可见太极拳的保健功能和内在的魅力。
当前太极拳正在世界范围的稳步发展,不足之处是对太极拳的保健功能和物理治疗功能还没有引起国人的足够重视,没有进入现代化的科学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其机理和科学根据。目前所有的中国籍太极拳老师几乎都传承着传统的陈,杨,武,吴,孙等几大家世袭的章法在世界各地传播,最多教授和推广的是国家体委五十年代制定的24式简化太极拳(源自杨式太极拳)。我曾看到过一些中国大专院校和体育部门对太极拳的研究文章,但几乎都是某些个人和团体的经验总结和情况报告,还不是定量的数据分析和正规的科学测试,所以没有足以说服人的科研论证。
我注意到美国有些大学和研究院申请到科研经费,对太极拳的保健和物理治疗作用进行了西方式的正规研究,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俄勒冈州李甫中博士的研究结果,他的研究结果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每天练习一小时简易的太极拳(李博士设计了8个动作)连续三个月,就会使老人摔跤的几率下降48%--55%,这一成果立即得到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重视,在反复考证后不仅在权威的健康杂志上公布研究结果,还向美国各州的公共卫生主管部门推荐,以致目前很多州的老人中心正在推广和教授有李博士新编的太极拳8个动作,拥有2千多分部的YMCA也已五百多分馆开设太极拳课,并筹备推广李博士的康复太极拳。美国CDC正进一步投入和跟踪太极拳的研究并着手推向大众。这表明太极拳正在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象接受针灸那样,接受和推广太极拳的药疗保健法。
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传承原来的“祖传秘方”的那些太极拳套路,那么我们就永远停留在老祖宗的水平上,更由于我们没有太极拳老前辈们那么多时间来揣摩,用传统老方法就无法超越古人,也难以在海外推广和普及。因此,我们应该用新的思路,并运用现代科技对经典的太极拳,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继承精华,突破陈旧,使繁杂的简单化;使神秘的科学化;使少数高手精英拥有的功夫变为普及大众的健身方法,使只有中国人理解和接受的变成全人类都能分享的并获得健身康复效益的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