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正确认识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原创]正确认识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新西兰注册中医师公会  罗鸿声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危害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各种报刊、虚假广告、网站、媒体的错误宣传和夸大宣染,使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形成了许多误区,往往谈色变。尤其在癌症治疗上的以讹传讹,更是误导患者,使许多癌症患者不能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对于华人,在中医治疗癌症的问题上,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许多患者盲目迷信所谓的中医“秘方”、“偏方”;另一个极端则是不相信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这两种极端的行为最终都导致病情恶化遗恨终身。在谈论正确认识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之前,有必要就癌症的病因、癌症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癌症的防治等人们关心热点进行讨论,这对提高大家预防癌症的意识和癌症患者积极寻求正确而有效的防治方法也是很有帮助的。

通常人们所说的癌症,是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而医学定义上的癌症则是指发生于上皮组织的一类恶性肿瘤。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癌症,是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归纳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两大类:

一、环境因素:

(一) 化学因素:主要是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如烷化剂(某些药物)、多环芳香烃(存在于汽车废气、香烟烟雾及熏制食品中)、亚硝胺类(存在于变质的蔬菜及食品 中)、某些工业产品(如化工原料、染料、农药等)、食品烹调的热裂解产物、某些重金属(如铬、镍、砷、镉)等。此外,外源性雌激素也是化学致癌物可导致乳 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二)物理因素:主要有电离辐射、紫外辐射、热辐射、微波等,以电离辐射最常见,包括短波和高频的电磁波辐射以及 X 射线等。紫外线照射能诱发皮肤癌。   

(三)生物因素:生物致癌因素中以病毒感染最重要,如EB 病毒可致鼻咽癌,人类乳头瘤病毒可致宫颈癌,乙型肝炎病毒可致肝癌等。

上述环境因素往往是通过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致癌的,由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各种癌症称为“生活方式癌”。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不良方式有:

1不良嗜好:吸烟、喝酒。吸烟是人们所熟知的致因素,因为烟草燃烧的烟雾所含的烟焦油有致癌作用。长期饮用烈性酒可致肝硬化,进而可引起肝癌。

2、不良饮食习惯:常吃油炸、烟熏、腌制的食品。食物反复煎炸、烟熏制,容易产生较多的致癌物,易致消化道。此外,在食品过度的熬煮可生成二级胺,也可导致结肠癌的发生。

3、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高盐、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脂肪本身不会致癌,但长期多食脂肪食物,会使大肠内的胆酸和中性胆固醇浓度增加,这些物质在体内蓄积可诱发结肠癌。摄入过多高蛋白,在肠道经细菌作用腐败后,可形成致癌物,易引起消化道癌。

4、不规律的作息:熬夜、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可诱发多种癌症。

5、生活在污染环境中:如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农作物污染等,容易发生癌症。

6滥用某些含有化学致癌物的物品:如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洗涤剂、杀虫剂等。

7滥用某些药物:如细胞毒性药、免疫抑制剂和雌激素等。

8、职业上接触各种致癌物:如大量接触放射性物质、石绵、染料者,也易患各种癌症。

9、性生活过频,性生活混乱者易致生殖系统癌症,如宫颈癌、前列腺癌。

(四)社会因素:长期以来.医学在研究癌症的环境致病因素时,基本上注重在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忽视了社会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的作用。社会因素包括经济条件、居住条件、生活水平、自然境因、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各种生活事件等。不良的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的不幸事件等)可通过影响个体的心理而引起各种不良情绪反应,如紧张、恐惧、失望、焦虑、抑郁、忧伤、孤独、悲观、绝望和愤怒等,过度或持久的负性情绪可通过心理神经免疫机制导致机体的生理失衡,并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而成为诱发癌症的因素。由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互为影响、难以截然分开,故又统称为社会-心理因素。

二、遗传因素:

