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随笔(六):戏说美声音乐

 

中国十几亿人,八亿在载歌载舞,四亿在搓,剩下一亿在听催眠曲------纽约堂叔

            纽约堂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PCwiQ7FSy8&feature=youtu.behttp://




 



视屏1:堂叔唱三套车
 
视屏2:杨洪基唱三套车
 
堂叔PK杨洪基。堂叔的唱法比较省力,只要用五分的气力。
 
1,我的老师如是说

几十年前,我的声乐老师沈湘先生在我的第一堂课时对我说:我是教美声唱法的,但我并不教你唱歌,只教你一些声乐基本原理以及我个人的歌唱经验;你必须在今后的生涯中逐渐摸索属于你自己的唱法。

 

多少年后,当我读到一句谚语时,我才豁然明白,沈先生的意思就是那个“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2,美声音乐的渊源

大约中世纪的某一个时间,一些惯于享受的快乐意大利人忽然发现,奢华繁琐的洛可可生活方式和艺术风格已经毫无新意可言,他们开始怀念古朴大气的古希腊文化。在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佛罗伦斯,一批上层人士启动了一个叫做文化复古的运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艺复新”,英文Renascence一词源于意大利语。

 

后来一些音乐发烧友聚集在一起,就像我们今天的什么什么组合或学会一样,发誓要撇开宗教音乐,开始编织他们的,以希腊故事为脚本的歌剧。到后来希腊的悲剧音乐也烦了,就开始弄他们的轻歌剧,多以喜剧的形式出现,内容不外乎有钱的主人想玩弄年轻的女仆,后被作弄等等。这些,和同时产生的新进文学艺术和建筑一起,组成了所谓的文化古典主义。

 

歌剧艺术就这样一步步地发育起来。一本关于西洋歌剧史的英文版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当台上的人在唱着允长宣叙调(相当于京剧的念白)的时候,台下的人呼呼大睡,包厢里的人在喝酒聊天。当台上高唱咏叹调的时候,人们为歌者炫目的高音,花腔和拖音而狂呼尖叫。这情形很像三十年代中国的戏园子,不过,台下的遗老遗少通常是喝茶磕瓜子。

 

意大利歌剧迅速在国内和欧洲其他大城市流行起来,并大量出口他们的国宝:意大利歌剧和歌剧演员。在巴黎和慕尼黑,歌剧舞台必定是全套意大利原汁原味的,本国的歌唱家被认为声音粗糙,以致当时的德国大作曲家韩德尔都不得不用意大利语写歌剧。差不多到威尔第和瓦格讷以后,法国和德国才有了本国语言的歌剧。

 

这种发轫于意大利歌剧的歌唱艺术被称为bel canto,意思是美好声音。通常认为,美声歌唱的黄金时代是在17世纪,由阉人担任高音部的时代。当时还没有女声独唱者,这种情形也像极了早期中国京剧的男扮女装。

 

经过几个世纪,欧洲各国数代音乐人的实践积累,美声音乐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完整的声乐理论系统。可否这样说,即使在中世纪以前的欧洲,歌唱也是没有什么像样的理论支持的。虽然这个理论还有一些不同的流派和至今尚存的争论,但在一些基本的要素上是完全同一的。时至如今,正如日本音乐家饭田幸子的天机泄露:美声唱法只不过是西洋发声法的代名词而已。

 

3,邓丽君和鲍布迪伦:被颠覆的美声(西洋)歌唱法

 

上世纪50年代电声器具发明以后,迅速普及的电声器具使得所谓的流行音乐异军突起,音乐就此发生了质的飞跃。歌唱者的发声方法,风格和习惯,曲目本身以及听众的爱好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用麦克风唱歌就等于自身多了一个或几个共鸣箱,等于是增加和改变了歌唱者的泛音。有了麦克风的泛音和扩音效果,对歌唱气息和共鸣的要求有所降低了,甚至声部的划分也不那么讲究了。舞台上那种炫耀式的高音和共鸣不再时兴,多数人不必高大全地“引吭高歌”;相当多的人选择轻摇慢唱。而且不怎么会唱歌的人居然也可以把歌儿唱得颇为好听。人们也发现,原来歌是可以这样或那样唱的。音乐的表现形式大步进入多元化时代。

