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故事:伊斯兰止步金奈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印度故事:伊斯兰止步金奈》

 

金奈Chennai是我在印度南方的最后一站。我选中它,是因为直飞新德里的航班多。但在做计划的后期,我才知道它本身就是个极富特色和魅力的南方重镇。可惜为了赶下午5点左右的飞机,我只有半天多时间。到头来,金奈是除了斋浦尔之外,我最没有看够而带着遗憾离开的城市。

 

金奈位于印度东南沿海,是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人口4百多万。和同邦的马杜赖均为达罗毗荼千年的文化中心。

 

它起初是一个很小的渔村历史上被许多印度南方王国统治过,16世纪葡萄牙人到达这里,建了一个港口,基督教使徒便来此传教。17-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甚至法国人都分别接管过金奈。18世纪末,英国人最终征服了金奈及周围大部分地区,一直统治到20世纪印度独立,将它建成了南部重要的商业和行政中心以及海军基地。正因为它的重要性, 尤其是面对孟加拉湾与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遭到同盟国袭击的印度城市。

 

金奈在印度非常独特。它基本上是英国人建立的一个海港城市,也是西方基督教的重要传教基地。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没有受到伊斯兰教文化影响的,“纯粹”的印度文化宝库,这在印度极为罕见。

 

金柰现在是全国第四人口多的大都市区,世界上第31大都市区。除了孟买和班加罗尔之外,南部“老大”就数它了。生产总值在印度大都会中排名第四,并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0-1 现代金奈道路宽阔,交通基本畅通。我没有看到北方都市里常见的那种车牛人狗挤道抢路的情景。


 

0-2 金奈是个工业化较高的城市,这是市里的通讯高塔。


 

金奈的经济具有广泛的工业基础。信息技术IT是印度的第二大出口城市,仅次于班加罗尔。印度汽车产业的大部分公司总部设在这里,故有“印度的底特律”,甚至“南亚的底特律”之称。

 

它也是仅次于孟买的印度第二金融中心,全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马德拉斯证券交易所(“马德拉斯”是金奈的前称),就在该市。

 

金柰还有规模庞大的泰米尔电影业的基地。因为它的俗称KodambakkamK字起头,故号称kollywood(卡莱坞,哈哈)。

 

它的滨海沙滩长6公里,是世界上第二长的城市海滩。著名电影Life of PI里的大洋,就在金奈海滩南边的科罗曼德尔海岸线离岸处。2004年印度洋海啸袭击金奈的海岸,造成200多人死亡,并永久改变了金奈的海岸线。


 

金奈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在市区里容纳一个国家公园的城市(Guindy National Park)。

 

印度独立后悬挂的第一面三色旗(印度国旗),就保留在金柰的政府博物馆,那是印度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

 

金奈和孟买以及加尔各答一起,成为三个被英属印度授予高级法院的城市,独立后的印度宪法,依然承认旧法院的地位。金奈的高级法院大楼,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法院大院。

 

 

0-3 金奈飞机场相当大。考虑到金奈的规模与地位,也就不奇怪了。这是机场外景。


 

0-4 金奈飞机场候机厅。


 

0-5 金奈体育馆。

 

2008年以来,金奈一直是外国游客参观人数最多(!)的印度城市,甚至超越了北部的金三角,这非常令人惊讶。大部分访客来自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其次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前者多为虔诚信教的善男善女,后者多为好奇印度“国粹”:千年历史的达罗毗荼文化。

 

金奈是在南亚及印度唯一曾被纽约时报选中的“世界上52个该去之地” 的城市。2011年,在全球排名前100位旅游目的地城市中,金奈名列第41 。这些结果颇让人意外。


 

金奈有别致的欧式建筑,古朴的印度寺庙,豪华气派的建筑,但不少公共设施却依然落后。主要街道十字路口不少依然没有红绿灯。大街上甚至偶而还有吉普赛人式的大篷车走过,但里面是否真是吉普赛人就不得而知了种姓制度残留在金奈依然严重,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生活着的许多“哈里真人”,据说都是为从印度种姓制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而改信基督教的。

 

金奈可看的景点不少,但时间已经限死,所以我只去了地铁沿线的四五个景点,算是每种类型选一:印度教经典派的凯卜里威尔寺庙,近代宗教改革派的罗摩克里希修道院基督教的托马斯大教堂还有高等法院,以及北部的金奈海滩,但我没看到想看的那个辽阔的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景观。

 

 