癌症的发生的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癌症遗 传易感性,癌症的遗传易感性是指癌症患者可以将某些与癌症发生相关而具有累积效应的微效基因传给下一代,使下一代具有易患癌症的体质。如果下一代受到环境 中的致癌因素作用,使这些微效基因的作用累加达到一定的效应时,即可引起癌症。因此,癌症患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癌症,而是易发生癌症的体质。目前,在癌 症体质的众多微效基因中,研究较多的是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是以非启动状态存在的,称原癌基因,当细胞受到各种生物、理化等因素作用时, 原癌基因即被启动,成为具转化活性的癌基因,它的异常表达可致细胞癌变。抑癌基因具有抑制原癌基因活化的作用。抑癌基因在正常人的染色体上具有两个等位基 因,若抑癌基因丧失了一个等位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基因组序列,则称为杂合性缺失,但它的另一个等位基因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果某一致癌因素导致另外一个等位 基因也发生突变,那么该基因将丧失对原癌基的抑制功能,导致癌症的发生。杂合性缺失的抑癌基因多半是由遗传而来,具有癌症遗传易感性个体的抑癌基因则属于 杂合性缺失的抑癌基因。当细胞受生物或理化等各种因素作用时,可引起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癌基因活性过高或抑癌基因活性过低,进而促进癌症的 发生。

在临床上,大多数癌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虽然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受到环境中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病的,但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机能,其中的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能及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癌变细胞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细胞有可能成为癌细胞。但机体具有免疫监视功能,能够及时识别和清除人体中突变的癌细胞,一般不会发生癌症。当具有癌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受到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时,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导致免疫功能减弱,使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不能及时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癌细胞而引发癌症。而环境中的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于具有癌症遗传易感性的人体后,可以通过两方面影响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而导致癌症的发生。一方面,环境中的理化或生物因素可导致机体大量的细胞癌变,癌变的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另一方面,理化或生物因素还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使机体免疫系统不能及时的识别和清除癌变细胞。

我们都知道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但它是如何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呢?下面就来谈谈癌症对人体的危害。

癌 症对人体的危害来自于癌细胞的局部浸润和扩散,癌细胞的生长方式主要是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表面的癌症,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由于癌肿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 溃疡。癌肿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也呈浸润性生长,犹如树根长入泥土一样,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癌症的扩散常常 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癌症可通过下面四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癌同样类型的癌。

1、直接蔓延:癌肿在生长过程中可沿组织间隙、肌肉、筋膜面等向四周伸展,伸展的速度和远近不一。例如晚期直肠癌蔓延到膀胱和骨盆。

2、淋巴道转移:癌细胞可侵入周围组织中的淋巴管而沿淋巴管转移。淋巴道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首先在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发生转移,例如,乳腺癌向腋窝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当癌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全身任何一个部位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癌。临床上以肺、肝、骨、脑的转移最为多见。

4、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胸、腹腔器官的癌症。例如胃癌穿破胃壁,脱落的癌细胞像种子洒落一样种植在卵巢浆膜面上,形成转移癌。

临床上,癌症对人体的危害通常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癌组织的局部生长对人体的影响:

1、癌的外生性生长可引起局部压迫和阻塞:当癌肿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阻塞所在器官或相邻器官的管腔或压迫这些器官,引起功能障碍。例如食管癌阻塞食管引起吞咽困难;胰头癌或胆管癌引起的梗阻性黄胆;结肠直肠癌引起的结肠直肠梗阻等。

2、癌的浸润性生长:可破坏正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宫颈癌可破坏膀胱和直肠的结构和功能。癌肿侵犯血管时,可引起出血。例如肺癌引起咯血,直肠癌引起便血等。癌肿生长较快,长到一定大小,就会造成相对营养不足而出现癌组织溃疡、糜烂、坏死和感染等改变。

(二)、癌症引起的并发症:

1、感染: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大多数合并全身性感染。感染多由革兰阴性菌引起,常累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皮肤。

2、发热:某些癌症晚期,由于癌组织的代谢产物、坏死分解产物被吸收,可引起非感染性发热,称之为“肿瘤热”,常表现为持续性低热或中度发热。

3疼痛:在癌症晚期,常常引起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疼痛的原因不一,有的与癌肿压迫有关(如脑部癌肿引起的头痛);有的与累及、刺激神经有关;有的与并发症(如梗死、溃疡、感染等)有关。但大多数顽固性疼痛是由于细胞转移,累及深部神经所致。

4、肿瘤伴随综合征:癌组织也可产生激素样物质或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引起一系列内分泌、皮肤、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免疫等系统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肿瘤伴随综合征。

5、恶性体腔积液:多出现在癌症晚期,可有恶性胸水、恶性腹水、恶性心包积液等。

6、恶病质:大多数晚期癌症病人往往发生恶病质,表现为极度疲劳、极度消瘦、严重的贫血、食欲减退和全身衰竭等,是癌症患者的直接死因之一。主要是由于癌症的病理生理变化严重地扰乱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使机体消耗及失去大量营养物质所致。