 

上世纪60年代,一个十四岁的中国女孩以她新颖动听的歌声获取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在后来的岁月里,这个专属邓丽君歌声几乎风靡全亚洲。人们执迷于她的唱法,大批的人模仿她,于是就产生了“邓氏唱法”。

 

1941年,一个叫做勃布迪伦的人诞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周的一个小镇。他也是在十五岁时开始了他的歌唱生涯的。后来,这个一付“破锣嗓子”,拖着一把木吉他,嘴里含着一把儿童口琴的怪人却创造了美国流行音乐史上最大的奇迹。人们发现,原来歌是可以这样唱的,没有什么好嗓子的人不但可以唱出名堂来,而且居然可以唱出一个美国最伟大的音乐流派。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WwgrjjIMXA

 

视屏3:Bob Dylon 的《blowing in the
wind》
但是,不要忘记,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的歌唱完全离不开麦克风。因此,堂叔想说,在美声歌唱理论通行的时代,借助于电声器具,邓氏和迪伦氏成了颠覆西洋歌唱理论的代表人物。


4,卡拉OK时代:帕瓦罗蒂满天飞
到上世纪90年代,由日本人原创,台湾人发扬光大的卡拉ok,把音乐普及到极致。男女老少聚集在一个设计精美的唱歌机器目前,籍由机器发出的美妙伴声,在无限的自我陶醉中,释放着“我也是帕瓦罗蒂”的情结,并毫不客气地称自己是地道的美声唱法。我认为,卡拉ok功莫大焉:音乐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各种不同的歌唱方法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普及,并从中诞生了真正的帕瓦罗蒂。

5,美声音乐在中国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长期以来,中国乃至大部分的东方国家,声乐理论长期处于相当空白的状态。1949年以后的中国,美声音乐受到极大的重视。在一些国家级的音乐院校中,唯美声马首是瞻。美声美声也被误解为仅仅是“美好的声音”。当时学校培养的学生常常一张口就是像飞机那样嗡嗡的深喉声,而不知唱之所云。这段弯路,至今被中国的音乐界所津津乐道。

 

不过,当时的北京,歌剧舞台上唱的西洋歌剧乃至所有的外国歌曲都是翻成中文的,就像我在开头唱的那个《三套车》一样,都是用中文演唱的。记得当时看完中国歌剧院的《货郎与小姐》后,我整天就那样“咏叹”着:“我交了好运气,我交了好运气,我为幸福唱歌曲,像那斟满的酒杯一样,快乐充满我心里”,以致同学们都说“这个人疯掉了

 

时至今日,堂叔以为,整个中国都“疯掉了”。不过,堂叔说的这个疯,绝对是个褒义词。中国已经不是原来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至国家主席,下到菜市场的安徽大妈,直到山沟沟里的农民伯伯,都在唱《我的太阳》,而且是用意大利语唱!你说, 这算不算美声音乐?

 

6,小结一下

通常意义上的美声歌唱法或西洋歌唱法是由欧洲人创立的一个声乐理论系统,它对全世界的声乐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对于职业歌者,除了某些特定的歌唱形式,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当代人的歌唱无不或多或少地进入美声方法和技巧的窠臼。美声理论就像是一个织物仓库,人们从中取出不同的材料,制作他们合身的衣服;

 

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区分,经典的美声音乐是特指意大利古典歌剧艺术的演唱唱法,是与特定的时代,语言,歌唱程式和欣赏习惯分不开的。它可以被模仿,但不可以被替代;

 

最后,堂叔还以为,中国人用汉语演唱的任何西洋歌剧,当然不属于经典的美声唱法。

 

堂叔的地沟油诗如是说:

引吭高歌主席江  
男女老少唱太阳
一人唱来万人和   

唱得世界亮堂堂

*视频是网友赌博客制作的,再次表示感谢。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tangremax/user_blog_diary.php?did=174570#sthash.PQ4sJ2dm.dpuf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