凯卜里威尔庙

 

凯卜里威尔庙全称Kapaleeswarar Temple。在印度教天下的金奈,它是最古老最知名的印度教寺庙代表供奉湿婆神及其夫人帕尔瓦蒂


 

凯卜里威尔庙的历史可追溯到8世纪。原先建在海岸边,后被葡萄牙人破坏。现在的寺庙移离了岸边,是(汉皮)维查耶那加尔王朝在16世纪所建。寺庙最醒目的特色,是其入口处直立高耸的七层高关塔。这种关塔在印度南部非常普遍,是典型的德拉威风格。事实上从汉皮到班加罗尔到马杜赖到金奈,印度教寺庙都是这一种类型。


 

1-1 走近凯卜里威尔庙。德拉威风格的七层高关塔,不由我想起哥萨克骑兵的羊羔皮皮毛一体帽,虽然顶部形状并不完全一样。


 

1-2 走进凯卜里威尔庙。大殿顶部厚重繁缛的雕塑装饰非常醒目。


 

1-3 仰视凯卜里威尔庙的七层高塔关。从汉皮开始,这种同样款式的印度教庙宇已达审美疲劳的程度。但想到设计与建造的不易,依然令人赞叹。


 

凯卜里威尔庙的名字Kapaleeswarar kapalam (头)和eeshwarar(湿婆的别名)。据古本“往世书”记载,梵天和湿婆有过一次在山顶上的会议。梵天未能表现出对湿婆应有的尊重,为此湿婆弹拨了梵天的“头”。梵天知错而后苦修,来此安装了一个lingam,以取悦湿婆。lingam有“标志” “符号” 的意思,是一种不大的圆柱桶状物,放在庙宇(庭院)中代表某个神,供信徒祭祀。

 

 

1-4 院内的信男信女们。


 

1-5 大殿前高耸的神柱。不太清楚有何典故与说头。


 

1-6 大殿。不知镀的是金还是铜。


 

1-7 信徒在院内墙边祭祀祈祷,或者是在整理好祭祀的供品。没敢近前探视。远看象在填写选票,哈哈。


 

 

罗摩克里希寺庙

 

 

罗摩克里希庙全称Ramakrishna Mutt TempleRamakrishna是个“神人”,19世纪印度著名的神秘主义者。 他出生贫寒,当过神庙牧师,接受过禁欲与苦行的精神教育。除了印度教,他也实践过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他修行得到的结论是,所有宗教导致相同的神。他创立的宗教(流派),叫Ramakrishna Mission ,属于近代改革运动的一部分。

 

他有个首席弟子叫Swami Vivekananda,从西方回来。为满足讲经布道的需求,他为老师创立了这个寺庙。在孟买著名的印度之门前的广场上,也有这位首席弟子的塑像,他也是将印度瑜伽功介绍给西方的第一人。

 

罗摩克里希这一派,主张“所有宗教通向相同的神”,它的修行场所也不像寺庙,可称为“寺院”,也称“修道院”,可谓不印不洋,又印又洋。印度从古到今,思想宗教文化领域的活跃纷繁百花齐放,由此可见一斑。

 

 

2-1 罗摩克里希寺庙大门。随意出入。


 

2-2 罗摩克里希寺庙进门后的全景正面图,相当现代。


 

2-3 罗摩克里希寺曾经扩建过,所以有新旧两部分建筑。这是最早的老建筑。


 

2-4 罗摩克里希主殿侧面图之一。


 

2-5 罗摩克里希主殿侧面图之二。


 

2-6 罗摩克里希主殿近视图。有点象庙,又有点象陵。


 

2-7 罗摩克里希寺内大院里的大师纪念亭及塑像。


 

2-8 大院环境优雅清静,是冥思反省祈祷的好地方。


 

接触了一点该派的说教之后,感觉到各种宗教流派的“百家纷呈”,真是各有所得,各有所理。尤其是建庙人Vivekananda一段话,颇有意思:

 

每个宗教都是一条路》(Each Religion is a Path

 

所有宗教的“总和”,不意味着每人都得有一个先知,或崇拜上帝的某一个方面。如果基督是真实的,那么克里希纳(毗湿奴神在印度教的化身)和佛祖也是真实的。

 

让我们有很多老师,有很多经文,让我们有教堂,有寺庙和犹太教堂。每一种宗教都是要达到同样目标的途径 Every religion is a path to reach the same goal

 