(三)癌症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由于受“癌症意味着死亡”的错误观念影响,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癌症,因害怕死亡都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常常出现焦虑、烦躁、紧张、恐惧、抑郁、无奈、悲观和绝望、恐惧、焦虑、求生等心理表现。这些不良刺激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影响治疗效果,加速病情的恶化。

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当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结束,这在医学上称为“转归”,也就是结局。预后是指对疾病在以后发展过程中的情况及结局的判断。癌症也不例外,癌症的转归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对于癌症预后一词的理解,不应单纯看作生存期的长短,还应看生活的质量好坏。影响癌症转归与预后的因素有以下三方面:

(一)肿瘤的因素:1、癌症的病理类型与分化程度:从分化程度来说,癌症细胞分化程度越高,恶性度越低,预后越好;反之预后越差。2 癌症的 生长方式:从癌症的生长方式来说,外生性癌肿预后较好;溃疡型和内生浸润型癌肿预后差,浸润较深较广者,预后更差。

3、癌症的生长部位、大小及生长速度:癌肿长在某种治疗不容易达到的部位,其治疗效果多不理想。若长在某些重要组织器官或其周围,癌肿较大且生长速度快,则预后可能会不佳。
 4、癌症转移的情况:癌症是否已发生转移及转移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癌症的疗效和预后。如果初诊时就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则预后差。若有血行转移者,特别是转移到脑、肺、肝等重要脏器,则预后更差。

(二)患者因素:1、性格因素:性格坚强者,预后好。2、情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很大,负性情绪者预后差。3、文化水平:文化水平较高者与文化水平较低者预后较好,介于两者之间者,预后相对较差。原因是文化高者常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文化低者则因“无知而无畏”,思想负担较小。 4、社会地位:社会地位越高,预后较差,原因是社会地位越高,相应的呵护越多,主意与主张纷至,导致治疗方案的选择多受干扰,影响了治疗。 5、经济实力:经济条件好者的预后明显优于经济水平偏差者,因为癌症的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经济差者,只能作简单的短期治疗,严重影响了预后。 6、家庭支持与人际关系: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者预后好。

(三)疗因素:能否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并接受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影响癌症预后至关重要的因素。早期发现是癌症能否得到及时治疗的前提,正确的诊断是制定合理、有效治疗方案的依据。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案,如果初次治疗能够达到根治,以后复发的可能性就小,预后当然就好;反之如果初次治疗不彻底,有残存的癌症细胞或组织,则复发的机会增多,预后不良。

由于癌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难治性疾病,因此,对癌症的防治重点在于预防。近年来,在癌症领域里,已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融为一体,形成了癌症的“三级预防”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因此,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定义为一种可以防治的慢性疾病。

一、癌症的I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是通过消除环境中的可能致癌的因素或避免接触致癌物质来防止癌症的发生。大多数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职业中接触环境致癌物有关,所以只要能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避免接触环境致癌物,就能减少癌症发生。例如1、戒烟、戒酒;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油炸、煎烤、烟熏、盐腌、霉变食物;3、调整不合理的膳食结构,膳食中应低盐、低脂、高纤维;4、改正不良的作息习惯,不熬夜、劳累5、避免在污染的环境中生活;6、不要滥用某些含有化学致癌物的物品和致癌的药物;7性生活不能过频过乱;8职业中接触致癌物者,如医院中的放射科医生、矿山工人、石棉工人应加强自身防护、避免接触致癌物;9、避免致癌病毒感染。此外,癌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明显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能调整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癌症的发生。

二、癌症的Ⅱ级预防:又称临床前预防。是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对癌症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有效地防止癌症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要 做到早期发现癌症,应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普查,平常还要重视自我检查,提高警觉意识,加强对癌症早期信号的警觉性,一旦发现可疑征兆,应立即专科医院进 行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在明确诊断之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早期治疗。癌症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生化检验(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诊断(X线、CTMRI、超声波、核医学检查等)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生化检验和影像诊断虽不能判断癌症的性质,但能判断癌症的病情变化。病理组织学诊断则能明确癌症的性质,是决定癌症放疗与化疗的前提条件,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

