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走进医院,忙碌的医生们个个穿着灰色长袍,戴着高高的灰色礼帽,是不是让人觉得有些滑稽?其实,在白大褂出现之前,这身装束就是欧洲医生们的工作服。
19 世纪中叶以前,欧洲的医院里满是“灰突突”、“黑压压”的一片。医生们穿着灰色的袍子,护士们则穿着黑色的修女服装,脸上还戴着面罩。医院从来没有给工作服消毒的概念,在大多数人眼中,工作服是用来防尘的,穿着它,身上才不会蹭上血迹,治疗时才不会弄脏里面的衣服。之所以设计成灰色,就是因为灰色能将“肮脏的污秽”隐藏起来。
医生的灰长袍从新衣到穿坏,几乎从来没有清洗消毒过。与此同时,每年医院里都有大批病人因为细菌感染而丧生。但医生并不知道病人的死亡是由他们身上的衣服造成的,大多数医院依然墨守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陈规旧习,不讲卫生,不采取消毒措施,医生们依然穿着致命的灰长袍穿梭在医院里。
就在此时,法国微生物学家——也是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路易斯提出,细菌是各种传染病的起因和媒介。他经过许多次尝试,发现高温加热可以杀死让啤酒变苦的恼人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之后他发现,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细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结果,由此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挽救了整个法国丝绸工业。接下来,巴斯德又有了人生第三大发现——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由此建立起了细菌理论,并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
直到1865年,英国医生约瑟夫·李斯特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时,一位化学教授启发他参考巴斯德的成果,去解决手术感染的问题。于是,李斯特提出,缺乏消毒是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当年8月12日,他为一位断腿病人实施手术,选用石炭酸作为消毒剂,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包括医生应穿白大褂、手术器具要高温处理、手术前医生和护士必须洗手、病人的伤口要在消毒后绑上绷带等。这一系列措施立即降低了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此后,白大褂代替了灰长袍,逐渐成了医生的正式工作服。
李斯特之所以选用白大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白色不耐脏,有一点脏就能看出来,此外,白色比较柔和,不容易刺激病人的神经;二是因为医院定期给工作服清洗消毒,消毒剂会使衣服褪色,色彩鲜艳的衣服,洗上两次就变成白色的了。
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医生都脱下了难看的灰长袍,换上了干净的白大褂。不过,医生在手术时发现,血溅在白色的衣服上,在手术灯下,血红色会对视觉产生刺激,造成视物模糊。于是,医生们就用红色的对比色,也就是绿色来做手术时的衣服。
来源:“医学有意思”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