当目标达到时,基督徒,犹太人,伊斯兰,印度教和佛教徒们都会意识到,大家崇拜的是同一个现实。获得这种领悟的人,已不再是某一个具体路径或特定宗教的追随者了。他已经成为神的人,是人类的祝福。

 

 

托马斯大教堂

 

 

托马斯大教堂全称International Shrine of Thomas Basilica。里面存放着使徒圣托马斯遗骨。最初由葡萄牙人建于1523 ,是一个罗马天主教小教堂,后被英国人于1893年改建为现今新哥特式的大教堂。


 

全世界只有三个教堂,是建在耶稣基督使徒的陵墓之上的:一是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 Peter,二是西班牙圣地亚的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Cathedral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 三就是印度金奈的圣托马斯大教堂。它们分别建于圣彼得 ,圣詹姆斯,圣托马斯三个人的陵墓之上。


 

印度的信徒们相信,圣托马斯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在公元52的时候,从圣经中West Bank(今以色列)南部的Judea地区来到印度。他先在西海岸宣讲布道,然后来到金奈,最后在城郊一个山丘上殉难(今日的“圣托马斯山”)。 他的遗体就安葬在现在托马斯教堂大殿所在的地方。


 

3-1 教堂入口处。牌上写着大教堂的全称。可见它首先是个陵墓。


 

3-2 教堂主体全景。印度佬喜欢白色,教堂也是全身雪白。


 

3-3 教堂主体侧面图。那天那里有个活动,我没有进去。

 

高等法院

 

 

金奈高等法院High Court的地位崇高,是印度全国三大最早授予的高级法院之一。另两个在孟买和加尔各答。

 

金奈高等法院所在地,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法院大院。它靠近海滩,位于城市的一个主要商业区。它建于1892年,是印度第一批出现的印度-撒拉逊风格的建筑。

 

 

4-1 高等法院就在地铁旁边。

 

4-2 从车上遥望高等法院。

 

4-3 高等法院大门。一般人不得入内。

 

当天下午匆匆结束金奈之旅时,我想看而没时间看的还有:

 

1巴萨拉席寺The Parthasarathy Temple,是印度教寺庙,也在地铁沿线,但散离于其他景点,是计划中的后备,没时间去了。


 

2圣乔治堡,英国人最早建起的城堡,是英国在印度的第一大租界 ,当年是这个殖民地城市成长的核心,位于市中心的西北。现在是泰米尔纳德邦立法议会所在地。


 

其他还有:3城里全印第一个印度-撒拉逊建筑的Chepauk Palace4马德拉斯证券交易所,5著名的古典婆罗多舞Bharata Natyam表演,6金奈政府博物馆,7独特的市内国家公园Guindy National Park8稍南一点世界上第二长的城市海滩玛丽娜海滩和爱德华·艾略特的海滩,9更多的德拉威风格印度教寺庙如:Mylapore Kapaleeshwarar寺,Triplicane 的巴萨拉席寺Triplicane等。

 

做整体计划时我对金奈的低估与限时,迫使我不得不走马观花。游完金奈后,虽存遗珠之憾,但想到南方之旅甚至印度之行都将结束,倒是很兴奋。

 

从南方门户孟买开始,我途经了海德拉巴,霍斯佩特Hospet,汉皮,班加罗尔,马杜赖,直到金奈。其实我也去了贾尔冈Jalgaon,阿旃陀Ajanta和奥兰加巴德Aurangabad,为的是看阿旃陀的佛教石窟,但是我计划失误,撞上星期一关门。在转车的贾尔冈与奥兰加巴德两城市转悠了一下,实在是乏善可陈,懒得动笔上图了。

 

这一路南下,并没有感觉出印度南北的显著差异,甚至气候都大同小异。大概正值夏末,秋意随我一起南下的缘故。真要回头细看细想,大概南方城市宽些,干净些,工业和科技发达些,西方化程度高些,印度教强势些,而伊斯兰则越来越“不济”些,它到了金柰便几乎止步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的国粹在南方,因为它受破坏小些,保存得更好些。

 

回到新德里后,我只剩下最后一站:去印巴边境的阿姆利则。正是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印度之行给我的最后感动。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

 

 

本篇景点及本人评分(1-5星):

1 凯卜里威尔庙 Kapaleeswarar Temple 5

2罗摩克里希寺庙Ramakrishna Mutt Temple 5

3托马斯大教堂International Shrine of Thomas Basilica 5

4高等法院High Court 4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