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老解放军的一点回忆:

Zt 电梯直达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当年的共产党人与新疆人民心贴心
发布者: 新德 大地微微网




革命老人武光同志,1912年生于河北省深泽县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老北平地下党的主要骨干成员。
新中国成立后,武光按照党的安排,南下湖南、广东开展土改工作,期间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长沙地委书记、长沙军分区政委、中共华南分局委员兼粤西区党委第一书记、粤西军区政委。1954年,武光调到新建的北京航空学院任第一任院长。1963年调到新疆任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武光同志离休前曾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年届100岁的武光同志
1963年初夏,武光被调到新疆任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兼中共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
武光一行抵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受到了新疆自治区党委秘书长杨克和两位维族、哈族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的热情欢迎。
中共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赛福鼎召开自治区党委会议,对武光到新疆来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并分工由武光主管政府工作。
武光一到新疆,就觉得自治区一级的领导同志中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分开居住,各住一个大院而且距离较远,除开会外,平时相互来往很少,他认为这样会影响领导同志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民族之间的亲密团结,于是他从到新疆开始,就和自治区级少数民族的领导同志同住一个大院,每到星期天或节假日,他总要抽出时间到少数民族领导同志的家里串门聊天。星期天和节假日又常深入到市内街巷少数民族的困难户家中访贫问苦,倾听他们的呼声,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可能解决的困难,如为维族聚居区解决文化生活修剧院,为少数民族修居民点,免征全自治区自行车牌照税,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他认为信访工作,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大事,必须认真做好。他给秘书阎国忠作了一条规定,群众来信来访凡是要求见领导同志当面谈的,任何人不得阻拦,由他亲自接见。如南疆一个维族女青年同一个汉族青年恋爱,遭到家庭反对,那对男女青年来到自治区政府上访,说“如不解决便双双寻死”,武光亲自派人做通了他们家长的思想工作,后来那对青年成了婚。
武光指示信访部门,凡是到自治区政府上访的群众,都要热情接待,特别是对工、农、知识分子更要倍加热情,并尽最大可能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一个支边的四川某大学毕业生本来是学工的,他到新疆后因工作安排不当,不能人尽其才,他到自治区政府上访,要求调回四川工作,经武光批示,重新安排了能发挥他的才能的工作。

1964年,武光同志在南疆下乡时,到维吾尔族群众家里,亲切看望五保户老人

1962—1964年,武光在蹲点搞社教运动中,他始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出表率。他的妻子曾从家里往社教工作队给他送去半斤榆皮豆,他挂在墙上未吃一粒,一个月后又将榆皮豆带回家去,这就影响了社教干部。因为是实行“三同”,有的同志肚子饿了,衣袋里有钱也不敢买点吃的,怕贫下中农看见影响不好。
武光本有政府配的专车,到另一个村子去参加贫协会议,他不仅不坐汽车,连自行车也不骑,他不光是靠两条腿走路,而且还揹着粪筐,一边走路,一边沿路拾粪,为贫农积肥。这里有他当时作的一首诗《赴会》即可说明:

粪满筐,筐挎肩,浑身发热头冒汗,白霜挂眉间。
白雪厚,行路艰,步行缓慢腿发软,粪筐压背弯。
放粪筐,进堂前,贫协会员挤满满,斗志气冲天。

1964年,武光除参加新疆社教工作团的一些会议外,多数时间是深入到基层,在县、公社、大队蹲点。当时,他针对一些社教工作队队员不愿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甚至出现了包办代替的现象,于是他撰写了《是群众运动还是运动群众》。文中指出:社教运动的基础工作是放手发动群众,如果领导不放手发动群众,不相信群众,就会形成运动群众,而不是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也就不会涌现出贫协骨干和群众领袖。
武光为了了解全自治区社教运动的情况,他深入到南疆的喀什专区和克孜勒苏自治州几个县,不让当地干部跟随,自己专找穷村穷户,访贫问苦,也找社队干部谈话,召开社员座谈会,听工作队干部汇报等,把南疆一些县的社教和群众的生活、生产情况摸得清清楚楚。他认为农村阶级斗争形势说明,毛主席为了反修防修搞社教运动的决策是正确的。新疆地处祖国边疆,国内外反动势力活动猖狂,必须通过社教运动,在全疆筑起一道坚固的反修防修阵地。在这里既要通过社教化解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促进民族团结,搞好生产,又要打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活动,巩固国防前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