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党报只引前半句“大智兴邦”,不讲后半句“大愚误国”
噤若寒蝉!中国太久没有那种“欢迎批评”的气氛了,新的一代简直忘了“批评”是褒义词 -- 你要是多说两句,人家不是骂你吃饱了撑的,就是咒你活够了找死。整个社会早就只存在一个声音一种思维。普罗大众和在上高官都早已习惯了“保持一致”的惯性社会。
你一个小人物,只要你一讲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众人都说你是麻烦制造者或者骂你吃里爬外。你呢,不是被专政就是被和谐,要不就是被保外或被遣放,反正只要你有不同的思维或敢作公开的异质批评,偌大的国土就没你站足的一寸地。致于那些大人物,就像清华的学子一样,那都是万里精挑细拣才浮摸上来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绝对如同穿一条裤子和主旨保持绝对的一致。权贵自然不需要什么不同的思维和异质的批评。至于有少数异类,那多是暴发户没见过大世面没见过真章没修炼好的,终会被人大浪淘沙的。
鉴于争鸣齐放,接着便是阳谋阴谋,一票出了洞的蛇全被剪了七寸。“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现在裆的舌头可没叫你敞开,没说你有什么不同思维和异质批评,就一股脑地泄出来。人家只是说人家党舌自己要学会包容,至于包不包容,包什么容,那都是人家自己说了算。你可不要会错了眼神,给你个骨头就当肉啃,历史上多少大右派都是如此一般不知不觉地被上了榜的,你没准一样会吃不了兜着走 --- 聪敏的若顾准,大名的若钱伟长,应当跟你有得一比的吧?-- 还不都是一样的下场!
强调“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是好事。大家都明白治理国家的好决策来自五湖四海、集思广益。三个臭裨将还能抗衡一个诸葛亮呢。可现在的“满清王朝”能集得天下众思吗?其实,古文的后面说得更清楚 --- “大愚误国,皆因好自用”,讲的就是那些愚昧的领导人为什么会耽误了国家、破坏了社会的结构、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太自持高人一等了,那不就是老子天下第一谁与俺争锋?--- 他们刚愎自用,施一言堂,排斥异己,任人唯亲。古为今用,说得多明白!只是连人民日报自己都没胆量写出这后半章。
我们希望阳光,但我们更怕阳光后的乌云,因为中国的现代史从来就是一片乌云马上蔽天盖日笼罩四野 -- 从民国到袁帝,从容共到屠杀;从双百到反右,到四清到文革;从真理辩论到清洗广场,这一切的一切演义,哪一句戏不是美丽之后扑来了血腥。
病入膏肓。当一个社会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思变革,这是历史对我们的提示和忠告。中国社会的弊端已近百积化,领袖集团没了灵丹妙药,只好从制度变革复兴始。然中国体制的枷锁是一条坚固的意识观念链,要变革体制只能始于开启“思维观念”,我想这就是无奈之中这篇党论出笼的大背景。至于什么效果,那就只能摸着过河了,时以待日了.....
----------------
附录:执政者当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 by 《人民日报》
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同样看待一件商品价格,有人显得很“淡定”,有人表示“鸭梨”很大;同样面对一桩刑事案件,有人焦虑等待“正义到来”,有人则在寻找“程序瑕疵”;同样衡量一项改革措施,有人双手赞成,有人却提出质疑……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
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变化。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从千人一面到丰富多元, 反映出思想的极大解放,也体现着中国的前进方位: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的表达;随着开放扩大和全球化深入,传统与现代、国外与本土,不同价值观念也必然产生碰撞交锋。
多元表达难免会有“异质思维”,甚至给人“鸡同鸭讲”的感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欣赏理性平和讨论,期待闻过则喜的态度,但也不无遗憾地看到,一些人在讨论中容不下异见,相互对骂、攻讦,动辄给对方扣上吓人的帽子,用意气之争代替真理追求;一些人对待批评建言,非但不虚心听取,反而搞起了“诽谤定罪”,甚至以权力意志压制不同声音。
鲁迅先生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在这个意义上,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进步。相对于普通民众,手握权力的执政者尤其需要这种“包容”。如果说前者的狭隘只是语言暴力,后者的狭隘则可能带来真实伤害,比如“彭水诗案”、“灵宝帖案”;如果说前者的包容体现的是素质修养,后者的包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更是执政为民的需要、法治社会的要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不乏各种偏激声音,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而不能主观地归之为“对着干”。相反却应看到,在一个多元社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然要求。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其实,不同声音乃至反对的意见,还是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资源。所谓“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决策。所以毛泽东同志认为“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所以邓小平才说“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所以中央领导才反复强调“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
多元乃繁荣之奥秘。一个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多样的个性表达,越需要整合各种意见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以包容心对待不同声音,在“存异”中“求同”,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成为“一袋各不相干的马铃薯”,并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凝聚、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