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吃东西。我说:“这是汉堡包”。
托小猫好奇地看着那个比她的脸还大的洋肉夹馍,说:“我知道了,它里面有汗,而且是用宝宝肉做的,所以叫作‘汗宝宝’”。
这想象力……恶心不恶心啊。
在门外遇到邻居老太太,托小猫一如既往地拒绝打招呼。
后来我教育她:“你得跟人家说‘你好’啊,不然人家觉得你这个宝宝不懂礼貌。你为什么不愿意跟Janine说你好呢?”
她:“我不喜欢老人……我只喜欢我们家里的老人,不喜欢不是我们家人的老人。”
原来是境界太低,做不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我:“那为什么那天妈妈的同事给你一颗糖,你还是接受了呢?妈妈的同事也是老人啊。”
她:“因为我还是很喜欢的。”
我:“喜欢那个老阿姨吗?”
她:“不是。喜欢糖!”
托小猫在我前面跑,到街角一闪,不见了。
我气喘吁吁地拖着一把老骨头跑到街角,发现她躲在某个门洞里偷偷笑。
我怒喝:“你又吓妈妈!”
她:“妈妈,不用怕。我是一定不会自己走到马路中间去的,一定会留在人行道上。”
我:“那可说不准。万一你一下子忘记了,跑到马路上去怎么办?”
她:“我又不是笨蛋。”
大爱她最后这句老气横秋的话。
两人扯淡。
我:“你的衣服不漂亮。”
她:“你的衣服才不漂亮。”
我:“你的头发不漂亮。”
她:“你的头发才不漂亮。”
我:“你的宝宝不漂亮。”
她:“你的宝宝才不漂亮。”
哈哈哈哈小狐狸上了老狐狸的当。
读《狐狸分饼》。狡猾的狐狸帮两只小猪分饼,故意分成一半大一半小,每次都在更大那块上面咬一口,如此循环,最后只剩了两小块丁点儿大的饼。
我问:“你明白了吗?小猪们是不是上当了?”
她点点头,担忧地说:“而且它们都必须吃狐狸的口水。”
我还真没从这个新颖的角度想过。
我说:“你要多吃饭。妈妈做饭主要就是给你做的。”
她着急地问:“你的老公呢?你也给他做饭的,是吗,妈妈?”
我:“老公是什么你知道吗?”
她:“老公就是丈夫嘛。灰太狼是红太狼的老公。”
母亲节。托小猫一整天都很乖。晚上我问她:“以后你每天都会这么乖吗?”
她连忙摇头:“今天我乖,是因为今天是妈妈节。我不想每天都乖,每天都乖太难了!”
从母亲节开始,托小猫的中文阅读似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关键是她突然喜欢读了,当然,关键也是因为我耐下性子,不再动不动催促批评她。在这之前,她读法语已经读得非常流畅,而且有主动性,见字就读,见书就读。而中文呢,我就必须提醒她、催促她、命令她,她还动不动消极怠工。
从母亲节开始,她突然积极读起中文来,每天至少能独立读一个故事。我在旁边听着,甘之如饴、心花怒放。
我问她:“你读拼音还是读汉字?”
她:“认识的字我就读汉字,不认识的字我就读拼音,有时候我也猜一猜。”
我:“你发现了吗,中文比法语难多了。因为法语你只要读字母就够了,而中文你要既会读拼音,又会读汉字。”
她:“是啊,而且读中文拼音的时候,我就必须忘记法语。”
难为你了,小姑娘。
她还是常常分不清zh、ch、sh,也会混淆iu和ui,ie和ei,而且很多时候我必须提醒她“注意声调”,但是即使有这些顽固的障碍,我感觉她还是慢慢在进步。
我今早跟她严肃地高屋建瓴了一下:“你喜欢读中文,妈妈非常高兴。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说到这里,我很惊奇她居然没问我“良性循环是什么?”),你读得越多,认识的字就越多;认识的字越多,读起来就越轻松;读起来越轻松,你就越喜欢读;越喜欢读,你就读得越多……这样,慢慢的你就读得越来越好了。”
她看到一句话“小熊乐了”,大声地读:“小熊东了!”
妈妈一听,忍不住东了。
她看到“姐姐”两个字的注音,第二个“姐”的拼音上面没有标注声调,大惑不解地来问我。我说:“因为这两个字是重复的,第二个‘姐’字我们读得轻,所以没有声调,叫做‘轻声’。”
她说:“我还以为是因为这两个字一模一样,所以第二个字就不用标声调了,只要像第一个字一样读就行了。”
她的思考还是很有逻辑性的。
片刻后我在另一个地方看到“拿着”两个字的注音,‘着’字也是轻声,我连忙纠正自己:“不仅仅是两个字重复的情况。有时候,两个字不一样,但第二个字不是很重要,我们也读轻声。”
过了不久,她拿了书来问我:“为什么这两个字一模一样,可还是都有第四声?”
我一看,是“渐渐地”的两个“渐”字。第二个字确实标了第四声,而并非轻声。
于是我突然张口结舌、无法回答我五岁女儿的问题了。
我觉得我已经招架不住她了。