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与陈立夫先生一段书画缘
吕孟申
1999年上半年的一天,我在一次与老兄郝寿岳等人参加的书画家笔会中,郝兄对我说,据朋友讲,今年七月份是陈立夫先生百年寿诞,全球华人,海峡两岸的书画家都准备为陈老先生贺寿,无论是字还是画都行,你参加否?我问可信吗?郝兄答:百分之一百可信,只要你参加,我就把寄信的地址给你。当时我就记下地址和邮编。
回到家中我就琢磨起来,根据我的特长,送一首自作诗,或自撰一副对联都行,经过再三斟酌,我觉得还是送寿联最气魄,最简洁。作嵌名联是我的拿手好戏,自80年代以来,我自撰并书写送给各界的嵌名联已达数千副之多上至中央下至百姓,赞誉声不绝于耳。我为别人撰联,必须要清楚他们的职业、年龄、兴趣、爱好、脾气特征,以及气质风度,社会影响和个人名声等,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名人士,撰出的联要大气,要有气势,不能小里小气,对于文艺界的,要突出他们的情操和精神层面,对于经商做生意的要贯穿诚信义;对于一般老百姓图个吉利,讨个喜气,福寿康乐,家和万事兴等等。
在为陈立夫先生撰联前,我认真查阅有关他个人的详情资料,以及来自官方或民间的评价论断,我觉得陈立夫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见证人,也是一代颇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的前半生追随蒋介石为国民党,蒋家王朝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为是中国的教育事业,培养数以万计具有国际水准的科学技术人才,譬如李政道、杨振宁等人,都是他当教育部长七年中亲手创建的西南联大,以奖学金为资助送到美国留学,从而晋身于诺贝尔物理奖而誉满全球的顶尖人才。
作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核心人物之一的陈立夫,在他后半生五十年的岁月里,潜心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于孔孟儒学,对于《易经》,对于中国中医理论,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对于保健养生,他都有独到的研究,其造诣之深,受到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震惊和赞叹。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立夫先生晚年奔走呼号,联名34名国民党立委上书国民党最高当局,要求摒弃前嫌,尽早实现两岸统一大业。首先他身体力行,筹建两个基金会,一是教育,二是中医,他不遗余力为两个基金会多方募捐,接受国内外热心人士的捐助,并将募捐到的钱,连同自己写字画画,著书的稿酬,系数捐赠大陆有关部门接收,其情亦真,其意亦切,着实难得。
这位整整走过一世纪慈祥的老人,撇去政治信仰各为其主而言,那是历史造成的,作为独立健全人格的陈立夫一生廉洁奉公,坚守清贫,疾恶贪污腐败的操守,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我为陈立夫先生殷殷深情所打动,挥笔撰了一副嵌字联:
立国有干城领一代天骄
夫子无量寿树百年风范
随后就铺开我保存最好的六尺红星牌宣纸,凝神聚气,饱蘸浓墨,一气呵成,用朴实凝重的汉隶书体写成此联,短短二十个字,凝结我对世纪老人的纯纯真情,万语千言都蕴其中。
写好此联后,将我的一张名片,还有我写给先生的短信,连同散发着墨香的对联,装在一个大信封中,写好收信人地址,为台北士林官邸陈宅。我来到邮局,将大信封交与邮局工作人员,她一看是台北陈立夫先生收,很是惊讶,说是不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那个陈立夫,我说是,他还活着?我说还活着。由于此信超重,我总共花将近七元钱才把此信寄走。
信发出去后, 我就松了一口气,了却一番心愿,能有机会为这样一位百岁老人祝寿,也算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吧。殊不知大约过了十几天后我突然收到来自台北陈宅的回信,内容是打印好的正文,抬头姓名处是另写的,落款处是陈立夫先生的手书体。信的大意是:适逢百岁寿诞之日,收到隆礼书法大作,不胜感激之至,顺祝安康。随信寄来一幅陈立夫先生的亲笔手书书法作品,上写:天道惟公,孟申先生属,落款陈立夫,一颗鲜红的阳文篆刻章:立夫百岁,铃首印是鸭蛋形,仔细辨认得知是“弘毅斋”三字,另外就是年份了。
接到此信不久先后又收到台北陈宅寄来的两封信,一封是陈立夫先生所著的《孟子之伦理道德思想》,另一封是陈立夫先生所写的《我怎样会活到一百岁》的文章连同登出的照片。
在24天内一连收到三封回信,从陈立夫先生身上我看到一位世纪老人那宽厚淡泊的情怀,百岁老人阅尽人间沧桑无数,一生经历从繁华显赫,到三次直面死亡,都是擦肩而过,陪伴性格乖戾无常的蒋介石身边25年,不卑不亢、不阿谀逢迎、全身而进、全身而退、宠辱不惊,古今中外似此君者能有几人?
从大红大紫,权倾朝野,家资富可敌国,到亲自养鸡养鸭,种菜,自食其力,甚而节衣缩食,心系苍生的疾苦哀乐,这需何等襟怀,何等超脱?
从中年身患多种疾病,到坚持养生之道,不急不燥不温不火,慨然生死名利置之度外,虽百岁之躯,耳不聋,眼不花,齿不落,走路不用拐杖,不用人搀扶,何等修行,何等造化,谁人能评说?
百岁之华诞,举世共仰慕,能够亲笔回赠素不相识晚辈之墨宝,三次回信,其心之诚,其信之守,其义之贯,其情之真,试问当今在位高官名流大家,若立夫翁者能几何?
斯人骑鹤去,风范垂人间。
陈立夫先生2001年2月8日驾鹤西去,我感慨唏嘘万千思绪涌上心头,竟不知向谁诉说?我把先生回赠的:“天下惟公”的条幅挂在我的书房,视为座右铭,他时时激励鞭策我,“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七尺身躯何足珍,一腔碧血润山河。
遥寄立夫翁在极乐的世界尽享太平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