常见的癌症早期信号有: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不痛不痒,增大较快的肿块;或身体任何部位发生久治不愈的溃疡,都要引起警惕。吞咽不畅,进食时有胸骨后闷胀或有异物感时,应警惕食管癌。心口嘈杂,上腹胀饱不适,应警惕胃癌。肝区反复疼痛,原有肝炎病史,应警惕肝癌。咳嗽带血,胸痛低热,长期吸烟,应警惕肺癌鼻涕带血,或有回吸性血痰,或伴有耳下淋巴结肿大,应警惕鼻咽癌。大便有粘液或脓血,或大便变细变形,久治不愈,要警惕结直肠癌。无痛性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乳房肿块逐渐长大并发硬,且活动感减弱,要警惕乳腺癌。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应警惕宫颈癌。无痛性血尿,间歇出现排尿时偶有血性小便,应警惕膀胱癌。

此外,临床上有许多病是可以发展成癌症的,应积极进行治疗。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乙型肝炎、大肠道息肉、乳腺囊性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口腔溃疡等

三、癌症的Ⅲ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是通过对已确诊的癌症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和复发监测,防止病情继续恶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实际上癌症的Ⅲ级预防就是癌症的治疗。

由 于癌症是一个典型的心身疾病,它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与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对癌症的合理治疗通常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是临床治疗,二是康复治疗。临床治疗侧重于清除体内的癌肿及癌细胞;康复治疗侧重于恢复心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癌症的复发或发生新的癌症。

癌 症的临床治疗主要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即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癌症部位、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结合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改变,有计划地、合 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各种有效治疗手段,以最适当的经济费用取得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癌症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癌 症的临床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扶正即恢复和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祛邪则是杀灭和清除癌细胞。杀灭人体内的癌细胞依赖于两种力量,一是手术、放疗、化疗的外 来力量;二是病人自身免疫力的内部力量。目前西医治疗癌症的方法仍然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疗法,可两种或三种联用,但临床上应用这三大疗法治疗癌症时, 往往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和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出现众多的毒副作用,而机体的免疫功能会进一步减低,所以, 三大疗法只有祛邪之力,而 无扶正之功,还会造成祛邪而伤正的后果。中医治癌的优势则在于能有效地恢复和增强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通过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清除经三大疗法治疗后所残存 的癌细胞,预防癌症的复发。同时,还能减轻和消除三大疗法所引起的毒副作用,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中医疗法不能直接清除癌肿和癌细胞,大量的临床实践和 研究表明,没有任何一种中药或任何一个中药复方能够在人体内杀灭和清除癌细胞。因此,中医治癌只有扶正作用,而 无直接的祛邪作用。若能在运用西医的三大疗法治癌的同时,配合中医治疗,既祛邪,又扶正,应是癌症临床治疗的最佳模式。根据笔者的经验,在癌症患者进行西 医三大疗法治疗前的数周,根据患者的情况辨证论治,开始用中药调理,直至三大疗法结束,这样能明显地减轻或消除患者在三大疗法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各种副作 用),又能增强体质,为癌症的康复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癌症的临床治疗上,中医与西医具有同等的重要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另外,中医治疗癌症是 以辨证论治为指导的,是针对性较强的个体化治疗。因此,任何单用所谓的中医“秘方”“偏方”来治疗癌症单用西医方法治的行为对患者都是非常有害的。

每个癌症病人都渴望能够得到治愈,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和中医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后,即使把原发癌治愈后,如果不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也很难保证日后不再发生新的癌症。临床上,有些癌症患者经过临床治疗数年后,又在其它部位发生了癌症,许多人都认为是癌症复发,然 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很多情况下是新发癌症。其原因在于患者是具有癌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经临床治疗后,原发癌虽已治愈,但由于患者没有进行正确的癌症 康复治疗,因此,当再次遭到环境因素作用后,又发生了新的癌症。因此,对于每一个癌症病人,在临床治疗的同时或之后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心 理康复、生理康复和癌症的I级预防等内容,中医治疗在康复治疗中占主导地位

通过以上的讨论分析,已知癌症并不是绝症,是 一种可以防治的慢性病,只要我们对癌症的发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采用科学而正确的方法进行早期治疗,大多数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彻 底的清除体内的癌肿;康复治疗的目的则是防止原发癌的复发或新癌症的发生。在癌症的治疗中,中医治疗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包括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在临 床治疗中的作用是1有效地恢复和增强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2减轻和消除三大疗法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是增强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体质,防止癌症的复发或新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